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测定雷州半岛南部845个耕地土壤样品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的含量,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肥力评价指标权重,应用模糊数学法对该区域耕地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ArcGIS 9.2软件对土壤肥力空间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州半岛南部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平均值分别为26.18 g/kg、1.48 g/kg 、34.63 mg/kg、158.57 mg/kg、133.17 mg/kg;土壤速效磷的变异系数最高,为103.14%,属强变异性,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全氮的变异系数属中等变异性,pH值的变异系数最小.土壤肥力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低;从空间分布来看,土壤肥力中部高,东北、西南部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
福州市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异规律,分析地形因子对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对土壤养分的有效利用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东南丘陵区福州市农田土壤养分(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异规律,并进一步探讨土壤养分含量与地形因子(地形起伏度、高程、地形湿度指数、沉积运输指数和坡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福州市农田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范围分别为1.10~89.5 g/kg、 1.00~461 mg/kg、0.300~298 mg/kg、和4.00~399 mg/kg,其变异系数范围为35.3%~99.0%,均属于中等变异水平;区域内耕地土壤养分存在明显的空间丰缺差异,大部分地区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较为丰富,碱解氮含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速效钾含量相对较低;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块金系数分别为32.0%、37.3%、50.0%和50.0%,均呈中等强度空间自相关,表明同时受到结构和随机因素控制;有机质和碱解氮空间自相关尺度较大,且在步长小于0.3 km时,各方向(0°、45°、90°和135°)变化平稳,为各向同性,而有效磷和速效钾变程较小,且各方向变化较复杂,为各向异性。这些结果表明,政府需加强施肥指导,保持氮肥施用量的同时,合理增加钾肥,适当降低有机肥和磷肥施用。此外,在后续调查采样时,样点布设要考虑密度和方向性,适当加密有效磷和速效钾的采样,而有机质和碱解氮采样可以在此基础上适当减少样点。  相似文献   

3.
对湛江地区辣椒地土壤取样,测定了容重pH、及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结果表明,辣椒地土壤肥力比甘蔗地土壤有明显改善,且随年限延长呈提高的趋势;与甘蔗地土壤比较,辣椒地土壤速效钾含量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4.
在山东省临沭县北部农耕区进行耕层土壤样品采集,并测定土壤pH、有机质、全量及速效氮磷钾等养分指标来表征土壤肥力,运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计算出所有样本土壤养分综合评价值并进行等级划分来评价土壤肥力。结果表明临沭县北部土壤酸化严重,有机质和全氮、速效钾含量较低,全钾、全磷、碱解氮、速效磷比较丰富。因子分析显示TN、OM、AK、AP、TP、pH是影响临沭县北部土壤养分综合状况的主要因素。临沭县北部土壤肥力水平偏低;土壤养分综合评价值(IFI)具体表现为:郑山街道>青云镇>玉山镇>临沭街道>蛟龙镇。  相似文献   

5.
对湛江地区辣椒地土壤取样,测定了容重pH,及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结果表明,辣椒地土壤肥力比甘蔗地土壤有明显改善,且随年限延长呈提高的趋势,与甘蔗地土壤比较,辣椒地土壤速效钾含量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自然资源部认定的日照市653个历史遗留矿山图斑为基础,分析了历史遗留矿山地域分布、开采矿种、土地利用现状、“三区三线”压占等现状概况,阐述了历史遗留矿山存在的地质安全隐患、地形地貌破坏、植被损毁等生态环境问题。在总结前期矿山生态修复成效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中存在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有待提升、面临资金约束瓶颈、治理模式单一、生态修复标准有待提高等问题,结合历史遗留矿山现状概况,提出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坚持规划引领、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健全矿山生态修复地方标准体系、建立“全链条”动态监管机制、做好项目竣工验收等有关对策建议,为切实提高日照市历史遗留矿山治理成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用Olsen、Bray-1和Mehlich-3三种方法对不同植被下的砖红壤进行速效磷的测定比较。结果表明:种植橡胶的土壤磷,Bray-1法和Mehlich-3法间有较好的一致性,且呈显著相关;种植甘蔗的土壤磷,三种方法间均呈极显著相关;而种植其它植物的土壤磷,方法间的一致性较差,相关也不显著。一般情况下,建议不要用Mehlich-3作为砖红壤速效磷的提取剂。  相似文献   

8.
用Olsen、Bray-1 和Mehlich-3 三种方法对不同植被下的砖红壤进行速效磷的测定比较。结果表明:种植橡胶的土壤磷,Bray-1 法和Mehlich-3 法间有较好的一致性,且呈显著相关;种植甘蔗的土壤磷,三种方法间均呈极显著相关;而种植其它植物的土壤磷,方法间的一致性较差,相关也不显著。一般情况下,建议不要用Mehlich-3 作为砖红壤速效磷的提取剂。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烟台市牟平区某废弃矿山为例,介绍了该区域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分析了造成该区域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原因,以恢复耕地、草地、林地为目的,对区内的现状进行分析,对采坑、残丘、料场提出相应的修复方案。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需从科学的角度树立正确的修复理念,落实地貌重塑、土壤重构和植被恢复三大矿山修复核心技术,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生姜氮钾配施的增产效应和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钾配施可以大幅度提高生姜的产量,施钾的增产幅度,柴姜为15.3%~58.4%,平均增产率为35.8%;狮子头姜产量提高18.2%~46.9%,平均增产28.7%。增施氮钾肥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全N、有效P、速效K、缓效K、有效Ca和有效Mg含量,降低NO3-盐含量,促使土壤pH趋于中性,对全P和碱解N含量影响较小。土壤N素和P素大量盈余,不施钾时土壤K亏损严重,施钾处理土壤钾基本上处于盈余状态.有利于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1.
以全国土地污染防治项目取得地球化学资料为依据,分析研究乐陵河口地区土壤化学元素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中一级营养元素有机质、氮、磷相对缺乏,钾含量富足;二级营养元素氧化钙、氧化镁相对缺乏,硫含量富足;其他有益微量元素氧化铁、锰、钼和硼均相对缺乏,氯含量丰富,基本不缺。土壤地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是土壤盐渍化和土壤重金属污染。根据土壤综合肥力评价结果,结合基础调查成果,提出了通过科学施肥、土壤障碍消除和重金属污染修复等地力提升措施,增强土壤肥力,变中、低产田为中、高产田;兴利除害,抑制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活性,降低风险,为高效优质农业的规划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生姜氮钾配施的增产效应和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 明:氮钾配施可以大幅度提高生姜的产量,施钾的增产幅度,柴姜为15.3%~58.4%,平均增产率 为35.8%;狮子头姜产量提高18.2%~46.9%,平均增产28.7%。增施氮钾肥可有效提高土壤有 机质、全N、有效P、速效K、缓效K、有效Ca和有效Mg含量,降低NO3-盐含量,促使土壤pH趋于 中性,对全P和碱解N含量影响较小。土壤N素和P素大量盈余,不施钾时土壤K亏损严重,施钾 处理土壤钾基本上处于盈余状态,有利于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3.
<正>核心阅读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其鹰落峡以上的青海流域被称为“河源区”。近年来,当地实施山水工程,加大青海祁连山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使黑河流域河源区植被盖度、水源涵养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曾经山体破碎、矿渣堆积的矿山,经过治理和保护,也有了新模样。晨曦初露,密匝的青海云杉林雾霭弥漫,仿佛笼上了一层白纱。林中飞出的斑头雁、  相似文献   

14.
云南是一个充满魅力的省份,宜人的气候、绮丽的风光、独特的物产,为了守护好这一片山川,近年来,云南省各级政府和自然资源部门精心规划、大胆创新、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一步步转化为现实。矿山复绿将生机还给大自然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而过度的开发又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位于昆明市滇池东岸的对歌山曾是一处挖采区。长期对灰岩、白云岩的大规模开采,导致部分山体植被受损、地表裸露,形成大量单薄山岭、孤立石山,容易水土流失甚至诱发山体滑坡。  相似文献   

15.
退耕还林(草)等生态工程对区域用地结构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本研究基于RUSLE模型,并辅以遥感监测与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北方农牧交错带西段2000-2015年退耕状况及其引起的土壤保持功能变化分3个时段(2000-2005年、2005-2010年及2010-2015年)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北方农牧交错带西段地区2000-2015年耕地面积净减少1663.83 km2,以转为林地、草地、建设用地为主,其中耕地转林、草地净减少面积为1113.64 km2,草地和未利用地是新增耕地的主要来源;15年间土壤保持功能提升显著,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使土壤保持量增加了56.50×104 t,2005-2010年由退耕所带来的土壤保持增加量在3段时期中最高;不同坡度等级的生态退耕引起的土壤保持增加量差别较大,总体随着坡度升高呈下降趋势,但在25°以上的陡坡耕地由退耕还林(草)带来的土壤保持效益又有所升高。研究对于评估北方农牧交错带西段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草)等工程的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并能为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的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