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在扎陵湖-鄂陵湖国际重要湿地开展了鸟类调查,将调查结果与历史文献资料相结合,对在该湿地分布的鸟类进行了梳理和编目。研究结果显示,在扎陵湖-鄂陵湖国际重要湿地,共记录13目28科77种鸟类,其中,有雀形目鸟类11科23种(占总物种数量的29.87%),有非雀形目鸟类17科54种(占总物种数量的70.13%);有水鸟6目10科35种,占记录的总物种数量的45.45%,其个体数量占全部调查鸟类总个体数量的93.07%;在77种鸟类中,有8种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11种为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019年8月鸟类群落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2.67)和Pielou均匀度指数(0.51)都相对最大,即8月鸟类群落的多样性水平相对较高。扎陵湖-鄂陵湖国际重要湿地是中亚鸟类迁徙路线上重要的候鸟繁殖地和停歇地,应该完善该湿地的鸟类监测与保护网络。  相似文献   

2.
北京翠湖湿地鸟类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9-2011年对翠湖湿地鸟类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翠湖湿地记录到鸟类17目40科166种,其中非雀形目鸟类108种,雀形目58种。从居留型来看,旅鸟种类数量最多,留鸟和夏候鸟次之,冬候鸟最少。翠湖湿地拥有多种珍稀濒危鸟类,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03)的34种,属于北京市保护野生动物(2007)的68种;翠湖湿地还拥有一些被列入双边国际协定保护中的候鸟,如《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翠湖湿地鸟类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在保护野生动植物和候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玉环市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候鸟的关键中转站和越冬地。为了掌握该湿地公园的鸟类状况,搜集、整理了该湿地公园的鸟类调查记录、鸟类实时监测系统的影像资料和观鸟爱好者的观鸟记录等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湿地公园共记录鸟类19目55科124属203种,其中,有水鸟97种,有海鸟14种。在203种鸟类中,有8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分别为小青脚鹬(Tringa guttifer)、黑嘴鸥(Saundersilarus saundersi)、黑鹳(Ciconia nigra)、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卷羽鹈鹕(Pelecanus crispus)和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有3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收录鸟类5种,有附录Ⅱ收录鸟类23种;有5种鸟类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物种;有4种鸟类为《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物种。鸟类属、科物种多样性指数和G-F指数分别为4.630、25.817和0.821。在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的203种鸟类中,古北种鸟类物种数所占比例(56.16%)明显高于东洋种(19.21%);繁殖鸟东洋种物种数所占比例(39.36%)明显高于古北种(9.57%);候鸟物种数(137种)明显高于留鸟物种数(65种)。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虽然面积仅为31.48 km2,但是却承载着众多鸟类(特别是水鸟)在此栖息、停歇、越冬和繁殖,因此,加强对该湿地公园的保护,对保护鸟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对泉州湾河口湿地红树林区鸟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79种鸟类,隶属12目27科。其中,冬候鸟40种、留鸟31种和夏候鸟8种。红树林区古北界鸟类41种,东洋界鸟类35种,广布种3种。分析了泉州湾河口湿地红树林区鸟类分布和年变动情况,比较了福建省6个红树林区湿地鸟类季节型的组成,指出泉州湾河口湿地红树林鸟类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5.
2014年1~12月,采用路线调查和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淮北市采煤塌陷区(南湖湿地和东湖湿地)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共记录鸟类13目36科123种,其中,有国家Ⅰ级保护鸟类1种(白头鹤Grus monacha),国家Ⅱ级保护鸟类4种(白额雁Anser albifrons、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灰鹤Grus Grus和小鸦鹃Centropus bengalensis),安徽省地方重点保护鸟类29种。季节型中,有留鸟31种(占25.2%),夏候鸟24种(占19.5%),冬候鸟37种(占30.1%),旅鸟31种(占25.2%)。区系组成包括古北界种69种(占56.1%)、东洋界种10种(占8.1%)和两界广布种44种(占35.8%)。该区鸟类优势种有6种,广性分布种16种。对鸟类数量和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冬季鸟类数量最多;春季和秋季鸟类种类较多,鸟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也较高。在5类生境中,树林灌丛中的物种数和个体数最多,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也高于其它生境;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荡生境鸟类数量最少;大面积水域内鸟类的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较低。土地复垦和盲目开发导致鸟类栖息地被破坏和丧失,影响鸟类多样性。因此,应该加强本地区湿地保护的力度,实施水生植物恢复工程,维持塌陷区湿地丰富的鸟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调查了鄱阳湖荷溪区域湿地鸟类资源,并对164种鸟类的种类组成、区系特点、珍稀濒危性、鸟类季节性、生态分布进行了分析,针对湿地鸟类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观鸟记录平台的水鸟观测数据中,获取了 2014年12月至2019年2月期间的粤港澳大湾区的水鸟观测数据,共记录了水鸟9目21科146种;其中,4种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0种为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89.73%的水鸟物种分布在自然湿地中,56.16%的水鸟物种分布在人工湿地中.采用物种稀疏曲线、Jaccard相似系数...  相似文献   

8.
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冬季鸟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掌握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冬季鸟类资源及鸟类生境状况,保护该湿地公园的鸟类及其栖息地,于2014年1月对该湿地公园冬季鸟类进行了野外调查。结果显示,共记录鸟类47种,隶属于11目27科;其中,有留鸟28种,冬候鸟19种;东洋界18种,古北界19种,广布种10种。本次调查新记录绿头鸭、普通秧鸡、凤头麦鸡、灰头麦鸡、丝光椋鸟、白顶溪鸲、红胁蓝尾鸲7种鸟。在5种生境中,水域、树林和灌木丛中鸟类的物种数(多样性指数)较多(高),农田和村落中鸟类的物种数(多样性指数)较少(低);灌木丛中鸟类各物种的数量分布最均匀,而农田中鸟类各物种的数量分布最不均匀。  相似文献   

9.
徐州吕梁湖作为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的重要湿地区域,迄今不清楚其鸟类资源状况。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进行鸟类多样性调查,结果表明:吕梁湖共有鸟类17目39科68种,占徐州市270种记录鸟类的25.18%,国家Ⅰ级保护动物2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5种;吕梁湖以留鸟为主,鸟类区系表现为广泛的过渡性特征,乌鸫、麻雀、山斑鸠、喜鹊、黑水鸡和家燕为优势种;环湖南路鸟类多样性指数及丰富度指数最高,分别为3.149和6.943;湖东公园鸟类优势度指数最高,为0.105;湖面栈桥鸟类均匀度指数最高,为0.859;环湖南路-湖西步道鸟类群落相似性最高,为0.779;吕梁湖鸟类物种多样性较高,不同区域鸟类的空间分布与景观格局、植被类型和人为活动密切相关。通过营造多样化生境、提高植被层次结构、控制游客数量和开展动态监测,有利于保护吕梁湖湿地鸟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2016年12月—2017年11月,甘肃张掖黑河湿地保护区共监测到鸟类72种32634只(其中湿地水鸟49种30959只),隶属13目25科52属。春、夏、秋、冬四季鸟类数量分别占全年鸟类总数的21.2%、28.79%、46.38%、3.63%;河流、沼泽、库塘3种生境鸟类数量分别占保护区鸟类总数的28.79%、6.45%、64.76%;甘州、临泽、高台各区域鸟类数量分别占保护区鸟类总数的8.57%、8.51%、82.92%。分析了鸟类种群结构及其多样性,研究了影响鸟类种群时空变化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鸟类生境及多样性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1.
陕西渭南湿地鸟类资源调查及保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9月-2012年6月采用路线统计法并结合样点法、样方法和定时定点法对陕西渭南湿地的鸟类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记录到鸟类56种,隶属于14目27科。雀形目最多,12科31种,占总数的55.36%;其中留鸟、旅鸟、夏候鸟、冬候鸟分别为29种、18种、8种、1种;调查到的鸟类有9种分布型,6种生态类型。相对多度的分析显示:鸟类数量15只的鸟类最多,200只以上的鸟类最少。建议渭南市相关部门应兼顾城市化建设和湿地保护,并加强鸟类保护意识的宣传和对城市及工业污水排放的治理。  相似文献   

12.
深圳华侨城湿地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深圳华侨城湿地位于珠江口深圳湾北岸,通过箱涵与深圳湾海水相通,总面积69万m2,水域面积约50万m2,是深圳湾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华侨城湿地植被、鸟类、底栖生物、浮游生物的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华侨城湿地共有植物60科162种,其中真红树植物5科6属7种,半红树植物3科4属5种,外来入侵植物27种;鸟类共有12目36科101种,约占深圳湾鸟类总种数的50%,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6种;共鉴定出藻类5门11属14种;浮游动物25种。华侨城湿地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主要包括入侵植物大面积分布、物种单一,鸟类、底栖生物类等生物多样性与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及凤塘河口相比较低,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16年10月~2017年4月,采用固定样线法,对四川绵阳三江湖国家湿地公园中的水鸟群落进行了调查和观测,共记录水鸟7目11科55种,其占全国水鸟总数的20.30%;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种,省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水鸟群落以红头潜鸭(Aythya ferina)、凤头潜鸭(Aythya fuligula)和红嘴鸥(Larus ridibundus)为优势种。在该湿地公园内,各月记录的水鸟数量和种类有较大差异,12月的水鸟数量最多,共记录水鸟7 496只;4月的水鸟数量最少,为245只;3月和11月的水鸟种类数相同,且达到最大值,为41种;4月的水鸟种类最少,为18种。水鸟主要分布在三江湖国家湿地公园内的中脊岛、桃花岛、涪江一号桥至三江大坝和大坝下游等处。  相似文献   

14.
胶州湾滨海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鸻鹬鸟类等水鸟在春、秋季迁徙途中的重要停歇地。在调查2016年春季停歇在胶州湾滨海湿地的北迁鸻鹬鸟类及其生境基础上,对比了2004年春季与2016年春季在胶州湾滨海湿地停歇的北迁鸻鹬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分析了鸻鹬鸟类停歇地的生境特征及鸻鹬鸟类种类和数量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与2004年春季相比,受湿地面积萎缩、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滩涂底质和水质污染、公路交通噪声干扰以及在滩涂采捕贝类等传统渔业生产活动影响,2016年春季,在胶州湾滨海湿地停歇的北迁鸻鹬鸟类种类和数量明显减少,生物多样性水平下降,水鸟种类由3科10属20种变化至4科9属14种,数量由19 286只减少至9 407只,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由1.685减小至0.203,Pielou均匀度指数由0.562减小至0.077;提出了保护胶州湾滨海湿地植物和潮间带滩涂、控制污水向海排放、控制大米草和互花米草入侵、引导当地社区居民参与鸻鹬鸟类保护、对鸻鹬鸟类保护进行生态补偿、采用工程和管理措施减轻公路交通噪声等保护胶州湾滨海湿地鸻鹬鸟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调查了苏州8个湿地公园的鸟类资源,分析了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与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8个湿地公园样地共记录到鸟类10目33科114种,总数量11 200只,湿地水鸟种类占31.6%。种群以鹭科Ardeidae、麻雀科Passeridae、莺科Sylviidae和鸭科Anatidae为优势种群,白鹭Egretta garzetta为广布种,8个湿地公园的鸟类多样性差异较大。湿地公园可达面积与鸟类密度呈显著负相关;湿地公园水域面积与鸟类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与鸟类密度呈显著负相关;湿地公园日均游客密度与鸟类多样性呈显著负相关;保育区管理的局限性导致湿地公园保育区占比与鸟类多样性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游生态区湿地保护现状及保护空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长江中游生态区湿地类型、湿地植被和鸟类生境分布情况及湿地保护体系现状,利用ArcGIS软件空间分析功能,初步构建了合理保护长江中游生态区湿地的格局.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长江中游生态区已建立了各级不同类型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共78个,使大约33.6%的湿地面积受到了保护:但仍有3种湿地型和2种自然湿地植被没有纳入保...  相似文献   

17.
福建闽江河口湿地观鸟旅游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江河口湿地是福建省最大的湿地,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湿地,发展观鸟旅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纵现国内外观鸟旅游的发展,闽江河口湿地的观鸟旅游必须在保护鸟类及生存环境的基础上,加强整体规划和管理;加大对湿地和鸟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培育潜在观鸟旅游市场;丰富观鸟旅游产品的形式,鼓励社区参与,共同致力于湿地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18.
闽江河口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闽江河口湿地共有鸟类118种,其中有冬 候鸟72种,夏候鸟12种,留鸟19种、旅鸟15种。 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鸟类14种,福建省重点 保护的鸟类21种,并有中日或中澳协定保护的鸟 类104种。共有维管束植物109科294属408种(含 亚种、变种)。有红树林、沙生植被、浅水植被、 沼泽植被4种植被类型和18个群系、22个群丛。有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61种,隶属于4门30科50属, 其中,节肢动物甲壳纲的种类最多,有13科23属 31种,其次为软体动物,有14科24属27种,有 浮游生物176种,其中浮游藻类97种,隶属于5门 45属;浮游动物有79种,隶属于6门62属。根据 闽江河口天然湿地类型,生物多样性的丰度、多 度、生态功能,将其分为3个层次进行保护和开发 利用:即重点保护类;保护性开发类;适度开发 类。  相似文献   

19.
根据鄱阳湖鸟类研究文献,对鄱阳湖区鸟类记录进行了整理和甄别,发现近年来鄱阳湖区新记录鸟类60种,迄今共记录鸟类352种,隶属17目61科。其中,水鸟6目16科133种,占中国水鸟总数的49%;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受胁鸟类16种,包括极危种白鹤(Grus leucogeranus)和青头潜鸭(Aythya baeri)2种,濒危种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和小青脚鹬(Tringa guttifer)4种,易危种白枕鹤(Grus vipio)、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和鸿雁(Anser cygnoides)等10种;国家Ⅰ级保护鸟类9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49种。在居留型方面,冬候鸟130种,占36.93%;留鸟99种,占28.13%;夏候鸟62种,占17.61%;旅鸟52种,占14.77%;迷鸟9种,占2.56%。在区系方面,古北界种类最多,共有185种,占52.55%;东洋界种类126种,占35.80%;广布种41种,占11.65%。为了保护湿地鸟类及其栖息地,鄱阳湖区目前共建立以候鸟及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为主要对象的保护区18个,总面积达2 006.18 km2。建议将分布有重要越冬水鸟栖息地的县级自然保护区尽快升级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一些尚未被纳入保护区体系的重要的越冬湖泊应尽早建立保护小区,从而完善鄱阳湖区水鸟保护与监测网络,构建完整的候鸟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20.
吴中区湿地资源现状调查和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吴中区面积在8hm2以上的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以及宽度10m以上、长度5km以上的河流湿地,结果表明:吴中区共有湿地113个斑块,面积180459.69hm2,占吴中行政区划面积的82.95%。湿地水生植物95种,隶属37科60属;鱼类100多种,隶属12目23科;留居、旅经或在该地进行繁殖的鸟类至少170种,隶属16目;两栖动物9种,隶属3科7属;爬行动物24种。通过实施湿地保护立法、开展湿地生态补偿、建立湿地保护区、湿地定位站和退垦还湖、退渔还湿工程对吴中区湿地进行全面保护,以期发挥其更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