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兴安岭铜钼矿床主要与古生代和中生代浅成侵入岩和火山-次火山岩有关,矿床形成于陆缘岩浆岩带、造山带和深大断裂带中.成矿期主要为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和燕山期.矿化围岩为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玢岩、二长花岗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安山玢岩、流纹斑岩和火山碎屑岩.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钾长石化、水白云母化、伊利石化、绿泥石化、碳酸岩化.矿石中主要工业元素为Cu和Mo,伴生有益组分为Ag、Au、Re等.成矿类型有:①斑岩型铜钼矿床;②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铜钼矿床.大兴安岭铜钼矿床主要由陆缘岩浆岩带、造山带、深大断裂带的火山-次火山作用及小型侵入作用形成,成矿流体沿着火山机构、岩浆侵入构造、区域构造等运移,热动力、压力、扩散力等使成矿流体产生上升运动和局部循环运动,成矿流体的迁移、萃取、扩散、交代作用等使成矿物质产生富集.  相似文献   

2.
大兴安岭铜钼矿床主要与古生代和中生代浅成侵入岩和火山-次火山岩有关,矿床形成于陆缘岩浆岩带、造山带和深大断裂带中.成矿期主要为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和燕山期.矿化围岩为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玢岩、二长花岗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安山玢岩、流纹斑岩和火山碎屑岩.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钾长石化、水白云母化、伊利石化、绿泥石化、碳酸岩化.矿石中主要工业元素为Cu和Mo,伴生有益组分为Ag、Au、Re等.成矿类型有:①斑岩型铜钼矿床;②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铜钼矿床.大兴安岭铜钼矿床主要由陆缘岩浆岩带、造山带、深大断裂带的火山-次火山作用及小型侵入作用形成,成矿流体沿着火山机构、岩浆侵入构造、区域构造等运移,热动力、压力、扩散力等使成矿流体产生上升运动和局部循环运动,成矿流体的迁移、萃取、扩散、交代作用等使成矿物质产生富集.  相似文献   

3.
甘肃小柳沟矿区钨钼矿控矿因素及成因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柳沟矿区是北祁连造山带西段主要的钨钼成矿区。钨成矿主要受岩体、地层岩性、构造控制。岩体是成矿的最主要因素,是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之一,酸性侵入体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岩体在侵入过程中所提供的含矿热液对元素的活化迁移起了积极作用。千枚岩、灰岩、角闪云母片岩是成矿的主要矿源层。小柳沟隐伏岩体上升形成的断层为成矿流体的运移和富集提供了条件。钼成矿与岩体及岩体顶部的裂隙网脉有关。小柳沟热流体在斑状花岗岩体顶部形成构造裂隙网,上升热流体与地下水发生对流循环,使钼在岩体和围岩的裂隙中成矿。小柳沟矿区有着三(多)位一体的成矿系列,岩体外接触带和地层层间裂隙形成以夕卡岩型为主的白钨矿,岩体内部及岩体顶部形成斑岩型和石英脉型钼矿。  相似文献   

4.
魏少妮  朱永峰  安芳 《矿床地质》2014,33(1):165-180
新疆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区斑岩型铜矿化发育,蚀变矿化特征随岩体不同存在显著差异。文章通过岩石学、矿相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方法,重点研究了Ⅲ号和Ⅴ号岩体的矿化特征和成矿元素迁移规律。结果表明:Ⅲ号岩体矿化中等,以黄铁矿、磁黄铁矿和黄铜矿为主,呈浸染状,硫化物脉少见;Ⅴ号岩体内部及其与围岩接触带产出大型铜矿床,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和辉钼矿,呈浸染状和细脉-网脉状分布。Ⅲ号岩体角闪石英闪长岩形成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与石英(花岗)闪长岩对比显示,挥发分出溶过程中,Cs、Rb、Ba、Th、U迁移进入挥发相,稀土元素稳定未迁移,Cu、Bi显著富集,Mo和Sb被流体迁移带走,形成热液矿化。Ⅴ号岩体钾化和硅化样品代表了不同的流体作用阶段,与未蚀变样品对比显示,在钾化阶段Nb、Ta、Zr、Hf性质稳定,轻稀土元素发生显著迁移,在硅化阶段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在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保持稳定。Cu、Mo和Bi在钾化作用阶段富集成矿,Zn和Sb则主要在晚期石英脉中富集。  相似文献   

5.
新疆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区斑岩型铜矿化发育,蚀变矿化特征随岩体不同存在显著差异。文章通过岩石学、矿相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方法,重点研究了Ⅲ号和Ⅴ号岩体的矿化特征和成矿元素迁移规律。结果表明:Ⅲ号岩体矿化中等,以黄铁矿、磁黄铁矿和黄铜矿为主,呈浸染状,硫化物脉少见;Ⅴ号岩体内部及其与围岩接触带产出大型铜矿床,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和辉钼矿,呈浸染状和细脉-网脉状分布。Ⅲ号岩体角闪石英闪长岩形成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与石英(花岗)闪长岩对比显示,挥发分出溶过程中,Cs、Rb、Ba、Th、U迁移进入挥发相,稀土元素稳定未迁移,Cu、Bi显著富集,Mo和Sb被流体迁移带走,形成热液矿化。Ⅴ号岩体钾化和硅化样品代表了不同的流体作用阶段,与未蚀变样品对比显示,在钾化阶段Nb、Ta、Zr、Hf性质稳定,轻稀土元素发生显著迁移,在硅化阶段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在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保持稳定。Cu、Mo和Bi在钾化作用阶段富集成矿,Zn和Sb则主要在晚期石英脉中富集。  相似文献   

6.
贵池铜山岩体演化与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铜山岩体是在同一岩浆源,同一时期内由岩浆演化形成的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的复式岩体。铜山铜矿床的成矿物质和热液主要来源于铜山岩体。随着岩浆长期的演化分异和侵入活动,成矿物质不断富集在岩浆热液中,在有利成矿空间形成了层状黄铁矿型、角砾岩型、矽卡岩型和斑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7.
热液矿床研究的重要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季克俭 《湖南地质》1991,10(2):115-127
近几十年来热液矿床领域的重大发现和进展有:格朗松的水在花岗质岩浆中的有限熔融实验,氢、氧等稳定同位素测试技术的应用和非岩浆热液水的确定,蚀变过程中成矿元素活化和富集,海底现代热液成矿作用的发现,很多热液矿床中富钙流体包裹体的存在,岩浆热驱动对流循环成矿模式的提出等。作者研究了与岩浆作用密切有关的典型热液矿床的矿源、水源和热源。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这些矿床周围都存在较大范围的成矿元素降低场,且降低场中释放出的成矿金属量与矿床储量大致相当。这表明,成矿金属来自围岩。根据矿石矿物和流体包裹体的氢、氧同位素值,矿床周围较大范围全岩的δO~(18)明显下降,许多热液矿床流体包裹体的富钙特征,热液矿床分布与地层或岩石的透水含水性密切相关等,得出了热液水以表水为主的结论,大陆环境的热液水以大气水演化而成的各种地热水为主。热液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与之相邻的岩浆或岩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源热液成矿模式,总结出矿床沿矿源、水源和热源产出的分布规律,还阐述了热液矿床预测准测和方法及三种源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与冬瓜山叠生式层状铜矿有关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量元素全碱-硅投影显示青山脚岩体岩性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里特曼指数计算结果表明岩性呈钙碱性;岩体中Cu呈明显的正异常,说明含铜岩浆热液一方面叠加改造原始矿胚层,使层状铜矿进一步富集;另一方面含铜的岩浆热液在岩体边缘或接触带形成浸染状、网脉状矿床(既斑岩型矿床)。钾化与Cu富集呈正相关,钾化越强,Cu富集程度越高。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显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δEu接近1.0,说明岩体分异演化程度不高。该岩体是重要的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岩浆侵入与岩浆热液的叠加改造促使矿床规模扩大、品位提高。  相似文献   

9.
<正>1矿床地质特征沙让钼矿产于一个侵入于二叠系蒙拉组(P2m)地层的复式杂岩体中。矿区构造主要表现为线性断裂构造,发育二期断裂构造,断裂带附近的热液蚀变作用发育。矿区岩浆岩活动强烈、复杂,杂岩体早期侵入的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钾长花岗岩,主期侵入的花岗斑岩、石英斑岩、次花岗斑岩呈小岩株、岩脉形式产于早期形成的石英闪长岩、花岗岩和蒙拉组地层中,后期侵入闪长玢岩、石  相似文献   

10.
小加山钨矿床位于新疆东准噶尔成矿区,侵入岩主要岩石类型为黑云母花岗岩,赋矿围岩主要为蚀变闪长岩和变晶屑凝灰岩。对侵入岩及其围岩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充分认识侵入岩浆的性质、成矿物质来源及构造背景。花岗岩蚀变过程中钾长石大量分解,W元素在热液作用下由花岗岩进入矿脉,使蚀变围岩中W含量降低。黑云母花岗岩是晚古生代海西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该矿床构造背景是后碰撞伸展花岗岩,岩体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在海西期构造活动影响下含钨花岗质岩浆侵入地层,富含W元素岩浆过渡性流体沿裂隙向上流动,在上部地层中引发硅化和绢云母化。随着大气降水的加入,成矿流体温度降低,成矿物质与石英沉淀形成石英脉型钨矿床。结合矿化富集规律、控矿断裂构造,以及异常带区域W含量等值线,分析认为矿区西部外围、深部的成矿潜力大。  相似文献   

11.
大草坪钼矿位于冀北上黄旗构造岩浆岩带钼多金属成矿带中,赋矿围岩为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成矿时代为燕山期,成矿作用受燕山造山带的控制.研究表明,其成矿物质来源具多源性、多成因、多期次叠加的特征.包裹体液相成分分析显示成矿热液以大气降水为主,包裹体均一化温度为100~360℃,主要在180~220℃范围内;Si,S同位素数据...  相似文献   

12.
吉林海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冯守忠 《地质与勘探》1999,35(1):10-13,25
海沟金矿床具有多源、多期、多阶段成矿的特点,成矿主要与燕山早期花岗闪长岩及闪长玢岩有关。对其矿床地质特征、同位素地质学、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等方面研究,认为成矿物质来源具双重性,即有来源于地层,也有部分来自岩浆岩。成矿水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成矿热源为燕山期花岗闪长岩。成因类型应属于混合岩化热液型铀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冯守忠 《地质与资源》1998,7(4):288-292
海沟金矿床具有多源、多期、多阶段成矿特点,成矿主要与燕山早期花岗闪长岩及闪长玢岩有关.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中元古界色洛河群,也有部分来自岩浆岩.成矿水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成矿热源为燕山期花岗闪长岩.成因类型应属混合岩化热液型铀金大型矿床.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皇城山银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爱琴 《物探与化探》2006,30(2):133-136,140
皇城山银矿床产于皇城山组火山碎屑岩层及其基底中。矿床地质、微量元素、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特征等方面综合研究表明,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间接来源于火山喷发形成的皇城山组火山碎屑岩,成矿介质以大气水占主导地位,为浅成火山热液矿床。认为Ag在浅部碱性环境下主要呈[Ag(S2O3)2]3-络合物的形式迁移;地热流体及其循环蚀变作用导致银矿、钠基膨润土矿等系列矿产的形成,并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从构造演化—岩浆作用—成矿流体系统将火山岩-花岗岩型铀矿作为统一体开展成矿作用研究。在总结华南热液型铀矿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区域铀时空分布特征,结合成矿溶液的氢、氧同位素组成,从动力学过程阐述了成矿物质来源,并进而分析了成矿流体演化及成矿作用过程。认为早寒武世富铀地层是华南热液型铀矿最本质的铀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是岩浆水和降水混合的产物,岩浆作用形成了成矿物质的"汇"区,燕山期伸展或向伸展过渡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的岩浆作用,促成了成矿热液系统的形成、演化及成矿作用的发生,随着岩浆作用物质-能量场的减弱,华南热液型铀矿成矿作用终止。  相似文献   

16.
桃园式铜矿产于黑山组底部黑色碳质板岩和凝灰质板岩中.矿石的微量元素特征、黄铁矿的Co/Ni比值、黄铁矿和黄铜矿的硫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热液主要来自深部,少部分来自海水;稀土元素特征显示还原成矿环境;主要成矿阶段在晋宁晚期的基性岩浆活动时,或稍晚时期.主要控矿因素为地层及岩相古地理、构造、岩浆活动和矿化浓集中心.  相似文献   

17.
金坝金矿床成矿作用探讨及找矿条件、标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辉 《地质与资源》2001,10(3):153-161,171
滇东南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及其基性岩浆活动为金坝金矿提供成矿物质,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印支期基性岩浆期后热液及部分大气降水.桂西拗陷内隆起边缘基底断裂构造的多期次继承性活动是成矿热液循环迁移的动力.地壳深部成矿热液,沿基底断裂及与其具成生联系的断裂构造系统上涌、运移,在高渗透性、易溶性岩石及富含有机质等还原介质环境中,通过渗透、扩散交代作用使金在褶皱断裂构造的合适部位沉淀,形成原生金矿床.原生金矿抬升暴露地表,遭受风化淋失,而形成氧化矿.  相似文献   

18.
大丘田金矿位于江南造山带北缘障公山地区,在收集、整理大量前人研究资料和勘查项目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矿产调查和钻探等地质工作方法,对矿床控矿因素和成矿机制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区内金矿主要赋存于木坑岩组碎裂石英脉中;金矿化受构造带构造控制,构造为成矿提供了热液活动条件和成矿空间;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物,成矿与构造作用密切相关,金矿化有岩浆活动参与,矿床类型为热液充填交代型金矿。  相似文献   

19.
粤桂边境庞西垌—金山银金矿床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西垌—金山银金矿床位于广东廉江县与广西博白县的交界,是一个以银为主,含有金、铅、锌等伴生有益组分的银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是中低温蚀变构造岩型银金矿床。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系—寒武系变质岩系,燕山期英桥花岗岩浆活动提供了热源,驱使以大气降水为主含有岩浆热液的混合水循环并对围岩进行淋滤,形成成矿溶液体系;成矿溶液沿多期次活动的庞西垌—金山断裂带运移,在运移过程中与围岩发生蚀变作用,矿床最后定位,矿化与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大丘田金矿位于江南造山带北缘障公山地区,在收集、整理大量前人研究资料和勘查项目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矿产调查和钻探等地质工作方法,对矿床控矿因素和成矿机制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区内金矿主要赋存于木坑岩组碎裂石英脉中;金矿化受构造带构造控制,构造为成矿提供了热液活动条件和成矿空间;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