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变质岩中分散元素的活化转移涉及到一个复杂的水-岩体系,这个体系在成矿演化过程中存在着力学-化学相互作用。本文总结了三种类型的力学-化学相互作用,即机械活化、应变溶解和应力腐蚀,并对它们存在的条件以及它们在成矿演化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漠滨金矿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水—岩反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谷俐  戴塔根 《地球学报》2003,24(1):79-84
以漠滨金矿围岩地球化学特征和矿物流体包裹体组成为基础,模拟特定体系水-岩相互作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漠滨金矿的成矿元素Au主要源于赋矿围岩--板溪群五强溪组一套浅变质碎屑砂岩、砂质板岩和凝灰质板岩。Cl^-在中低温热液体系中能与Au形成稳定络合物的形式进行运移,因此Cl^-在该区Au成矿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成矿热液流体中Au主要以金硫、金氯络合物形式在溶液中迁移,阴离子∑S、Cl^-对金的活化、迁移及沉淀起主导作用。溶液中硫氯离子浓度、溶液酸碱度及反应温度是金活化、迁移及沉淀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湖南益阳-沅陵一带金矿床的成矿作用地球化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典型金矿床的研究,作者将湖南益阳-沅陵金矿密集区内的金矿床分为单金、金-锑、金-钨和金-锑-钨四种类型,并分别阐述了不同类型金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成矿能量的来源,成矿元素活化转移和沉淀的机制。在对矿床地球化学特性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区内金矿床的成矿作用,实际上是开放体系中低温水/岩反应过程的认识,并建立了相应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湖南益阳—沅陵一带金矿床的成矿作用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典型金矿床的研究,作者将湖南益阳-沅陵金矿密集区内的金矿床分为单金、金-锑、金-钨和金-锑-钨四种类型,并分别阐述了不同类型金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成矿能量的来源,成矿元素活化转移和沉淀的机制,在对矿床地球化学特性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区内金矿床的成矿作用,实际上是开放体系中低温水/岩反应过程的认识,并建立了相应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水-岩相互作用研究是力学和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前沿课题之一。在力学领域中称之为“固流耦合作用”,在地球科学领域中称之为“水-岩相互作用”。前者研究的焦点在于固体和流体间力学耦事的基本规律;后者主要研究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和水发生的化学反应规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岩土工程作为土木工程与地质学的交叉学科,水-岩相互作用研究的侧重点以往主要集中于岩体力学方面,即从渗流场和形变场的相互作用角度研究其基本规律,目前,已开始注意到水和岩石的化学作用问题。从工程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共性课题--特殊软弱岩体与水作用后力学性能大幅度变异的问题出发,探讨了某些特殊岩体与水作用的化学规律、矿物学规律及其化学与矿物学损伤所导致的力学损伤规律,并建立软岩-水相互作用的时间效应模型;确定软岩性质软化的标志性监界阈值,为建立水-岩相互作用理论体系奠定软岩研究基础,为重大工程的设计、施工等提供有效的参考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提出秦岭泥盆纪热水沉积岩相,划分了热水沉积岩相的亚相,微相,并总结其特征,按成岩成矿作用方式可划分为热水同生沉积亚相,热水同生交代亚相,热水浊流沉积亚相,热水液压致裂一隐爆亚相,热卤水渗滤交代亚相,热水(岩浆)流体隐爆-液压致裂亚相等6个亚相,沉积盆地分析中,它们是建立热水沉积盆地中地层格架的构造岩石地层单位组成单元,按地球化学动力学-岩石组合可划分为硅质岩亚相,重晶石岩亚相,钠长石岩亚相,铁镁碳酸盐岩亚相,方柱石-黑云母岩亚相,硫化物岩亚相等6个亚相,在热水沉积成矿盆地的地球化学分析与模拟中,它们是建立热水沉积体系及古热水成矿流体场地球化学类型的岩石地球化学地层层序单元及古热水成矿流体场地球化学类型单元。  相似文献   

7.
四川盐源西范坪斑岩铜矿床中存在大量钾长环斑结构。研究表明这一结构是由正在冷凝的岩浆分泌出的成矿流体与刚结晶的斜长石相互作用形成的。在流体-矿物相互作用过程中,流体从已经结晶的矿物尤其是黑云母中萃取出大量铜等成矿物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体系的成矿能力。钾长环斑结构的出现不仅为矿床的岩浆热液成因提供了佐证,而且是一种良好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8.
瑶沟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主成矿因子为中偏高温元素组合,成矿与岩浆热动力活动有关,矿床元素垂直分带显示深部可能有盲矿体存在,水平分带表明成矿元素在热液中的运移方向为由西向东,矿体剥蚀程度为中-下部,其地球化学原生晕剥蚀程度为中-上部。据上述特征建立了矿床地球化学预测模型 。  相似文献   

9.
杂多酸络合物及其与热液成矿元素组合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杂多酸是一种含多种金属-非金属阳离子的多元络合物,在适当条件下可能成为成矿元素热液迁移的重要形式。杂多酸络合物作为某些成矿组合的共同载体能使它们共同进入地球化学迁移并生成一定的元素共生组合,本文以川西北低温热液的Au-Sb-W-As建造矿床为例,初步讨论了钨的杂多酸对元素热液迁移的重要意义,并以此解释了钨这一高温热液成矿元素常常在许多中-低温热液矿床中与锑、砷等低温成矿元素稳定共生的地球化学机制。  相似文献   

10.
吉南地区斑岩—热液脉型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四个典型矿床(二密,西岔-金厂沟,正岔,荒沟山)的地质,地球化学等综合信息对比,发现它们在形成时间-空间-成因上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共同构成斑岩-热液成矿系统。该系统包括“三大”成矿体系,即:幔源岩浆体系,深穿透断裂构造体系,含矿气液流体体系。其中,二密铜矿产于中生代塌陷式火山机构内的斑岩体内外接触带,为斑岩型矿床,西岔-金厂沟金矿产于深穿透性构造控制的斑岩体边部,属斑岩-热液脉型金矿,正岔铅锌矿产于中生代斑岩体与早元古宙地层的外接触带,属热液矽卡岩型多金属矿,而荒沟山金矿则受控于北东向鸭绿江断裂体系与中生代斑岩共存的构造带中,属热液脉型金矿,在区域成矿上构成斑岩型,斑岩-浅成热液脉型和浅成热液脉型多金属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1.
华南锑矿带的成矿时代和成矿构造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收集整理已有的同位素定年数据的基础上,应用构造-岩浆活化理论分析了华南锑矿成矿时代和成矿构造环境。研究表明,华南锑矿带存在多期次的成矿作用,最早为加里东晚期,最晚为喜山期,但大规模、爆发性的成矿作用为晚燕山期,大约在100Ma左右;华南锑矿带大规模成矿的构造环境为自治活化区构造-岩浆活化的第二阶段。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流体包裹体研究,获得了天头山金矿成矿流体的温度、盐度、氧逸度、硫逸度、成矿压力、化学成分等地球化学参数。由此得出天头山金矿为低温浅成热液脉状矿床。氢、氧、碳、硫同位索研究表明,成矿热液具有火山热液与天水混合特征。封闭体系水岩反应实验表明,成矿热液与地层相互作用可使金产生活化,并以络合物的形式迁移,在介质条件发生变化时,络合物分解、沉淀而成矿。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地杂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稀土元素组合,岩石类型,同位素特征分析,认为水泉沟碱性杂岩体与金矿床存在密切生成关系,杂岩体的成岩过程是Au活化,迁移,富集的成矿过程,杂岩体的形成时代是西期-燕山期,其形成是由于多期次岩浆活动并多次同化围岩而成,同时对Au在岩体中的活动和金成矿模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刘金辉  李学礼 《矿床地质》2001,20(3):259-264
形成于古水热系统排泄区(减压区)的下庄花岗岩型铀矿床是地下热水与岩石相互作用的产物。矿物流体包裹体水文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成矿期铀成矿古热水溶液气体成分主要为CO2,水化学类型为HCO3-Ca.Na型,F-Ca型和HCO3.F-K型。地球化学模式和热力学计算证明,热水溶液中铀的存在形式为UO2(CO3)2^2-,UO2F3^-和UO2F4^2-。热水溶液深循环过程中CO2的加入可使溶液铀沉淀临界电位值(EhC,U)明显降低,从而保持水-铀比电位值(ΔEhW,U)为正值(ΔEhW,U=EhW-EhC,U)使铀在深部相对还原的条件下仍能稳定迁移。当富铀成矿热液进入减压排泄区时,由于溶液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发生CO2脱气作用和中和还原作用,导致ΔEhW,U小于零,使铀沉淀、富集,最终形成花岗岩型铀矿床。  相似文献   

15.
粤西河台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及成矿流体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永章  卢焕章 《矿物学报》1995,15(4):411-417
河台金矿床存在三种类型流体包裹体:低盐度(约1.5 ̄6wt%NaCl)H2O-CO2包裹体、中等盐度(约6 ̄14wt%NaCl)水溶液包裹体、富CO2包裹体。它们的均一化温度范围在130℃至310℃之间,捕获时的围压大约为50 ̄170MPa。初始的成矿流体是一个低盐度的以H2O-NaCl-CO2为主的化学体系,主要源于大气水与变质建造水的混合。在演化过程中,成矿热液流体发生了CO2发泡和气液两相不  相似文献   

16.
构造动力—火山岩浆同步一体成矿机制:以江西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丹英  冯志文 《地球科学》1994,19(6):815-820
银山多金属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构造动力热液成矿及火山-岩浆热液成矿两个阶段,构造动力热液成矿奠定了银山矿床矿化的基本格局,火山-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叠加其上,形成了银山大型或特大型金铜多金属矿床,大量事实表明,两种成矿作用在时间上具同期性,构造动力热液成矿稍早些,在空间和成因上两者密切相关,它们构成了构造动力-火山岩浆同步一体的成矿体系。  相似文献   

17.
许多学者探讨过菌藻生物与形成南京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的预富集作用。然而,生物成矿作用是一个随地质作用的发展而发展演化的过程,本文详细研究了矿床中的矿化生物以及矿石中的吸附有机质,证实它们源自菌菏生物,结合非打开性的红外和荧光光谱方法以及打开性的GC-MS分析,重点研究了矿床中发现的有机包裹体,检测出成矿流体中的系列生物标志化合物,证实成矿流体中的有机质也源自菌藻生物。根据成矿流体中有机质特征,矿石中成矿元素闻的关系以及有机质中所古的金属元素,论证了这些源自苗藻生物的有机质、有机流体对成矿元素的活化迁移和还原沉淀作用,建立了生物-有机质-流体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冀北金矿化集中区的地质背景,矿床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提出了富碱热流体在古老地壳深大断裂系中活动对地台活化,岩浆作用乃至成金作用的重要意义,将产于变质岩中金矿床与岩浆岩中金矿床的成因统一起来。它们的金活化条件及成矿机制是相同的,成矿物质来源为中生代地幔与古老地壳的混合来源。  相似文献   

19.
王吉秀 《西北地质》1999,32(2):25-29
明金沟金矿产在华力西晚期花岗岩体内的断裂构造中,受控矿构造及围岩特性等因素制约。花岗岩提供了物质来源,并通过其热力、化学力学将早期地质体中的矿质元素活化、驱动成矿物质迁移,在适宜的构造环境中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20.
苏联砂金矿床的主要地质-工业类型可分为:化学风化壳砂矿、弱分异堆积层的洪-冲积砂矿和洪-坡积砂矿、冲积砂矿、大陆古海岸线的滨海砂矿、工艺成因砂矿、其中冲积砂矿的工业价值最大,关于砂金矿的原生补给源、主要的有金-石英建造、金-硫化物-石英建造、金-硫化物建造、金-冰长石-石英建造,与它们有关的矿砂规模各不相同,其中金-石英建造的意义最大。砂金矿发育区的分类在砂矿的预测找矿中占有主导地位,在苏联可分为:老地盾和原地台砂金矿区,前中生代褶皱带砂金矿区、中生代褶皱区的砂金矿区、构造岩浆活化区的砂金矿区。对于砂金矿的地貌构造位置,可分为隆起区、稳定地貌区和坳陷区。坳陷区中的成矿后坳陷对成矿意义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