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我国江汉盆地深部含水层的基础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运用国际先进的反应溶质运移数值模拟软件TOUGHREACT
建立垂向一维模型,探索研究了CO2 进入盖层后,CO2-水-岩相互作用对盖层渗透率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CO2进入盖层
后,会使pH值降低,导致矿物组分和渗透率的变化。模拟5000a后,盖层底部和顶部渗透率分别增加了10%和6.7%,主要是由
石膏在该处的溶解以及菱镁矿未能沉淀造成的;盖层中部渗透率降低了约6.7%,主要是因为铁白云石和菱镁矿在后期发生了沉淀;
绿泥石的溶解为铁白云石和菱镁矿的沉淀提供了必要的Mg2+ 和Fe2+ 离子来源,对盖层渗透率的变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琼东南盆地梅山组泥岩盖层封闭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单井资料统计和沉积相研究,对琼东南盆地梅山组泥岩盖层进行宏观评价,认为盖层岩性以浅海—半深海相泥岩为主,主要发育于北部隆起带与中央坳陷带,侧向连续性好。其最大单层厚度、累积厚度以及含砂量等宏观参数显示,优质泥岩呈现沿北西—南东方向展布的特征。利用测井声波时差和实测岩石样本排替压力之间的关系,计算三亚组一段砂岩和梅山组泥岩的排替压力差,并进行微观评价,认为单井上排替压力差呈凸起高、凹陷低的特点。选取岩性、沉积环境、最大单层厚度、累积厚度、含砂量以及储层与盖层排替压力差作为参数,分别赋予相应的权值和权重,对泥岩盖层封闭性进行综合评价,认为梅山组泥岩盖层综合品质呈规律性变化,表现为北部坳陷低、中部隆起和中央坳陷高的特点,对三亚组发育于北部隆起带周缘的滨海相砂体和发育于中央坳陷带附近的浊积砂体起到了良好的封盖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渤海东部凸起区与斜坡区探井结果的对比分析,探讨了油气横向与垂向运移条件的控藏 作 用。分 析 表 明,渤 海东部凸起区与斜坡区属于输导脊-运移断层-目标圈闭的成藏模式,潜山不整合面输导脊与运移断层的配置、运移断层与区域盖层的配置是控制油气成藏层位及油气丰度的主要因素。输导脊-断层的配置样式与较小的深层断接厚度是浅层成藏的关键,凸起区深层断接厚度大于450m 时,潜山是主要含油层系,反之潜山与新近系为含油层系,且断接厚度越大,新近系成藏概率越大;斜坡区东营组泥岩断接厚度普遍大于700m,潜山为主要含油层系。上述研究结果与已钻井吻合程度较高,对“他源型”区域勘探目的层系的确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莺歌海盆地莺歌海组二段泥岩盖层封闭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测莺歌海盆地莺歌海组二段泥岩盖层的排替压力,建立了盖层排替压力与声波时差的线性关系,进而提出了利用声波时差及地震速度资料求取排替压力的方法.接着,利用测井声波时差和地震速度资料,按等效深度法确定莺歌海组二段下部泥岩盖层的超压分布.综合考虑盖层累计厚度、排替压力、剩余压力、气藏内部压力、断裂对盖层破坏程度和天然气本...  相似文献   

5.
辽西凸起南部地层超覆在斜坡带之上,形成大型地层超覆圈闭,其上倾方向靠近物源供给区,砂体极为发育,所以泥质盖层的展布及其封烃能力演化特征成为制约该区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结合岩性特征和测井响应对其盖层的类型进行了划分,刻画了目的层段盖层类型的展布特征,表明了超覆地层上倾方向泥质盖层与下伏储层的空间配置关系,并基于影响封烃能力的主控因素分析建立的数学模型对泥质盖层的演化特征进行了定量计算。研究表明:①斜坡带目的层段泥岩盖层连续展布,能够对下伏砂体形成有效遮挡,储盖组合良好,在砂体分布的构造高部位和油气运移优势通道上盖层类型较好,封烃能力较强;②目的层段泥岩盖层以物性封闭为主,东营组沉积期封烃能力的演化受地层温度和压实作用双重因素的影响,自10 Ma(明化镇组沉积期)至今最终在压实作用的影响下形成有效的封闭。   相似文献   

6.
储气库盖层在天然气注入过程中可能发生破坏或变形.为确保注入的天然气安全储存于地下含水层储气库,以拟建含水层储气库为依托工程,建立含水层储气库地层结构模型,研究天然气注入含水层产生的超压和应力等变化及其对储气库盖层力学完整性的影响;考虑盖层参数、天然气注入速率和地应力因数等因素,对盖层最大位移及剪切、拉伸破坏的影响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天然气注入速率对盖层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垂向位移影响最为显著,地应力因数对盖层的剪切、拉伸破坏影响最为显著.实际工程实践中,在规划深层地质构造天然气注入方案时,应首先考虑盖层渗透系数、天然气注入速率和地应力因数.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南堡凹陷中浅层东营组油气分布规律,根据油气输导断裂与盖层时空匹配与油气分布之间的关系,分析油气聚集与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南堡凹陷中浅层断—盖空间匹配关系对油气分布层位的控制作用表现:(1)如果东营组二段泥岩盖层有效厚度大于90~95m,无论馆陶组三段火山岩盖层有效厚度多大,则油气主要分布在东三、四段(简称东二段、馆三段);(2)如果东二段火山岩盖层有效厚度小于90~95m,馆三段火山岩盖层有效厚度大于130~150m,则油气除分布在东三、四段外,还可以分布在东一段和馆四段;(3)如果东三段泥岩盖层有效厚度小于90~95m,馆三段火山岩盖层有效厚度小于130~150m,明下段泥岩盖层有效厚度大于90~95m时,则油气从下至上均有分布.3套区域性盖层封闭能力形成时期早于断裂输导油气的大量时期,可有效封住断裂输导运移来的油气,这是导致3套区域性盖层之下油气相对富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玉北地区经历了加里东期-喜山期多旋回构造叠加影响,多期构造特征使得玉北地区断裂差异活动.除 玉北1断裂后期叠加基底卷入断裂外,其余均以盖层滑脱断裂为主,中西部则以高角度基底卷入断裂为主,具有 东早西晚、由东向西迁移的演化特征.多旋回演化导致寒武系盐下烃源岩多期生烃,玉北奥陶系油气赋存沥青、 中-重质油及轻质油-天然气,中-重质油区含烃盐水包裹体 PVTX 的模拟等容线方程模拟出捕获时的温度、 压力更为贴近实际,主成藏期为海西晚期、喜山期.主成藏期断裂控制油气输导体系较为复杂,主要为断裂型、不 整合面、输导层型及其组合.区域盖层巴楚泥岩之下,NE、EW 向基底卷入“穿盐”断裂及其控制输导层和不整合 面叠置是油气垂向、侧向运移的关键,其构造脊线决定了油气优势运移的方向和·径,中西部 NE、EW 向“穿盐” 断裂控制输导层及 NE向构造脊等是晚期油气主要成藏单元.   相似文献   

9.
对神木地区山2段和太原组天然气聚集条件的分析发现,神木地区气源条件相对较好,生气强度整体大于16×108 m3/
km2;同时泥岩盖层封盖能力较好,山1段和山2段内的泥岩作为直接盖层,对其下伏地层中的砂岩气藏保存起到了重要作用。山
2段和太原组内储层整体较为致密,按其成岩作用与孔隙组合特征划分出4种类型的成岩相。在成岩相划分的基础上,考虑储层
宏观、微观非均质性和构造等多种因素的差异,确定了致密背景下优势聚集区的特征及其分布。在良好的气源基础上,不同优势
聚集区和泥岩的三维配套组合控制其内天然气的聚集程度,从而造成气藏呈现在三维空间内相邻或叠置的“准连续型”特征。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储层构型分级方案中命名混乱、级别不对应的现状,充分调研国内外构型分级方案,分析了各分级方案间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针对南堡油田,提出了界-系-统-组-段-油层组-砂层组-小层-单砂层-单成因砂体-单一河道砂体-砂体内部大型底形-大型底形内部的增生体-层系组-层系-纹层的储层构型分级方案。依据南堡油田目前开发现状,重点阐述了单砂层、单一成因砂体、单一河道砂体的沉积成因及其相互关系。据此分级方案,可将以往认为大面积连续发育的河道砂体细分为多个单一河道砂体,为储层精细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海原西华山地区金的矿化蚀变特征李厚民,孙继东,王崇礼,刘继庆(西安工程学院资源系,西安710054)西华山地区位于宁夏海原县西部西华山一带,是宁夏一个很重要的金矿化区。笔者近几年通过在该区进行的金矿课题研究工作发现,金矿化虽然与围岩蚀变有十分密切的关...  相似文献   

12.
在使用TOUGH2程序模拟咸水层CO2 封存时,常使用VG模型计算岩石表面毛细压力,而岩石表面毛细压力的大小
则会直接影响CO2 在咸水层中运移形式和储存量。总结了不同类型常见砂泥岩的VG模型参数取值范围,基于松辽盆地典型储
盖地质结构特征,运用TOUGH2构建了二维CO2 封存模型,设计3组算例对比分析了VG参数取值对咸水层CO2 封存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VG模型参数值大小取决于岩石的性质,TOUGH2使用的VG模型缺省值仅适用于小部分岩石;盖层的3个VG
模型参数取值对咸水层CO2 封存效果影响很大,单纯微调部分VG参数仍不能提高模拟可信度,而对于高、中渗透率储层,VG模
型参数取值对模拟结果影响较小。因此,咸水层CO2 封存模拟时,应结合储盖层岩性特征赋VG模型参数值。   相似文献   

13.
脆—韧性构造域泥岩涂抹的连续性影响油气的跨断层运移,在相似岩性和应力条件下,黏土层厚度和断距是泥岩涂抹连续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在野外勘测或地震勘探中,仅可观察到形成的断层,难以直接观察到断层的形成演化过程。为恢复泥岩涂抹及其断层的形成演化过程,开展无黏土层对照实验和不同黏土层厚度泥岩涂抹实验,运用PIV(粒子图像测速)等方法,评价泥岩涂抹的连续性。结果表明:对照实验中,最先形成初期逆断层和初期正断层,随后形成先导断层,最终断层传播至顶板和基底连线方向;泥岩涂抹实验中,先形成两条较陡的先导断层,再向沿顶板断层和基底断层连线方向传播;黏土层最先经受轻微旋转,随后断距增大但未错断,可作为盖层封闭油气,最终受剪切作用影响而在断层带中形成连续的泥岩涂抹。黏土层厚度越大,断距越小,形成的泥岩涂抹连续性越好,泥岩涂抹因数与最小涂抹厚度之间呈反比例关系。该结果可为脆—韧性构造域泥岩涂抹连续性及封闭性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王判镇潜山带发育白桥、任凤、王判镇3条深大断裂,自北向南分为Ⅰ,Ⅱ,Ⅲ排山,奥陶系圈闭形成时间早于石炭—二叠纪二次生气运聚期。该区火山活动频繁,火成岩广布。奥陶系储集条件好。济阳地堑和曲堤地垒二次生气中心的煤成气对本区贡献不大。Ⅰ,Ⅱ排山中—东北部也为煤成气二次生气中心,具备煤成气气源条件,石炭—二叠系泥岩和铝土质泥岩、灰岩为优质的盖层,是寻找煤成气及其与幔源气混源气的有利场所。Ⅲ排山不具备煤成气气源条件,而具备幔源气气源条件,是寻找幔源气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15.
为了简便地判断断层垂向封闭性,在断层垂向封闭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断层岩排替压力与下伏储层岩石排替压力的相对大小,建立了一套利用断层岩泥质含量判断断层垂向封闭性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南堡5号构造f_1、f_2、f_3、f_4、f_5等5条断裂在东二段泥岩盖层内的垂向封闭性研究中。结果表明:f_1、f_2、f_4等3条断裂断层岩泥质含量均大于其在东二段泥岩盖层内垂向封闭所需最小的泥质含量,断层表现为垂向封闭;但f_1断裂位于南堡凹陷沙三段和沙一段—东三段烃源岩分布范围之外,无油气供给,f2断裂受断层与盖层配置关系的影响,油气沿断裂向上运移,从而无油气聚集;f_3、f_5两条断裂断层岩泥质含量均小于其在东二段泥岩盖层内垂向封闭所需最小的泥质含量,断层表现为垂向开启,即使断裂沟通了烃源岩与储层,油气也将穿过盖层继续向上运移,不利于油气富集。这一评价结果与南堡凹陷南堡5号构造东二段下部已发现的油气分布有着较好的吻合关系,表明该方法用于简便地判断断层垂向封闭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表明,发育于胶南造山带日照地区的变质岩系,为一套以变质变形的侵入体为主,其中含有不同地质年代地层包体的变质杂岩。笔者等通过区域对比,将这套变质岩系中的变质地层厘定为胶东芝群及荆山岩群。胶东岩群仅出露苗家岩组,岩性单一,分布零星。荆山岩群发育相对较齐全,有野头岩组及陡崖岩组,主要岩石组合为黑云变粒岩、透辉透间变粒岩、石墨透辉变粒岩、富黑云变粒岩、黑云(二云)片岩、线粒岩、大理岩、石英岩、斜长角闪岩及石榴蓝晶片岩等,其原岩为一套浅海相泥砂质碎屑岩、泥岩夹火山岩、碳酸盐岩的沉积建造。日照地区荆山岩群与胶北地区的荆山群具有大致相同的岩石组合、原岩建造及大地构造环境。取自其陡崖岩组中变质岩石的错石U-Pb年龄为2146.8Ma和2279.2Ma,其时代应属古元古代。  相似文献   

17.
辽东半岛南部盖层在中生代的构造运动中经历了6次以上的构造变形。D1变形发生于中三叠世,是伴随盖层相对基底作自东向西大规模剪切滑脱而出现的以顺层面理、层流褶皱为代表的固态流变构造;紧随其后的是东西向挤压下形成的南北向复式褶皱;接着由南北向挤压形成东西向褶皱断裂系;自晚侏罗世晚期的D4变形开始出现了北东、北北东向以脆性断裂为主的构造格局。地幔隆起、基底较大幅度沉降决定的相对不稳定性,以及相邻构造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造成本区盖层褶皱较其它地区地台盖层褶皱更加强烈和复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局部重力场的变化,仅对重力测量结果作精度估计有时是不够的,应同时考虑估计的准确度。 本文阐述了估计重力测量精确度的理论,着重对两台仪器三程测量的精确度估计作了讨论。文中对偶然中误差的估计提出了三个原则,依此原则评述了现有公式,并对文献[2]、[3]中给出的估计公式提出了改进建议,最后还提出了确定两期复测成果变化量的判别式。顺便也从理论上讨论了估计系偶差出现虚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方位-分维估值法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修改方法,使方位-分维估值法更符合实际情况.并且给出了方位-分维估值的估计方差的估计量,证明了该估计量具有强相合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贺兰山群由下到上划分为阿楞呼都格变粒岩组、柳树沟片麻岩组和秃鲁根钙硅酸粒岩-大理岩组。主变形期的构造事件为在南倾的北东东向倒转复式褶皱上发育着与其平行的区域性轴面面理、线理和逆冲型同变质韧性剪切带,其中又以塔什沟-柳树沟复背形和秃鲁根向形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