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南省新型城镇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旅游引导下的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基本模式以及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南省城市化的模式选择。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是旅游开发与区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全面结合,并在产业上趋于融合,形成旅游产业导向下泛旅游产业聚合的区域经济与城镇化综合开发模式。该模式的优势在于:解决了农民的身份问题,无污染、美化城市,就地城镇化,有利于实现城乡统筹。论述了"大中型城镇化模式"、"旅游城镇建设模式"、"旅游综合体模式"和"旅游新农村社区模式"等四种模式的功能特征、发展方向和运营模式。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在海南城镇化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与21世纪生态文明的城市理念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除我国西部10个省市区外,还包括属于中部的内蒙古和广西。本文首先论述了西部大开地区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特色。然后列出了该区的世界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地质公园;并按照旅游业的发展程度,将上述12个省市区分为三类。最后提出7项开发及保护建议:搞好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编制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加快交通建设;依托中心城市,发展旅游产业;开发多种形式旅游活动;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文物古迹;抓好旅游各个环节,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民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日趋增高,废弃露采矿山恶劣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城市发展和生态省建设的瓶颈.本文在废弃露采矿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论证的基础上,通过盱眙象山国家矿山公园的建设实例,来探讨废弃露采矿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为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整治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最终实现废弃露采矿山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省建设双丰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海绵城市建设中,地质条件对低影响开发措施的布设具有重要影响。本次研究以武汉市都市发展区为研究对象,在充分收集和整理武汉市城市地质调查数据基础上,分析地质条件对海绵城市建设影响机制,根据地质条件的蓄水、渗水、净水三大功能选取地面坡度、地层岩性、第四纪覆盖层厚度、地下水涌水量、表层土壤污染程度、植被覆盖率、距地表水系距离7个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并对各单指标进行分级评分,借助Mapgis软件对各指标数据进行叠加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都市发展区大部分为海绵城市建设地质条件适宜及较适宜区,且地层岩性和地表水系为主要影响指标,低影响开发措施布设时应该考虑地质条件的渗水和蓄水特性。  相似文献   

5.
地质学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与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资源范畴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而在不断扩大,生态旅游和地质科学考察旅游成为旅游的重要发展方向。从分析旅游资源的形成和演化与地质学关系出发,探讨目前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与开发中对地质学的应用及其不足,提出以地质遗迹保护为基础建设地质公园是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个新发展方向,强调了地质学理论与地质资料在旅游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中的作用。这是提高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水平,开拓旅游新领域,为旅游经济发展服务的最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会议议题 ?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安全 ?城市水资源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城市供水应急水源的保障 ?城市环境地质的主要研究内容与质量评估 ?城市地质灾害的评价与预警系统建设 ?城市地质灾害的防灾与减灾措施研究 ?城市发展规划地质环境综合效应 ?地下空间利用及岩土工程与地质环境问题 ?城市发展与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会议地点 同济大学(上海) 会议时间 2010年8月23~26日,其中: 2010年8月23日全天报到注册; 2010年8月24~25日在同济大学进行学术大会; 2010年8月26日会后考察。  相似文献   

7.
福建东山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初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其团 《福建地质》1999,18(4):219-222
就东山岛在水、砂、石、土的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开发利用矿产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东山县应做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建设港口旅游城市”的规划,走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海洋经济建设的新路子,促进东山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通拥堵是当今城市发展所面临的普遍难题。建设地下交通设施、构建立体化交通体系,是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地下交通空间的利用和开发建设越来越受到各地重视。本文结合北京市近几年城市地下交通联系通道的设计与建设,重点论述地下交通联系通道的发展历程,并展望了地下交通联系通道在未来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山东省海岸带城市地质环境条件的调查与研究,归纳总结出山东省海岸带城市建设新近面临的影响城市发展的地质环境因素,即城市应急水源地建设、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城市边缘区生态规划建设、湿地资源开发与保护,均是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保护措施和建议,供有关部门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参考。  相似文献   

10.
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腹部,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亦是沿海经济开发、发展较快重要地区。苏州地人民正在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着手描绘“全面保护古城风貌,重点建设现代化新区”的宏伟蓝图。将苏州建成老城区“假山假水  相似文献   

11.
赵晓丽 《地质与勘探》2021,57(2):457-464
甘肃平凉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具有典型的丹霞地貌特征,不仅具有重要的地学研究价值,而且是重要地貌景观、地质科普、历史文化等旅游观光资源。文章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进行了态势分析,从而为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供参考依据,并结合崆峒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开发保护的建议。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具有地质资源特征明显、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的先天优势,也具有地质公园品牌认知度高、人文历史悠久等后天优势。对比其资源利用率低、地质科普与基础科普设施建设薄弱等劣势,结合时代发展的重要机遇,建议在做好地质公园建设的同时,把握全域旅游的时代命题,接轨5G先进技术与大数据应用平台,将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打造成既有自然景观旅游,又有科考、生态、文化的高层次旅游与科普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地质工作贯穿于城市建设发展的全过程,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是未来地质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围绕各城市规划建设、运行、转型升级、选址布局、防灾减灾、美化环境等所亟需的自然资源与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各种地质环境问题,结合甘肃省情对地质工作的需求,提出甘肃省城市地质工作在未来8年里的总体战略构想,开展基础性综合地质填图、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城市地质信息化智慧化建设,对城市开发建设、地质资源绿色利用、地方重大工程建设、城市生态安全体系构建,提供地质支撑。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镇江市的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已迈入中国旅游城市行列,从地学旅游的角度,介绍了镇江的山景、水景、洞景、观赏石和地学人文学方面的景观资源,对镇江市地学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开发前景提出了和见解。  相似文献   

14.
高燕  李江风  周学武  汪珉 《地球学报》2013,34(4):491-499
以地质公园为主要载体的滨海地质旅游开发是丰富国际旅游岛自然科学内涵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海南滨海生态保护和现有旅游产品结构体系升级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及案例研究方法,以海南国际旅游岛为视野角度,对国内外滨海地质旅游研究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其实践经验给海南省地质旅游开发以启示,如资源普查登记、保持地质景观资源的原真性、政府主导下进行地质旅游开发等。结合国际旅游岛战略目标,基于其现有资源、政策等优势,地质旅游是海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本研究基于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启示和海南省滨海地质旅游资源优势,提出了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区参与的滨海地质旅游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城市旅游开发规划研究进展评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总结国内旅游开发规划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了综合与整体规划、配套建设、滚动开发的操作模式以及当前旅游开发重点等,强调要突出旅游文化背景和旅游形象策划,并归纳了旅游开发规划需要研究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拥有6大类16类23亚类地质遗迹资源,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客源市场稳定,并体现出既层次较高、又雅俗共赏的特点。但随着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不断完善和全域旅游的发展,还需要再进一步开发地学旅游资源产品。通过昂普(RMP)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地学旅游资源开发对策与措施,建议从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旅游纪念品等三方面分别采取措施促进公园建设,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公园科学价值与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是缓解“城市病”、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经验和教训。通过调研国际上一些主要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状况,剖析了当前国际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以指导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目前,国际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形成了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扩大城市生存空间、建立集约型城市、构建舒适宜居城市环境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并以建设绿色、智慧的立体化城市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我国应在充分吸收和学习国际上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结合自身城市特点,高质量开发城市地下空间。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性状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近年来 ,长江三角洲除继续保持中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外 ,城市发展也呈现新的趋势和特点 ,以上海为中心 ,形成一批经济实力强、社会发展水平高、投资环境优越的城市群。区域城市化进程加快 ,向巨型大都市连绵区发展。从世界大都市连绵区的发展趋势出发 ,概要论述了长江三角洲大都市连绵区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现状特征。认为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由中心城市、城市发展轴线和次级城市群及其腹地构成 ,已形成 5个层次的城市等级体系 ;区内产业结构向高层次转化 ,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 ,现代化基础设施初具规模。概括起来 ,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形成的动力机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政府权力层层下放 ;2行政区划调整 ;3投资主体多元化 ;4市场建设与乡镇和个体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总结国内旅游开发规划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了综合与整体规划,配套建设,滚动开发的操作模式以及当前旅游开发重点等,强调要突出旅游文化背景和旅游形象策划,并归纳了旅游开发规划需要研究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0.
《浙江地质》2009,(2):61-62
近年来,美丽杭州通过“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在“城市东扩”、“决战东部”战略实施过程中,江干区委、区政府提出了“打造杭州中心区,构建和谐新江干”的工作目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快速推进。面对空前繁重征地拆迁任务。杭州市国土资源局江干分局积极当好参谋助手,加强政策指导,注重维权维稳,扎实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