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1990年我国地震活动概况 1990年我国共发生M_s≥5地震47次(大陆地区19次,台湾及南海28次),其中6级以上地震15次(大陆地区4次、台湾地区11次),最大为12月14日发生在台湾花莲的M_s=7.1地震,该次地震是台湾地区近四年来最强的地震。大陆地区最大地震发生在4月26日青海共和地区,震级为6.9级。大陆地区19次地震分布在青海4次、新疆6次、甘肃2次、西藏1次、云南3次、四川2次、江苏1次。  相似文献   

2.
我们研究了我国M_s≥5.0级地震的时空分布和强度特性,发现台湾地震活动似乎是我国大陆强震的前兆震(或震群)。其具体情况如下: (1)凡在台湾及其海域1.5度区域内,在三个月内相继发生多次5.0≤M_s≤6.8级的地震,我们将这一组地震称之为报幕震;将中国大陆地区发生的M_s≥7.0级强震,称之为演出  相似文献   

3.
王盛泽 《内陆地震》1991,5(2):175-178
1990年,全球地震活动集中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西部;亚欧地震带地震活动较强。中国强震活动集中于西部;新疆周过地震活动及全区内强震的活跃引人注目。 1 全球及中国的地震活动 据我国台网测定,1990年1—12月,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大震23次,其中最大地震M_s 8,发生在菲律宾吕宋岛,是近几年来地震活动较高的一年。美洲的巨大地震(M_s≥7.7)与亚欧地震带上的强震活动有一定的相关性,前者发生一段时间后,亚欧地震带的地震活动将会增强,也发生大地震。1986年美洲地震活动开始增强,1988年进入全面活动阶段。平静了数年的亚欧地震带西区从1988年开始也发生了强地震活动。到1990年,亚欧地震带的地震活动已具有相当水平,而且地震活动有向带东区(65°E以东)迁移的迹象。同年6月14日苏联斋桑7.3级地震就是一例。1990年全球大地震活动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西部和亚欧地震带上,而美  相似文献   

4.
赵建政 《内陆地震》1992,6(3):300-301
1 全国地震活动 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1991年1月—12月,全国共发生M_s≥5.0级地震28次,其中5.0~5.9级地震27次,6.0~6.9级地震1次。其主要活动特征表现为:中强地震频度高、强震频度低。此为近十几年来活动强度较低的年份,可属异常现象。从地震空间分布上看,大部份地震发生在东经107°以西地区,维持着自1988年以来中强地震活动以西部为主体活动区的特点。同1990年不同,1991年5级以上地震活动分布,大多发生在北纬34°以北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1989年四川巴塘地震序列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概况1989年4月16日04时34分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境内发生M_s6.7地震,随后于4月25日10时13分、5月3日13时53分和23时41分分别发生M_s6.7、M_s6.4和M_s6.2地震,到9月30日止,共发生M_L≥1.0地震21000余次,M_L≥2.0地震3428  相似文献   

6.
丁鉴海  姜秀娥 《中国地震》1989,5(1):88-88,90
1.我国地震活动概况及特点 1988年我国共发生M_s≥5地震56次(大陆地区43次,台湾地区13次),其中6.0—6.9级地震7次(大陆地区5次都为余震,台湾地区2次),大陆地区7.0级以上地震3次,最大为11月6日云南澜沧7.6级地震。台湾地区最大地震为10月16目的6.2级地震。如果不计算唐古拉山、澜沧—耿马震区的余震,我国共发生5.0级以上地震37次(大陆地区24次,台湾地  相似文献   

7.
甘肃东南部地区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东南部地区地震活动频繁。该区历史上曾发生过M_s≥5.0级地震55次,其中包括M_s≥8.0级2次,7.0—7.9级6次,6.0—6.9级12次,5.0—5.9级35次。近年来该地区一直被定为重点监视区或需要注意监视的地区。因此,研究其地震活动特征对于该地区的地震监  相似文献   

8.
乌恰-帕米尔地区强震的灰色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可佩 《地震》1992,(5):35-43,53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和可公度性理论,试对新疆乌恰—帕米尔地区的强震活动趋势进行预测研究,给出了一个检验性预测的反演实例,结果表明:该地区6级以上地震具有3.8年的可公度值,7级以上强震具有10.1年的可公度值;M_s≥6地震可能发生在1993年3月8日—1995年2月2日和1997年1月10日—1998年12月2日,下次M_s≥7强震大约在2003—2007年前后发生。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位于我国地形起伏较大的青藏高原块体的边缘,历史地震多而强,是我国地震活动的主要地区之一。由统计分析求得;70—85年本区共发生M_s≥2.0的地震2030次,这些地震都属正常时期的弱震活动。 作者根据历史地震活动和近期弱震分布和地质构造背景,将这一地区划分为四个分区,分别给出了各分区的活动频度,b值,蠕变曲线斜率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0.
李鸿吉  唐天明 《地震》1992,(4):73-76
1988年11月6日在我国云南省的澜沧地区发生了强烈的地震。我国地震台网公布的主震体波震级为m_B6.7和面波震级为M_s7.5,美国EDR公布的体波震级为m_b6.1和面波震级M_s7.3。这种震级的差异会影响到对地震活动性的估计,已经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 为了对澜沧地震的震级有一个确切的认识,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的波形记录重新计算  相似文献   

11.
1989年4月16日北京时间04时34分在四川省巴塘县境内(北纬29°54′,东经99°11′)发生 M_s6.7级地震,继后再度于4月25日和5月3日发生 M_s6.7级和 M_s6.4、M_s6.2级地震,在这次混合型强震群型地震中,M≥1.0级地震超过2万次,截至9月30日止,M_L≥2.0级地震就有3428次,面对如此众多的地震,台站地震分析仍按常规方法进行,不仅人手有限,而且时间上也不允许。大震后震区人民要求地震工作者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还有没有更大的地  相似文献   

12.
当一次M_s≥5级的地震发生后,人们关心该地震序列将持续多长时间?本文采用1966年以来我国大陆地区的32次5级以上地震序列资料,从地震频度N和能量E两个物理量出发,讨论序列的持续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1991年河北省地震活动情况 1、据河北省地震台网测定,1991年1月至12月河北省及京津地区共发生大小地震3831次,比去年多二千余次,其中M_L≥3.0级34次,M_L≥4.0级10次,M_L≥5.0级2次,最大地震为1991年5月30日唐山陡河M_s5.3级地震,见表1。  相似文献   

14.
一次破坏性的或明显有感的地震发生以后,人们首先关心的是这次地震发生在哪里?震级有多大?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开展地震速报工作。在短时间内对已发生地震的参数(发震时刻、位置、强度)进行测定并向有关部门发出通报称为地震速报。 中国的地震速报可以追溯到东汉,公元138年张衡用候风地动仪测报了洛阳西北方向的一次地震(即甘肃临洮七级地震)。 1966年邢台地震后,我国在北京地区建立了区域性地震电信传输台网,从事区域地震速报工作。1970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起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负责对发生在中国境内的M_s≥5.0、边境附近的M_s≥6.0、世界范围的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境内的活动在持续平静(仅为3、4级水平)17个月之后,在1992年底又开始明显活跃起来,并且来势极猛,到1993年2月初不过40余天的时间里,已连续爆发了3次M_s≥5级地震,这就是1992年12月18日永胜的5.4级、1993年1月27日普洱的6.3级  相似文献   

16.
正本文利用甘肃"十五"数字化地震台网震中距300km范围内台站的宽频带波形记录,采用CAP方法反演了甘肃景泰2014年11月15日M_s4.9地震和2015年7月15日M_s4.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探讨了景泰两次地震的震源破裂特征和所在区域的强震危险性。其震源机制解的结果显示:两次地震震源矩心深度均在8km处得到最佳震源机制解,其节面参数基本一致,均属于左旋走滑型地震。结合历史地震与震区的活动构造,两次地震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马尔科夫模型的方法对呼和浩特—五原地震亚带的危险性进行了估计。认为该地区从1984起,十年内至少发生一次M_s≥6.3级地震的概率为50.1%;至少发生一次M_s≥6.0级地震的概率为88.1%。  相似文献   

18.
周仕勇  朱令人 《地震研究》1992,15(3):263-270
本文从信息量的角度出发研究定量描述地震活动时空分布异常图象的方法,并定义了缺信量I_Q值来定量分析地震活动在时间轴上或空间上分布图象的异常程度。文中还根据1977年1月~1990年11月新疆部分地震区的地震资料,算出了四条I_Q—t曲线,发现在研究的时段和区域内发生的10多次M_s≥5.0级地震中,绝大多数有I_Q低值异常。  相似文献   

19.
1.余震序列时间分布特征天祝、景泰6.2级地震后,共发生M_s≥1地震186次。从图1可以看出,震级随时间的衰减是明显的。最大余震是主震后30多分钟发生的M_s5.1地震,4级以上的地震都是在  相似文献   

20.
1989年大同—阳高6.1级地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巍  安卫平 《中国地震》1992,8(3):19-27
本文叙述了1989年大同-阳高M_s=6.1地震的基本情况和基本特征,对这次地震的类型、余震活动、地震趋势、宏观烈度、震害特点等做了进一步的分析讨论。本次地震在时间上具有多次主震集中发生的特征,属震群型地震序列;余震活动衰减正常。由于建筑物的设计结构不合理,以及多次主震震害迭加的效果,高烈度区的震害加重。文中还简述了1991年大同-阳高M_s=5.8地震的分析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