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日,招远市招金矿业与中科院工程研究所共同完成的"氰化尾渣硫铁资源高效利用产业化技术"项目科技成果通过了省级鉴定。该技术实现了氰化尾渣中硫铁资源的高效利用。据了解,平均每吨氰化尾渣含有金0.8克、银2.0克、  相似文献   

2.
甘肃某金矿石平均含Au 4.3 g/t,为典型的含锑、砷难处理金矿,现场采用"重选-浮选-浮尾氰化"工艺回收Au,但Au的总回收率仅82%左右,浸渣中Au含量高达1.0~1.2 g/t,损失严重。为查明Au损失原因,提高Au回收率,采用矿物解离度分析仪(MLA),并结合传统的光学显微镜分析,对现场的浮选尾矿(氰化浸出给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浮选尾矿含Au 2.8 g/t,但Au赋存状态较为复杂,其中仅29.2%的Au以显微金-明金(粒度≥0.1 mm)形式存在,18.8%和48.2%的Au以超次显微金(粒度0.001 mm)形式赋存于辉锑矿、黄铁矿、毒砂等硫化矿物和石英、白云石、高岭石等硅酸盐矿物中,金嵌布粒度较细和包裹金所占比例较高,难以回收,是Au损失的主要原因。根据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对可行的回收方案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江山铅锌金矿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光发 《安徽地质》2015,(2):119-122
针对江山铅锌金矿品位低,矿物组成复杂的特点,采用"铅-锌-硫优先浮选,硫(金)精矿氧化焙烧预处理-焙砂氰化浸金"的工艺,金在铅(金)精矿、锌精矿、硫(金)精矿中的总回收率为81.25%。可使硫(金)精矿中96.89%的硫以二氧化硫的形式得到回收,对原矿的回收率为73.25%;金的作业浸出率达84.76%,对原矿的回收率为31.91%;浸渣中的铁品位达57.99%,对原矿的回收率为26.71%。通过试验研究与分析,确定适宜的选矿工艺及药剂制度,为今后合理开发该区矿石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湖南怀化含砷金矿石选(冶)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飞 《辽宁地质》1998,(4):297-302
对含砷金矿石中的金的回收以往所采用的选(冶)矿工艺流程一般是浮选-氰化浸出和浮选-焙烧-氰化浸出工艺流程。为了简化含砷金矿石选(冶)矿工艺流程,根据该矿矿石性质试验研究了单一混汞工艺流程、混汞-汞尾氰化浸出工艺流程、混汞-汞尾预处理-氰化浸出工艺流程和全泥硫脲浸出工艺流程方案,结果表明:混汞-汞尾氰化浸出工艺流程获得的指标较高,总回收率可达83%,因此,该矿适采用联合的选(冶)矿工艺流程,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5.
张开永  刘渝燕等 《山东地质》2001,17(5):36-38,53
通过对某难处理含铜金矿的选矿试验,确定了适合该矿性质的浮选-氰化选矿工艺,获得了满意的金回收率,同时对该工艺中影响金回收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李岩 《辽宁地质》1998,(4):303-309
根据河北某难选冶金银多金属原生矿的矿石基本特点,经多种选冶技术方案对比及试验研究,采用全泥氰化工艺流程提取金、银,氰化浸渣采用浮选法分离铜、铅、锌、硫,从而达到就地产出金、银和分别综合利用铜、锌、硫的目的。尤其是对该类型含铜高的矿石采用碱预处理浸出工艺,收到良好的效果,最终取得了一个技术上可行、经济效益显著的选冶工艺流程,为建厂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浙江某地浸染型金矿石柱浸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区矿石金品位低,金矿物细微分散,硫化物矿物稀少,采用浮选、重选、混汞或全泥氰化等技术工艺难以回收利用.选用柱浸法,金浸出率高,浸出速度快,是浸染型金矿石提取金的理想方法.文中介绍了试验步骤及结果.  相似文献   

8.
黔西南金矿选冶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含科 《贵州地质》1991,8(3):269-275
黔西南金矿金以超显微粒状分布于黄铁矿、含砷黄铁矿、毒砂等硫化物中,是典型的难选冶矿石.以往主要进行了焙烧一氰化浸出试验,金的回收率一般在80%左右,尾渣含金多在1克/吨以上,效果不令人满意。建议今后着重进行低压催化分解—炭浆法的试验研究,以期尽快解决该类型金矿的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9.
陆丰黄铁矿床的原生矿石中普遍含金,含量0.3g/t以上者产于-100m标高以上。金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以次显微金为主。利用浮选-氰化浸出工艺回收这些伴生金是可行的。应特别重视浅部矿石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0.
陆丰黄铁矿床的原生矿石中普遍含金,含量0.3g/t以上者产于-100m标高以上。金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以次显微金为主。利用浮选-氰化浸出工艺回收这些伴生金是可行的。应特别重视浅部矿石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