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季劲钧 《气象学报》1979,37(2):90-96
本文分析了斜压大气中球面螺旋行星波的三维结构,讨论了这类行星波对大气运动角动量的输送过程。结果表明:在基本流场中存在着水平和垂直切变的急流区,在水平方向它使西风角动量向急流中心辐合;在垂直方向上,西风急流区角动量下传,以补偿地面摩擦;在低纬和极地,东风带角动量向上传递。  相似文献   

2.
对流凝结加热和垂直风切变对行星波垂直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研究了对流凝结加热和垂直风切变对大气行星波垂直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流凝结加热有抑制行星波垂直传播的作用;基本气流的西风(正)垂直切变对行星波的垂直传播有利,而东风(负)切变却对行星波的垂直传播有阻碍作用。 进-步分析还发现,垂直风切变对行星波垂直传播的影响以在中高纬度地区更为显著;对流凝结加热对行星波垂直传播的影响在热带地区更值得重视。并且,垂直风切变和对流凝结加热的影响可能是使得大气中板地波导更显著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朱迅 《大气科学学报》1981,4(2):226-232
在旋转的地球上运动着的大气必然具有旋转地球给它带来的一些特有性质。陈久康在讨论球面行星波螺旋结构时曾对球面的δ效应对波的结构的影响作过讨论,指出:由于β效应的牵连涡度平流对东传波列的减速作用随纬度的差异,使北半球的行星波列成为东北—西南向的曳式波。下面我们推广朗(R.R.Long)和巢纪平等在β平面中对大气KdV波动的研究工作,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明δ效应(β随纬度的变化)的非线性性质。  相似文献   

4.
在旋转的地球上运动着的大气必然具有旋转地球给它带来的一些特有性质。陈久康在讨论球面行星波螺旋结构时曾对球面的δ效应对波的结构的影响作过讨论,指出:由于β效应的牵连涡度平流对东传波列的减速作用随纬度的差异,使北半球的行星波列成为东北—西南向的曳式波。下面我们推广朗(R.R.Long)和巢纪平等在β平面中对大气KdV波动的研究工作,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明δ效应(β随纬度的变化)的非线性性质。  相似文献   

5.
重力惯性波的螺旋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可苏 《大气科学》1981,5(3):292-299
本文在简化条件下分析了绕心涡漩系统中重力惯性波螺旋结构形成的物理条件,主要结果是:(1)非静力平衡的对流性扰动比准静力平衡重力惯性波易于形成螺旋结构。(2)层结越不稳定,绝对和相对角速度越小,越有利于螺旋结构的形成。(3)水平不均匀的层结分布按如下方式起作用:不稳定的大气核区附近易生成螺旋波,而稳定的大气核区不利于绕心螺旋波的形成。(4)仅在离涡漩中心一定距离处才能生成螺旋波,距离越远,容许的臂数越多,这或许能解释卫星及雷达照片上看到的某些事实。(5)旋臂具有多种多样的型式,在较严的限制下得到对数螺旋,更一般的条件下得到阿基米德螺旋。  相似文献   

6.
大气垂直运动方程若干问题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振球  牛涛 《高原气象》1994,13(1):102-105
本文对大气垂直运动方程的尺度分析和小量可否忽略重新进行了讨论,认为如同存在水平地转平衡一样,在大气垂直方向应当存在垂直地转平衡。并提出在大气垂直方向可能存在更高阶平衡:一级平衡为静力平衡,二级平衡为静力偏差和垂直柯氏力的垂直地转平衡,可能还存在第三级平衡,即垂直地转偏差和重力异常的平衡,最后,重力异常偏差的最级有可能与大气行星波垂直加速度和引潮力垂直分量已处于同一量级。  相似文献   

7.
定常行星波的垂直传播及其动力学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林本达  高山月 《大气科学》1994,18(Z1):889-901
本文用一个β平面准地转模式考察了定常行星波在大气中垂直传播的特性,讨论了波的水平尺度和基本气流的结构等对定常行星波垂直传播的影响,指出了高低层大气之间相互作用的特点及条件。  相似文献   

8.
平流层和中层大气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吕达仁  陈洪滨 《大气科学》2003,27(4):750-769
平流层和中层大气研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持续得到大气科学界和日地物理界共同关注的研究前沿.中国科学界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立即抓住这一前沿作为发展重点之一.20多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等单位较为系统地开展了这一方向的研究,并在一些方面进行了前沿性的工作.作者着重介绍以下几方面的进展:(1)平流层和中层大气探测设施与探测方法;(2)大气臭氧、平流层气溶胶的监测与分析;(3)行星波在中层大气环流与大气臭氧分布中的作用;(4)重力波在中层大气的传播特征与作用;(5)平流层-对流层交换的动力物理与化学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准地转位势涡度方程,在基本气流随时空缓变的条件下将其线性化。讨论了斜压大气螺旋行星波结构的变化和螺旋波对感热的输送作用,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张铭  黄思训 《气象学报》1987,45(1):30-38
本文将柱坐标中正压无辐散大气的运动方程组作适当简化后,求出了螺旋行星波的非频散椭圆余弦波解,并得到了波速公式及波参数间的一些诊断关系。这些关系绝大多数与观测事实相一致,故在大气中这种非频散的椭圆余弦波可能是真实存在的。或者可作为真实的非线性波动的第一近似。  相似文献   

11.
稳定的和不稳定的斜压行星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谢义炳 《气象学报》1981,39(1):44-58
本文采用两层模式,初步地应用“时空同化”的自然观,引进空间不稳定性观点,把空间不稳定性和时间不稳定性结合起来,研究振幅随纬度变化的斜压行星波的存在范围和其稳定性;得出了稳定的和不稳定的斜压行星波及其空间不稳定判据,并对传统的斜压行星波不稳定理论和判据作出鉴定,重新提出了斜压行星波时间不稳定判据,并讨论其物理含义;还得出了高层和低层斜压行星波相互强迫振动的机制以及不同纬度间扰动振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THE NONDISPERSION SOLUTION OF NONLINEAR SPIRAL PLANETARY WAV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In this paper,by using the simplified hydrodynamic equations of barotropic nondivergent atmosphere incylindrial coordinates,the nondispersion cnoidal wave solution of spiral planetary waves is discovered.The formulas of wave speed and the diagnos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wave parameters are obtained,mostof which are consistent with observed facts.It might mean that the nondispersion cnoidal wave does existin the real atmosphere.At least it might be a first approximation to the actual nonlinear wave.  相似文献   

13.
朱福康 《气象学报》1964,34(1):31-40
本文对北半球多年月平均500毫巴图上60°N和30°N纬圈的高度和纬圈平均的经向运动动能进行了波谱分析,探讨了前3个波幅和位相角的季节变化,以及在高低纬度之间的差异。主要结果如下:1位势场的高度主要贡献,集中在准静止长波范围内,并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2波数为1的波在高低纬度性质有显著的不同,其分界线大约在50°-60°N之间。此外,准静止的长波愈向低纬度去逐渐有向西偏移的现象。例如,在30°N上准静止的长波比60°N上要偏西(1/4)-(1/2)波长。360°N纬圈平均的经向运动动能主要部分亦集中在准静止长波范围内。虽然峰值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但最大的极值都出现在波数n=2-4之间。30°N纬圈平均的经向运动动能谱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大致可分成如下3个类型:(1)冬季型:纬圈平均的经向运动动能谱存在着两个极值,最大的极值稳定于准静止长波范围内(n=3附近),次极植位于移动性行星波范围内(n=5-8)。(2)夏季型:纬圈平均的经向运动动能谱只有一个极值,稳定于波数为6-7的波内。(3)过渡型:纬圈平均的经向运动动能谱分布较平坦,没有稳定的极值存在。  相似文献   

14.
罗德海 《气象学报》1989,47(1):113-117
大气中的非线性波一直是气象学界所关心和重视的问题,Long和Benney等人最早把孤立波理论应用到大气中来,成功地解释了大气中的一些天气现象,后来我国学者巢纪平、刘式达、刘式适等又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本文利用行星大气中的相当正压模式和Burger模式,在一定的条件下分别导出了它们所满足的KdV方程,  相似文献   

15.
北半球冬季行星波的传播及其输运作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利用变换欧拉平均方程讨论了行星波动力学。观测和模拟结果都表明,在北半球冬季准定常行星波的经向传播存在两支波导。一支为高纬度波导,另一支则为低纬度波导。这些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当一致。通过对EP通量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平流层爆发性增温是沿高纬度波导传播的异常行星波与平均气流相互作用的结果。而热带风场的准两年周期振荡(QBO)是低纬度平流层下层大气纬向平均流的一个重要年际变化,它可以影响行星波沿低纬度波导的传播;此外,由一个行星波一平均流耦合模式模拟的结果表明,这个热带风场的变化还可以通过波流相互作用调制行星波沿高纬度波导的传播。 行星波对臭氧的输运作用在文中也进行了分析。行星波强迫出的剩余平均环流表明,耗散的行星波有强的输运作用;向北的涡动热量输送可以强迫出一个正的输运环流,其在低纬度上升并在高纬度下沉。同时研究还表明,热带风场的QBO对行星波传播的调制对输运环流也有重要影响,模式结果表明,在QBO的东风位相期间行星波引起的输运作用明显增强,其结果可用于解释平流层高纬度臭氧的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16.
台风螺旋雨带——涡旋Rossby波   总被引:35,自引:6,他引:35  
余志豪 《气象学报》2002,60(4):502-507
台风中的螺旋云雨带是由多种探测手段被观测到的现象 ,是为大家所共识的不争事实。但是 ,对它的形成、维持的理论解释 ,虽有多种学说 ,一直以来人们都倾向于重力惯性波说。而重力惯性波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 ,即波的相速理论值为 10 1m/s量级 ,它要比螺旋云雨带实测移速只有 10 0 m/s几乎大一个量级。于是从前几年开始 ,人们又回到 30多年前提出的涡旋 Rossby波说那里去寻找合适的解释。经典的Rossby波是 β =(df/dy)作用的大尺度波动 ,而适用于台风中螺旋云雨带的涡旋———Rossby波乃是 f平面 (β =0 )上的中尺度波动。那末 ,对这两类尺度不同和成波机理不同的波动 ,何以均冠予Rossby波一词 ?本文试图从动力学等价原理上 ,对此作统一联系的说明。其结果是 :台风基本气流的涡度 ζ随径向 (r)变化的梯度d ζdr=1rr(r vλ) ,在动力学上等价于科氏参数 f随纬度变化的梯度即β=df/dy ;或者说它们在绝对涡度守恒的前提下 ,作为波扰动的成波机理是等价的  相似文献   

17.
张可苏 《气象学报》1985,43(4):424-440
本文在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0—80公里)的半球及全球大气模式中,求解特征值及特征函数问题,得到夏季及冬季纬向平均基流中发展型行星波及天气尺度波的增长率、相速度及空间结构。结果指出,在冬季环流中存在三种不同结构及相速的发展型波动:1.行星尺度的准稳定Green波(波数1—2),其振幅在平流层中上部达到极大;2.深厚而准稳定的Char-ney波(波数3—4),其振幅在对流层中达到极大;3.天气尺度的移动性Charney波,这是一些波数5—9的对流层波动。在夏季环流中存在两种发展型波动:中间层内自东向西移动的波动1—4及对流层中自西向东移的天气尺度波动。这些发展型波动的结构、移速及出现层次与实际大气中的瞬变波有相当好的对应,由此推论,深厚球面大气基本流的动力不稳定可能是激发这些波动的重要机制。此外,深厚模型与浅薄模型的对比分析指出,以行星波为对象的数值模式必须包括对流层和平流层,简单的对流层模式会严重歪曲行星波的结构与移速。  相似文献   

18.
Acoustic sounder and microbarograph records of atmospheric waves propagating in the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over Table Mountain, Colorado, are presented and compared. The two observing techniques are complementary in that the array provides wave amplitude, horizontal phase speed, direction, and wavelength, while the sounder provides a detailed picture of temporal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lowermost kilometer or so of the Earth's atmosphe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