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像的魔力     
在近日发生的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啸中,科学家根据卫星影像分析,印度洋底构造板块移动了可能最多30米。通过卫星影像人们了解到:巨大海啸已使印度洋多个岛屿“变了样”;印尼亚齐省是重灾区,海啸卷起的巨浪几乎把苏门答腊西北角切割成另一个岛,首府班达亚齐原本整齐的海岸线荡然无存;亚齐省西南岸估计有100万人居住的地方已被夷为平地。人造卫星拍摄了多个灾区图像,包括印度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泰国普吉岛和柯叻旅游胜地。海啸发生当天中午12时,人造卫星也拍到海啸掀起的第二波巨浪抵达泰国甲米府西岸前的一刹那,那是一道在海面上长达38公里…  相似文献   

2.
基于DMC卫星影像对海啸灾情土地覆盖类型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永红  赵继成  龙艳  燕琴  马晶 《遥感学报》2005,9(4):498-502
利用DMC卫星影像,对在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海啸中,受灾严重的印度尼西亚亚齐特别自治区进行土地覆盖类型变化比较分析,对灾情进行评估,研究表明DMC卫星影像在灾情分析及土地覆盖类型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DMC卫星影像在海啸灾情土地覆盖类型变化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艳  张永红  马晶 《测绘科学》2006,31(1):64-66
利用DMC卫星影像,对在2004年12月26日发生在印度洋海啸中,受灾严重的印度尼西亚亚齐特别自治区进行土地覆盖类型变化比较分析,科学客观的对灾情进行评估,从而阐述了DMC卫星影像在灾情分析及土地覆盖类型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2004年印度洋海啸印尼亚齐省灾情遥感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004年12月底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北海岸发生里氏9.0级地震,引发印度洋沿岸的印尼、斯里兰卡、泰国、印度等国家先后遭受强烈海啸。印度尼西亚亚齐省是遭受海啸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了评估海啸灾害造成的严重影响,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2005-01-07英国DMC小卫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结合收集到的该地区灾前(2001年)LandsatETM 遥感影像,对亚齐省进行了监测和快速评估。监测结果表明距离震中位置较近的亚齐省苏门答腊岛西海岸遭受影响较严重,亚齐省苏门答腊岛西海岸由于距离震中位置较近遭受严重影响,而苏门答腊岛东海岸则影响较轻,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是亚齐省首府班达亚齐市附近。经统计,整个亚齐省遭受海啸严重影响的地区面积约为483km2,其中城市建成区受淹面积约为26·2km2,乡村(镇)地区受淹面积约为430·5km2。文章的最后还结合数字高程模型对海啸灾情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因海啸而受淹地区高程低于20m。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运用新一代中分辨率小卫星数据———英国灾害监测小卫星(DMC,DisasterMonitoringConstellation)数据源,以印度尼西亚亚齐省为例,采用遥感数据作为信息源,对2004-12-26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北海域发生的里氏9·0级的强烈地震所引发的印度洋海啸灾害进行了监测评估。所获得的小卫星图像预处理后,通过对图像中受损失地物的光谱信息分析、受损失信息与环境背景信息的对比分析,进而建立其判读标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损失程度分级判读、统计分析等,实现了从小卫星图像上对海啸灾情损失的遥感快速监测评估。其监测评估结果为中国开展国际援助提供了客观依据,其技术方法为海啸灾害及其它灾害的遥感快速监测评价提供了技术思路,也为中国即将发射运行的灾害和环境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及中国DMC小卫星的应用提供必要的经验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卫星影像从获取地理空间信息补充手段转变为主要的手段,能否对海量卫星影像快速质检关系到影像分发服务和生产的进度。笔者结合海量卫星影像快速质检的需求,基于局域网工作环境和.NET技术,设计并实现了质检软件,可对海量卫星影像进行自动化预处理,满足多人同时进行质检的要求。该软件质检内容全面、可靠性高、易于扩展,已成功应用于多个项目。  相似文献   

7.
以异源多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为研究对象,对影像特征提取、特征描述、特征匹配及匹配提纯算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将不同的特征提取与匹配算法进行组合,通过试验对比得出了各种算法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面向异源多分辨率卫星影像的匹配流程。  相似文献   

8.
由卫星测高数据观测到的印度洋海啸波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汉江  章传银 《测绘科学》2005,30(2):39-40,54
本文介绍了利用卫星测高资料测定的印度洋地震引起的海啸波高的研究成果 ,以及卫星测高数据在对海啸灾害进行预测的应用价值。通过卫星雷达测高可观测到沿卫星星下点轨迹的相距几公里的点上的海面高 ,还提供了特别有价值的对海啸波的连续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9.
立足于某省域范围内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制作过程,提出了一套针对卫星遥感影像预处理方案,目的在于解决不同条带、不同时相卫星遥感影像在省域范围内基础数据生产中的匀光、匀色、雾气去除和噪声消除等问题,提高影像数据质量,为影像后期制图和数据深层次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选择适宜的融合方法有利于卫星遥感影像融合产品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实践及科学研究。本文在总结现有影像像素级融合算法原理的基础上,选用Pansharp、Gram-Schmidt、HPF、Ehlers、Subtractive、Modified IHS、Brovey、PCA、NNDiffuse等多种常用的影像融合方法对国产高分影像的全色和多光谱数据进行了融合处理,并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对融合结果进行了详细评价,试图寻找适用于国产高分卫星遥感影像的最佳融合方法。结果表明:针对国产高分一号卫星遥感数据,超分辨率贝叶斯算法融合效果在视觉效果与影像质量定量评价指标中综合表现最佳;Gram-Schmidt、NNDiffuse、Subtractive和HPF融合结果地物边界最为清晰;Modified IHS、PCA、Brovey融合影像色彩失真较为明显;NNDiffuse在可见光波段表现较突出;Gram-Schmidt在近红外波段表现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随着各地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陆续完成,地理国情监测与更新已进入常态化。遥感影像作为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主要数据源,具有数据量大、范围广、影像类型多等特点,基于影像匹配等技术,使用PixelGrid-GEO光学卫星影像数据处理系统,可快速批量地制作遥感卫星影像,为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顺利展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卫星影像数据有丰富的光谱信息但是空间信息不足,而无人机影像空间分辨率高但是光谱信息缺乏的问题,本文将高分二号卫星多光谱影像数据与无人机正射影像数据融合,得到高空间分辨率和光谱信息丰富的融合影像。通过实际数据分别利用PCA、HIS、高通滤波3种常用的图像融合方法进行高分二号卫星多光谱影像与无人机正射影像的融合实验,并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从光谱信息保留的完好性和空间信息表达的分辨率2个方面对比分析了3种融合方法的融合效果。  相似文献   

13.
随着地理信息服务对数据更新要求越来越高,处理卫星遥感影像速度也要求越来越快.RPC无像控点校正遥感影像是目前较流行的快速遥感影像处理方式.资源三号遥感卫星是我国第一颗民用高分辨率测绘卫星,其轨道定位和相机参数精度高,可以实现较高精度的RPC影像校正.本研究通过广西多个不同地形地貌地区的资源三号卫星遥感影像的RPC校正,分析其影像绝对定位精度以及多光谱影像与全色光谱影像的相对定位精度,评估进行快速无像控点影像校正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型卫星影像区域网平差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卫星影像纠正常针对单景影像,且需要一定数量的外业控制点作为参考,严重制约了正射纠正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卫星影像区域网平差方法,利用影像间的连接点进行RPC模型的前方交会,并用少量控制点进行仿射变换,实现了多轨多景卫星影像的区域网平差。经测试,本文方法可有效减少外业控制点,提高卫星影像正射纠正效率。  相似文献   

15.
高空间分辨率影像和多光谱影像融合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从卫星影像的成像过程出发 ,揭示了卫星影像所含信息的物理内涵 ,从频率域特性出发得出了高空间分辨率影像和多光谱影像可以融合的物理基础 ,为寻找一种较好的融合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张永显  马国锐  訾栓紧  门行 《测绘学报》2023,(11):1906-1916
针对多源遥感影像之间非线性辐射和几何畸变的差异严重影响配准质量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具有双向一致性变换适用于多源遥感影像的配准方法。首先,利用微调的ResNet101网络模型提取多源遥感影像学习型特征,在特征匹配阶段,为提高同名特征匹配的可靠性,设计了一种双向一致性特征匹配网络模型;然后,基于小型轻量级网络加权回归变换模型参数,实现多源遥感影像稳健可靠的配准。试验利用Google Earth影像、卫星影像、无人机影像、Google Earth-卫星-无人机混合影像4种不同数据源对本文方法进行测试,并与具有代表性的多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配准精度、效率、稳健性方面具有优势,基本实现了2像素以内的自动配准精度。  相似文献   

17.
国产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云检测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云峰  杨珍  韩骁  付俊 《测绘通报》2020,(11):66-70
云检测方法大都针对特定的传感器或依赖多个波段,对参数要求高,而国产高分辨率卫星影像通常包含波段数较少,多数云检测方法不适用。本文采用深度学习的方法,以融合后的高分一号影像为例,应用基于双重视觉注意机制模型进行云检测,并与人工采集、全卷积网络模型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理论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双重视觉注意机制的模型云检测结果与人工采集进行对比,正确率为0.986 4;通过增加云样本数量和非云样本数量可有效解决模型对道路、河流、居民地的误检测问题;基于双重视觉注意机制的模型与全卷积网络模型相比,云边界更为准确,模型适用性更强。利用较少的波段信息进行云检测为国产其他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云检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因具有地物纹理信息丰富、光谱波段多、重访时间短等特征,在自然资源动态变化监测等对地观测应用方面已突显出越来越大的优势。本文主要研究基于多源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的区域网平差方法,对比影像精度,以提高卫星遥感影像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高分一号(GF-1)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颗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其包含地物信息较为丰富,已应用于土地利用信息提取,但在水利工程库区土地利用调查方面研究较少。本文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库区为例,首先对库区影像进行了基于RPC模型的正射校正、几何精纠正等预处理;然后针对GF-1的传感器响应特性,采用基于多元线性波段拟合的方法对多光谱与全色影像进行融合,该方法相对于传统分量替换法具有更好的融合性能;最后综合利用影像的光谱、纹理及形状等特征,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对融合后的库区影像进行了地类信息提取与分类精度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融合影像可以有效提取水利工程库区的土地利用信息,总体分类精度达到87.9%,Kappa系数为0.836,能够满足库区土地利用调查和变化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资源3号卫星影像作为我国首颗民用高分测绘卫星,已在国内许多科研政府机关取得应用,推动了国产卫星产业发展。本文对资源3号卫星影像与同一量级分辨率的SPOT 6卫星影像,从影像构像性能的角度进行比较。选取了影像清晰度、信噪比、信息熵、边缘能量4个客观参数评估同地区同季节下资源3号卫星全色波段数据与SPOT 6全色波段数据的光谱特征,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得出资3影像在信息量、信噪比方面与国外卫星不分伯仲,但对于地物边缘细节的分辨能力上仍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