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潍北平原海(咸)水入侵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州湾南岸潍北平原是我国海(咸)水入侵最为严重和典型的地区,了解和评价该区海(咸)水入侵现状对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改良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海(咸)水入侵水化学特征基础上,遴选Cl-、TDS、Na+、SO2-4和rCl-/rHCO-35项指标因子构建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分析该区海(咸)水入侵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治理建议。结果表明:潍北平原海(咸)水入侵呈现中部强两侧弱、北部强南部弱的特征;目前入侵程度较重,入侵范围已覆盖研究区面积的58.77%。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海(咸)水入侵已成为影响居民生活、制约工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确定咸淡水界面是治理海(咸)水入侵的重要前提。根据咸淡水的电性差异,针对两种典型的咸水入侵地电模型进行正、反演计算,并研究了不同因素对电阻率法测量咸淡水界面的影响。结果表明:1电阻率法数值模拟可以较好地反映咸淡水界面的位置及形态;2咸化程度和现场实测范围内的粘土层电阻率变化对咸淡水界面的测量无明显影响;3测量极距主要影响反演剖面的分辨率,极距越小,分辨率越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10年在冀东平原采集的34组水化学同位素样品进行分析,探讨了地下水K+、Ca2+、Na+、Mg2+、SO42-、HCO3-与Cl-的关系,研究了氘氧同位素特征,为该区海(咸)水入侵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研究表明:区内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分为三类,沿南北方向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山前地段地下水受到的主要影响作用为溶滤作用和离子交换吸附作用,滨海地段地下水主要为混合作用和蒸发浓缩作用影响,过渡地段地下水主要为蒸发浓缩作用影响;滨海地段地下水样品受海水混入影响明显,是海(咸)水入侵的潜在危险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地下水位下降迅速,且已引起无棣-沾化-带海(咸)水入侵。通过对滨州市海(咸)水入侵现状、原因、危害及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限采深层地下水、合理增采浅层淡水、回灌补源、抽咸补淡、开辟新的水源和强化用水管理、全面节约用水等防治海(咸)水入侵灾害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北京西郊玉泉山地区岩溶水径流路径,需查明区内地层结构和断裂构造发育情况,故在玉泉山周边地区开展了综合地球物理勘查工作。完成1∶25000面积性重力测量3670点,在重力数据解释推断成果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布设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剖面测量5.1 km及微动测深点4个。综合研究了基岩起伏形态和构造展布特征,新解释推断了10条可能存在的断裂构造。结合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对主要断裂的水文地质意义进行了分析,形成了玉泉山地区岩溶水强径流路径新的认识,部分成果与最新的同位素水化学研究成果一致。本研究为玉泉山泉恢复确定合理的回灌方案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6.
潍坊北部是我国典型的海咸水入侵区,通过资料收集、海咸水入侵专项调查、地质环境监测与实验、样品分析测试和室内综合分析研究,基本查清了海咸水入侵发展及演化历史。工作区海咸水入侵发展过程可划分为发生和发展、快速发展、慢速发展和稳定发展4个阶段,目前处于稳定发展期。利用2012年水质测试结果,选取Cl^-、矿化度、SO4^2-,rHCO3^-/rCl^-,K^+等指标作为评价因子,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潍坊北部海(咸)水入侵区入侵程度的现状做出综合评价;结合工作区海咸水入侵的特征和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今后的防治重点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时彬 《地质与资源》2018,27(5):494-502
以本溪-临江勘查区为例,通过对勘查区航磁、重力以及电法剖面数据的解译,为深部地质地层、构造、岩体、矿体等信息推断提供地球物理依据,绘制地质图切剖面,服务三维地质建模.在地球物理信息处理的过程中,结合鞍山式铁矿成矿机制,在勘查区内研究发现若干潜力矿床.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海(咸)水入侵主要有面状、带状、脉状或树枝状和越流等4种入侵方式。气候、地形地貌、地质与水文地质、风暴潮是发生海(咸)水入侵的自然因素;地下水超采、上游修建蓄水工程、发展海水养殖、扩建盐田、河道采砂和海岸带工程建设等人为因素是诱发海(咸)水入侵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种防治海(成)水入侵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山东莱州湾地区是我国海水入侵研究的典型地区之一,为了进一步促进对莱州湾海水入侵的认识,本次研究选择莱州湾南岸的典型剖面(昌邑-柳疃)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了不同类型水样(河水、淡水、微咸水、咸水、卤水和海水),分析了不同水体的水化学、δ18O、δ2H、离子比及饱和度等特征。根据不同水体的水化学特征分析,判断出研究区在海(咸)水入侵过程中首先发生了混合作用,在此基础上,发生了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和不同程度的溶解沉淀作用。特征离子比值分析表明,咸水、微咸水是由地下淡水与卤水混合形成;剖面上咸水体的分布特征、δ18O-Cl-关系显示部分深层地下淡水也受到了卤水下移侵入影响。氢氧同位素的分布特征表明,研究区地下淡水明显来源于大气降水,第四纪古海水成因的卤水受到了蒸发及浓缩作用,"氧漂移"现象比较严重;矿物饱和度显示,研究区所有水体中盐岩均处于未饱和状态,石膏与白云石在部分地下淡水和微咸水中未达到饱和,在卤水与咸水体中处于饱和状态,方解石则在所有水体中都基本呈饱和状态。  相似文献   

10.
雄安新区地热资源潜力大,碳酸盐岩是雄安新区深部地热资源的有利储层,综合地球物理勘查方法是查明深部构造与碳酸盐岩热储特征地层结构的有效途径。本文针对深部碳酸盐岩热储勘查目标,提出了“面—线—点”分层次渐进式地球物理探测模式,先利用高精度重力和航磁资料研究碳酸盐岩分布范围及地层厚度、深大断裂分布、基岩起伏等信息,然后利用大地电磁开展热储地层低阻异常特征分析,再利用二维地震剖面精细刻画热储地层,分析地热田异常区速度结构和区域构造特征。根据重力、航磁、大地电磁、地震等地球物理方法在地热资源勘查的不同阶段勘探的精度及可靠性,以及施工成本、施工效率等因素,开展了地球物理方法探测深部岩溶热储经济适用性分析,并建议在碳酸盐岩地热勘探采用“重力+磁法+大地电磁”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多种地球物理方法结合的重要性,以一个应用地球物理方法布井失败案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高密度电阻率法、磁共振探测以及两种方法结合的探测结果与实际钻探资料的差异,分析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借助经济成本计算,讨论了多种方法结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与磁共振探测各有优缺点。高密度电阻率法可很好地判断地层结构的整体变化,但对岩性的推断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磁共振探测推断的地层岩性与钻孔资料基本吻合,但无法判断是否有断层或裂隙带存在。高密度电阻率法与磁共振探测结合推断的剖面尺度上地层岩性和厚度变化与钻孔资料基本一致,是揭示地层岩性及含水层位置的有效方法,说明应重视多种方法结合的研究及应用。相比不采用任何地球物理方法或单一方法,两种方法结合的费用更低,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为支撑采煤沉陷区地质环境调查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对山西阳泉矿区典型采煤沉陷区开展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方法研究与应用示范。通过重力勘探、浅层地震法和瞬变电磁法开展煤田采空区地球物理方法对比应用研究,总结出采用以上3种物探方法相结合的勘查煤田采空区的有效探测模式。探测结果表明,综合地球物理勘查结合地面地质调查能够识别采空区边界和深度等属性信息,为采空区三维地质建模提供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多种地球物理方法结合的重要性,以一个应用地球物理方法布井失败案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高密度电阻率法、磁共振探测以及两种方法结合的探测结果与实际钻探资料的差异,分析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借助经济成本计算,讨论了多种方法结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与磁共振探测各有优缺点。高密度电阻率法可很好地判断地层结构的整体变化,但对岩性的推断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磁共振探测推断的地层岩性与钻孔资料基本吻合,但无法判断是否有断层或裂隙带存在。高密度电阻率法与磁共振探测结合推断的剖面尺度上地层岩性和厚度变化与钻孔资料基本一致,是揭示地层岩性及含水层位置的有效方法,说明应重视多种方法结合的研究及应用。相比不采用任何地球物理方法或单一方法,两种方法结合的费用更低,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剖面平面图的MapGIS应用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应用角度出发,结合MapGIS软件的地理信息属性优势,以如何将老资料的纸质图(如剖面平面图或平面等值线图)转换为离散点异常和磁异常数据如何直接在MapGIS软件中绘制剖面平面图为例,重点讨论了剖面平面图在MapGIS软件中的再利用和绘制的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补充辅助模块,说明了MapGIS软件在地球物理勘查中的应用与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渣土场滑坡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威胁,因此加强渣土场地质灾害的勘查和防治显得尤为重要。高密度电法和面波法是对渣土场进行探测的有效手段,本文讨论了两种方法相结合在济南市龙洞(R3线停车场)渣土场不稳定评价勘查项目中的应用效果,并结合钻孔资料推断了渣土体形态及埋深,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为后期治理提供了可靠的地球物理依据。利用高密度电法和天然源面波法来勘查渣土体不仅效率高、成本低,而且结果直观、地质效果明显,是地质灾害勘察中有效的地球物理勘查技术。  相似文献   

16.
新书介绍     
<正> 广西桂林南边村一带出露齐整的泥盆-石炭系界线地层,是反映和体现界线定义的一条理想的界线层型剖面。本书汇集丰富的资料和数据,包括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岩石地层、沉积学、地球化学、磁性地层、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等方面,是作者等运用地层学研究的最新理论和方法,对南边村剖面的泥盆-石炭系界线地层进行全面、综合研究的结果。出版专著的目的是对南边村泥盆-石炭系界线层型候  相似文献   

17.
物探技术在预防西山地面塌陷灾害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辉 《城市地质》2008,3(3):30-33
运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方法,对北京市西山地面塌陷灾害情况进行探测,结合该地区的勘查资料,初步确定该地区的塌陷灾害发育情况,为该地区的各种土地利用及煤矿采空区地面塌陷灾害的预防,提供科学服务。  相似文献   

18.
广饶县咸水入侵灾害的发生在于自然环境的脆弱性和社会经济环境的严峻性。本文分析了引起海(咸)水入侵的基本矛盾, 制定了防治咸水入侵灾害的对策和措施──水文地质环境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19.
张金来 《地质论评》1966,24(2):112-121
一、表示方法简介在水化学找油研究中,我们采用了水化学直角坐标曲线的方法。完整的水化学直角座标曲线包括三个部分(图1)。第一部分水文地质剖面(下部),是根据进行水化学工作时收集的水文地质资料结合有关的其它地质资料绘制而成。在该剖面上应标出水源类型(如泉、井、钻孔等)。  相似文献   

20.
王传尚  陈孝红  汪啸风 《地层学杂志》2002,26(4):272-279,285
通过对峡东地区宜昌王家湾、黄花场和分乡等三条重要奥陶系 -志留系界线剖面碳同位素 (δ1 3C)地球化学异常对比研究 ,以及远安苟家垭和秭归新滩奥陶系 -志留系界线剖面稀土元素分布型式、δCe异常的分析 ,和对苟家垭奥陶系 -志留系界线剖面微量元素 (Rb、Sr、Sc、V、Ni等 )地球化学异常的研究 ,揭示了奥陶系 -志留系界线附近地球环境的巨大变化 ,论述了环境变化对生物界的影响 ,将奥陶系五峰组划分为 2个三级层序和 5个四级层序 ,为奥陶系 /志留系界线层型剖面的最终确定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