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东秦岭峡河岩群及有关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峡河岩群是从原秦岭岩群中部新解体出的中元古代地层单位,分布了豫陕交界处,呈北西向展面,在晋宁期,峡河岩群原岩下冲深埋,形成变质地体;加里东-海西期韧性抬升改造并遭受花岗热穹叠加。这些过程随有榴辉岩的构造侵位及高压变质。  相似文献   

2.
秦岭杂岩的组成、构造格局及演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秦岭杂岩主要由变质地层、正片麻岩系、性质不明片麻岩系、归属不明大理岩块体及蛇绿岩片组成。变质地层可解体为秦岭岩群、峡河岩群。杂岩的构造格局以3个透镜状块体NW向斜列叠置为特征。杂岩变质体形成于新元古代北秦岭俯冲碰撞构造背景,构造线可能为NNW;古生代遭受韧性抬升改造和花岗热穹叠加,构造线NNW;中、新生代整体抬升至表层次,局部受脆韧性剪切变形叠加,构造线近EW。这种构造演化可能揭示了区域大地构造不同阶段构造体制及块体运动方向特征。  相似文献   

3.
北秦岭前寒武纪地壳组成及其构造演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北秦岭主要发育元古宙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包括古元古代秦岭岩群,中元古代峡河岩群,宽坪岩群和武关岩群,中元古代晚期松要地沟蛇绿岩构造岩片,新元古代丹凤岩群和二郎坪岩群的下部地层单位以及晋宁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北秦岭广泛存在晋宁期强烈构造-岩浆-变质地质事件,且是新元古代主体形成的古老造山带,晋宁期的强烈地质事件可能代表了地块,北秦岭微地块中秦岭地块与扬子地块之间的俯冲碰撞拼合。震旦纪之后又逐渐开始发  相似文献   

4.
北秦岭东段峡河岩群中斜长角闪岩Sm—Nd同位素年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秦岭造山带东段的牌楼沟地区,峡河岩群中的斜长角闪岩测得全岩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605±76Ma,钕同位素初台比值为εNd=+5.3,表明峡河岩群变质岩系形成于中元古代。斜长角闪岩来源于亏损的地幔源区。  相似文献   

5.
北秦岭造山带东段的牌楼沟地区,峡河岩群中的斜长角闪岩(原岩为基性火山岩)测得全岩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605±76Ma,钛同位素初始比值为εNd(T)=+5.3,表明峡河岩群变质岩系形成于中元古代。斜长角闪岩来源于亏损的地幔源区。上述测定结果,为阐明北秦岭造山带在中元古代时期的构造演化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6.
北秦岭主要发育元古宙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包括古元古代秦岭岩群、中元古代峡河岩群、宽坪岩群和武关岩群、中元古代晚期松树为蛇绿岩构造岩片、新元古代丹凤岩群和二郎坪岩群的下部地层单位以及晋宁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北秦岭广泛存在晋宁期的强烈构造-岩浆-变质地质事件,且是新元古代主体形成的古老造山带。晋宁期的强烈地质事件可能代表了华北地块、北秦岭微地块、中秦岭地块与扬子地块之间的俯冲碰撞拼合。震旦纪之后又逐渐开始发生大陆裂解,进入显生宙构造演化阶段。新元古代晋宁期(1000~800Ma)发生的主要地质事件和俯冲-碰撞拼合与国外一些地质学家提出的新元古代时期Rodinia超大陆的形成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7.
阿尔金-昆仑山地区区域地质调查成果与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瓦石峡幅、阿尔金山幅将原划古元古界“阿尔金群”的变质岩系解体为变质表壳岩和变质深成侵入岩2部分,并按岩性组合、变形变质特征等将变质表壳岩进一步划分为米兰岩群和阿尔金岩群。米兰岩群经历了中-高压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改造,而阿尔金岩群经历了绿片岩-角闪岩相  相似文献   

8.
滇西北石鼓片岩变质变形特征及其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昆琼 《云南地质》2003,22(3):329-335
滇西北金沙江结合带东侧的石鼓变质岩系,可划分为石鼓岩群和巨甸岩群。石鼓岩群受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改造,主期变形环境为中、深部构造相;巨甸岩群受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改造,与之相伴的构造形迹属中、浅部构造相。石鼓岩群包含羊坡岩组和露西岩组,巨甸岩群可进一步划分为陇巴岩组和塔城岩组。同一岩群的岩组,变质作用、构造变形特征相同,但变质岩石组合及原岩特征却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9.
前人认为北大河岩群是祁连造山带西段最古老的变质岩系之一。笔者在肃北地区该岩群中发现了变质中基性凝灰岩,并对其进行了锆石的LA-ICP-MS U-Pb同位素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该中基性凝灰岩的形成年龄为(444±6.9)Ma,可能为中祁连地块在早古生代发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而并非北大河岩群物质组分。笔者根据野外露头、变质程度及年代学数据将其从北大河岩群中解体出来,并将其重新归属于中下奥陶统吾力沟组。笔者研究结果将为探讨中南祁连的物质组成和地质演化历史提供新的约束材料。  相似文献   

10.
北秦岭晋宁期主要地质事件及其构造背景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北秦岭主要发育元古宙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包括古元古代秦岭杂岩、中元古代峡河岩群、宽坪岩群和武关岩群、中元古代晚期松树沟蛇绿岩构造岩片、新元古代丹凤岩群和二郎坪岩群的下部地层单位等。北秦岭广泛存在晋宁期的强烈构造-岩浆-变质地质事件,且是新元古代主体形成的古老造山带。晋宁期的地质事件可能并不代表扬子地块和华北地块之间的直接碰撞拼合,而是具扬子地块基底特征的“中秦岭微地块 与北秦岭微地块或华北地块之间的俯冲碰撞拼台 震旦纪之后又逐渐开始发生大陆裂解,进入显生宙的构造演化阶段。新元古代晋宁期(1000-800Ma)发生的主要地质事件和有限的俯冲-碰撞拼台及震旦纪之后又逐渐开始发生裂解与国外一些地质学家提出的新元古代时期Rodinia超大陆的形成和700~570 Ma期间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不谋而台  相似文献   

11.
分布于北秦岭造山带南部,夹持于商丹断裂带与朱夏断裂带之间的秦岭杂岩是秦岭造山带中最古老的前寒武纪基底块体之一。它是秦岭造山带中前寒武纪地壳形成与演化的地质记录,经历了晚元古代以来多旋回俯冲碰撞造山作用过程中多期构造热事件的改造。包含了大量反映秦岭造山带形成与演化的动力学过程地质信忠。虽然前人对秦岭杂岩已经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著,提出了许多新认识和新见解,如从原秦岭群中解体出松树沟蛇绿岩片、峡河山群、古深成花岗片麻岩体等I高压变质岩(榴辉岩,高压麻粒岩)的发现;多期变形与变质特征的认识等。但由于秦岭杂岩问题的复杂性,某些认识或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其中(1)松树沟蛇绿岩片是否真正蛇绿岩?松树沟超镁铁质岩体与其围岩变质镁铁质岩是否同时代?它们的构造变形与变质历史是否相同?(2)峡河山群组成、分布、时代、构造意义及其与秦岭群片麻岩的关系;(3)秦岭岩群的组成、主变质期和变形期昀时代及性质;(4)晋宁期花岗岩带形成的构造背景及动力学意义;(5)已有同位素测年数据确切的地质意义;(6)高压交质岩的分布、产出状态、与围岩的关系、时代、成因及构造意义是秦岭杂岩研究中的基本问题。文中对上述有关问题进行了简要讨论,提出了今后秦岭杂岩研究的重点应放在构造事件、变质热事件、岩浆事件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和这些地质事件的精确的同位素测年工作上。  相似文献   

12.
The Dehe granitic pluton intruded the Xiahe Group which is in the core complex of the North Qinling Orogenic Belt(NQOB).It shows gneissic bedding and possesses typical S-type granite minerals such as muscovite and garnet.LA-ICP-MS U-Pb isotopic dating of the Dehe granite yielded a weighted average age of 925±23 Ma which represents the emplacement age of the pluton.Most of the εHf(t) values are negative,and the two-stage model age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age of the Qinling Group.The isotope data show that the Dehe granite was formed in the following geological setting:in the syn-collision setting of the NQOB in the Neoproterozoic,crustal thickening induced partial melting of materials derived from the Qinling complex,and then the maga upwelled and intruded into the Xiahe Group.The formation of the Dehe S-type granite implied the occurrence of a convergent event in the QOB during the Neoproterozoic.  相似文献   

13.
原花山群分布于紧邻南秦岭的扬子陆块北缘大洪山地区,出露于重要的构造部位,是研究其形成时期扬子陆块构造演化及其与南秦岭关系的重要载体,其物质组成、形成时代和构造属性长期存在争论。本文将原花山群解体为花山构造混杂岩和正常的火山—沉积地层(本文所指花山群)两部分来讨论。笔者重新厘定了花山群的沉积时限,有针对性地对有构造背景争议的花山群进行玄武岩地球化学研究,对有时代争议的混杂岩进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年代学、地球化学和沉积学综合研究表明,花山群的沉积时限为ca. 830 Ma至ca. 800 Ma,形成于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有关的陆内裂谷盆地。花山构造混杂岩带可能不只是晋宁期的缝合带,而是具有多期物质组成、经历了多期构造叠加的复合型缝合带。结合他人成果,我们提出了扬子陆块与南秦岭从新元古代到早古生代的构造演化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柏治安 《地质与勘探》2020,56(2):372-386
本文对秦岭岩群中的三个斜长角闪岩(变质沉积岩)样品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限定了秦岭岩群的形成时代,讨论了秦岭岩群的构造背景及归属问题。锆石定年结果显示了971 Ma、1222 Ma和840 Ma三个最大沉积年龄。秦岭岩群是一个杂岩体,秦岭岩群中至少存在中元古代(较老组成部分)和新元古代早期(较新组成部分)的岩性单元。秦岭岩群变质沉积岩的锆石年龄峰主要集中在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期,具有与扬子块体和华北块体明显不同的锆石年代学特征,秦岭岩群在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期为独立发展的微陆块。结合秦岭岩群的年代学特征及前人的研究结果,秦岭岩群中的变质沉积岩应沉积于弧相关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5.
陈丹玲  刘良  廖小莹  任云飞  宫相宽 《地球科学》2019,44(12):4017-4027
北秦岭构造带早古生代的构造格局和演化过程一直是地学界比较关注也是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之一.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本课题组近年来在北秦岭早古生代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方面的进展,从变质作用角度对北秦岭早古生代的构造演化提供重要限定.丹凤斜长角闪岩中柯石英的发现为区内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存在提供了最直接的矿物学证据;东秦岭秦岭杂岩中的斜长角闪岩普遍经历了高压-超高压榴辉岩相变质,具面状分布的特征,是陆壳俯冲/深俯冲作用的产物;高压-超高压榴辉岩和围岩片麻岩都记录了顺时针的P-T-t轨迹,峰期变质时代为500~490 Ma,之后主体又经历约470~450 Ma和约420~400 Ma两期抬升退变质叠加和部分熔融作用;高压-超高压岩石两期退变质和部分熔融发生的时代与北秦岭460~440Ma和~420Ma的两期岩浆事件的时代一致,说明北秦岭早古生代岩浆作用是深俯冲陆壳板片断离和碰撞造山结束后地壳伸展作用的岩浆响应;高压-超高压榴辉岩原岩形成时代约800 Ma,具有与南秦岭新元古代中晚期岩浆岩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北秦岭超高压岩石的形成可能是商丹洋关闭后洋壳拖曳着南秦岭陆壳物质向北发生大陆深俯冲的结果,商丹洋在500 Ma主体应该已经关闭;秦岭岩群是部分而不是整体经历了大陆的深俯冲,现今的秦岭岩群是一个俯冲碰撞杂岩带而不是一个岩石地层单元或微陆块;北秦岭早古生代造山作用在中泥盆世已经结束,整体处于构造隆升后的剥蚀阶段,是南秦岭刘岭群碎屑岩的主要蚀源区,刘岭群沉积盆地形成于碰撞造山后的伸展构造背景而非弧前环境.   相似文献   

16.
秦岭造山带主要大地构造单元的新划分   总被引:48,自引:6,他引:42  
根据近年来的地层、沉积、岩浆-火山和构造变形及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新进展,结合前人的成果,按照大地构造相单元划分原则,将秦岭造山带分为13个主要构造单元: ①华北南缘陆坡带,包括第一层序的青白口系大庄组、震旦系罗圈组和寒武系,与之对应的豫西栾川群;第二层序的奥陶纪陶湾群;②北秦岭弧后杂岩带,以宽坪群和部分二郎坪群中的基性火山岩与碳酸盐岩的构造块体与变质的古生代深海碎屑岩混杂为特征;③秦岭岛弧杂岩带,由丹凤群不同的古洋隆块体、富水幔源岛弧基性岩浆杂岩、云架山群、斜峪关群和草滩沟群的岛弧钙碱性岩浆岩和火山岩及深海沉积物及秦岭群弧基底杂岩等构成,时间跨度为奥陶纪-石炭纪;④秦岭弧前盆地系,泥盆系及其它晚古生代地层是其主要充填物,同沉积断裂控制了一系列的次级盆地;⑤秦岭增生混杂带,由泥、砂岩组成的基质和基性、超基性岩、火山岩、灰岩、硅质岩等岩块构成,最终形成于二叠纪末-三叠纪初;⑥南秦岭岛弧杂岩带,碧口群的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和岩浆岩组成,称碧口弧;由三花石群的中基性火山岩以及西乡群的中酸性火山岩共同构成,称西乡弧;由耀岭河群和郧西群中基性熔岩和中酸性火山岩组成,称安康弧;⑦南秦岭弧前盆地系,碧口弧前盆地充填物是以碎屑岩为主的横丹群和关家沟群;西乡弧前沉积主要由三花岩群包括王家坝组砂岩以及由泥岩、砂岩和中酸性火山岩变质而成的片岩、片麻岩和石英岩组成.安康弧前盆地具有明显的深海扇沉积特征梅子垭群和大贵坪组;⑧南秦岭弧后盆地系,包括后龙门山的茂县群和上古生界及三叠系,大巴山的洞河群和部分耀岭河群的火山岩;⑨南秦岭弧后陆坡带,只保留大巴山弧后陆缘,是高川-毛坝以南的下古生界;⑩南秦岭前陆褶冲带,包括龙门山北段、米仓山和大巴山前陆褶冲带.三带形成于印支-燕山期,但构造线不同,且在出现的时间上,由西到东由早到晚;(11)三叠纪残余海盆;(12)中-新生代走滑拉分和断陷盆地;(13)基底断块.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秦岭造山带中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岩群之一-秦岭群详细的构造研究,识别出了秦岭群中存在的初始的NNE向构造方位,这一构造方位与中晚元古代以来秦岭造山带NWW向主导性构造方位大相径庭。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讨论了这一NNE向构造方位的地质意义。提出了古元古代华北克拉通与杨子克拉通可能为一个统一的克拉通,暂称之为古中国克拉通,并且这一克拉通内的主导性构造线方位是NNE向。中元古代初,这一克拉通沿NWW向破裂,才开始了秦岭造山带长期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8.
秦岭造山带东段秦岭岩群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4,他引:6  
时毓  于津海  徐夕生  邱检生  陈立辉 《岩石学报》2009,25(10):2651-2670
对东秦岭地区的陕西省洛南县、宁陕县、长安县和河南省淅川县出露的四个秦岭岩群变质岩进行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样品主要由变质火山岩和变质沉积岩组成.详细的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三个正变质岩均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971~843Ma),而副变质岩中富集大量新元古代碎屑锆石,根据最年轻的谐和年龄(859Ma)和早古生代的变质年龄,推测其沉积时代为新元古代中晚期.因此,北秦岭南部的秦岭岩群的变质岩主要由新元古代早期的火成岩和新元古代中晚期的沉积岩组成.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加里东期,局部有燕山期的变质作用叠加.指示北秦岭的造山作用主要发生在早古生代.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还显示秦岭岩群的新元古代火山岩均形成于火山弧构造环境,沉积岩沉积于大陆弧-活动大陆边缘环境,指示秦岭造山带在新元古代早期是一个火山弧.秦岭岩群的火山岩和沉积岩在形成时代和构造环境方面与扬子克拉通西缘的特征非常相似,表明位于北秦岭造山带的秦岭岩群应归属于扬子克拉通陆块,是扬子北缘的一个大陆边缘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