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口、土地、产业是区域发展的核心要素,三要素的变化趋势及其耦合匹配程度,直接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应用要素评价模型与耦合协调度模型,以京津冀147个县域为样本,分析了2000年、2008年和2015年人口、土地、产业要素发展格局及其耦合协调格局,揭示了京津冀县域人口-土地-产业要素耦合的空间分异规律。研究表明:京津冀县域人口、土地、产业要素发展格局空间差异显著,京津及其周边县域具有较强的人口集聚能力与较高的产业发展水平,土地资源禀赋较为丰富,土地投入产出能力较强,是人口、土地、产业指数的高值区;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冀北坝上高原与太行山山脉地区,人口集聚能力较弱,土地投入产出能力较低;中值区与次低值区覆盖县域数量最多,主要分布在河北平原地区。随着人口要素的流动、产业的空间集聚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京津冀县域人口-土地-产业耦合协调格局表现出一定的交替演化特征,其中,京津及环京津地区部分县域为人口-土地-产业要素耦合协调度的高值区,次高值区以石家庄、邢台、邯郸等地为中心,呈现出多个团块状集聚分布格局,中值区主要分布在冀中南次高值区周围,冀北地区耦合协调程度最低。最后,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将京津冀县域划分为五种耦合类型,并提出不同类型区未来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用多角度遥感数据反演混合像元组分温度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多通道信息反演陆面温度的传统方法,由于通道间信息的高度相关使反演结果的精度难以提高,并且无法得到混合像元中的组分温度。文中以非同温混合像元热红外辐射方向性规律为基础,建立了连续植被类型非同温混合像元热红外辐射模型,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分析了连续植被的组分有效比辐射率与变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连续植被热辐射亮度值是组分温度TvTs,叶面积指数LAI,叶倾角分布LAD,以及单叶面比辐射率εv(θ)和土壤表面比辐射率εv(θ)的函数。利用先验知识对变量进行分析后表明,6个变量中只有TvTsLAIεv(0)需要反演。由于多角度间组分辐射亮度的相关性低,从理论上讲只需要4个角度的辐射亮度观测值就可以解出4个未知量而达到反演组分温度的目的。这4个角度数据除选择垂直方向上辐射亮度数据外,应在30°~50°视角范围内选择另外3个热辐射亮度数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官厅蒸发站20米2蒸发池的观测资料与气象要素特征值之间关系,建立道尔顿类型的水面蒸发计算模式,计算了京津唐地区60个气象站的年、月蒸发值,并绘制年、季(典型月分)的蒸发分布图。  相似文献   

4.
周侠  游娜  徐家蓉  缪珩 《寒旱区科学》2017,9(5):140-14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血清胆碱酯酶(S-CHE)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221例T2DM患者,将患者分为T2DM合并NAFLD、未合并NAFLD两组。并随机选取同一时期体检的工人及退休人员206例,分为单纯NAFLD和正常对照组。所有被检者进行餐前和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肝肾功能、血脂、S-CHE的检测以及肝胆胰脾B超检查;对T2DM患者进行空腹C肽和餐后C肽的测定,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胰岛素敏感度指数(HOMA2-%S)、胰岛β细胞功能(HOMA2-%B)。结果 DM合并NAFLD和单纯NAFLD组的S-CHE水平明显高于T2DM未合并NAFLD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1);随着T2DM病程的延长,S-CHE、ALT、GGT、TG、TC、空腹C肽、餐后C肽的水平逐渐下降,年龄逐渐增高(P<0.05或P<0.01);将T2DM患者分为A(S-CHE<8900IU/L)、B(S-CHE≥8900IU/L)两组,B组患者的BMI、脂肪肝百分比、ALT、AST、GGT、TG、TC、LDL-C、HOMA2-IR高于A组,HOMA2-%S低于A组(P<0.05或P<0.01);Pearson偏相关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病程、HbA1c、FBG、收缩压、舒张压后,S-CHE与HOMA2-IR、BMI、TG、TC、LDL-C、ALT、GGT水平呈正相关,与HOMA2-%S呈负相关(P<0.05或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CHE与TC、HOMA2-IR、ALT水平呈正相关(R2=0.281,P均<0.01)。结论 S-CHE的水平在NAFLD患者明显增高,而未合并NAFLD的T2DM患者S-CHE的水平并无增高,S-CHE水平升高主要与脂肪肝、胰岛素抵抗及血脂紊乱相关,常规检测S-CHE可以反映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以及早期预测NAFLD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彭文英  刘念北 《地理科学》2015,35(5):558-564
采用单项指标估测,分析了首都圈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及其限制性,提出了人口空间分布优化策略。首都圈水资源及建设用地生态适宜量限制了人口承载能力,京津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已基本达到饱和,环京津的冀东、冀中地区承载潜力还较大,冀北地区应紧缩开发空间而拓展生态空间。首都圈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及人口发展战略分区为:首都圈北部生态屏障建设区,人口限制发展;中部都市功能优化区,人口控制增长;东部人口产业沿海集聚区,人口鼓励增长;南部绿色空间优化区,人口适度增长。首都圈的健康发展,应实施差异化的土地利用及人口发展政策,整体提升人口承载力,并加大区域统筹力度,科学、合理地引导人口的空间分流和聚集。  相似文献   

6.
密山杨木3000多年来气候变化的泥炭记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典型泥炭剖面孢粉分析,划出5个孢粉带。植被与气候变化过程:3400 a B.P.以前,喜温阔叶树占优势,为温暖偏干气候;3400~1940 a B.P.以松(Pinus)、云杉(Picea)、冷杉(Abies)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夹湿草甸,气候凉湿;1940~1090 a B.P.为针阔叶混交林,为温干气候;1090~545 a B.P.为阔叶占优势针阔叶混交林,为温湿气候;545 a B.P.至近代沼泽化草甸占优势,气候向冷干方向发展。通过孢粉、磁化率、有机质及考古与史籍记载互相印证,该剖面深143~125cm上部为公元初冷期;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气候,分别位于125~85cm和85~38cm深度。自3400 a B.P.以来,密山一带古代人类活动频繁,该区域隋唐时期文化遗址数量增加,在温暖气候环境下古代人类对林木获取量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等参数在急性胰腺炎病程中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其对治疗效果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2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和4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检测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钙离子浓度(Ca2+)等指标。比较并分析上述指标在急性胰腺炎病程中及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时MPV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AP组比较,SAP组入院时MPV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中,MPV在入院后第3天较入院时进一步升高,至入院第5天、第7天逐渐下降;SAP组中,MPV在病程中各时间点与MAP组比较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后MPV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与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年龄、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尿酸相关。血浆立卧位肾素-血管紧张素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随着立卧位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立位肾素水平的增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增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卧位血管紧张素Ⅱ、总胆固醇、尿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高密度胆固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负相关(P<0.05)。结论 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独立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The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δ13C) of tree rings was used to assess changes in intrinsic water-use efficiency (Wi) to increasing atmospheric CO2 and climate change during the period of 1891–2003. Five Qinghai spruce (Picea crassifolia) stands were selected in the Qilian Mountains, growing along a precipitation gradient. All five δ13C were correlated to each other, but two sites (DDS and CLS), which are far from the main body of the mountains, show relative weak connections to other sites. Although trees at all sites had improved their Wi in response to increasing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spruce growing in the regions far away from the main body of the mountains were less sensitive to improved Wi than those of other sites. Based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arbon isotope discrimination (Δ) and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 (PDSI), the drought history covering the period of 1891–2003 was reconstructed in the study region. The two most severe drought epochs of the late 1920s and the last decade were caused by reduced precipitation and climate warming, respectively. Our results will be useful in assessing any further spatial climate-related bioclimatic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0.
以历史地理学为视角,依据相关的史料和碑刻对元以来云南杞麓湖的开发与治理进行探讨。元以来云南杞麓湖的开发历经了3个时期,即元明时期、清至民国时期、建国后至1980年代。杞麓湖的开发包括湖区土地、湖区渔业、湖区水路等。其中,湖区土地和湖区渔业是开发的重点,元明时期设立河泊所戍军屯田、清至民国时期挖海泥造田征收鱼课、建国后至1980年代围湖造田。人类在开发杞麓湖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其的治理,元明时期发现并疏浚落水洞、清至民国时期开挖河道筑堤修沟划片管理、建国后至1980年代疏浚落水洞加强湖泊管理。  相似文献   

11.
TheBejingTial1jin-TangShanroponisoneofh1edevelopedareasinpolitics,econonucsandcultureinClllna,andanessel1tialplaceforagro-economicdevelopmentsinceanciottimes.Intheearlypartofti1eNeolithjcPenod,humanbeingShavebeenengngedinvariousproductonaCtlvitiesinti1eropon,especiallyinh1elast8OOyearssinceJlnDynastyAsBejinghasbeenthenationalcapitalaswellasthepoliticalandculturalcel1terinChina,thehumanpowerovernaturehasbecomestrongerandstrongerwhichexerteddireCtandfar-reaChinginfluenceonitsadjacedareas.b…  相似文献   

12.
汪桂生  颉耀文  王学强 《中国沙漠》2013,33(4):1225-1234
黑河中游在明、清及民国时期经历了人口规模膨胀和大规模农业垦殖发展过程,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由于历史记载数据有限,定量分析人类活动强度难度较大。本文选取耕地面积、人口数量、灌渠长度、粮食单产等参数为评价指标,基于历史文献记载及估算数据,采用变异系数法、熵值法、标准离差法、CRITIC法等4种客观权重法定量分析了黑河中游明代前期、明代后期、清代前期、清代后期及民国时期的人类活动强度,获得以下主要结论:5个研究时期人类活动强度绝对指数分别为0.46、0.47、1.13、1.55及1.39,表明明、清时期人类活动强度持续增加,民国时期略有减弱。各方法评估结果综合排序相同,表明研究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矛盾与协调─—以三亚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现今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矛盾的分析,提出了协调两者关系的思路,认为两者间的矛盾和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两者的协调不能强求数量指标上的一致,而应在地区发展战略的界定下,达到两者间城镇空间布局形态和环境容量规模的相互一致,并据此对三亚市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地理探索与认识是古代人类扩大视野的重要途径。明朝在云南实施政治措施、军事行动、移民政策等,为明代士人对云南地理考察与记载提供基础。明代士人游历滇云写下大量的诗歌、游记、史志等,对云南地形地貌记在颇多,其中对滇东、滇西地表、地下岩溶地貌描述详实。明代士人依据云南岩溶地貌类型不同对其分类记载,并对岩溶地貌的形成原因初步探析。明人对溶洞的考察方法值得今人借鉴。旅游风气兴盛、政治措施得当、教育范围扩大、方志兴修等是明代云南岩溶地貌探索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明朝洪武、永乐年间,黄河中下游地区发生过多次有组织的大规模人口迁移活动。本文初步探讨了它们的社会背景、迁移过程及其在不同时期的特点,论述了人口迁移在稳定社会局势、恢复农业经济、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秭归县PRED现状分析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家恩  徐琪 《热带地理》1998,18(3):256-260
三峡库区秭归县人地矛盾十分突出,目前面临着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耕地问题,生态环境恶化问题,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已严重阻碍了该县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急需采取一系列对策:(1)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2)加强移民社区重建,合理安置移民;(3)恢复与重建退化生态系统与生境,保护生物多样性,(4)抓住机遇,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17.
历史时期承德、围场一带的农业开发与植被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钮仲勋  浦汉昕 《地理研究》1984,3(1):102-108
承德是清朝热河行宫的所在地,木兰围场是清皇室的狩猎区。这一地区农业开发较迟,清朝中叶承德一带始大规模农垦,而围场直至清末才放垦,但是由于不合理的农业开垦,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水土流失、沙化等自然灾害十分严重。本文对这一地区的原始植被进行了复原,并探讨其农业开发与植被变迁的历史过程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国耕地变化趋势与对策再探讨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本文分析了我国耕地预测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利用统计资料对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对我国耕地变化趋势进行了新的预测,重点说明人口城镇化和劳动力非农化不但不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而且是节约土地资源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9.
古代刘家港崛起与衰落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承坤 《地理研究》1996,15(2):61-66
明代早期建都南京,当时贴木儿帝国崛起于中亚,一度阻断了丝绸之路,北方大运河严重淤积,明王朝只能采用海运与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开展海内外贸易。长江河口成为南京的通海捷径,刘家港位于娄江(刘洒)与长江河口交汇处,太湖平原的东北部。娄江在宋代以前严重淤积,经元代至明初的治理,特别是明初"掣淞入刘"的整治工程后,娄江河道水深河阔,全江畅通,成为长江河口地区兴建大型海港的最佳的港址。娄江又能同富饶的太湖平原相沟通,使其成为刘家港的经济腹地。以上原因使刘家港在明初崛起,成为"海运千艘所聚"的大海港与郑和下西洋的出海始发港。明王朝迁都北京后开展大运河的治理,减少对海运的依赖,郑和下西洋终止与倭寇骚扰,均促使海运衰退。长江河口南岸严重崩塌,使刘家港崩塌入海。娄江严重淤积。以上原因导致刘家港衰落。  相似文献   

20.
惠州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存 《地理科学》1999,19(2):176-180
从历史地理的角度研究惠州城市和形成和发展,重点考察了腹地和职能的演化,基于动力学分析,认为惠州城市未来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石化,电子等行业的工业化和以惠州港为中心的交通枢纽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