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尹毅 《海岸工程》1996,15(4):92-95
1示踪砂在泥沙学及其它技术领域中的作用示踪砂在泥沙学中的应用许多人虽然拥护和支持,但遗憾的是示踪砂技术在泥沙学中并不占主导地位。泥沙学者和水文学者应当熟悉它的可行性和局限性,应当进行符合情理的充分的比较,对每种方法进行科学和明确的对比。1.1示院砍在泥沙争中的应用价值1.1.1示踪砂作为野外勘测方法的应用示踪砂与其它野外勘测方法比较在观测范围和观测时间两个方面有其显著的特点,从河床推移质的观测来看,示踪砂技术处于两个极端之间。一方面是从时间和空间上看,示踪砂的作用具有~定的局限性,虽然重复使用可扩大这…  相似文献   

2.
尹毅  倪帮发 《海洋通报》1997,16(2):32-36
本文结合我国跨世纪特大工程“西煤东运新铁路通道”出海港(黄骅港)疏浚物倾倒区(即抛泥区)的选择,应用中子活化示踪砂技术进行了疏浚物倾倒区的疏浚经济性的研究,为疏浚物倾倒区的优化选择提供了一一种测算方法。文中介绍了比选公式,测算方法及比选的经济效益,并应就方法的应用条件进行了讨论和说明。  相似文献   

3.
由来自9个国家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队为研究哥斯达黎加外的活动大陆边缘在圣地亚哥登上了“JOIDES决心”号大洋钻探船.这些科学家将确定该处岩石和沉积物的年龄、物理化学性质,并将利用新开发的被称作‘随钻测井”(LWD)的测井工具.LWD技术可在钻井施工的同时在钻孔中适当的位置测量物理化学性质,并给出不受钻孔中钻具垂直运动影响的原始结果.该研究队由EliSlyer博士(加里福尼亚大学大地构造研究所所长)和GakuKimura博士(日本大皈大学地球科学系主任)领导,其他科学家分别来自美国、日本、法国、德国、大不列颠、加拿大、意…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蓬莱西庄海岸侵蚀原因、揭示泥沙运移规律,利用萤光示踪砂和染色砾石进行侵蚀岸段的泥沙示踪研究.其主要结果如下:1.海滩泥沙运动完全由波浪控制,泥沙运移的速度和方向取决于破波的大小和方向.2.海滩泥沙以群体形式沿岸输移.3.在平直海岸上,泥沙可超越粘土质海蚀平台进入另一砂质海滩。  相似文献   

5.
蓬菜西庄海滩示踪砂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蓬菜西庄海岸侵蚀原因,揭示泥沙运移规律,利用萤光示踪砂和染色砾石进行侵蚀岸段的泥沙示踪研究。其主要结果如下:1.海滩泥沙运动完全由波浪控制,泥沙运移的速度和方向取决于破波的大小和方向。2.海滩泥以群体形式沿岸输移。3.在平直海岸上,泥沙可超越粘土质海蚀平台进入另一砂质海滩。  相似文献   

6.
汤普森,D’AW.(D’ArcyWentworthThompson,18605.2~1948.6.21)英国生物学家。1960年5月2日生于苏格兰爱丁堡,1948年6月21日逝世于伦敦。他入大学之际,正值《挑战者号》世界周航返回两年,接受了新的海洋科学教育,先后在爱丁堡大学、爱丁堡学院和剑桥三一学院学习。1884~1948年任苏格兰邓迪大学动物学教授,执教64年。他还是圣安德鲁斯大学博物学高级教授。与海洋学有关的研究,主要是水产,特别是渔业统计学。1920~1947年长期主编《(渔业)统计报告》,这是关于拖网渔业的统计。在研究领域上,包括了从水螅虫、渔业和捕鲸,…  相似文献   

7.
《海洋世界》2008,(6):9-9
看见面包上长了霉菌,大多数人会立刻将其扔掉;然而,有些人却可以从这些小型真菌中看到诸多可能性,美国密苏里大学的科学家帕特里克·许和他的研究小组发现了霉菌生殖过程中的一种新机制——该机制通过在减数分裂中“关闭”不匹配基因(“关闭”后该基因将无法表达),避免了非正常的遗传突变。许说:“对霉菌的这种‘定位不匹配基因并关闭之’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3’RACE)克隆出海水养殖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鳃组织hepcidin-like抗菌肽基因cDNA(523bp),包含完整的编码区、3’端非翻译区(3’UTR)和典型的多腺苷酸化信号(AATAAA).该基因编码86个氨基酸,由信号肽、优势域和成熟肽组成.与花鲈肝脏分离到hepcl及国外发表白鲈(Morone chrysops)hepcidin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花鲈鳃hepcidin-like基因编码的氨基酸与它们在27个位点上存在着差异;该hepcidin-like基因可能为hepcidin的不同变体,属于hepcidin抗菌肽家族的新成员.  相似文献   

9.
Pahi.  H 尹毅 《海岸工程》1996,15(1):72-80
且引言在德国,为了建设海港和防护堤岸以及防止航道淤塞,每年就要花费几亿马克用于泥沙研究。没有覆盖的海岸、沙丘、沙滩不断侵蚀,大量泥沙流失使陆地退缩,潮滩物质的纵向输移使港口航道的淤积更加严重。1959年,在北海潮间带和与其相连的江湾以及Balfic区曾用放射性示踪砂、荧光砂和磁性示踪砂进行过泥沙输移规律的勘测,这些工作是一些研究机构各自独立进行的,没有一个中。动机构协调这些工作,因此,大量研究报告中有些研究内容是重复的。系统地进行海洋中固体物质输移规律研究的工作始于1966年,由北海和波罗的海海岸委员会及德…  相似文献   

10.
附着硅藻栖息于海水、淡水或湿润的固体表面,往往同其它微型附着生物形成微生物膜(Primarymicrobialslimefilm)(l、2、’、’、8、’oj。附着硅藻是微生物膜的重要初级生产者之一。研究附着硅藻的数量和分布,对环境的生产力、环境净化和控制以及水产养殖事业,具有现实意义。学者观察到某些附着硅藻种群的有序排列(’门。本文对附着舟形硅藻(NaviculasP.)种群在玻片上附着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村料和方法1.实验材料1.l培养容器,卧式染色缸(透明硅质玻璃),规格:长7.7X觅5.5X深3C。11。1.2玻片显微镜载玻片,规格:长…  相似文献   

11.
1991年6月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下,在长江口北槽航道上抛泥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放射性示踪沙试验。示踪核素为钪-46,总活度为17.95×10~(10)Bq(4.85Ci),示踪沙投放总量为495g。本试验目的是通过定量观测底沙运移的方向、路线、速度和输沙率,以期为北槽航道上抛泥区今后能否继续作为抛泥区使用提供直观可靠论据。本次试验观测资料表明,在北槽航道上抛泥区,在中小讯期间,无论是涨潮时投放的示踪沙还是落潮时投放的示踪沙都受落潮流控制,并向北槽航道中段输移。据测量资料分析,在上口抛泥区投放的示踪沙最终沿着110°的运动方向以758m/d的运动速度,在269~#航标附近进入挖槽,单宽输沙率为47.8m~3/md。  相似文献   

12.
注聚区油井砾石分级充填防砂工艺技术是针对胜利油田注聚区见聚油井产出液黏度增大、携砂能力增强,提液引效措施加剧油井出砂使油井防砂有效期变短等问题进行研究的。该技术是在注聚区油井充填防砂时改变过去采用单一粒径砾石进行充填防砂的做法,将不同粒径砾石按不同比例分级充填到近井、炮眼附近和筛套环空,同时在中粒度粒径的砾石中加入经过表面处理的短切纤维,提高了砾石充填挡砂屏障的挡砂强度,实现了挡砂屏障的“挡砂、稳砂、排砂”的功能。截止到2010年4月底,该技术现场累计推广应用32井次,分级充填后注聚区油井液量由27.2m3提高到40.43m3,油量由1.01m3提高到3.89m3,增幅分别达40%和80%,最长防砂有效期已达到400d。该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较好地解决了注聚区油井提液引效使防砂有效果变短和油井近井堵塞的问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九龙江河口水体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9年春(5月)、夏(8月)、秋(11月)在九龙江河口水域进行的生态安全示范区综合外业调查资料,研究了九龙江河口水体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九龙江河口水体叶绿素a含量变化范围为0.77~15.89mg/m。,平均含量为3.11mg/m。;初级生产力变化范围为19.05~332.91mr,/(m。·d),平均值为103.51mg/(m。·d).叶绿素a含量均值以夏季的为最高(4.01mg/m。),其季节变化呈夏季〉春季〉秋季;初级生产力均值以春季的为最高[112.16mg/(m。·d)],季节变化呈春季〉夏季〉秋季的趋势.与本研究区上世纪90年代的调查结果比较,本次调查的表层水叶绿素a含量均值(3.11mg/m’)为1990年均值(2.24mg/m。)的1.3—1.6倍,而初级生产力均值[103.5mg/(m。·d)]则比1990年的[151.6mg/(m。·d)]降低了约32%.叶绿素a含量与初级生产力、可溶性硅酸盐含量、水温在这3个季节均显著正相关,与浮游植物密度的分布并不一致,二者的相关性并不显著.在高无机氮和高可溶性硅酸盐含量状态下,水温与活性磷酸盐含量对九龙江河口水体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最近地学界对外陆架和陆坡处形成的浅海表层进积沉积物产生了很大的研究兴趣.在地震剖面中,这些沉积体通常显示主要由S形倾斜和叠瓦状倾斜组成的向海进积反射结构.Posamentier和Vail(1988)描述了反映相对海平面周期波动的陆架沉积模式,证实了陆架上与低海平面伴生的沉积物的存在,即‘位于陆架上的低水位楔形体’,代表向海进积到外陆架和陆坡上的沿岸三角训沉积物的海退换形体.许多研究者已经论述了与相对海平面降低有关的低水位海岸线和海退相在沙陆架的出现.陆架边经三角润的研究实倒包括墨西哥湾的外陆架和美国大西洋北卡罗来…  相似文献   

15.
ZGY1-1型灯光信标机是根据海洋技术研究所千米潜标系统总体组提出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的。这里作为一种实用性产品介绍,供有关用户参考。 ZGY1-1型灯光信标机作为FSS1-2型千米潜标系统的示踪装置,能在水下50-200米深处潜放三个月。该装置一旦从水下返回到水面后,在光照度小于300勒克斯时即能连续发出双闪灯光信号,在光照度大于300勒克斯时,灯光将自动熄灭。因此该装置实际上也可作为其它海上固定目标和移动目标的示踪装置、  相似文献   

16.
沙滩水体中溶解性石油烃的降解及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海水体系和海水-砂体系作为对比,研究了沙滩水体中溶解性石油烃的降解及吸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1d内海水中石油浓度的降低主要是由于砂的快速吸附作用,3d以后生物对石油烃的降解作用逐渐占据优势。两种体系中降烃菌数量及石油浓度的变化曲线表明,砂对油的快速吸附显著降低了海水中石油污染物的浓度,使得海水含砂体系中石油降解菌的数量远高于海水体系。海水中石油污染物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式,当含砂体系中砂的粒径不同时,石油污染物降解的半衰期可由海水体系的31.9d缩短到22.4d和19.5d。系统中砂的存在有利于海水中石油污染物的去除,有约20%的石油污染物被吸附到砂上,然而这种去除是物理去除。  相似文献   

17.
卡彭特,W.B(WilliamBenjaminCarpenter,1813.10.29-1885.11.19)英国生理学家、海洋生物学家。1813年10月29日生,卒于1885年11月19日。早年在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1844年任伦敦大学皇家医学研究所解剖学与生理学教授,综合大学法医学教授。曾任伦敦大学校长,并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除医学外,在海洋学研究上作出重要成就。1855年在阿兰岛采集到海星和海百合类等动物,而海百合被称为是活的化石。1866年向皇家学会提出关于这些动物的构造和生理研究论文。1868-1871年参加深海考察;1868年乘《莱特宁号》(Lightning)于恶劣的…  相似文献   

18.
海水中214Bi水平分布变化的研究О.В.Gепанец等在解决海水动力学问题时,在很多情况下,同位素参数比标准水文学参数——温度和盐度更具有代表性。放射性“示踪剂”具有一定的半衰期,并载有一些特殊信息:水文物理过程的持续时间和强度。各种物质的迁移速...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对于测定从海洋表层到深层整个全水柱的颗粒物输出通量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放射性元素~(234)Th因其合适的半衰期(t_(1/2)=24.1d)和超强的颗粒物活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示踪颗粒物的循环以及和生物有关的海洋过程,并且~(234)Th/~(238)U不平衡法因其采样简单且能得到高分辨率的垂向和水平向数据而具有更远的发展前景。主要介绍了~(234)Th/~(238)U不平衡法的原理、发展历史、采样和分析方法及其在海洋颗粒物循环过程和其他海洋学研究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并重点探究其对于研究颗粒物有机物再矿化过程和受控机制以及深海碳循环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中子活化示踪砂技术,对长江口北槽下航道南侧抛泥区泥沙运移趋势进行了现场示踪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航道南侧抛泥区抛泥,泥沙的运移扩散方向在导堤内基本与航道平行,近似长带形分布.出导堤后运移扩散的主导方向偏向东南.在导堤内进入或越过航道的泥沙量很少,出导堤后进入或越过航道的泥沙量更少.回槽率估算结果表明,在抛泥后第3 d,泥沙回槽率<4.6%;抛泥后第4 d,泥沙回槽率<5.6%;抛泥后第5 d,泥沙回槽率<5.3%.由此得出泥沙回槽率不高,航道南部的抛泥区是较为理想的抛泥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