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较全面地探讨了东南地洼区反映深部构造特点的地球物理特征(波速结构,地温分布,电性,密度,重、磁场异常),综合分析了该区地洼构造形成、演化的力源机制,讨论了地洼构造与板块构造的力源机制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
挤压、裂陷、扭动是地壳统一变形的三个方面。在全球范围内,三种作用大致是互补的。裂陷作用造成的地球裂谷带,近年来己成为地质科学的热门课题之一。这首先归因于大洋中脊的发现。对大洋中脊这种纵贯全球的巨大“伤痕”的研究,引出了地质学家的新思路。这些新思路最终归结为板块构造概念,从而使得地球科学的观念发生了重大变革。 由于裂谷带是地壳上的一个巨大活动带,并具有特定的岩石、构造、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相应的矿产;中国大陆地壳的裂谷作用的演化渊源悠长,裂谷分布广泛。因此裂谷和裂谷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里,我们将分两讲,系统地介绍裂谷系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3.
岩石圈伸缩的机制和规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岩石圈形变是各种力源综合作用的结果。数值计算表明,地球内热积累产生的热膨胀是岩石圈深大断裂的力源,日月引潮力等是岩石圈反复蠕变积累能量后产生大规模运动的力源。这个结论与已知的地质资料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论地壳水平运动的两种力源李金宝(西安地质学院资源系,西安710054)在地质科学中,关于大地构造理论国内外学派众多,各派都有其所长,又有不足之处,唯其动力来源无统一定论。板块构造理论以地幄对流为驱动力。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根据全球构造运动形迹指出:“似...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叙述我国地壳波浪成矿的某些特点。地壳波浪的能量积累与激发的地壳波浪强度(振幅、波长)成正比。波浪成矿有一定的时间周期及其独立的阶段性,各个阶段的成矿作用又不断演化前进。斜向与正向构造的控矿作用都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6.
陨星撞击是太阳系各行星及卫星演化、地质历史中导致古气候环境灾变与生物灭绝和新生的主要营力之一,在地球演化早期是一种较为普遍发生的事件。研究陨星撞击作用及其影响是探讨地球演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无论在基础理论方面还是在实际应用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对于陨星撞击的地学意义研究,主要集中在撞击事件与地球环境灾变、地球生命更替、板块构造动力学、富集成矿(藏)等关系方面。撞击构造是判识陨星撞击事件最明显和最直接的记录,其形态和规模、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构造和地球物理等特征是判识撞击构造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对与地球膨胀有关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目前的固体地球的膨胀与早期的固体地球收缩相对应。通过对两种演化过程能量变化的数值计算,分析、讨论了地球在整个演化过程中应该发生的一些地质现象,如岩浆洋的存在,大气圈和地核的快速形成等,从而为进一步的验证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北秦岭造山带变质基底杂岩中变质基性岩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秦岭岩群中的变质基性岩应为古元古代晚期侵位的基性岩墙,其化学成分相当于大陆裂谷或板内拉斑玄武岩,代表了吕梁事件的产物,形成于元古宙大陆地壳拉张构造背景的早期阶段,是秦岭造山带中元古代大陆裂谷小洋盆并存构造体制演化阶段的早期地质记录。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水工环地质工作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专项水文地质勘查、地下水资源量与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价等几个大的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水工环地质成果。水文地质勘查方面先后完成了综合地质水文地质调查与编图工作、地下水资源评价、供水水源地勘查评价、以及专项地下水资源试验研究工作。地质灾害调查、预警与防治主要进行了山东省县级地质灾害调查、矿山地质灾害、环境调查、防灾减灾、预报预警研究工作。农业地质完成了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种植区特色农业地质调查等项目,山东省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开展了济南、潍坊、枣庄、东营、青岛、烟台等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加大中大比例尺区域水工环调查工作、水工环工作成果的转化和水工环地质信息系统建设,更好的满足区域性国家战略规划的需求。深入落实“蓝黄”两大战略、加快省会城市经济圈及重要经济区带发展、全面建设“生态山东”提供基础支撑,已成为山东省水工环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根据60年代的月质资料和海洋地质资料,全面总结地月关系和地质史,可以发现地球爆抛月球的地质痕迹和月质痕迹.1978年版世界地形图清楚地表明,全部深海盆、海沟、洋隆裂谷及陆地山脉裂谷、江河渠道等沉陷构造均呈线性闭合态,从而全球洋隆(指全部洋底隆起构造)和陆地统呈完全吻合性裂迹,全球地壳统呈向太平洋中心汇聚漂移和拉裂形变运动的营力痕迹,北-东-南太平洋海盆纵贯南北,其边缘不相吻合,显呈地球抛月质点──月坑抿合后的地质痕迹.而月壳则显呈月坑地壳包合月体的吻合性裂迹.这种全息性痕迹,是地球抛月海陆起源及地亮相对固定演化历史的核心论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台站测氡仪校准困难的问题,提出标准仪器校准法,并将其与RN-FD循环式氡气固体源进行对比,同时利用台站应用最为广泛的RN-150小型氡气固体源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利用RN-150小型氡气固体源及AlphaGUARD P2000F标准仪器分别对FD-125测氡仪3个闪烁室进行校准后得到的校准系数相对误差分别为0.2%、3.4%、2.8%,均达到目前地震监测中氡观测的技术要求,进一步验证了测氡仪标准仪器校准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青年教师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力军。目前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存在"近亲繁殖"、重教学轻德育、重眼前轻长远等突出问题,这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极为不利。解决这一突出问题,需要通过师德建设、学术生涯规划、立体培训、国际交流等方式,进而提高为青年教师成长服务的工作质量,提升高校办学质量和服务社会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单桩负摩阻力的双折线模型理论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荷载传递函数的概念,提出了一种用双折线模型来计算桩负摩阻力的方法。根据单桩承载受力时桩侧土与桩尖土所处于不同的弹性和塑性状态,运用该双折线模型,建立桩身轴向力和桩土相对位移的微分方程,得出桩相对位移解式,再以此推导出桩轴向力、中性点位置和负摩阻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2021-09-16四川泸县MS6.0地震的发震机理,加强对四川盆地内地震活动性的认识,基于四川及周边地区地震台网的宽频带地震资料,利用CAP方法反演获得泸县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矩心深度;同时,基于震前四川盆地内155个震源机制解,利用MSATSI程序反演得到泸县地震震前四川盆地内的构造应力场。结果显示,泸县地震矩心深度为3 km,矩震级为MW5.3,滑动性质为纯逆冲。震中附近震前构造应力最大主压应力和中间主压应力都近乎水平,最大主压应力在震中附近走向101°,此构造应力状态下,优势滑动断层为纯逆冲性质,与泸县地震震源机制一致。根据震源位置和性质、震前构造应力场及震中附近的断层性质推测,泸县地震发震断层不是华蓥山断裂,而是其分支和余脉之间极浅的盖层滑脱型断层。  相似文献   

15.
以苏州城北路人民路段综合管廊矩形顶管工程为例,分析了影响矩形顶管顶进力的关键因素,提出了管节配重、管节涂蜡和管节注浆等综合减阻方法以降低管壁摩阻力。在管节内放置重物平衡管节所受周围泥浆的浮力;通过涂蜡和喷蜡使管壁光滑,降低管壁与周围介质的摩擦系数;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配比配制适合地层的泥浆,调整注浆量和注浆压力,使管节周围形成完好的泥浆套。基于实测顶进力与理论计算值的对比分析表明,管壁单位面积摩阻力降低了40%左右,证实该综合减阻方法解决了人民路段矩形顶管顶进力过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由于地质体的质量和之间的结合力不等 ,在地球旋转作用下 ,半球加速、半球减速、半球向心、半球离心、不停交叉、交替作用 ,引起运动的地质体之间的撞动。这是地震的原因。实际是往复潮汐作用、方向改变时引起运动体之间的震动。往复相对运动的地质体之间运动的机械能转化的热能载体 (金属和非金属物质———热气液和岩浆 ) ,在结合面 (层或带 )中储聚、冲开封闭盖层、喷出到地表 ,就是火山的成因。热能熔化的固体岩石和地层形成的岩浆 ,就是岩浆的成因  相似文献   

17.
2019年新冠肺炎(COVID-19)的全球爆发引起了公众对生物气溶胶的广泛关注.生物气溶胶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气溶胶由于具有普通气溶胶的理化性质和本身特有的生物学特性,在全球生态系统、气候变化、空气质量和公共卫生等领域均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目前学术界对生物气溶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采样监测、消杀防护以及...  相似文献   

18.
1∶50 000地形要素缩编更新是首次在全数字环境下采用地形数据综合技术开展规模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生产,国家1∶50 000数据库更新工程项目部在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和试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切合工程实际的质量控制技术方法和实施方案。本文对1∶50 000地形数据缩编更新质量控制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主要包括缩编更新数据源的质量控制、生产过程中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以及更新数据成果入库质量检查与控制。  相似文献   

19.
重力固体潮调和分析结果无法证明引力以光速传播。首先,根据固体潮理论,进行调和分析时固体潮理论值和观测值的时间序列是同步的,不存在时差;其次,天体起潮力仅与万有引力有关,与光速无关;第三,调和分析得到的潮汐因子仅反映地球介质的物性变化,相位滞后则反映地球介质的粘滞弹性,两者与天体引力及光到达观测点的时差无关;第四,汤克云和骆鸣津在论证过程中作了过多的人为改正,有些改正使用不当;第五,万有引力与引力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万有引力是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一种空间性质,它与两个彼此相互作用的物体同在,无需时间传播,而引力波是一种时空涟漪,需要在特定条件下产生,通过波的形式从辐射源以光速向外传播,并以引力辐射的形式传输能量,两者不可混淆。汤克云与骆鸣津认为,重力固体潮理论值隐含两个假设:1)引力以光速传播;2)引力及光的时差等于重力固体潮调和分析结果的时差。这两个假设并不成立,汤克云与骆鸣津关于引力是以光速传播的论证是一个误会,引力不需要时间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