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一带一路"倡议构想,以丝绸之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为研究对象,采用1990-2015年6期TM/ETM影像数据,运用RS/GIS空间分析方法,综合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强度、扩张类型、扩张弹性等指标,系统分析了近25年来三大城市扩张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三大城市均呈快速扩张趋势,空间上扩张强度表现为西安>乌鲁木齐>兰州。2)三大城市扩张类型均以边缘式扩张为主,其次为内填式,飞地式扩张面积最少。3)西安市土地扩张速度快于人口增长速度,兰州市土地扩张和人口增长速度呈均衡发展趋势,而乌鲁木齐城市扩张弹性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2.
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综述构建权威、唯一、通用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必要性,然后详细介绍我国数字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进展情况、发挥的作用及产生的影响。并针对时代发展、技术进步和需求变化,论述当前地理空间框架面临的全新发展机遇和挑战,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明确指出智慧城市阶段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目标与内容,展望下一步技术突破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首先介绍了数字城市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并针对数字城市空间框架建设现状,总结了数字城市空间框架建设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OA网格服务模型的数据城市空间框架建设方案,它采用基于插件程序集的平台驱动和基于配置的二次开发框架,能够较好地解决数字城市空间框架建设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满足"共建共享"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Susan 《地图》2011,(3):68-73
对旅游者来说,来到一座城市的"零公里"处(人们常常称之为"原点"),大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感觉。它既表明了一个国家或城市干线公路的起点,也是一个城市中心点的象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更包含了历史与人文的范畴。  相似文献   

5.
关于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峥 《东北测绘》2012,(10):159-160,16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城市管理方法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管理的要求。随着"数字中国"战略的提出,"数字城市"应运而生。当前以"数字城市"为标志的城市信息化建设正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开展,网络基础设施和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城市建设中两个最为重要的基础设施,而地理空间框架是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6.
"数字城市"建设成果在国民经济建设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以直观、可视化、信息更加丰富为显著特点的"三维数字城市"建设成果,成为应用创新的助推剂,而当前,传统的依靠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开展道路设计规划成为一种需要突破的变革趋势,选择基于三维数字城市建设成果开展道路规划设计,以其显著的优势成为道路设计规划变革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城市网格管理系统作为解决当前城管问题的一个有效手段,最基础的一步是划分空间网格,而城市区域的划分实际上是对其中分布的地理要素进行分区存储。通过对基于域模型的城市空间网格划分的重点分析,以建设部门推荐标准“城市市政监管信息化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中七项原则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以地理要素细分城市空间网格的方法,并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城市是包含社会、经济、文化等复杂活动且建立在自然系统基础之上的群体,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最集中活跃的地方。城市空间结构已成为多学科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对国内外城市空间结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卞玉霞  谢刚生 《测绘通报》2011,(7):21-23,53
通过分析三维城市建模的流程及误差来源,归纳三维城市建模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指标体系,并通过分析"数字合肥"项目实施的成效来验证三维城市建模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有效性,为即将大规模展开的数字城市建设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21世纪是数字信息时代,以网络技术和3S技术为代表的现代高科技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数字城市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郑州市是国家测绘局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全国试点的首个省会城市,也是建设部列为第二批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的城市。1:500城市空间基础数据库建设工程(含地理编码专题数据普查)是数字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郑州市空间基础信息建设迈向先进城市行列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1.
陈莎 《地图》2011,(3):30-39
城市,无疑是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过去的数千年间,城市从"源"头起步,逐步扩张,经历了巨大的变迁;而城市的"核",意即中心区,在数千年繁荣与衰败的更迭中,被统治意志、宗教礼制和社会革命推动着,演化出丰富的形态和复杂的功能,背负着时代精神和文化特色的烙印。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区域土地规划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系统的总体技术体系、软件架构、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等方面介绍了基于GIS开发城市区域土地规划信息系统——杨春湖城市副中心土地规划信息系统的经验。本系统通过引入GIS思想和技术,提高了土地规划业务工作的效率,简化了业务工作流程。土地规划信息支持系统的建立,不仅解决了业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且为下一步建设土地规划的辅助...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融合机载和车载LiDAR构建高精三维城市模型技术方案的可行性、核心要点和典型工程案例,对下一步三维城市模型构建方法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的今天,如何兼顾好"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关系,提高城市土地节约集约水平,解决城市土地供求紧张的矛盾、促进发展经济方式转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严峻问题。本文将GIS技术应用于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过程中,探索利用GIS强大的空间数据组织、管理与分析功能,在遵循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相关标准与规范的基础上,提高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的数据管理和评价分析。同时,本文通过功能图块划分、海量数据管理与历史信息回溯,优化了评价过程,并有利于建立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和监督的长效机制。最后,本文基于ArcGIS Engine和ArcGIS Server实现了地理空间化的西宁市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评价,结果表明,该系统的设计思路有助于提高评价效率、评价数据管理与成果管理。  相似文献   

15.
段潘  张飞  刘长江 《遥感学报》2022,26(7):1469-1482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自然地表物理结构及属性的变化使得城市不透水面不断增加,进而造成城市土地覆盖类型剧烈变化,极大地影响着其环境质量和生态循环。因此,探讨不透水面的空间变化规律,对建设生态、和谐、宜居城市变得极为重要。本文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典型城市(乌鲁木齐、喀什、哈密及克拉玛依)主城区为研究区,通过对Sentinel-2A/B影像L2范数归一化处理,结合增强型归一化差值不透水面指数ENDISI(Enhanc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Impervious Surface Index),采用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自适应确定阈值,提取2017年和2019年新疆典型城市不透水面。结果表明:L2范数归一化处理与ENDISI结合能较好的突显不透水面与非不透水面的差异;OTSU自适应确定的阈值能够很好的区分不透水面,经示例验证(2019年乌鲁木齐主城区),不透水面提取结果总体精度为86.60%,Kappa系数为0.73。通过对不透水面空间差异分析可知:从剖面线角度分析得出乌鲁木齐北部、喀什中部和北部及哈密中东部和北部ENDISI指数值均显著增加,而克拉玛依北部和中西部区域ENDISI指数值增加较少;从不透水面盒维数分析中得出,新疆典型城市的盒维数值均呈增加趋势,城市结构复杂度不断增强,其中哈密盒维数值最大,乌鲁木齐盒维数值最低,且哈密的盒维数值变化幅度最大,克拉玛依的盒维数值变化最小。本文可为新疆典型城市内涵式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为干旱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参事牛文元2013年11月23日在京透露,中国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的数量已有154座,规划投入的建设资金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牛文元是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主办的"智慧城市建设"高层论坛暨“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信息集成与动态模拟实验室”发展座谈会上说这番话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扬副院长在致辞中指出,智慧城市建设是新型城镇化与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在信息爆炸及大数据的背景下,如何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动态采集城市系统信息,并通过计算机技术,系统模拟城市运行机制与状态,对城市进行科学合理地调控,从而实现城市健康发展,是一项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一步加强全国各地地理信息共享与应用现状的交流,促进数字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从2010年4月开始,超图软件将以"绘数字城市共享蓝图,创3维GIS全新应用"为主题,陆续在郑州、南宁、南昌、合肥、兰州、长春、武汉等7座城市隆重召开"2010'超图SuperMap GIS自主创新与应用系列研讨会",以创新GIS技术与应用,拓展GIS应用领域,继续推进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乔彦友  荐军  常原飞 《遥感学报》2009,13(S1):183-188
介绍了在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及数字城市领域的工作。提出了数字城市的总体结构, 建立了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 并在扬州进行了成功的应用示范。在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共享的基础上, 分别开发了城市3 维演示系统、城乡一体化地籍信息系统和城市环保信息系统, 使城市空间信息应用直接与实际工作业务结合起来, 为空间信息技术在城市领域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张天纯 《江苏测绘》2002,25(2):14-16
本文介绍了利用GIS管理与城市规划建设相关的地理空间要素,建立面向对象的城市空间图形数据加,以及如何使用图形库管理技术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城市道路网等相关要素进行管理、维护和制图应用,为测绘图部门进一步地编制各类规划专题图、城市旅游图提供资料和质量保证,同时也为下一步的城市规划建设提供最新的、准确的资料图形数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城市空间扩展研究成为城市发展研究的热点。以统计年鉴数据为参考,以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为主体,以夜间灯光遥感数据为空间校正,进行了城市建设用地的提取及面积计算分析,得到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000—2006年为中速扩展模式,2007—2013年为高速扩展模式,2014—2018年为快速扩展模式;使用凸壳识别法,得到乌鲁木齐市2000—2018年扩展类型均为填充型;结合扩展模式用质心偏移判定乌鲁木齐扩展方向,得到乌鲁木齐市2006年较2000年,质心向西南方向偏移,2013年较2006年,质心继续向西南方向偏移,2018年较2013年,质心向东北方向偏移;通过标准差椭圆法对乌鲁木齐扩展方向进行验证,得出2006年相对于2000年,沿西北-东南方向扩展,2013年相对于2006年,沿西南-东北方向扩展,2018年相对于2013年,沿西南-东北方向扩展,扩展方向大体上与质心偏移方向相同。乌鲁木齐市城市扩展驱动机制受制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在推动城市发展的同时,也造成城市扩展的时空分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