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为实现国家西部1∶50 000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丰富产品种类,拓展服务领域的设计宗旨,根据ISO 9000对产品的概念,提出了西部测图工程整体产品模式,并对其进行细化,建立了国家两部测图工程地形图产品模式.本文以西部测图工程1∶50 000影像地形图的设计与实现为实例,详细介绍了1∶50 000影像地形图测绘新产品...  相似文献   

2.
针对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是否有著作权问题的几种观点 ,按照著作权法理论进行分析 ,认为该类型地图有著作权 ,并由国家享有著作权权益。针对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作品的管理现状 ,提出应建立有针对性的国家著作权管理体制 ,以发挥该类型地图的著作权财产性权能对国家基础测绘事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西部测图工程以"丰富产品种类,拓展服务领域"为设计宗旨,力求地图新产品开发,在传统4D产品的基础上,根据西部地物地貌特征补充了地形图要素内容,开发研制了影像地图、晕渲地形图新产品。本文针对原有地形图在表达西部地物地貌特征方面的不足,介绍了西部测图工程中地图新产品的内容设计与制图表达,包括地形图要素扩充内容与制图表达、影像地图产品内容设计与制图表达、晕渲地形图产品内容设计与制图表达等技术内容。地图新产品设计与表达技术已应用在西部测图中,指导生产了我国西部首批1:50000地形图、影像地图和晕渲地形图产品,丰富了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产品种类。  相似文献   

4.
在智慧潍坊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的建设中,需要将历史地形图数据进行数据入库。与传统的地形图人工内业数据入库处理方法相比,基于ArcGISModelBuilder技术对数据处理过程建模,对数据进行自动化处理的做法在作业中具有极大的优势。利用该工具创建了房屋、高程点、控制点等几种地物的自动化处理模型,实现了多种地形图要素的自动化处理,简化了传统的地形图入库作业流程,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该文以潍坊市历史地形图为例,验证了该方法在保证数据质量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数据的生产效率,为历史地形图数据的生产入库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思路和实现工具,同时可为其他地区历史地形图数据入库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国家新版1:50 000地形图制图工程是国家1:50 000数据库更新工程主要任务的有效延伸和重要补充,它基于最新的1:50 000地形数据库,采用数据库驱动制图技术,实现了地形图制图数据的快速生产与建库。本文在对现状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开展制图工程的技术方法、工艺流程、成果特点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1∶1万数字化地形图航测内业编辑是以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采集的矢量数据为基础,依据外业测绘成果对采集的矢量数据进行内业编辑,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对各类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数据的分层、各类要素数据的拓扑关系和点线面的相互关系进行正确表示,同时是航测数字化成图及整个质量控制的最后一道工序。本文通过我省1∶1万基础测绘项目测图与编辑,结合长期的实际工作经验,以数字化地形图航测内业编辑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数字化成图的方法和过程,总结出在内业编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针对地形图数据库更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要素的地形图数据更新方法。根据地形图数据更新的特点,将地形图数据的更新分为变化检测和数据入库两部分,在变化检测中利用缓冲区分析、几何量算等方法检测地形图数据中发生变化的要素,并写入临时库,赋予其特定的属性值,根据临时库中变化要素的不同变化情况,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相应的更新操作。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要素的地形图数据更新方法能实现地形图数据的更新,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一、土地测量 运用测量学和遥感技术方法对各类土地的数量、分布、地形等特征进行测量、绘图的工作。包括地形测量、地籍测量、土地平整测量、土地利用现状测量、荒山荒地等后备资源调查等内容。所使用的测量方法包括大地测量、普通测量、航空摄影测量、遥感技术及地图编制等。目前,在国家基本地形图逐步完成的情况下,土地测量主要指地形测量以外的其它各项内容,并均以国家基本地形图为基础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分析地形图的内容以及其相互关系、地形图符号、数字地形图的编辑、应用方面出发,得出了数字地形图的层次模型,给出了数字地形图的存贮结构。  相似文献   

10.
结合1∶50 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地形图制图数据快速生产的迫切需要,在分析当前地形图制图生产技术现状的基础上,研究探讨了基于数据库驱动的地形图快速生产技术,设计了适合测绘行业生产现状的工艺流程,研制开发了实用化的生产软件系统,并实现了在国家1∶50 000数据库更新工程中的规模化应用。  相似文献   

11.
地形要素是对地形在地表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控制作用的点、线或面状要素,其合理划分可为城市地形建模提供数据基础。本文在解析城市地形特征和分析现有地形图分类在城市DEM建模中不足的基础上,基于面向对象思想,以城市地形被城市道路网分割为基本原则,构建了城市地形要素分类及表达方法,并以南京市某区1:500地形图为实验数据,进行了相关验证实验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地形要素分类和表达方法能够整体控制并有效表达集几何和语义信息为一体的复杂城市地形,在全局和局部地形上均有较好的建模效果。本文提出的城市地形要素分类及表达方法不但可为地形要素的分析和应用提供基础,也可为城市地形构建模拟、建设规划和分析决策等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信息熵方法是建立在信息论基础上的信息量评价方法,目前多用于地图信息的量测,尚无针对地形库中的几大要素特征的综合性的信息量分析评价方法.本文在分析已有地图信息量测方法基础上,选择国家1:1 000 000地形数据库中9幅地图的居民地要素层,建立Voronoi图,全面分析评价了该要素层的统计信息量、几何信息量、拓扑信息量和专题(属性)信息量.实验表明,对地形数据库中的要素层采用全面评价的方法是可行和必要的,能更好地反映要素的分布特征和专题(属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结合国家1∶50 000数据库更新工程,研究和探讨了地形要素数据变化检测的内容、技术方法,并设计和实现了一套基于矢量栅格化比较的变化检测方法,对全国的不同时期的1∶50 000地形要素数据(DLG)进行了变化检测。  相似文献   

14.
数字地图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新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地图是现代地图学发展的重要标志.目前,国内外已出现以数字地图为核心的地图数据库、印刷地图、电子地图、移动式地图、网络地图等多种现代地图的开发和应用模式.本文分析和阐述数字地图理论、方法和技术方面的新进展,以及新的应用方向.首先,作者阐述了在数字地图新理论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字地图体系结构框架;其次,...  相似文献   

15.
博览群图提升地质制图的科学技术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图件是地质工作成果的主要载体之一,是地质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工具,又是体现一个国家地质研究程度、地质科学技术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历来受到各国政府和国际地学组织的高度重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地质工作服务领域的扩大,近年来地质制图工作,包括制图数量、种类和技术方法,都获得了突...  相似文献   

16.
 清末与民国初期调绘了大范围的、内容较为详尽的1 ∶2.5万至1 ∶20万比例尺地图,是研究20世纪初中国历史的宝贵资料。为高效利用这些地图资源,评估地图精度提供了基础性的图件。针对民国初期河南陆地测量局调绘的1 ∶10万河南省地图,应用ArcGIS软件将民国地图与当代地图作对比,对其精度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初步解释。分析表明:①全省范围内地图精度分布不均匀,经线方向平均向西偏移6.28'、纬线方向平均向南移2.23',标准差分别为3.76和2.51。②纬线方向绝对精度和相对精度总体上高于经线方向;同时,误差分布呈现空间自相关特征,经向误差Moran's I指数为0.85(Z=57),纬向指数为0.69(Z=46)。③平原地区地图相对精度高于山区。④地图误差分布呈现三种模式:位置偏移较小,偏移较大但偏移向量保持一致,以及偏移较大且方向不一致。民国地图误差与《清史稿》记载的经纬度误差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由此提出的一个初步推论:民国地图调查作业中采用了晚清时期的经纬度成果。但有些地区利用了较新的成果,也有部分地区参照或转绘了质量较差的旧地图。本研究为民国初期河南省地图的进一步利用提供了依据,也对同期地图的利用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用户在旅游或者室外运动中经常将路线图显示于移动设备上以方便规划路线。然而移动设备显示屏幕通常较小,若较大范围的地图通过等比例尺缩小在小屏幕显示,可能会导致清晰度和辨识度的降低,尤其对于地图中地物较为密集的区域。本文提出一种自动化生成变比例尺地图的方法,通过更加均匀化地图显示内容密度分布以改善地图概览清晰度。在该方法中,首先对密度分布进行估计,密度估计主要考虑地图上路线空间分布以及地标与注记显示空间,然后根据所得到的密度分布进行变比例尺转换,最终生成的变比例尺结果图,其大小取决于给定显示尺寸。相较于现有变比例尺转换方法,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考虑了地标与注记显示空间,同时又能有效控制地图变形以提高地图识别。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本方法生成变比例尺结果图对地图概览的清晰度有着显著提高,并且能够保持良好的地图识别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