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罗山金矿属于石英脉-蚀变岩型中温热液矿床.矿床位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招-掖成矿带的东北部、玲珑金矿田的西南.有用组分以金为主,尚有银、铜、硫等伴生组分可供工业利用.矿床规模较大,含金富,矿石易采易选. 矿床赋存于玲珑混合花岗岩中的断裂带内.矿床南部出露92、91、90、83和82号矿脉,其中92、91、83、82号脉的东段,与矿田一级导矿构造玲珑断裂相接,其南部与玲珑断裂和破头青断裂的交叉部位相毗连.这些矿脉以成矿条件好、  相似文献   

2.
玲珑金矿田控矿构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位于山东省招远县境内的玲珑金矿是我国著名金矿床。矿田内,以含金石英脉为主的金矿脉多达200余条,矿脉严格受断裂控制。 一、构造形迹特征及力学性质 矿田产于玲珑混合花岗岩之中,矿田的主要构造形迹是充填各类岩墙或矿脉的断裂(图1),其次是节理片麻理。  相似文献   

3.
<正>玲珑金矿田发育玲珑-焦家式金矿——陆内岩浆期后热液蚀变剪切带硫化物石英脉-黄铁绢英岩蚀变破碎岩型金矿(吕古贤,1993;1997)。该类矿床受断裂破碎带影响,成矿地质体是黄铁绢英岩质蚀变岩带。本文通过实测填制"胶东玲珑金矿田构造蚀变岩相分布图(1∶10000)",把矿田玲珑-焦家式金矿中生代岩浆期后热液破碎带蚀变成矿的事件用地质图的形式加以表达,并首次展示了玲珑矿田断裂蚀变岩的分布形态及其成矿规律(申玉科,2003;路彦明,1999)。大比例尺构造蚀变岩相填图对研  相似文献   

4.
1玲珑矿田地质特征胶东位于华北的克拉通东部,并处于郯庐断裂西部,苏鲁榴辉岩带和秦威断裂之间。而玲珑金矿田则位于胶东的西北部。区内出露地层较为简单,以太古宇胶东群变质岩和第四系为主,花岗岩类主要为玲珑型似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郭家岭型斑状花岗闪长岩和滦家河型中粗粒二长花岗岩。玲珑金矿田位于招平断裂(NNE)、破头青断裂(NE)和欧家夼断裂(NEE)3组压扭性  相似文献   

5.
区域地质概况栗木矿田位于广西恭城向斜扬起端.区内出露地层有寒武系浅变质砂岩、粉砂岩、板岩,泥盆系砾岩、砂页岩、灰岩,下石炭统硅质页岩和灰岩.岩浆岩为花岗岩,呈岩株状,沿近南北向断裂侵入,地表出露面积约1.5平方公里.钻探表明,在矿田的约100平方公里范围内,在负200米标高,可能为一大的隐伏岩基.花岗岩属燕山早期产物,据同位素年龄,划分为三个幕:第一幕,185~196百万年,为细粒斑状锂白云母花岗岩;第二幕,174百万年,为白云母花岗岩;第三幕,160百万年,为花岗岩. 钽铌花岗岩矿床产于区内岩浆分异演化晚期侵入的第三幕花岗岩顶部及其边缘凸起部位,如老虎头含矿花岗岩株出露地表;水溪庙含矿花岗岩凸起隐伏于下石炭统和泥盆系灰岩、大理岩之下(埋深300米左右);金竹源含矿花岗岩凸起隐伏于寒武系砂页岩之下(埋深350~600米).脉状  相似文献   

6.
对几十年来地质找矿工作进行总结,支撑深部找矿的重大难题,经过多年的实际观测和分析研究,完成了“山东省招远市玲珑金矿构造蚀变成矿图”。玲珑金矿田发育玲珑焦家式金矿--陆内岩浆期后热液蚀变剪切带硫化物石英脉黄铁绢英岩蚀变破碎岩型金矿。该类矿床受断裂破碎带影响,成矿地质体是黄铁绢英岩质蚀变岩带。研究应用构造蚀变岩的地质测量和研究方法,实测了大量的构造岩相剖面,开展了1∶2 000和1∶10 000的填图。结果显示:(1)矿田处于滦家河岩体外接触带,赋矿围岩主要是玲珑似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花岗岩的似片麻理走向显示北西西至南东东向分布,带有胶东基底的构造痕迹。(2)断裂蚀变矿化带控制了金矿的分布规律,它们受到后期构造的改造。(3)图中从西到东、从北到南,流体交代蚀变岩的规模都逐渐增大,因此,通过断裂蚀变岩的发育情况,可知较大矿床集中在矿田的东南部。东南部构造及蚀变带规模大,矿体埋藏深,有良好的成矿远景。“山东省招远市玲珑金矿构造蚀变成矿图”的编制,反映了区内控矿构造的新资料。关于矿田找矿预测的靶区得到了探矿工程的验证,并有力地支持了今后一个阶段的深部找矿问题。以成矿地质事件为基础的大比例尺构造岩相地质填图及找矿方法,具有重要的成矿研究和深部外围找矿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化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正> 金厂沟梁-二道沟金矿田是我国重要的金矿田之一,矿化集中,包括有细脉浸染状金铜钼矿化及脉状金矿化。不同类型的金矿化均环绕与中生代火山岩有成因联系的对面沟浅成侵入岩体分布,其间具有一定的成因联系,可构成矿化系列。本文以金厂沟梁-二道沟金矿田为例,对辽西对面沟火山-侵入杂岩区金矿床和成矿系列进行探讨。1 区域地质及矿田地质 矿田位于内蒙古敖汉旗和辽西北票交界处。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内蒙地轴东段北缘努鲁儿虎隆起和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带的交接部位。在矿田及其毗邻地区,内蒙地轴以若干条深大断裂为界,被北东向延伸的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带所切割。矿田内广泛出露下  相似文献   

8.
中元古代石秤花岗岩体为嵩山地区出露面积最大岩体,以往研究认为其主体岩性为钾长花岗岩。在野外实地调查研究过程中,首次发现石秤岩体中有晚期侵入形成的正长岩、碱长花岗岩小岩株、岩脉,石秤花岗岩岩体并不是单一的正长花岗岩岩性。通过对稀土矿化体分布、岩石学、化学成分特征及其与石秤花岗岩关系的研究,表明稀土矿化体为石秤花岗岩岩体在后期演化过程中更富集轻稀土等成矿物质,含矿热液沿裂隙充填所形成,为岩浆后期热液成矿。  相似文献   

9.
<正>1矿床地质概况柿竹园超大型钨多金属矿床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东南郊,矿田内出露地层主要为泥盆系中、上统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以及少量震旦系变质石英砂岩。花岗岩质岩浆活动大体分为3大类,千里山碱长花岗岩岩体、岩枝和岩脉以及成矿后的花岗斑岩等。岩枝和岩脉与岩体相连,是岩浆自岩体中分离沿NE向断裂充填的结果,其中富含石榴子石、萤石、黑钨矿等副矿物。岩体顶部接触带发育似伟晶岩壳和块状云英岩(矿体)。主要矿化类型为矽卡岩型,少量块状云英岩型,在矿床外围泥盆系灰岩中发育大规模的脉状铅锌矿。矽卡  相似文献   

10.
<正>大尹格庄金矿床位于胶北地体西北部,为招平断裂带中段一超大型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构造蚀变分带特征明显。1矿区地质概况大尹格庄金矿区内胶东群变质岩及玲珑花岗岩广泛出露,各类脉岩及褶皱、断裂构造发育;第四系广泛分布。招平断裂是本矿区的控矿、导矿、容矿构造,  相似文献   

11.
玲珑金矿田位于胶东地区玲珑岩浆核杂岩体东部,该杂岩体是由焦家断裂带和招远-平度断裂带所围限的具有复杂成因、多种来源和不同岩浆演化序列的一套岩体组合。在矿田内,该杂岩体的内核由玲珑型似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和郭家岭型似斑状花岗闪长岩组成;上覆盖层为栾家河型中粗粒二长花岗岩及少量太古宙变质岩;拆离带构造位于玲珑型似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体和栾家河型中粗粒二长花岗岩体的接触带,是递进变形改造形成的破头青断裂带。破头青拆离带为上陡下缓的铲式断裂,转折端深度为-300~-500 m,拆离带往北东方向的转折端深度逐渐加深。为了解玲珑金矿田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带构造演化与成矿特征,对花岗岩成岩构造及后期脆韧性变形特征的观测结果显示,断裂构造由成矿前期的挤压剪切转变为成矿期的伸展拆离,韧脆性变形阶段均经历了多次应力转折。区内郭家岭型似斑状花岗闪长岩成岩年龄(130~125 Ma)与拆离带塑性变形阶段(137~123 Ma)在时间上具有一致性,拆离带脆性变形阶段(123~108 Ma)与矿田大规模成矿事件(125.8~105 Ma)的时间基本一致,显示了玲珑金矿田的成矿与郭家岭型似斑状花岗闪长岩的隆起构造形成过...  相似文献   

12.
铜山岭多金属矿田的若干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山岭多金属矿田位于江南古陆东南侧,湘桂粤褶皱带内.区内出露地层为石炭系-中上泥盆统浅海相碳酸盐建造.燕山早期花岗闪长岩呈岩株状分布于矿田中部,与上述地层呈整合接触.环绕岩体外接触带有石英斑岩、花岗斑岩、长英岩等岩脉.  相似文献   

13.
玲珑和焦家矿田是胶西北地区最负盛名的两个金矿田.目前有关这两个矿田成矿研究的成果已十分丰富,但是,成矿后隆升剥蚀程度的研究尚属空白.为此,利用最近兴起的低温热年代学技术,对两个矿田成矿后剥露程度进行了尝试研究.结果表明,玲珑矿田锆石(U-Th)/He年龄主要为80~100 Ma,焦家矿田锆石(U-Th)/He年龄主要为90~105 Ma.这些年龄与前人运用其他方法获得的成岩成矿年龄不同,其不是本区岩浆-热液成矿事件的年龄,而是成矿后花岗岩隆升剥蚀的热年龄.基于锆石(U-Th)/He年龄制约,估算本区成矿后隆升剥蚀速率大致与全球造山型金矿剥露速率相当(大约60 m/Ma).玲珑矿田总体比焦家矿田成矿后多剥露了600~900 m,焦家矿田深部找矿潜力应比玲珑矿田大.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锂元素在中细晶岩中的分布特征和赋存规律,及与钨、锡、铌、钽、铍、铷等矿产的共伴生关系,对香花岭矿田有色—稀有金属的分布特征和成岩成矿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以出露的花岗岩岩体为中心划分出了癞子岭—南吉冲、尖峰岭—香花铺、通天庙—瑶山里等3个稀有金属锂的成矿区段,且已在癞子岭—南吉冲和尖峰岭—香花铺成矿区段的中细晶岩中发现有富锂矿化体赋存。锂元素在中细晶花岗质岩体的内部、顶部及高侵位岩枝、岩脉前锋部位和边缘相等处的自变质蚀变作用部位,或在与富含硅质的围岩体接触带处的富硅石英脉封闭的区域中汇聚并富集成矿,划分这些矿化蚀变地段是香花岭矿田探获中细晶岩型锂矿体的一个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5.
湘南柿竹园矽卡岩型-云英岩型钨多金属矿田是中国最重要的钨多金属矿产资源基地之一。前人对该矿田的矽卡岩型成矿开展了系统的研究,而对矿田内云英岩型钨矿化研究薄弱,制约了矿田内成矿理论的认识和矿产勘查部署。通过野外调查,文章系统总结了矿田内云英岩型矿化样式、空间分布、矿化特征和控矿因素。研究显示柿竹园矿田内云英岩型矿体包含4种矿化样式:第一期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云英岩型矿体、石英斑岩中云英岩型矿体、第二期黑云母花岗岩中云英岩型矿体和矽卡岩-网脉状云英岩复合型矿体。这4种样式的云英岩型钨多金属矿体是柿竹园矿田内不同阶段的花岗岩成矿的产物。白钨矿化学成分显示矽卡岩型矿化的白钨矿低Mo,而云英岩型矿化白钨矿富Mo,指示云英岩矿化较矽卡岩矿化具有更氧化的环境。柿竹园矿田矿化格局显示云英岩型矿化受矿田和矿床尺度的花岗岩体侵位前锋控制,矿田尺度表现为岩体由北东深部向南西浅部侵位,千里山岩体南部为岩体侵位的前锋,岩体南部发育较大规模的云英岩矿体;矿床尺度上,云英岩体的定位受控于花岗岩岩突的控制。此外,矿田菱形格状构造对岩突产出位置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也具有重要勘查指示意义。结合矿田控矿构造格局、不同期次岩浆岩对云英岩的控制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笔者提出了大吉岭、柿竹园深部和柴山深部3处云英岩型钨多金属矿找矿预测靶区。  相似文献   

16.
东坡矿田位于湘东南加里东褶皱带与湘中、南印支褶皱带的衔接部位。断裂以NE组最发育,是控岩控矿的主要构造。地层主要为中上泥盆统,与矿化关系密切的是中上泥盆统的碳酸盐岩层。岩浆岩由老到新依次为花岗岩、花岗斑岩脉、辉绿玢岩脉。花岗岩可分为两期,均富Sn富F富碱质。锡多金属矿床主要分布于花岗岩与中上泥盆统地层的接触带上,矿床可分为云英岩化花岗岩型、夕卡岩型和石英脉型。其中的柿竹园—野鸡尾锡多金属矿床,不但规模大,而且集中了矿田内多种矿床类型于一体,由多阶段蚀变矿化迭加形成。  相似文献   

17.
<正>1.区域地质背景白面山地区位于粤北曲江县大坑口乡,隶属大宝山矿田。区内主要出露上泥盆统天子岭、锡矿山组、以及下石炭统孟公坳组的灰岩和白云岩。出露的岩浆岩主要有石英闪长玢岩和辉绿岩脉,岩脉受构造控制明显,呈北东、北西或近东西向延长,少数呈不规则状产出。  相似文献   

18.
南岭九龙脑矿田淘锡坑钨矿是赣南地区典型的石英脉型黑钨矿床,受断裂构造与花岗岩体控制。本文通过8个中段坑道填图,结合地表钻和坑内钻揭露,对含矿石英脉、矿脉组、矿体以及成矿花岗岩体的几何形态、结构构造进行仔细观测,统计矿脉及成矿后断裂产状并进行构造解析。淘锡坑黑钨矿石英脉矿体整体呈平直长板状,具有尖灭侧现,单脉之间以左行斜列为主,而矿脉组呈菱形网格状排列等特征;花岗岩体呈矩形块状、阶梯状。岩突以顶蚀和岩墙扩展两种方式由南东向北西侵位。矿床为多期多阶段的成岩成矿,断裂对花岗岩的侵位与成矿起到主导控制作用。本文综合分析并构建了淘锡坑钨矿构造-岩浆的成矿演化模式,即区域构造应力作用生成共轭断裂构造网格体系,然后岩浆侵位上拱被共轭断裂切割的"几何体"围岩移位而侵位,并沿共轭断裂体系内充填云英岩脉、含矿石英脉体,完成一次成岩成矿作用;区域构造再次活动使围岩与花岗岩体发生断裂,并再次诱导岩浆侵位,在早期花岗岩体和围岩内断裂中形成矿体和云英岩脉体,从而形成内带和外带含矿石英脉;成岩成矿后区域构造小规模错动、破坏岩脉与矿脉,但未改变岩脉矿脉的整体展布。  相似文献   

19.
粤北乐昌市和尚田钨锡多金属矿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具有"五层楼"成矿特征的大型(云英岩)-石英脉型矿床。因其主要矿体的围岩是碳酸盐岩而不是碎屑岩且矿区离出露的花岗岩体较远而受到关注。测年结果显示:一条含矿(云英岩)-石英脉中的白云母Ar-Ar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58.91±0.96 Ma(MSWD=0.68)和157.8±1.8Ma(MSWD=1.80)、石英矿物Rb-Sr等时线年龄为166±7Ma(MSWD=1.01);另一条含矿(云英岩)-石英脉中的石英矿物Rb-Sr等时线年龄为158.8±2.6Ma(MSWD=0.74)。它们在误差范围内一致,为粤北乃至整个南岭地区成岩成矿高峰期150~160Ma的产物。通过石英包裹体氢及石英氧同位素组成的初步分析,本文认为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水,在矿床深部可能存在隐伏花岗岩体。上述成果为研究区域成矿规律,指导类似无岩体出露的碳酸盐岩分布区的找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福建西坑花岗伟晶岩成岩成矿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西坑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田中,伟晶岩出露有数百条,按造岩矿物等特征可分为四个类型。从近海西期混合花岗岩接触带的第Ⅰ类型到远离接触带的第Ⅳ类型,脉体的产状、规模、矿物和化学成分,以及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等方面,均呈现规律性的变化。第Ⅳ类型伟晶岩脉体复杂,规模大,分异和交代作用发育,围岩蚀变强烈,矿物成分最复杂,稀有元素矿产的工业意义最大,伟晶岩的形成与海西构造旋回晚期深熔混合岩化作用密切相关,混合岩化作用使基底变质岩系中的稀有元素活化,并随同富碱质和挥发组分的熔体-溶液迁移,在混合花岗岩外围的裂隙中富集形成各类伟晶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