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藏南柯月铅锌多金属矿床主要矿物的标型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在详细野外及室内工作基础上对柯月铅锌多金属矿床进行了矿物电子探针和S-Pb同位素测定。柯月铅锌多金属矿床硫化物种类较多,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硫化物伴随的Cu、Ag含量较高。闪锌矿具有层控矿床特征,方铅矿及黄铁矿的标型特征表明其与沉积改造作用相关,同时也受到了岩浆及火山作用的影响。S同位素δ34SCDT为4.9‰~11.2‰,与日当组地层S源范围相近,Pb同位素显示206Pb/204Pb比值为18.53~19.78,平均为19.589;207Pb/204Pb比值为15.674~15.939,平均为15.848;208Pb/204Pb比值为38.618~40.559,平均为40.155,与附近扎西康矿床的Pb同位素呈线性排列且放射性成因Pb较高,模式年龄均为负值,落入了北喜马拉雅和高喜马拉雅变质结晶岩系的印度地盾端元内,指示来源于上地壳。综上认为柯月铅锌多金属矿床具有沉积改造型矿床的特征;日当组地层及围岩对成矿提供矿源初始物质并且与扎西康特大型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相似。   相似文献   

2.
新疆色帕巴衣铅矿床位于塔里木板块西北缘柯坪铅锌矿带内,发育鸡窝状矿化,赋存于丘里塔格组构造白云岩角砾和岩溶白云岩角砾中,围岩蚀变较弱。矿石呈角砾状构造,以方铅矿为主的金属矿物充填于白云岩角砾间。矿化白云岩微量元素富Cd、Sb、Mo,贫In,稀土元素总量较低、Eu负异常明显,这些特征揭示成矿流体为还原性的非岩浆热液。方铅矿的δ34S集中在4.5‰~7.5‰之间,相对较大且变化范围较小,铅同位素206Pb/204Pb=17.436~17.568,207Pb/204Pb=15.528~15.592,208Pb/204Pb=37.800~38.008,表明成矿流体可能由分别来自硫酸盐地层和古老结晶基底的两类不同性质流体混合形成。这些特征揭示色帕巴衣矿床可能为与盆地流体活动有关的后生层控MVT型铅锌矿床,主要控矿因素为构造裂隙及角砾岩系统。   相似文献   

3.
苗儿山花岗岩复式岩基位于湘桂两省交界处,是华南地区规模较大的多期多阶段花岗岩复式岩基。其岩浆活动可分为四期: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和燕山期。加里东期花岗岩是该岩体的主体岩石。作者对该复式岩基进行了Sr、O、Nd、Pb多元同位素体系的示踪研究,有关参数如下:各期花岗岩的(~(87)Sr/~(86)Sr)Ⅰ值范围为0.7168—0.7265,δ~(18)O为9.39—10.73,∈xd=-7.1,∈Sr=177-209,长石的铅同位素组成为~(206)Pb/~(204)Pb=18.759—18.833,~(207)Pb/~(204)Pb=15.669—15.747,全岩的铅同位素比值为:~(206)Pb/~(204)Pb=18.512—19.269,~(207)Pb/~(204)Pb=15.559—15.729。锆石的u—Pb不一致线与一致性曲线的上交点年龄为1126Ma,T_(DM)=1553Ma。上述各项同位素参数表明苗儿山岩体的成岩物质源自上部地壳,可能为中晚元古代的基底物质重熔而成。  相似文献   

4.
鄂东南地区存在大量中酸性小岩体,部分小岩体与斑岩型铜钼金矿床关系密切。对位于鄂东南东区南部的何锡铺花岗闪长斑岩体进行了锆石U Pb定年和Hf同位素组成测定。定年结果显示:花岗闪长斑岩样品的岩浆结晶年龄为(142±1) Ma,属早白垩世。这与鄂东南地区和九江-瑞昌地区含矿小岩体形成年代基本一致。何锡铺岩体锆石176Hf/177Hf比值为0.282 372~0.282 656,在t=142 Ma时,对应的εHf(t)值为-11.1~-1.1,平均值为-6.3。锆石εHf(t)值具不均一性,类似于阮宜湾岩体,而不同于铜山口岩体和龙角山岩体。岩体具高Sr/Y比值,无明显Eu负异常。全岩初始锶同位素比值 (87Sr/86Sr)i为0.705 88,εNd(t)值为-4.9。全岩地球化学、Sr 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一致表明富集地幔是何锡铺岩体的重要源区,原始幔源岩浆可能存在古老地壳物质的混染。何锡铺岩体不仅具有与铜山口岩体类似的岩石学特征,还具有与其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幔源物质的参与指示该岩体具有形成斑岩型铜钼金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银山银铅锌多金属矿是近几年来在该区域发现的中型以上的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为地层-构造-岩浆综合控制型矿床。运用矿区的黄铁矿矿石S、Pb同位素示踪的方法探讨了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矿区黄铁矿和方铅矿的硫同位素组成δ34S值为-1.5‰~27.9‰,且硫同位素分布直方图中显示3种来源特征,指示成矿物质来源可能为海水、地层或岩浆。Pb同位素组成μ(238U/204Pb)值特征、Zartman构造模式、Δγ-Δβ成因分类研究表明,矿区矿石铅为幔-壳混源,指示物源主要来自于中生代岩浆热液,而非海底热液沉积物。综合表明银山银铅锌多金属矿床是中生代岩浆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有机质与金属成矿关系研究备受关注。扬子板块北缘马元矿床铅锌矿体分布与古油藏、沥青在空间上叠置,是探索有机质与铅锌成矿关系的理想地区。矿区发育分散有机质、沥青、气态烃类等不同赋存形式的有机质,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明显,以低碳数正构烷烃为主,具浅海环境藻类来源特征,均处于过成熟演化程度。沥青206 Pb/204 Pb值为17.946~18.071,207 Pb/204 Pb值为15.593~15.703,208 Pb/204 Pb值为37.812~38.072,Pb模式年龄为612~478 Ma,结合油-源对比结果,沥青主要来源于下寒武统郭家坝组烃源岩,郭家坝组烃源岩经历了较强的还原环境和缺氧的高盐度环境。各类有机质C同位素组成一致,δ13 C值为-35.3‰~-31.4‰,与区内闪锌矿流体包裹体中甲烷、乙烷等C同位素一致,显示有机成因碳典型特征。综上所述,马元铅锌矿床成矿与有机质关系密切,古油藏热裂解和热化学硫酸盐还原(TSR)作用提供了还原硫,富含Pb、Zn的盆地卤水与富含CH4、H2S的有机还原性流体混合是其重要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北缘哈山山前带下二叠统风城组发育一套富含油云化主力储层,岩性包括云化泥岩、云化砂岩和云化沉凝灰岩。为了认识白云化地层的岩石学特征及成因,根据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元素及碳氧同位素分析,研究不同岩性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和云化成因。结果表明:云化泥岩、云化凝灰岩基质中的白云石为准同生成因,形成于较高盐度、高镁钙比、强还原的沉积环境,富有机质泥岩、大量的火山灰沉积是准同生云化作用的重要条件。云化砂岩和云化凝灰岩裂缝中的白云石为埋藏成因,由山前带逆冲断层活动,流体在层间、裂缝中快速渗透、流动,交代早中期水解形成的方解石而形成。该结果为研究区白云化储层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李梅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克拉通东南缘花垣矿集区北段,预测铅锌储量为300×10~4 t,是该区铅锌矿床的典型代表。该矿床铅锌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受地层与构造的控制,主要赋存于下寒武统清虚洞组下段第三亚段地层藻灰岩中。为获得该矿床的成矿年龄,探讨其成矿物质来源,采用闪锌矿Rb-Sr定年方法,对主成矿期形成的闪锌矿单矿物进行Rb-Sr同位素组成测定,获得的等时线年龄为(464±12)Ma(平均标准权重偏差为0.97),成矿时代为中奥陶世,成矿早于花垣矿集区南段的狮子山铅锌矿床(成矿时间为(410±12)Ma)和柔先山铅锌矿床((412±6)Ma),推断在花垣矿集区范围内发生了郁南运动和广西运动导致的两期成矿事件,整个矿集区成矿时限跨度大约为70 Ma。李梅铅锌矿床成矿时代明显晚于赋矿地层时代,该矿床的形成可能与郁南运动形成伸展构造引起的构造热液活动有关。闪锌矿的~(87)Sr/~(86)Sr值为0.709 56~0.711 14,(~(87)Sr/~(86)Sr)_i值为0.709 380±0.000 018,成矿流体具有高于赋矿围岩的高Sr同位素比值,推断成矿物质应主要源自具有高~(87)Sr/~(86)Sr值和高Pb、Zn丰度的下伏寒武系石牌组和牛蹄塘组。  相似文献   

9.
廖家坪金矿床属江南地轴东南缘桃江-城步锑金多金属成矿带的一部分,以NE向桃江-城步深断裂为导矿构造,以长度>2 km、地层断距>200m的矿区主干断裂为配矿构造,以早期NWW向剪切劈理带中叠加的长度<1 km、地层断距不明显的次级断裂破碎带为容矿构造.矿区38条金矿脉构成两个含矿带8个矿脉群,含矿带的分布与地层岩性有一定关系,矿脉群的分布与早期花岗斑岩脉关系密切.金矿脉主要有4组,NNE向组最发育,NWW向组规模最大.矿化富集与围岩蚀变种类及强度、矿脉交切部位及产状变化段关系密切.根据区域成矿地质条件,金矿床成矿规律,指出湘中地区有廖家坪、白云铺、三德堂矿区及外围和古台山地区4个廖家坪式金矿床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0.
选取一个含金采样剖面,对旧房梁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性质和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旧房梁金矿床产于陕西勉略宁三角地区中新元古界碧口群,矿体的分布和产状受地层岩性和韧性剪切带的强烈控制,矿床成因类型为绿岩型金矿床。对矿石及其顶底板围岩的主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作用的研究表明:与Au含量正相关性较好的元素有Ag、Hg、Bi、Mo;在成矿过程中,矿石和围岩的Al2O3、TFe2O3及高场强元素含量较稳定;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在矿石及矿体底板围岩中相对亏损,在矿体顶板围岩中富集;亲硫元素含量表现较为复杂,Pb含量在矿体顶板围岩及氧化矿石中富集,Mo、Hg含量在矿石中普遍升高;同时伴随岩石质量的亏损;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矿石及近矿围岩相对于远矿围岩具有正Ce异常和负Eu异常的特征。上述特征均表明成矿流体具有高温还原性的特点。结合矿床流体包裹体和硫同位素等特征,认为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可能与碧口群地层有关,其成矿过程可能与澄江期在区内广泛形成的NNE向韧性剪切变形有关,构造矿化蚀变对围岩物质组分具一定继承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黔西北是中国川滇黔铅锌成矿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该区研究程度较低的云炉河坝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元素地球化学和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区内典型铅锌矿床(如昊星、顺达、富强和狮子洞等)进行了研究。成矿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包括赋矿围岩在内的区域各时代地层中的Pb、Zn、Cu等成矿元素含量普遍低于地壳克拉克值,不可能构成铅锌矿床的主要物质来源,结合前人S、Pb同位素研究,推测该区铅锌矿床的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自于基底岩石。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铅锌矿石和赋矿围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整体上均接近海相碳酸盐岩范围,说明相关流体主要来自于海相碳酸盐的溶解作用。然而,矿石与围岩相比却具有相对更高的δ~(18)O值,表明成矿流体并非直接源自于赋矿地层,而更可能来自于深源流体的长距离迁移。此外,个别方解石显示较低的δ~(13)C值(-10.9‰~-8.1‰,PDB),接近沉积有机物的碳同位素组成范围,表明其受到了有机物脱羟基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充分研究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实地调研,以内蒙古中西部渣尔泰山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渣尔泰山群地层进行了划分,并探讨了该地层地球化学特征,最后就该地层含矿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为一套浅变质岩系,属裂谷系中的碎屑岩、炭质页岩、粉砂岩和碳酸盐岩建造,自下而上分为书记沟组、增隆昌组、阿古鲁沟组和刘鸿湾组,主要含矿层为阿古鲁沟组;渣尔泰山群沉积环境呈现由陆相→正常海相→半封闭海相或次深海相→滨海相的正常海进海退序列变化特征;渣尔泰山群地层在纵向上自下而上表现为亲碎屑元素组合→亲碳酸盐元素组合→亲铁、亲硫元素组合→亲碳酸盐、亲碎屑岩的混合组合;岩石组分与成矿元素有显著相关性,泥质、钙镁质岩富含铅、锌及硫铁,高硅质岩石富含铜,有机碳含量往往与矿层的规模、质量成正消长关系;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和沉积环境致使元素分布不均匀,体现在含矿性在东西走向的规律性变化,即东部甲生盘—山片沟矿床贫铜富锌,少伴生元素,而西部狼山地区铜、铅、锌共生,贫铅锌富铜,伴生元素较多。  相似文献   

13.
延边地区北部大面积出露中生界(J3)火山岩系,为正常的钙碱性系列,由玄武岩-安山岩-石英安山岩组成,以富含AS、Ag、Sb、AS、Bi为特征。其中的金矿床可分为两类即蚀变岩型高温热液矿床和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同位素资料表明,其成矿热液主要来自火山岩浆。  相似文献   

14.
金矿带近东西向展布,全长23km,宽约1km,金矿点分布具等距的成矿特征。几年来先后投入了大量的地质物化探和钻探工作,均已取得一定的找矿经验和效果。本文重点对地球化学探矿取得的地质效果进行初步总结,将有助于矿床的评价和开发。选用Au、Ag、As、Pb、Zn、Cu、Mo、Co、Sn指示元素统计处理,结果表明前4种是金矿床的主要成晕元素,这4种元素的组合异常受地层岩性及构造蚀变带控制明显。在组合异常的浓集地段经钻探证实是由矿引起的,为矿区曾查找矿提供了地球化学探矿依据。  相似文献   

15.
南江坪河石墨矿赋存于中元古界火地垭群麻窝子组下段,岩性为白云质大理岩与石墨绢云母片岩组成的互层,原 岩 为一套灰岩-炭质泥岩韵律沉积,属于潮坪-泻湖沉积环境。沉积地球化学结果表明围岩白云质大理岩形成于氧化环境,而赋矿的石墨绢云母片岩形成于缺氧环境。南江坪河石墨矿的δ13C值波动在-24.5‰~-22‰之间,与有机质的δ13C分布范围重叠,表明其中的炭质来源于生物有机质,而大理岩中的炭质则是原始沉积碳酸盐岩的原始组分。结 合 地 质、地 球 化 学 特 征,初 步 提 出 了南江坪河石墨矿成矿机制:在闭塞缺氧的泻湖环境中,有机碳在还原成岩环境中容易保存,形成富含有机质的沉积物;后期成岩过程中经过区域变质作用,有机质重新结晶形成石墨矿源层;随后,经过岩体侵位接触变质,使得含矿岩系中的石墨片径增大,富 集成石墨矿床。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在专题研究基础上,探讨广西老厂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该矿床位于海洋山复式背斜南段的老厂穹窿构造核部,铅锌矿化受构造、地层和岩性控制。矿体呈脉状,产于NE向组张扭性断裂构造中;围岩为寒武系白云岩,板岩、砂岩;矿石类型以锌为主,矿物成分简单,以闪锌矿、方铅矿与石英、白云石为主,具充填、交代矿石结构、构造,矿石平均品位含Zn9.94%、Pb1.50%;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据地层岩石元素丰度值、稀土元素配分和稳定同位素数据、资料,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热液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因此,认为本矿床实属产于寒武系轻变质岩中的层控矿型大气降水热液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最新获得的两组矿石和含矿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Rb-Sr等时线年龄数据和初始锶同位素组成及21个新测定的矿石、石英及围岩(石英闪长岩)的铅同位素组成,讨论了璜山金矿床的成矿时代、矿床成因及物质来源等问题。 矿石及成矿流体包裹体的年龄分别为358±22Ma和396.9±34.5Ma,表明成矿时代为海西期,与该地区韧性剪切带形成时代(325~399Ma)一致。初始锶同位素比值低,在0.7040~0.7042范围内,落在玄武岩(地幔锶)区内,且铅同位素具低μ值特征,落在岛弧铅与地幔铅演化曲线之间,说明成矿溶液及成矿物质均来自上地幔或下地壳源区,同时,矿石铅同位素组成与围岩(幔源型石英闪长岩)铅同位素一致,表明二者在来源上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铜井式铜金矿(包括铜井铜金矿、金场铜金矿)是鲁西地区发现和开采最早、矿化最普遍的矽卡岩型铜金矿。该文通过矿床的He-Ar同位素测试分析,并结合前人的H,O,S,C稳定同位素分析和年代学测试结果,对铜井式铜金矿成因及成矿机制进行探讨。研究认为,铜井式金矿主要形成于燕山晚期(128~121Ma),黄铁矿中流体包裹体的~(3 )He/~(4 )He值为0.112 9~0.120 9R/Ra,高于地壳物质值,低于典型地幔物质值;~(40 )Ar/~(36 )Ar=364.1~458.0,高于大气值,低于地幔值,成矿流体中存在来源于地壳的放射成因Ar;~(4 )He/~(40 )Ar=1.16~3.433,平均2.296 5,略高于地幔值(1.36~2.23),低于典型地壳值(6.4),表明成矿流体中存在地幔He,Ar;同时有地壳He,Ar加入。综上认为,矿床成矿物质和流体具有深源特征,应来自地幔或下地壳,金成矿主要是与燕山晚期浅成—超浅成中酸性侵入岩有关,这些侵入体在侵位过程中与古生代碳酸盐岩地层发生接触交代作用,形成矽卡岩型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19.
一、区域地质概况 前六九铜矿位于松嫩沉陷带与大兴安岭隆起的接壤处,靠近兴安岭隆起一侧。 。在区域上,上古生界地层呈东西向一北东向展布,中生界地层受断块控制明显。上古生界地层主要有二叠系下统、高家窝棚组,主要岩性有:蚀变安山玢岩及安山质凝灰岩、凝灰熔岩,安山质凝灰岩夹有粉砂岩、大理岩透镜体。  相似文献   

20.
巴鲁巴铜矿床位于赞比亚铜带省卢安夏市罗恩-穆利亚希盆地北缘,赋存于晚元古加丹加超群下罗恩组的白云质片岩中。矿体的形态受复式向斜褶皱构造控制,呈飘带状。铜矿化主要以条带状、浸染 状、脉状及网脉状产出。地层岩性与矿物分带组合特征表明,巴鲁巴铜矿区的沉积环境由早到晚,可能经历了陆缘到滨浅海环境,同时成岩成矿环境经历了氧化到还原的变化过程。矿区地层的沉积特征和矿化密切相关,表明了两者之间存在成因关系,具典型层控矿床特 征。区域变质作用不仅改造了矿体的形态,同时也活化了早期沉积 - 成岩期所形成的部分成矿物质,形成脉状铜矿化。巴 鲁 巴 铜 矿 床 为 沉 积 - 改 造 型 层 控 铜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