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析比较了遥感类相关课程的教学要求,探讨了分层次进行"地物光谱测定与分析"实验教学的创新建设思路。通过设置基础技能型、综合设计型和探索创新型3个实习环节,逐步拓宽实习内容和加深实习难度,分别采用教师主导、学生自主设计以及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实现由基本操作技能向综合知识应用、前沿探索创新的能力逐步提升的培养,深化了实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
李刚  潘励  潘斌 《测绘科学》2014,(5):161-164
实验课程创新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武汉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土地利用遥感变化检测综合实习课程"的建设与创新,在教学内容上的创新体现在设计性、开发性、探索性与研究性实验环节相结合;而考核机制的创新体现在实习考核与实习总结相结合、科技论文撰写与成果验收答辩相结合。通过本实习课程创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研究与开发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李刚  万幼川 《测绘通报》2015,(1):134-136
"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创新型实验课程建设是遥感系列实验课程改革与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创新型实验教学将国际先进的CDIO教育理念与遥感实验教学相结合,合理选择遥感工程应用中的实际项目内容"遥感专题信息提取"进行实验教学CDIO转化,给学生营造一种近似真实的项目环境,开展工程化、项目式教学改革。通过设置调研构思环节、自主设计环节、开发实现环节、运行应用环节,使学生能系统地经历一个完整项目的整体实践。通过项目和团队工作的实际训练,不仅使学生重视专业知识学习,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创新型实验教学的建设对深化遥感系列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方圣辉  张熠  潘励 《测绘通报》2015,(6):127-130
国家精品课程"遥感原理与方法"是遥感科学与技术大学本科的专业必修课,随着遥感技术发展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逐渐深入,遥感科学与技术学科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了使学生能够灵活使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如结合我国测绘卫星的最新动态讲述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能够大大拓宽学生视野,从课堂教学、课后作业、课间实习和课程考试等方面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高密度实验教学环节的设置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等。实践证明,教学改革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而得到了师生的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5.
遥感实习课程独立设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徐永明 《地理空间信息》2011,(6):146-147,157
在分析传统遥感实习课程教学模式不足的基础上,论证了单独设立遥感实习课程的必要性。对《遥感软件操作综合实习》独立实践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重点突出该课程的"综合"特色。实践表明,《遥感软件操作综合实习》独立设课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遥感专业软件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GIS课程是集计算机技术、测绘科学、应用数学、信息科学、地球科学于一身的交叉学科,也是遥感类专业重要的核心课程。培养具有"3S"素质的创新型遥感应用人才是遥感专业建设的科学目标。CDIO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解决了工程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运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提高遥感专业学生处理综合性专业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制图实习是GIS专业的必修课,其对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地图制图人员也是目前GIS应用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就业方向之一。文中依据目前该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实际的工程项目、GIS建库与制图一体化综合性实习和开放式教学模式等改革措施对该课程进行探索和实践,在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运用关联规则和人工神经网络数据挖掘方法对GIS专业毕业生成绩进行数据挖掘,用SQL Server数据挖掘服务建立毕业设计成绩与各类课程、GIS专业课程与毕业设计成绩、GIS专业实习课程与毕业设计成绩等的数据挖掘模型,将数据挖掘结果应用于GIS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中。结果表明,GIS专业毕业生的成绩受理科类课程、计算机类课程的影响较大;GIS专业毕业生成绩受遥感数字图像处理、GIS设计与开发课程设计等实践类课程的影响较大。在新一轮的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中增加了计算机类课程、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与GIS设计、开发课程的实习学时。  相似文献   

9.
网络环境下的“微课堂”实验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部分课程没有专门的实验教学、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欠缺的问题,对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网络环境的"微课堂"实验教学模式。以"微波遥感"课程为例,构建了8个专题的"实验教学微课堂"及相关教学资源,实现了实验课的远程教学。通过改革,拓宽了学生的实践渠道和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数据处理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数字图像处理实习”创新型实验教学示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刚  万幼川  刘继琳 《测绘通报》2012,(10):101-103
以"数字图像处理实习"中的教学内容"RAW格式到BMP格式转换"为例,展示"数字图像处理实习"创新型实验教学的特点。通过设置基础验证型、综合设计型和探索开发型3个相互联系、层次提升的教学环节,采取"任务驱动"、"引导提示"、"问题启发"教学方法,充分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对算法设计的开发创新能力。"数字图像处理实习"创新型实验教学的建设对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具有一定的参考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非测绘类专业测量学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非测量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相应专业的培养目标及专业人才应有的素质特征,根据测量学课程的教学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实践等多方面探讨非测量专业的测量学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是测绘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是其他测绘工程专业课程的基础。为保证好的教学质量,并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好基础,本文从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出发,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测量平差是测绘类专业重要的基础核心课程,课程理论性强、公式多、难度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在构建合理教学体系的前提下,理论部分完善教学体系,改善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平差案例与平差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实践性教学环节,引入测量平差实践技能实习,使测量平差理论与实践"零距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测量项目中内业外业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体会测量平差在测量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实际操作表明,该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平差课程的效果有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4.
非测绘专业《测量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为背景,对非测绘专业《测量学》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剖析,并提出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河南城建学院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课程开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该课程在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志勇 《测绘工程》2012,21(4):93-96
针对"摄影测量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总结"摄影测量学"课程的特点和理论体系框架,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阐述,提出教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并进行实践,在教学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测量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建议,对"测量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成晓倩  韩瑞梅  王双亭 《测绘科学》2015,40(1):126-128,116
随着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POS、无人机、LiDAR等在摄影测量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如何使"摄影测量学"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与摄影测量的时代特征相适应,满足社会对创新型和实践型摄影测量人才的需求,是一个值得摄影测量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为此,文章以社会调研和作者的教学经验为基础,分解"摄影测量学"的教学目标,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进行系列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9.
根据遥感学科发展现状,结合本校教学实际情况,对《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通过改革,丰富了教学内容,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较高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窦长娥  费鲜芸 《地理空间信息》2012,10(6):174-176,16
高校实验教学是启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但目前普遍存在实验指导过细、学生依赖性强、思考空间较少的问题,与教学改革方向和教学规律不符。以《GIS原理与应用》课程实验为例,设计了2种不同的实验教学方案,经过实践和对实验效果的问卷调查,最后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实验教学指导方面应该精简指导书的内容并加强现场指导,这样才会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提高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