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了了解马达加斯加蓝色蓝宝石的颜色特征,采用GemDialogue颜色系统对其进行了描述与分级。对比世界上主要产地(澳大利亚、斯里兰卡、柬埔塞、缅甸)蓝宝石的颜色特征发现,马达加斯加蓝色蓝宝石样品的黑色罩过高,使得其最终的颜色等级大多在1~4范围内,属于“商业级”。为了进一步确定马达加斯加蓝色蓝宝石样品的颜色特征及其与全Fe,Ti质量分数的关系,采用紫外一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和电子探针测试了样品。结果显示,随着全Fe与Ti质量分数的增加,样品的蓝色加深;当蓝宝石样品中全Fe的质量分数为0.02%~0.75%、Ti的质量分数为0.006%~O.040%且其全Fe与Ti质量分数比值为10~30时,蓝宝石样品的颜色为纯正蓝色;当超出此范围时,蓝宝石样品通常含有绿色或紫色色调。  相似文献   

2.
福建明溪天然蓝宝石在氩气气氛中的改色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刚生 《矿物学报》1997,17(2):149-155
明溪天然蓝宝石主要呈色元素为Fe和Ti,颜色常带有黄、绿或紫色调,颜色不纯正。在温度为1300℃,环境为氩气气氛中进行热处理后,可消除蓝宝石中原来存在的杂色调,使颜色向纯蓝色方向变化。本文还对热处理后蓝宝石的光吸收港及颜色变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福建明溪蓝宝石的谱学特征及颜色成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汤德平  江爱耕 《矿物学报》1998,18(4):533-540
采用颜色测量、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等方法对福建明溪蓝宝石进行的研究表明,明溪蓝宝石颜色蓝中带黄,二色性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377,388和451nm吸收带较强。这些吸收带是Fe3 的d-d和Fe3 —Fe3 ,交换相合离子间的电子跃迁引起的。810nm带存在于各色蓝宝石中,强度变化较大,有时伴随有510nm吸收带。它是由Fe2 —Fe3 电荷转移形成的。570nm吸收带只出现在蓝色或绿色的蓝宝石中。结合蓝宝石红外33loom-‘吸收带与宝石颜色之间的关系,笔者将570nm吸收带归属于H、Fe、Ti构成的致色缺陷团。这一研究结果对蓝宝石呈色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和宝石的合成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红宝石和蓝宝石因其色美、透明,早在古代,人们化视为吉祥之物。它们曾与钻石、珍珠一起成为英帝国国王、俄国沙皇皇冠和礼服上不可缺少的饰物。自从近百年来珠宝玉石进入民间以来,红宝石、蓝宝石与钻石、祖母绿、金绿宝石被公认为世界五大名贵宝石,是人们十分宠爱的宝石品种。红宝石和蓝宝石同是一种矿物——刚玉,化学成分均为Al2O3。纯净的Al2O3是无色的,只因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才使刚玉类宝石变得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红宝石中含有Cr而呈现红色,蓝宝石含有Ti和Fe而显蓝色。现将红宝石和蓝宝石的鉴定特征及其评价分叙如下。1红…  相似文献   

5.
在适当的热处理条件下,黄绿色绿柱石能够转变为理想颜色的海蓝宝石。天然海蓝宝石与热处理海蓝宝石的价格差异较大,因此探索热处理海蓝宝石的诊断性鉴定特征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不同温度下热处理海蓝宝石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激光拉曼光谱的测试分析,结果发现,当热处理温度超过400℃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在红外光谱中由[Fe2(OH)4]2+伸缩振动gI起的3233cm叫处吸收谱峰明显减弱,直至消失。5268cm叫附近由水伸缩和弯曲振动}I起合频区的吸收带由尖峰变得宽缓;8700,6818cm叫两处水吸收峰的相对强度也随着加热温度升高而减弱。热处理海蓝宝石Si-0-Si伸缩振动产生的在682,3604cm叫处的拉曼光谱谱峰强度随着加热温度升高逐渐减弱,1070cm“处的拉曼峰强度明显降低。经700℃加热后,拉曼光谱基线明显向上方漂移。这些光谱特征变化对热处理海蓝宝石的鉴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蓝宝石(sapphire)的颜色主要为蓝色,但Nepal地区所产之蓝宝石为粉色和紫色。Nepal地区的蓝宝石与方解石、莹石、云母和金红石共生。研究资料表明,蓝宝石颜色的变化与其中某些化学元素的存在有关,由于Cr的出现使蓝宝石呈粉色,Cr、Fe、Ti组合的出现使矿物变成紫色。另外沿单个晶体的不同生长面可出现不同的颜色。  相似文献   

7.
玻璃是最常见且广泛使用的宝石仿制品,它几乎能仿制任何颜色、透明一不透明的宝石材料。通常,仅用玻璃仿制祖母绿、红宝石、蓝宝石、钻石、碧玺和海蓝宝石等少数宝石材料。虽然玻璃的用途广泛,但与少数合成宝石相比,其鉴别不具有挑战性。大部分玻璃可通过其典型的内含物特征加以鉴别,如各种形状的气泡、漩涡纹、脱玻璃化现象或微晶。  相似文献   

8.
山东蓝宝石的主要致色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东蓝宝石颜色深暗,与其主要致色元素有着直接关系.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认为:Cr2O3是红色、橙黄色、黄色的主要致色因素.而w(TiO2)低,w(TFeO)高,尤其是Fe3 大于全铁的90%,TFeO/TiO2比值大是山东蓝宝石颜色深暗的主要原因.对其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分析,进一步得出Cr3 离子的d-d电子跃迁、成对Fe3 离子、单Fe3 离子的d-d电子跃迁、Fe2 -Ti4 之间的电荷转移、Fe2 Fe3 之间的电荷转移等是山东蓝宝石致色的本质.代表绝大多数山东蓝宝石颜色的深蓝色蓝宝石,缺失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吸收光谱的575~711nm吸收带,即缺少Fe2 -Ti4 之间的电荷转移.因此,针对性地选择w(TiO2)高的蓝宝石进行改善,或是设法加入TiO2、减少Fe3 含量、在还原条件下改变其TFeO/TiO2的比值,应是目前山东蓝宝石改色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前缅甸抹谷矿区开采的蓝宝石原石约80%都要经过优化处理才能投入市场,其中主要为热处理。本文对缅甸抹谷Baw-mar矿区蓝宝石进行不同温度制度的热处理,并利用电子探针、X射线粉晶衍射仪(XRD)、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激光拉曼光谱仪对其热处理前后的谱学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 300℃热处理后所有样品2θ<60°的XRD衍射峰开始向低角度方向偏移,晶胞参数c/a值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降低,推测与其晶体结构在高温下发生畸变有关;Baw-mar矿区蓝宝石的主要致色元素是Fe、Ti和V,其中Fe和Ti共同导致其呈蓝色,V使其略带绿色调,部分样品的灰色调主要由Ni所致;热处理后样品中Fe2+-Ti4+荷移增强,Fe2+-Fe3+荷移减弱,导致585 nm紫外吸收带增强,746和764 nm吸收峰减弱,同时样品颜色变蓝且灰色调减弱;红外光谱中,样品出现1 988、2 123 cm-1硬水铝石羟基倍频振动吸收峰和3 619、3 696 cm-1<...  相似文献   

10.
蓝宝石改色的原理及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蓝宝石改色的原理及方法.蓝宝石的改色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改变致色粒子的含量和价态.基于这个原理,蓝宝石的热处理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实现颜色的改变:(l)氧扩散;每一个特定的体系都有一平衡氧分压P_0,当体系中氧的浓度高时,氧分压P>P_0,则环境为氧化,多余的氧将进入晶体;相反P<P_0,环境为还原,晶体中的氧将进入环境.(2)Fe_(2+)、Fe~(3+)、Ti~(3+)‘Ti~(4+)的价志改变:通过改变环境的氧化-还原环境,使其晶体中的致色粒子的价态比值接近于最佳蓝色值.当环境为弱还原环境时,能加深蓝宝石的蓝色:当环境为氧化时,能淡化蓝色甚至消除蓝色.(3)把形成颜色或星光的杂质通过扩散进入刚玉晶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