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联合国日前发起 2 0 0 0年世界减灾活动 ,并用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俄语出版了一套信息集 ,提供给对此活动感兴趣的地方政府和组织。该信息集包括学术论文、宣传画、森林火灾与防灾实例 ,以及针对青年人的特点而刊登的个人报道、随笔、诗歌和图片。在国际减灾 10年 (1990~ 1999)期间 ,国际减灾日在世界各国开展的旨在提高世界各国和地区人们的减灾意识的工作成绩斐然。鉴于每年的减灾日活动都很成功 ,因此在国际减灾 10年活动结束后接着开展的国际减灾战略(ISDR)活动中 ,联合国总部决定继续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作为其减灾活动日。…  相似文献   

2.
山区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 ,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山崩等自然灾害。中科院院士马宗晋最近呼吁 ,各地特别是山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只有大力提高减灾防灾意识 ,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2 0 0 2年 1 0月 9日是第 1 3个国际减灾日 ,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山区减灾与可持续发展。据了解 ,我国的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9% ,高于 55%的世界平均水平 ,全国 2 1 0 0多个县中有 1 50 0多个是山区县。这些山区既是灾害易发区 ,同时也是经济欠发达区 ,面临着减灾和发展的双重任务马宗晋在今年的国际减灾日座谈会上说 ,许多山区致贫的一个根本原因是灾害。比起…  相似文献   

3.
我很高兴通知你们 ,由国际减灾对策 ( IS-DR)秘书处组织的 2 0 0 2年世界减灾活动主题为 :“减灾与山区可持续发展”世界减灾活动每年都按一个新的主题进行组织 ,并且在国际减灾日达到最高潮 ,于当年的1 0月 9日落下帷幕。他们的目的是在世界范围及跨部门之间提高公众对自然灾害的负面影响可采取措施减少社会和社区的危险性和易损性的认识。今年选择的主题与国际山区年的世界性庆祝活动同时进行。支持这一活动的材料正在编制 ,其形式包括有关减灾和火山的一个信息包、一幅挂图、一个张贴物和一本儿童小册子 ,可于 2 0 0 2年 5月从 ISDR…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计划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果,并确定平衡国际减灾十年计划的重点,1994年5月23—27日,将在日本横  相似文献   

5.
《地球》2016,(7)
正6月19日,以"军民融合、科技减灾"为主题的2016北京国际防灾减灾应急产业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为期3天,这是国家灾害应急体系建设的重大公益活动之一,无人机、地理测绘仪器、军用装备、GPS、照明设备、消防设备等上万种减灾应急产品纷纷亮相。在自然灾害前面,新科技究竟能为防灾减灾带来哪些"利器"?请随《地球》记者到博览会现场一观。  相似文献   

6.
合作的新精神:世界减轻自然灾害大会强调区域合作1994年5月23—27日在日本横滨举行的世界减轻自然灾害大会,为2000名与会者交流经验,并确定国际减灾10年计划后半期的重点提供了一次极好的机会。自1990年以来,140个国家成立了国际减灾10年国家...  相似文献   

7.
为纪念 2 0 0 2年 1 0月 9日国际减灾日 ,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减灾战略秘书处于 9日联合发表公报 ,呼吁世界各国特别关注山区的减灾工作 ,因为山区比其他地区更易于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公报说 ,山区是地球上是最薄弱的地方。高山上风雪更加猛烈 ,一场雪崩可以吞没整个村庄。暴雨可以冲垮田地 ,长期的干旱可以导致饥谨 ,地震带来山体滑坡 ,火山爆发可以导致成千上万的人无家可归。公报认为 ,应该特别关注与天气和气候有关的自然灾害的影响 ,为此应建立更加有效的预警和反应机制。统计资料表明 ,过去 1 0年间 ,与天气和气候有关的自然灾害的数…  相似文献   

8.
1990年9月27日至10月3日在日本横滨市和鹿儿岛召开了“国际减灾十年”国际大会。这次大会是由“国际减灾十年”日本推进本部等主办,并得到了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UNCRD)、联合国救灾署(UNDRO)、联合国开发署(UNDP)、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银行(WB)、国际粮农组织(FAO)、国际气象组织(WMO)、国际技术协会联合会(UITA)及红十字会新月会联合会(LRCRCS)等十多个国际组织的支持。来自上述国际组织、世界上43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其中有9位中国代表。大会发言总共87人次,包括59个专题报告和28个评述性发  相似文献   

9.
按照年度计划,本专业委员会的学术活动是"民防与防灾减灾",因与国际减灾大会的时间冲突,改为要求委员们参加国际减灾大会,特别是专题九"应急与救援技术和装备的发展趋势"(New Trends in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of Emergency and Rescue).  相似文献   

10.
亚洲理工学院防灾减灾国际培训班概况亚洲理工学院防灾中心(ADPC-AIT),是国际减灾十年(IDNDR)项目在亚太地区的牵头单位。为了举办第三世界国家防灾减灾国际培训班,日本政府通过日本国际合作事业团体(JICA)东京和曼谷办事处作了前期工作。199...  相似文献   

11.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联合国救灾协调组织(UNDRO)发起、联邦德国地球物理研究所组织的“第13届国际地震学及地震危险性评定”学习班于1992年9月15日至10月21日在联邦德国柏林(波茨坦)举行。参加本期学习班的学员共有26人,分别来自中国、阿尔及利亚、印度、伊朗等21个国家。学习班的主要目的是为发展中国家培训人员,相互交流信息,促进减灾工作在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是为配合国际减灾十年而举行的一项重要活动。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国家地震局主办的第二届大陆地震国际讨论会(简称IIICCE)将于1992年10月7-10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国际学术讨论会得到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的支持和赞助.  相似文献   

13.
目前 ,促进减灾活动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两个国际协调机构已开始着手这项工作。这两个机构是 :根据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 (ECOSOC) 6 3/99号决议而成立的国际减灾战略 (ISDR,它是国际减灾 1 0年计划的继续 )机构间特别工作组和世界银行于 2 0 0 0年 2月成立的灾害防御协会 (ProventionConsortium)。国际减灾战略与灾害防御协会有其各自的人员和感兴趣的领域。一方面 ,国际减灾战略在联合国机构、区域性组织和非政府团体或具有较强的科学和社会倾向的组织中是一个正式的协调机构 ;另一方面 ,灾害防御协会以其主要发起人的…  相似文献   

14.
1992年10月11日,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在首都宾馆举行了第三次全体会议暨国际减灾日纪念会,中央各部委局的领导同志、专家、教授及国际有关组织官员共100多人出席了会议。国务院副总理、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主任田纪云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前  相似文献   

15.
由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全球能源及环境系统学院(GLEES)主办,国际环境地学技术协会(ISEG)、UNESCO、全球减灾联合会等17家组织机构协办的国际能源环境与灾害学术大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ENVIRONMENT AND DISASTERS,即INCEED2005)于2005年7月24日至30日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夏洛特(CHARLOTTE)召开。  相似文献   

16.
第二届大陆地震国际讨论会于1992年10月7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此次国际学术会议由中国国家地局主办,共同发起和资助单位还有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秘书局、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等单位.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中外地震学家、工程地震专家、社会地震学家等出席了这次盛  相似文献   

17.
减轻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国际讨论会在德国举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轻自然灾害预警系统(EarlyWarningSystem)国际讨论会(EWC’98),于1998年9月7~11日在德国波茨坦举行。EWC’98经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由包括德国外交部在内的15个德国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发起,由波茨...  相似文献   

18.
应韩国气象厅气象研究所的邀请,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郑需要研究员和郑秀芬博士于2005年12月18日至23日期间,赴韩国济州岛参加了由韩国气象厅气象研究所主办的第五届中、日、美、韩“地震减灾国际研讨会”(THE 5 TH INTERNATIONALW ORK-SHOP ON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相似文献   

19.
蓝颖春 《地球》2014,(5):48-51
为了迎接5月12日第六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作为“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五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5月8日在京举行,主题为“城镇化与防灾”。  相似文献   

20.
《地球》2009,(2):1-1
自2009年开始,每年的5月12日,为全国的“防灾减灾日”。这一方面是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将使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地展开防灾、减灾、救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