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具有黑云母压象的变形岩石样品采自排山楼金矿区的糜棱岩带内。排山楼金矿床赋存于太古宙建平群中的东西向韧性剪切(变形)带内,建平群具有太古代绿岩带结构特征。下部小塔子沟组,岩石组合为斜长角闪岩、辉石斜长片麻岩、黑云紫苏麻粒岩、二辉麻粒岩、阳起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夹磁铁石英岩。中部大营子组,岩石组合为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变粒岩、浅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区域地质特征的分析,了解了该区磁铁矿赋存于五台群的石咀亚群金岗库组中,含矿岩石为磁铁石英岩,围岩主要为石榴黑云变粒岩、次为斜长角闪岩、黑云二长片麻岩、黑云角闪片麻岩、黑云微斜石英片岩.结合地表磁法扫面的结果,寻找隐伏的磁性体,用钻探手段进行验证,以达到找矿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一、区域地质 1.地质特征工作区处在滨太平洋构造域中生代大陆活化带法别拉河下游陆相火山断陷盆地内。盆地基底,法别拉河以北为罕达气断褶束,法别拉河以南为新开岭隆起带。盆地基底地层新开岭隆起带由元古界片岩、黑云斜长变粒岩及黑云斜长片麻岩组成。火山岩盖层有侏罗系中上统塔木兰沟组及白垩系下统光华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隆昌洼铁矿的成矿地质背景、矿体特征等的综合分析及研究,认为铁矿体主要位于黑云斜长角闪岩与二长花岗片麻岩的内接触带中,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分异型铁矿床,工业类型为需进行选矿的铁矿石。对铁矿成因及围岩蚀变等找矿标志的研究,为该区找寻同类型铁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稷山县二十亩岭长石矿床位于华北断块(Ⅱ级)南部、吕梁-太行断块(Ⅲ级)南西部、吕梁山块隆(Ⅳ级)南部。该区岩浆岩较为发育,主要有中太古代涑水期转曲角闪斜长片麻岩,次为中太古代西姚黑云斜长片麻岩、古元古代中条期变质花岗伟晶岩。本区出露的14条变质花岗伟晶岩脉中共圈出14条规模较大的长石矿化带(1-14号),矿化带均赋存于涑水期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中。  相似文献   

6.
长城系巴什库尔干群斜长角闪岩主要分布于阿尔金构造带西段北缘,一般呈似层状、透镜体状夹于云母石英片岩、变粒岩、石英岩、黑云二长片麻岩、大理岩等中。通过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斜长角闪岩的原岩为中-基性火山岩类,并形成于两种构造环境:一种斜长角闪岩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显示出LREE明显富集,具有类似大陆(板内)裂谷火山岩特有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另一种斜长角闪岩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略富集(近平坦)型,与洋中脊玄武岩类非常相似。表明在长城纪时期,阿尔金构造带西段北缘主要处于板内大陆裂谷环境,随着大陆裂谷的进一步扩张,局部地区已形成初始洋盆环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区内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特征的分析,阐明了本区位于昆仑、秦岭地槽褶皱区秦岭褶皱系,南侧为瓦穴子断裂,北侧为黑沟断裂;矿体产于中元古界宽坪群二云斜长片岩、二云石英片岩、绿泥斜长角闪片岩、大理岩和英片岩夹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等地层中;区内断裂发育、热液活动和围岩蚀变强烈、地球化学异常明显。充分证明了该区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找矿远景乐观。  相似文献   

8.
《地质科技通报》2015,34(3):139
揭示前进潜山带沈288区块太古宇潜山油藏特征对大民屯凹陷潜山油藏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大民屯凹陷前进潜山带沈288区块太古宇潜山油藏岩性分析、地层划分的基础上对比了不同层段裂缝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大民屯凹陷前进潜山带沈288区块太古宇潜山油藏岩性主要包括区域变质岩、混合岩以及角闪岩和煌斑岩类,通过锆石原位年龄确定该潜山地层属于太古宇鞍山群,可以划分成3套潜山地层:第①套岩性以变粒岩、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第②套岩性以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为主;第③套岩性以混合花岗岩为主,其中以第③套地层裂缝最为发育,是控制油气成藏的最主要原因。3套地层所处的构造应力背景相同,裂缝发育程度不同主要是因为岩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苍峄铁矿带是山东省重要的铁矿带之一,已开展了多年的地质勘探工作,但对成矿带缺少总体的地质认识。该文通过分析苍峄成矿带地质背景和矿区地质特征、构造特征、航磁异常特征,总结了成矿规律及找矿远景。研究表明:苍峄铁矿带新太古代泰山岩群山草峪组发育,以黑云变粒岩为主,夹斜长角闪岩、角闪岩、磁铁石英岩、磁铁角闪石英岩,属条带状石英型磁铁矿建造。区内形成了一系列紧密的复式褶皱,自北向南发育太白向斜、石阎背斜、辛庄向斜和后大窑北背斜等。铁矿带具有明显剩余重力高值异常,据此划分了5个铁矿带,分别为Ⅰ,Ⅱ,Ⅲ,Ⅳ,Ⅴ铁矿带,指出成矿带深部和航磁异常边部是新的找矿方向,为该区的找矿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老柞山金矿床位于佳木斯隆起带桦南隆起中,矿区内出露的兴东群大马河组呈元古代混合花岗岩中的残留体产出,主要岩性为混合岩、变粒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石英片岩、大理岩等。原岩为海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地层中的某些岩层金丰度值较高,其中的黑云斜长片麻岩平均含金74.4×10^-9。区内广布的元古代混合岩、混合花岗岩是兴东群受混合岩化、花岗岩化的产物,构成金矿的主要围岩。矿区附近的沟谷中分布着大量的砂金矿床、矿点。  相似文献   

11.
程裕淇确定了泰山岩群雁翎关组、山草峪组、柳杭组地层划分,在斜长角闪岩中发现残存的变余杏仁状构造和岩流特征,正确区分了变基性熔岩流、变火山凝灰质岩和变基性脉体。原化马湾组黑云斜长片麻岩为新太古代早期条带状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富山背斜的片麻状奥长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2 612±20)Ma,其侵入的具变余气孔状充填构造的斜长角闪岩属于雁翎关组;而李家庄倒转向斜核部的柳杭组含砾黑云变粒岩中最年轻的碎屑锆石SHRIMP U-Pb年龄(2524±7)Ma。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大同市新荣区白山—七里村一带的野外地质工作,结合该区光片、薄片、全分析检测结果及综合研究成果,应用原岩恢复理论中图解方法,得出该区含石墨黑云(透辉)斜长片麻岩的原岩为含炭质泥质沉积物,其矿床成因属于沉积变质型矿床。  相似文献   

13.
胶南-威海造山带荣成岩套花岗质片麻岩由闪长质片麻岩-石英闪长质片麻岩-英云闪长质片麻-一奥长花岗质片麻岩-花岗闪长质片麻岩-黑云二长花岗质片麻岩-二长花岗质片麻岩类组成,早期为TTG质花岗岩,晚期为二长花岗岩类。自早到晚存在明显的富钾演化特征。根据新的SHRIMPU-Pb锆石定年结果,该岩套早期闪长质片麻岩年龄为(741±10)Ma,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年龄为780-760Ma。晚期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年龄为760-714Ma。所以,可把荣成岩套花岗岩时代限定在800-700Ma之间(南华纪),其形成与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有关。  相似文献   

14.
在建平地区首次发现的变质基性岩脉侵入于大古宙晚期紫苏花岗质片麻岩和角门(黑云)长英质片麻岩等变质深成侵入体中。普遍含有石榴石是基性岩际经受变质作用的标志。据地质产状、与围岩接触关系、岩石的结构构造和含有少量石英等特征,可将变质基性岩脉与岩貌特征十分相似的包体岩石──角门石榴斜长辉石岩相区别,这些特征也是在本区鉴别变质基性岩脉的标志。据矿物共生关系,计算变质基性岩脉变质作用的温度为721-742℃,压力在0.8949Gpa。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地质填图、槽探、硐探、钻探工程的实施及各类样品的采集化验等方法,从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方面入手,分析了黄狼沟铜矿床的地质特征,认为矿体产于斜长角闪岩与围岩的接触带,含矿岩石以石英脉和蚀变岩为主,受接触带和断裂构造控制,并且与热液活动有关.通过对黄狼沟铜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可以获得充分的资料,以便为开采和综合利用铜矿资源提供有用的信息,很好的去指导找矿,达到预期的结果,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山西省寺沟铜矿地质特征的分析,认为该铜矿主要控矿因素为褶皱构造和斜长角闪岩(变基性火岩),其中褶皱构造控制矿体形态,斜长角闪岩提供主要的矿源。为该矿区找矿提供详实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次对小秦岭东部的区域韧性剪切带进行了研究。根据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区域韧性剪切带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①北部、北中部、中部区域韧性剪切带及闵峪花岗岩体南缘的区域韧性剪切带在区内均可见到;②区域韧性剪切带中出露的动力变质岩以条痕状糜棱岩、糜棱片麻岩和斜长角闪糜棱岩为主,变质作用达角闪岩相;③闵峪花岗岩体南缘的区域韧性剪切带生成于燕山期,剪切方位多次变化,早期为左行,晚期为右行;④其余区域韧性剪切带生成于太古宙末期,并以右行逆冲为主;⑤它们对金矿的形成、富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区位于秦岭东西向构造带的北部边缘。区内出露的主要地层为太古界太华群的一套深变质的沉积—火山岩系(包括混合岩),在区域南部尚有部分震旦系地层出露。太华群地层主要由黑云斜长(角闪)片麻岩组成,其中夹有斜长角闪岩及磁铁石英岩的小透镜体,底部偶见大理岩及石英岩夹层。区内伟晶岩、辉绿岩普遍发育。  相似文献   

19.
中条山涑水杂岩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条山是中国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带,拥有著名的晚太古代"变斑岩型"铜矿峪大型铜矿床和元古代"层控型"胡家峪—篦子沟铜矿床,近年来又在中条山西南段的涑水杂岩中发现以变基性火山岩(斜长角闪岩)为容矿岩石的桃花洞铜矿。为了弄清楚该铜矿的形成时代及其成矿地质背景,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MC-ICP-MS)方法对桃花洞铜矿容矿围岩—涑水杂岩中的寨子—西姚灰色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寨子—西姚灰色片麻岩、斜长角闪岩脉和二长花岗岩中锆石的岩浆结晶年龄分别为(2 625±11)、(2 592±16)、(2 548±15)Ma;岩石中古老继承性锆石的年龄分别为(2 790±15)、(2 773±24)、(2 782±34)Ma;三种不同成生顺序的岩石中均有大于2 700Ma的锆石存在,且年龄相当接近;中条山地区涑水杂岩可能最初形成于太古代。涑水杂岩作为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容矿围岩,其成岩时代可以间接指示成矿时代,由此得出赋存在变基性火山岩层中的古火山含矿原岩建造型铜矿有可能是中国最古老的铜矿之一。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区内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特征的分析,阐述了本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秦岭构造带北侧与太行山新华夏系隆起南延部分之复合部位;矿体主要产于太古宇太华群斜长角闪片麻岩、片岩地层中;区内岩浆活动强烈、断裂发育、矿化明显,充分证明了该区成矿条件良好,找矿远景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