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迭纪     
二迭纪(Permian)的名字来自俄罗斯北部贝尔姆省的名称,因为那里的二迭纪地层特别发育.其两分的由来是因为德国这个纪的地层明显地分为上下两部分而得名.世界二迭系(1841年莫迪逊确立了二迭系.1900年巴黎国际地质会议尚未承认二迭系,现在一般都承认了)标准剖面最初建立在西乌拉尔贝尔姆〔狭义的萨克马尔组(Sakmarian)〕,后在美国得克萨斯又建立一条剖面.这两条标准剖面的上部均为含盐建造,化石稀少,远没有我国二迭系剖面完整、  相似文献   

2.
黄本宏 《地质论评》1960,20(3):141-142
“统”(Отдел)是地层表中第三级划分单位,是在“世”(Эпоха)的期间内形成的地层。1959年5月所公布的“地层单位、地质时代单位、地层符号及区域地层命名规则(草案)”中对统的命名的规定,本来是合适的,也是行得通的,即统是系的再分,三分的系称之为上统、中统、下统;两分的系称之为下统、上统,如泥盆系下统、泥盆系中统、泥盆系上统、二迭系下统、二迭系上统  相似文献   

3.
湖南涟邵地区的二迭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涟邵地区,包括湖南中部湘乡、涟源、新化、双峯、邵东、新邵、邵阳、隆回、武岗等县的全部或部分区域,二迭系在本区分布甚广,并组成了十余个较完整的向斜。由于本区适处于华南地块的中心,具有华南二迭纪沉积的一定代表性;加上二迭系在这里出露比较良好,构造在有些地点还十分简单,容易进行地层的观察和研究;更因为该系上部是一个重要的合煤地层,所以,将涟邵地区二迭系加以分层和对比,是有很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南澳大利亚晚元古代沉积剖面是世界晚前寒武纪较好的标准剖面之一。该剖面岩性较为多样,厚度巨大,出露良好,研究程度高,有同位索年龄资料并含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化石:藻类、迭层石、藻灰结核、大量无骨骼动物印痕及活动遗迹。自从1960年A.和提出把南澳大利亚晚前寒武纪沉积上部划分为国际地层表中一个独立地层单位—埃迪卡拉系后,对其研究的兴趣与日俱增。本文是根据对剖面及其中所含藻类化石和结构的研究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简要地论述这些剖面的地层研究现状并着重讨论  相似文献   

5.
Robustoschwagerina在广西隆林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正> 在桂北、滇东及黔西南一带,石炭系一二迭系的岩层系连续沉积,未见通常所称的栖霞底部煤系或梁山组。从上石炭统至下二迭统,是一套以灰岩为主的碳酸盐类岩层,这是我国地层工作者研究石炭系与二迭系界线的理想地区。近年来,我队张明发、龙家荣等在广西隆林县城附近,测制石炭系—二迭系剖面时,采集了大量化石,其中(竹蜓)化石交由笔者研究。在栖霞组下部3米厚的灰色厚层灰岩中,找到了以Misellina为主的(竹蜓)类动物群,  相似文献   

6.
一、地质概况铜川矿区位于祁吕贺山字型前弧东部,由南而北出露的地层有:奥陶系中、下统、石炭系上统、二迭系、三迭系、第三系及第四系。石炭系上统太原群及二迭系下统山西组为煤系地层,奥陶系中、下统为煤系地层基盘。   相似文献   

7.
王安德  朱德寿 《地质论评》1965,23(4):308-310
闫峻峰等在“江西省中晚二迭世地层初步研究”一文中将江西省中晚二迭世地层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经赣、苏、浙、皖、湘等区对比的结果,建议以“乐平统”(或乐平煤系)和“长兴统”  相似文献   

8.
峨眉龙门洞上二迭统沙湾组剖面位于峨眉山脚的挖断山至龙门洞电站之间,所测剖面全长60余米,沙湾组的岩性下部为紫红色泥岩夹煤线,中部为黄绿色粗至细粒岩屑砂岩,上部为紫红色泥岩、粉砂岩夹煤线。沙湾组与上覆下三迭统地层呈整合接触,与下伏地层峨眉山玄武岩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9.
龙家荣 《地质论评》1985,31(5):381-389
茅口组原名茅口灰岩,标准地点在贵州郎岱茅口河。1963年盛金章以广西宜山剖面为基础将茅口组作为中国南方早二叠世晚期沉积的代表,建立了Cancellina,Neoschwagerina及Yabeina三个(竹蜓)带。1974年盛金章、李星学将茅口组底界提高到Cancellina带之顶。第二次全国地层会议文件“中国地层——二迭系”仍将茅口组底界划在Cancellina带之底(表1)。  相似文献   

10.
张勤文 《地质论评》1981,27(5):405-412
川西松潘-甘孜印支地槽形成于三迭纪最早期,结束于三叠纪末。地层单位可分下三迭统和中、上三叠统二部分。主要沉积为一套巨厚陆源碎屑岩系。其下部称菠茨沟组,上部称西康群。在西康群的碎屑岩系中,广泛分布复理石沉积,如小金、道孚雅江和理县等地。本文主要对上述地区复理石沉积进行岩石和构造分析。  相似文献   

11.
工作区为一华北型、全隐蔽式石炭二迭系煤田。第四系厚约150~260米,其下依次为侏罗系、二迭系、石炭系和奥陶系。二迭系山西组和石炭系太原群,是该区主要含煤地层,其中第三层煤位于山西组下部,厚约5米,是本区主要可采煤层。含煤地层在水平方向相当稳  相似文献   

12.
1971年以来,我队在株州地区开展了普查找煤工作,积累了一些实际材料,对该区地层划分、对比有了一点粗浅认识,为了进一步加强该区二迭系的研究,更好地指导普查找煤,现简要整理如下,供参考。一、剖面介绍为叙述方便,先介绍株州渌口一带的五条实测剖面:(注) (一) 株州县沙坪公社烂泥塘剖面下二迭统茅口组下段(P_(1m)~1): ⑤深灰色泥岩,薄层状。产化石: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描述的新属镇安珊瑚(Zhenganophyllum),系我们在1963年于陕西镇安西口一带测制晚二迭世地层剖面时采得。镇安西口地区的上二迭统自下而上可以分为西口组、熨斗滩组和龙洞川组三部分。镇安珊瑚计有三个种,即:Zhenganophyllum simplex,Zhenganophyllum stercoseptatum,Zhenganophyllum curvatum,它们分别产于前二个岩组内。  相似文献   

14.
筠连地区主要出露地层为二迭系及三迭系。其晚二迭世地层的下部为峨眉山玄武岩组,一般厚60至100余米;中上部为煤系,划分为两个组:下称筠连组,为湖相砂、泥岩沉积,伴生薄的铁矿层,仅见植物化石,一般厚80-120米;其上谓金鸡(土旁)组,为三角洲相或海陆过渡相砂、泥岩含煤沉积,局部赋硫铁矿层,富含海相双壳纲腕足类、腹足类及稀少的头足类、苔藓虫等,并含丰富的植物化石,一般厚40-70米。   相似文献   

15.
为了配合广东石绿一云浮冶金地质成矿区(带)地球化学普查,确定地层和岩浆岩区域地球化学背景值,建立基础地球化学资料,我们对广东西部地区(图1)与成矿有关的主要地层、花岗岩类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专属性开展了研究工作. 我们选择不同时代、不同岩石类型和不同规模的含矿、矿化及不含矿之岩体计25个;远离矿区无蚀变矿化的从震旦系至二迭系以及白垩系地层剖面一条.岩石样品的采集是按“十”字或两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我国南方海相二迭—三迭系的界线问题和接触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二迭一三迭系的界线问题和接触关系,近十几年来引起了许多地质及古生物学者的注意,(如Kummel,B.1972;Kummel,B.及C.Teichert,1970;Logan,A.及L.V.Hills,1973;Nakazawa等,1970,1975;Newell,N.D.1973,1978;Stepanov,D.L.等,1969,赵金科等,1978;陈楚震,1978;廖卓庭,1979;范嘉松等,1980.)其原因有二:1.长期认为二迭系和三迭系之间有间断,是一次重要的构造运动;但由于过渡生物群的发现,需要重新探讨传统的地质观点.2.目前界线层型的建立是地层学中的主要课题,地层连续是界线层型的必要条件,所以寻找连续地层剖面成为地层学家们十分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苏南煤矿区地层从上至下有:第四系冲积层,第三系砾岩层、三迭系青龙灰岩、上二迭系硅质层、菊石层、海相层及煤系、下二迭系孤峰层和栖霞灰岩层段。第三系上部是灰色至灰绿色泥岩、粉砂岩,中部红色及紫红色粘土质中粒至细粒砂岩,下部是以灰岩成份为主的砾岩层段。在正常情况下砾岩底部距上1煤层200~300米。该砾岩厚度大,岩溶较发育,补给条件好,因此成为本区主要含水层之一。过去勘探部门在提交最终报告及矿井设计时,都不考虑煤层受第二系的剥蚀问题,因此,第三系赋存条件,水文地质特征,均未引起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18.
线永绵 《地质论评》1966,24(3):165-170
一、绪言本文涉及范围南起河南省安阳市以西水冶附近,北至河北临城魏村丰盈一带。该区石炭-二迭纪煤系上覆有一套红色地层(包括顶部100余米黄色地层),向来称为石千峰统,分三组。作者通过综合研究对比认为本区石千峰组可分三段,完全可与山西宁武一带的标准剖面对比。并发现有晚于石千峰世的沉积——三迭系流泉群。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吉中地区二叠系岩石地层单位“一拉溪组”为原长春地质学院吉林区测队在1960年创立。《吉林省岩石地层》(1997)等明确为不采用之单位,《中国地层典二叠系》(2000)等标明为采用地层单位。已有的实际材料证明:在“一拉溪组”建组剖面——九台市波泥河子“一拉溪组”剖面的灰、黑色粉砂岩中发现Neocalamites、Eguisetites、Citenis、Ginkgoites及Cladophlebis为主的早侏罗世植物群;原认为在范家屯组建组剖面,该组假整合于范家屯组之上,现又在该剖面上部(10层以上)发现4个产植物化石的层位,15层除产植物Pecopterissp.(P.cf.anthriscifolia)、Phyllothecacf.deliguescens、Paracalamitestenuicostata、Noeggerathhiopsissp.等外,还见有淡水叶肢介Cyclotoguzitessp.,确证“一拉溪组”系不整合于杨家沟组之上。因此,作为二叠系岩石地层单位的“一拉溪组”已不可能为了优先权而加以保留。但在统一研究该区中生代岩石地层序列时,一拉溪组和其他单位一样,可按优先权法则参与竞选。  相似文献   

20.
晚二迭世早期的块状复体珊瑚过去报导的很少。1921年荷兰盖尔特(Gerth)曾描述过帝汶岛上二迭统Basleo组的“Lonsdaleia timorica”;直到1963年吴望始才报导了我国广西宜山上二迭统合山组的复体珊瑚Ipciphyllum(伊泼雪珊瑚)。近几年来,西北地质科学研究所在陕西镇安以及贵州一○八地质队和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分别在贵州石阡和四川绵竹、贵州安顺等地测制上二迭统地层剖面中,在吴家坪组的中下部都发现了具块状的复体四射珊瑚,它们的外形与块状复体的Ipciphy-llum珊瑚十分相似,但它们的内部构造,尤其是隔壁形态方面与Ipciphyllum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