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实际观察及理论分析,笔者认为在客观上存在着大量的可被看作“刚性”的承压含水层,这种含水层中的水量来源主要是外区补给而不是弹性释放。“刚性”承压含水层具有自己的具体的渗流方程,这些方程可以用来进行相应的渗流计算,本文举例介绍了这些公式的应用。通过推证,文中指出了“刚性”承压含水层中水头压力传播的瞬时性,并概括为“刚  相似文献   

2.
潘轺湘 《岩土力学》1985,6(1):59-66
由于二次膜压力盒具有两个承压膜和充有传力液的腔室,因而二次膜压力盒存在着传力损耗。本文从理论上对压力盒的传力损耗进行了分析,并对以下三种情况进行了讨论: (1) 传力液不可压缩(2) 传力液可压缩; (3) 传力腔内含有气泡。文中列出了传力损耗ε的统一计算公式,并按圆形膜片做了计算。最后给出了容许气泡率A_L与容许传力损耗ε_L之间的关系。理论和实验研究结果都证明含气率高是压力盒低压端线性度不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非稳定流理论中,贮水系数所释放(贮存)的水量对承压含水层来说完全是弹性水量,而对潜水含水层来说则是由弹性水量和疏干水量组成,只是其中的弹性水量很少,当忽略时,潜水含水层的储水系数就可近似地用其给水度代替。故给水度与含水层的贮水系数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对承压渗流问题,一般说来,只要边界已知,就可以通过有限差分法或有限单元法求数值解。对于无压渗流问题或无压-承压渗流问题,在数学上是属于椭圆型方程(如果流体是不可压缩的)或抛物型方程(如果流体是可压缩的)的自由边值问题。对于自由  相似文献   

5.
北方岩溶水系统的形成与相关河流的发育贯通相辅相成。不同的岩溶水系统模式表现出不同的地下水动力学特征,岩溶水径流带控制的岩溶水网络系统是北方岩溶水系统的基本特征。天然状态下,华北型煤田煤层顶板砂岩地下水系统与底板岩溶地下水系统有水力联系的区域,是矿井岩溶水涌(突)出的危险区。煤矿采掘工程打破了煤层顶、底板地下水系统水压力平衡,在压差作用下,承压岩溶水的"压裂"作用对构造煤系发育层段的疏通有着重要作用。承压岩溶水的释放或涌(突)出,是岩溶承压含水层弹性贮存量的释放,岩溶水运动属非稳定流。将断层等线形过水断面概化成环状井(孔)过水断面,则可用定降深非稳定流承压井流方程,预测可能的岩溶水涌(突)水流量及其变化规律。对流量函数Q(t)定积分,则可预测任意延续时间段的涌(突)水量。基于承压岩溶水弹性释放的非稳定流矿井岩溶水涌(突)水量预测方法,突破了岩溶水涌(突)水量无法预测的禁锢,对提升矿井岩溶水防治水平,解放华北型煤田下组煤有积极、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使用CCD相机搭建实验图像数据采集系统,采用花岗岩模拟坚硬顶底板、红砂岩模拟软岩层组合成岩层结构,近似还原顶板来压过程中软岩层的变形破坏过程,研究帮部"弹性核"对冲击地压至灾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上覆顶板来压时,可将软岩层划分为塑性破坏区、弹性承压区、原岩应力区,弹性承压区易形成较大的弹性核。(2)软岩层变形能在弹性承压区大幅度积累,其积累过程是波动式上升的;在峰值荷载前,变形能积累和释放的频率加快;达到峰值荷载时,弹性承压区变形能存在明显的释放过程。(3)冲击地压发生时,塑性破坏区冲击并反作用于临近岩体使其短暂收缩。(4)冲击地压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一方面,由于水平约束的消失,弹性承压区的受力状态由水平方向受约束的压缩状转入单轴压缩态,导致其承载能力减弱;另一方面,承载区面积快速减小,导致软岩层承压区域承担的竖向荷载突增;两者共同作用导致冲击地压出现渐进性的冲击和破坏。  相似文献   

7.
在细微的地下水动态观测中,发现了一些传统水文地质学理论难以解释的现象。本文从含水介质的弹性和渗透性入手,讨论了承压含水层在弹性变形条件下,地下水的贮存和流动特征,导出了三维弹性变形承压含水层中地下水运动的一般微分方程及贮水率(S_S)的一般表述式。指出贮水率(S_S)是一个不受地下水流动影响的常数,含水层的受力或变形对孔隙压力或井孔水位的影响是一种普遍现象。从理论上解释了各种地下水位微动态的成因机理。  相似文献   

8.
旭升  陈崇希 《地球科学》2002,27(2):199-202
传统承压含水层井流理论都假定承压水层顶面总应力不变,其隐含的意义是忽略含水层顶板的刚度,从而忽略了顶板弯曲对含水层释水的影响。指出考虑顶板弯曲时,抽水井周围承压含水层顶部的总应力将减小,从而产生比传统理论估计更大的地下水降深,并结合弹性板理论对Theis井流模型作出了改进,新模型的解析解证明Theis模型计算的地下水龙头降深偏低。  相似文献   

9.
基于地下水渗流方程的三维地面沉降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烨霜  沈水龙  唐翠萍  姜弘 《岩土力学》2005,26(Z1):109-112
针对地下水抽取引起的大面积地面沉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计算方法。该方法基于饱和与不饱和岩土介质中地下水渗流理论,计算出三维状态下的大面积地面沉降。提出的方法被结合到地下水渗流的三维有限元法分析中,计算时考虑了地层的可压缩性,并被用来分析软土的固结,将该法与太沙基理论及固结试验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其误差小于2 %。该法还被用来分析单井抽取承压地下水引起的周围地基的沉降及承压水层由于挡水板的阻断作用而引起的下游侧的地基的沉降。  相似文献   

10.
指出承压含水层盖层的弯曲变形与开采井周围的径向地下水运动存在相互作用, 而这一效应在传统的井流理论中没有被认识到.通过引入弹性薄板理论, 建立了无越流的承压含水层井流-顶板弯曲效应的解析模型, 同时考虑了含水层和水的压缩性, 结果表明Theis井流方程给出的抽水降深偏小.在此基础上推导了有越流承压含水层井流-盖层弯曲效应的偏微分方程, 求出了解析解, 并与传统理论的结果进行了对比, 表明Hantush-Jacob公式计算的降深也是偏小的.在抽水井附近和抽水初期, 传统理论可能导致显著的相对误差.   相似文献   

11.
一、沉积建造学说的研究现状 (一)历史回顾沉积建造做为岩石地层组合的概念,出现在地质学史中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这个概念及其涵义也随着地质学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着。最初(十八世纪中叶)建造一词引入地质学文献中,只是用来单纯地表示在成分及在剖面中的位置都相似的区域岩石地层组合(菲克谢尔,1762)。1882年,国际地质学会决定禁止用这一术语来表示地层意义。十九世纪斯塔德尔(Studer)首先把阿尔卑斯第三系的粗碎屑沉积的岩相—岩性组合称为磨拉石(或称磨拉石建造);把韵律性很强的海相细碎屑沉积之砂—泥页岩组合称为复理石(或称复理石建造)。直到十九世纪中叶末期,随着地槽学说的发展,才开始把建造的概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条带法被用来作为承压水上采煤的主要采煤方法。针对承压水上采煤问题,应用流固耦合原理,将孔隙介质中孔隙压力与应力建构在统一的本构模型中,平行计算应力场与渗流场,其实质是煤岩体体积应变对孔隙的影响通过流动本构定律加以反映;反之孔隙压力的变化可引起煤岩体变形。应用FLAC有限差分软件对条带式和长壁式采煤方法的应力发展和岩体破坏情况进行模拟并进行比较分析,证明条带法在降低由采动引起的应力影响范围和程度,从而减小煤层底板破坏程度和范围(主要是深度)的有效性,为合理确定承压水上采煤的开采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科学哲学的角度.结合具体的科学发展历史,对地洼学说的理论结构和发展纲领.对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的建立和壳体概念的提出与阐述.从科学方法论和科学理论发展的历史規律方面.探讨了地洼学说发展中的若干问题:概念方法.假说方法在地洼学说发展中的应用问题,地洼学说中的内核和保护层问题;地洼学说发展中的“范式”与“科学共同体”的建立问题;以及地洼学说发展的模式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基坑设计计算中,就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的受力与变形研究而言,目前运用较为广泛的是改进增量法理论,荷载增量的准确计算是该理论是否应用于实践的关键点,荷载增量的计算中是否应考虑开挖面以下土体因抗力系数变动引起弹性抗力变化释放的反力增量成为研究焦点,而对土体弹性抗力的影响因素却少有研究.鉴于此,本文在计算荷载增量时,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5.
岩体动力失稳终止点、能量释放量解析解与图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岳  王志强  吴敏应 《岩土力学》2006,27(11):1915-1921
以精确和近似突变模型方式,按Ⅱ体的步调,给出了岩体系统动力失稳弹性能释放量的解析解和图解;将地震、岩爆前后阶段岩体系统稳定性的定性认识提高到定量描述;严格确定了岩体系统弹性能瞬间释放终止点位置,为计算地震效率、研究释放的地震能量级、地震应力降、震后断层错距和围岩弹性应变恢复量提供了科学依据。系统失稳时具备对外界做功的本领,地震波能便是失稳的岩体系统以破坏性方式对环境做功。给出的弹性能释放量图解中蕴涵了丰富的信息量,为确定岩体动力失稳问题的数学模型是折迭突变模型给出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6.
超高层建筑的桩基础通常会打入到深度较大的承压含水砂土层中;在承压含水层的上方通常会进行超深基坑的开挖构建超高层建筑的地下室。为了保持超深基坑的基底稳定,需要在承压含水层中进行降水施工。由于深基坑存在大量的桩基础,基桩的存在会影响降水时地下水的渗流路径,继而影响土体的渗透性状。应用室内试验研究基桩对含水层渗流阻挡作用的机制。试验采用PVC管模拟基桩,将颗粒较均匀的砂土作为试验土体,通过室内渗流试验来研究基桩对地下水渗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桩对于地下水渗流有明显的阻挡效应:基桩的数量以及布置形式会对渗透效应产生较大的影响。考虑砂土体积置换率的有效介质理论可以用来分析矩形布置的基桩对渗透系数的影响,但对梅花形布置的基桩应用有效介质理论计算所得的渗透系数会有将近20%的偏差;其原因是梅花形布置的基桩,会使渗流路径增加。基于对渗流路径的分析,提出了考虑有梅花形布置的基桩存在时等效渗透系数计算的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泰斯的非稳定井流理论为基础,借助于两条泰斯理论曲线的相对平移,找出理论曲线上的交点和对应的1/u和W(u)值,从而计算导水系数T和贮水系数S值。而后又根据此原理,建立了直接求解1/u和W(u)值的解析计算式,可以直接计算水文地质参数。 根据泰斯的理论,抽水井以定流量抽水,在面积无限的承压含水层中产生的水位降可由下式计算: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开采等人类工程活动会引起地下水位变化,从而导致地面沉降问题。地面沉降具有土层变形长期发展的特点,土体的蠕变性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针对基于Biot理论的地面沉降耦合模型,利用半解析数值原理和黏弹性流变理论,推导了可压缩土层黏弹性耦合变形的求解格式,该计算方法无需数值积分,且具有很好的解耦并行性。在此基础上,编制了FORTRAN计算程序,通过与已有解答的对比验证,说明了方法及程序的合理性,计算结果可以正确反映土体黏滞性所导致的变形滞后效应。最后通过数值算例,进一步探讨了渗透性、孔隙流体可压缩性和土体黏滞性等因素对土层长期变形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9.
刘成禹  陈淑云 《岩土力学》2018,39(5):1834-1839
就围护桩(或围护墙)加内支撑这一基坑支护形式而言,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的增量法是其围护结构内力和变形计算的常用方法。合理计算荷载增量是该方法实施的关键之一。目前,该法的荷载增量主要由土压力增量和挖除土体弹性抗力释放的反力增量两部分组成。根据弹性地基梁和增量法的基本原理,结合基坑施工过程,综合分析得出:荷载增量除上述两部分外,还应包括开挖面以下土体因开挖面下降、水平抗力系数降低而引起的土体弹性抗力部分释放的反力增量;开挖面以下围护桩(或围护墙)任意点的这部分反力增量等于该点在上一工况下的侧向位移与开挖侧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和本工况挖除土体厚度的乘积。工程实例理论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与传统增量法相比,采用改进增量法,围护桩(或围护墙)侧向位移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更加接近,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20.
提出在基于小变形弹性假定的太沙基一维固结方程解答中采用非线性条件下定义的固结系数,并且进行了计算验证,结果证明在小变形弹性固结方程的解答中采用非线性条件下定义的固结系数可以使计算结果更好地接近实际沉降值。相对于传统太沙基理论,修正后的太沙基固结理论可以用来更准确地计算实际工程中的非线性固结沉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