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政策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出台,要求各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着力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牢牢守住耕地红线,促进形成保护更加有力、执行更加顺畅、管理更加高效的耕地保护  相似文献   

2.
正实施耕地保护补偿是加强耕地激励性保护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提出,要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加强对耕地保护责任主体的补偿激励。广东省于2012年9月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全省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六年探索实践,全省各地耕地保护意识显著增强,对于我国经济第一大省而言,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就保护耕地问题再次重申,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特别是耕地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全面加强耕地保护、改进耕地占补平衡指明了方向。《意见》总结了20多年来耕地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特别是地方改革的实践成果,明确了新时期加强耕地保护、改进占补平衡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政策举措,是对现行耕地保护制度的加强、完善和升华。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进一步加强全省耕地保护工作,河南省委省政府站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服务全国发展大局的高度,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省耕地保护工作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奏响了新时代耕地保护工作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5.
2009年以来,无棣县国土资源局积极加强耕地保护力度,多措并举大力促进耕地动态平衡。一是构筑耕地保护责任体系。将耕地保护列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将全年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乡镇,进一步修订完善考核办法,把耕地保护列为考核乡镇政府领导班子绩效的重要内容,实行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  相似文献   

6.
正土地是农民生存的根本,同时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耕地保护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决策,因此在当前耕地保护工作中,需要立足于实际,加快对耕地发展方式进行转变,基于法律、行政和生态等多个层面来做好的耕地保护工作,确保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增加,全面提升耕地的生产能力,为农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强耕地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加强对耕地进行保护,可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国土资源局多举措构建耕地保护新机制,耕地保护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一是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耕地保护的主体责任。针对近年来耕地保护措施不力、操作性不强的问题,该局结合以往耕地保护工作经验和耕地保护实际,采取了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完善耕地和基本农田台账、实行耕地保护季报制度、加强巡查检查工作、开展耕地保护综合情况通报和建立耕地考核约谈机制等6项措施,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落实执行。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1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意见指出"加强对耕地保护责任主体的补偿激励。积极推进中央和地方各级涉农资金整合,综合考虑耕地保护面积、耕地质量状况、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和粮食商品率,以及耕地保护任务量等因素,统筹安排资金,按照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加大耕地保护补偿力度。鼓励地方统筹安排财政资金,对承担耕地保护任务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给予奖补。奖补资金发放要与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情况挂钩,主要用于农田基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加强江西省耕地保护工作,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明确细化市县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标准,科学高效地实施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日前,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江西省市县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实施意见的通知》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为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工作,辽宁厅组织开展了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的考核工作。考核结果显示,全省均完成了耕地保护任务。各市落实责任,完善制度,加强监管,严格占补平衡,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工作,认真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不断创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模式,严把农地转用关口,加强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耕地保护的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全省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圆满完成了耕地保护各项任务。其中大连、本溪、盘锦等市在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中成绩较为优异。  相似文献   

11.
利用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及基本农田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起农田网络化管理运行体系,实现基本农田保护基础信息与日常更新管理的计算机化、网络化;保证基本农田信息的现势性,快速准确掌握基本农田现状与利用变化情况,进一步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的监督与管理,更好地保护耕地资源,使国土管理工作更好的服务于即墨市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是我国土地管理、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内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及数据库建设中要求基本农田调整布局更加集中连片。该文应用景观格局指数,研究了济南市历城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调整中集中连片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除保护区图斑面积标准差外,图斑平均面积、图斑面积变异系数、图斑边界密度、最大斑块指数、平均欧式邻近距离5项指标均表明,规划调整后基本农田保护区布局上更加集中连片。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布局的集中连片性判断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是实现耕地保护、土地集约利用以及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方式。然而城市的快速扩张给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带来了挑战,如何协调城市扩张与耕地保护两者的关系、科学合理地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亟待解决。本文以武汉市为例,结合LESA(Land Evaluation and Site Assessment)方法及LANDSCAPE模型(LAND System Cellular Automata Model for Potential Effects)综合考虑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与城市扩张的冲突,进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试图协调耕地保护与城市扩张对土地资源需求的矛盾,为"多规合一"背景下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提供方法借鉴,为优质耕地保护及土地利用优化布局提供决策参考。①运用LESA方法对武汉市的耕地进行综合质量评价及等级划分;②基于LESA综合评价结果,运用LANDSCAPE模型对武汉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及城镇建设用地扩张进行模拟;③将LANDSCAPE模型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结果与基于LESA方法划定的结果进行数量、质量和空间形态上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方法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相当,质量差异不大。但在空间形态上,基于LANDSCAPE模型的划定结果明显优于基于LESA方法: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分布,形状较为规则。值得注意的是,LESA方法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中有15.8%将被新增城镇建设用地侵占,而LANDSCAPE模型能够有效避免这部分永久基本农田被侵占。  相似文献   

14.
唐晓燕  高燕 《山东国土资源》2010,26(3):38-39,43
临沭县近几年工业发展势头较猛,但土地后备资源不足,经济发展对土地刚性需求大,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双重压力较大。为此,临沭县重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强化耕地保护意识,加强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加大执法力度,实现了全县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
基于FLUS-UGB的县域土地利用模拟及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城镇开发边界的制定与已有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存在较大的龃龉,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需要科学划定县域合理的城镇开发边界以实现国土空间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对此,本文提出了基于三线协调和FLUS-UGB的城镇增长边界划定方法,以江苏省丰县为研究案例,在对其2011—2017年土地利用进行模拟和验证的基础上预测了至2035年的多情景土地利用变化,结合耕地保护与生态控制背景,最终确定城镇增长边界。结果表明:① 2017年丰县土地利用模拟的总体精度达到94.7%,Kappa系数为0.895,模拟精度较高。② 基准情景下,城镇用地呈现“摊大饼”的空间扩张趋势。在耕地保护与生态控制背景下,城镇呈“放射式”向外有序扩张。③ 预测2035年丰县城镇用地开发边界面积为80.29 km2,2017—2035年共17年增长幅度达到69.07%。明确划分城镇开发边界能够有效避免城镇用地对永久基本农田和重要生态用地的侵占,从而实现城镇扩张、永久基本农田和重要生态用地保护三者之间的良好空间协调。  相似文献   

16.
Farmland protection and delimitation in the urban fringe considers not only natural factors but also the spatial characters and site factors. Taking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in China as a case study, this paper used landscape ecology and power-law methods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farmland loss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4-2007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results of SPOT5 remote sensing images in 2004 and 2007. At the patch level, we selected four landscape indices, namely patch size, shape index, the nearest neighbor distance between farmland and construction land (including residential land and other construction land), and cropping type, to evaluate the risk of farmland loss and establish a farmland site analysis indicator syst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atch size and shape index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farmland loss, whereas the distance to construction land has a clear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farmland loss. As regards cropping type, fallow farmland is much easier for non-agricultural use than cultivated farmland. The relative transition ratio among vegetable land, fallow farmland and cultivated farmland is 1︰5.6︰1. The patch size of lost farmland follows a power-law distribution, indicating that not only small parcels but also large parcels can be lost. Patch size less than 4 ha or more than 15 ha is in high loss risk, between 4 ha and 10 ha in medium loss risk, and larger than 10 ha and less than 15 ha in low risk. Farmland with a more regular shape has a higher likelihood of loss. Patch shape index less than 2.0 is in high loss risk, between 2.0 and 3.0 in medium loss risk, and larger than 3.0 in low risk. Construction land has a varying impact on farmland loss, the residential land effected distance is 1000 m, and that of the other construction land is 2000 m. This analysis show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ite factors and farmland loss, and the analysis framework can provide support and reference for farmland protection and delimitation of prime farmland in China.  相似文献   

17.
金乡县耕地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土地供求矛盾日益突出。金乡县创新机制落实耕地保护,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扎实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切实保护了耕地资源。  相似文献   

18.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必须在综合考虑土地整治具体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合理的规避导致生态破坏的农田设计,科学规划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自身维持与修护的工程设计。该文基于农田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思想,探讨了山东平原地区基本农田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以新泰市楼德镇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做为案例进行景观规划设计,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生态防护等几方面,通过探讨和摸索,为下一步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前,莱芜市面临的耕地保护问题主要是:耕地总量日益减少,人地矛盾日趋尖锐;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且退化日趋严重;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土地开发整理潜力有限;城镇化进程加快,各类建设对耕地需求加大。对此,笔者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耕地占补平衡是我国落实耕地保护基本国策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占用耕地进行及时补充,有力保障规划期内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兼顾发展与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通过调查东营市"十二五"期间部分未利用地开发项目可以看出,在政府统管模式下的未利用地开发容易引发评审、设计、实施、管护等多方面问题。由于缺乏申请主体与管理主体之间的合理区分,造成未利用地开发项目的相应环节难以客观公正地运行和落实。而且因缺乏合理的政府农业补贴机制及明确的产权构架,造成实际从业人员对未利用地开发的热情不高,缺乏发挥未利用地开发效益的长效机制。结合项目管理改革环节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采用基金化管理和开放式市场运行的未利用地开发模式则有助于实现部门职能整合,将项目建设与后期管护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未利用地开发项目的可持续管理与利用。基金模式的实现必须统筹考虑政府角色定位、职能转变、产权制度等多方面因素,以实现改革创新审慎、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