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994年第三季度,全球地震活动仍维持中等水平,西南太平洋的瓦努阿图群岛发生7.4级地震。美国加州北部海域发生7.0级地震。日本海西部发生大深震,可以同日本海沟地震配合,对华北地震趋势作出估计,继台湾东部沿海两次7级地震之后,中国台湾海峡发生一次强震。  相似文献   

2.
1993年第三季度,全球地震活动水平为中等偏高,明显高于上半年平均水平。日本北海道西南近海发生7.6级浅源地震,但不属于日本海沟地震。埃及西奈半岛发生5.7级地震,为今年亚欧带西段之最大地震。马里亚纳群岛发生8.1级中深震,使西北太平洋地区地震水平达到全球第一。兴都库什地区接连发生三次较大中深震,可能对我国西部地区地震活动有影响。墨西哥恰帕斯州近海发生7.3级地震,美洲带新的地震活动轮回正式开始。印度南部发生6.3级中强震,属于板内地震。  相似文献   

3.
1996年第四季度全球地震活动又上升为高水平,共发生4次7级以上地震,其中11月12日的秘鲁近海地震,震级已超过7.7级,日本九州海岸附近发生3次6 ̄7级地震,塞浦路斯和克什米尔接连发生7级以上地震,亚欧带地震进一步活跃,全球深源地震震级趋向降低。  相似文献   

4.
1997年第二季度,全球地震活动又恢复到高水平。大洋岛弧带的瓦努阿图群岛北部发生一次7.9级地震,美洲地震带地震活动持续发展,东太平洋海岭地震趋向活跃。伊朗东北部霍拉桑省发生7.5级地震。亚欧带地震活动于中段地区出现集中现象。中国新疆伽师地区4月份连续发生4次6级左右地震。  相似文献   

5.
杨继登  范杨 《华南地震》1998,18(4):41-49
分析了1995 ̄1996年发生的云南孟连西7.5级、武定以北6.5级和丽江以北7.0级三次强震前云南及邻近地区出现的地震活动背景性异常,包括地震空区、条带、小震群活动、地震窗口、诱发地震、强震原地复发以及迁移等特征。对地震活动期的分析表明,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后云南地区处于强震活动高潮期,1993年区内发生5.0 ̄6.3级地震7次,达到发生7级以上强震的预报指标。这些地震活动背景异常为这3次强  相似文献   

6.
地震大形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陆地区(含边境)1999年已进入为期12年的相对平静幕,幕内可能发生3次7级地震,最大震级不超过7.2级。首发7级地震为2000年6月8日缅甸7级(位于中缅边境)。预计第二个7级地震危险时间在2005±0.5年。第三个在2008年前后。分析了我国主要地震区强震概率增益,给出了3个危险地点。未来3年即2001~2003年是相对安全时段,我国大陆不会发生7级以上破坏性地震。2011~2020年可能进入新世纪第一个7级大地震相对活跃幕,预计该幕持续10年, 可发生10次7~7.6级大震。  相似文献   

7.
华北地区与日本海沟地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文英  王秀英 《地震》1996,16(3):219-224
据板块运动及构造动力的因果关系研究了我国华北地区6级以上与日本海沟地区7级以上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两个地区群体地震活动在时间轴上的不均匀分布及起伏具有一定的同步性,且华北地区的群体地震活动的开始时间晚于日本海沟地区。  相似文献   

8.
1997年第四季度,全球地震活动为高水平。6级以上地震频度不高,但两次7级以上地震面波震级偏高。中国西藏地区发生玛尼7.4级地震。地中海地区中强地震活跃。全球发生较大的深源及中深源地震7次。  相似文献   

9.
1995年10月7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7.0级地震概况1995年10月7日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占碑省的葛林芝火山地区发生一次强烈地震,造成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据报道,这是该地区自1909年6月3日7.6级地震以来发生的最大的一次地震。1.震源参...  相似文献   

10.
唐山地震与海城地震之共性特征及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武英  李龙海 《地震研究》1995,18(2):161-167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1976年唐山7.8级地震与1975年海城7.3级地震的共性特征,认为它们可能是由同一种原因引起的,而且伴随地震而发生的各种现象是相互联系,同出一因的,本文还分析了一些有关的现象,论述了上次两次地震的发生可能可由垂直力引起的,地壳内岩源上涌可以产生垂直作用力,认为这两次地震的发生可能是岩浆上涌的直接结果。  相似文献   

11.
从构造单元、活动断裂、地球物理场、海底地形等方面分析了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发生的构造环境。研究认为,地震发生在陆壳向过渡壳变化的位置上。历史上地震活动沿深部构造变异带分布,该区地质构造、震源深度、地震类型、地震波特性等都有别于海峡中、北部,具有南海系的特征。震前地震活动空间图象揭示了地震是南海系北缘断裂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章纯 《地震》2007,27(3):26-33
利用有限元方法, 研究了台湾地震发生所产生的应力变化对华东南地区应力场调整的影响, 给出了这些地区地震发生后所产生的扰动应力场分布特征, 解释了台湾地震活动与大陆地震活动同步的问题。 研究结果认为, 台湾东部地震带地震发生所产生的应力扰动主要影响福建至广东和广西沿海地区的应力场; 如果地震发生在台湾东南角, 其扰动应力会影响到华东沿海地区; 台湾北部地震带地震发生所产生的扰动应力场除影响福建至广东沿海外, 还会影响到华东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苏门答腊大震与台湾大震有呼应性,故2004年苏门答腊发生巨震后,我们在2005年曾预测台湾南端及附近海域可能会发生7级地震,结果2006年12月26日在台湾南端恒春附近海域发生了7.2级地震.本文是预测性回顾.  相似文献   

14.
闽粤海外历史地震与台湾海峡现今强震活动图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丁学仁 《中国地震》1998,14(3):51-59
闽粤两省强烈地震多发生在沿海地区,且福建南日岛至广东南澳一线的泉州-汕头地震带地震活动尤为突出。历史上东南沿海地震带曾发生过4次7级以上大地震,而其中3次都发生在泉-汕段海域,继华南地区本世纪著名的1918年广东南澳7.3级地震后,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南部又发生7.3级强震,这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闽粤沿海地区引起了极大关注。本文通过历史强震活动资料,分析闽粤沿海与台湾海峡强震在时间进程,  相似文献   

15.
采用球坐标系下非线性浅水波方程, 研究日本本州M9.0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对中国东南沿海的影响, 并计算了冲绳海槽构造带上3个不同段落可能发生潜在地震引发的海啸, 分析这些海啸与日本大海啸的浪高和走时关系. 结果表明, 日本地震海啸模拟结果与日本当地报道及中国东南沿海7个验潮站的报道结果相符. 冲绳海槽构造带中段可能发生的3次不同震级(M7.0, M7.5, M8.0)潜在地震引发的海啸到达中国东南沿海的时间比日本海啸提前约4个小时, 从震源区传播3个多小时即可到达华东沿海部分验潮站. 冲绳海槽M7.5潜在地震海啸在验潮站上计算的波高与日本海啸相当, 中冲绳海槽M8.0潜在地震海啸在大陈站的波高将超过0.9 m, 在坎门站波高将超过1.8 m. 北冲绳海槽的潜在地震海啸威胁主要集中在江苏盐城、 上海一带, 南冲绳海啸主要对台湾东北部和浙江沿海产生威胁. 本文对冲绳海槽构造带上潜在地震引发海啸的模拟结果, 可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防震减灾、 海啸预警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华安汰内井水氡、水电导率测值进行分析,得出各测项对中国台湾Ms≥7强震和福建内陆4级以上地震的映震特征,结果发现:①去除年动态规律后,水氡测值在中国台湾Ms≥7强震前多表现为高值异常,异常持续时间大多在半年以上,异常结束到发震时间间隔较短;②在2007-2008年发生的8次福建内陆4级地震前,水氡原始日值表现为短临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假设马尼拉海沟北段为潜在海啸源,基于中国地震台网对马尼拉海沟地区震级测定偏差,采用COMCOT(comell Multi-grid Coupled Tsunami Model)海啸数值模型,模拟南海海啸波传播.选取南海北缘3个特定地点,其中两个位于华南近海区域,另一个位于台湾岛南端近海区域,此外还在临近马尼拉海沟北段的深海地区选取了1个特定地点.分析这些特定地点最大海啸波以及最大海啸波到时对于震级测定偏差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马尼拉海沟北段地震如触发海啸,华南近海区域以及台湾岛南部近海区域最大海啸波振幅对震级偏差敏感,但最大海啸波振幅到时对于震级测定偏差不敏感;振幅最大的海啸波,二十几分钟即可波及台湾岛南端近岸区域,大约1小时后波及大陆华南近海北部区域.  相似文献   

18.
1999年全世界地震灾害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全球地震活动为中等水平 ,但地震灾情较重。重大地震灾害分别发生在土耳其、中国台湾省和哥伦比亚。地震死亡人数总计 2 3 3 11人 ,伤 64 2 91人 ,经济损失约 3 0 0亿美元。台湾 7.6级地震是中国自唐山地震以来最严重的震灾。  相似文献   

19.
利用福州地震台电磁辐射1999年以来观测资料,研究福建省内4级以上地震,中国台湾6级以上地震电磁辐射接收的异常信息,找出震前有震异常次数及有震无异常次数,从而得出福州电磁辐射观测资料的映震效能。  相似文献   

20.
从构造单元,活动断裂,地球物理场,海底地形等方面分析了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发生的构造环境。研究认为,地震发生在陆壳向过渡壳变化的位置上。历史上地震活动沿深部构造变异带分布,该区地质构造,震源深度,地震类型,地震波特性等都有别于海峡中,北部,具有南海系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