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3 毫秒
1.
硫同位素研究是推断矿床硫源,进而划分成矿类型的常用工具.以往多采用简单的统计类比法.该法以假设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δS~(34)等同于成矿热液硫同位素组成δS_(∑S)~(34)为前提,将未知成因矿床的硫化物δS~(34)值与自然界各地质体δS~(34)的统计分布进行简单比较,凡δS~(34)变化小且近零值的矿床,为岩浆热液矿床;凡δS~(34)值变化大且偏离零值的矿床,则为生物或沉积成因.然而,实际上常出现令人困扰的情况:有些类型相同的矿床,其δS~(34)值却大不相同;相反,类型各异,δS~(34)值又相同;此外,不少矿床δS~(34)值范围介于上述不同类型矿床之间,似乎并无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2.
山东金岭铁矿属接触交代型矿床.沿金岭闪长杂岩体与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中石炭统本溪组砂、页岩的接触带上分布有肖庄、侯庄、铁山、北坑、北金召、东召口、王旺庄等多个大小不等的矽卡岩矿床.通过对分布于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中膏盐、硫化物、矿体和矽卡岩、岩体赋存的硫酸盐、硫化物进行δS~(34)的分析,获得了金岭闪长岩体的硫同位素组成δS~(34)=-0.4~14.6‰,δS~(34)的众值范围:4.3~9.8‰,沉积围岩的δS~(34)=-1.4~18.1‰,δS~(34)的众值范围:7.2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合研究了本所实验室多年积累的我国三十多个斑岩铜(钼)矿床(点)近一千余个硫同位素组成数据.这些矿床产在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遍布全国十七个省、市(区);根据地质依据及同位素地质年龄,它们形成时代纵贯吕梁期至喜山期.这些地处不同地质背景、时代各异的众多矿床,其硫同位素组成却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1)δS~(34)值变化范围狭窄、绝对值小:近一千个硫化物的δS~(34)值在-5.5— 7.6‰内变化.其中95%以上数据的δS~(34)的绝对值小于4‰.  相似文献   

4.
硫同位素地质研究工作开始于四十年代末期,第一批研究成果于1949年分别由H·G·舍德、J·麦克纳马拉、C·B·柯林斯在加拿大和A·B·特洛菲莫夫在苏联发表.硫同位素地质研究工作虽然开始较晚,但二十多年来发展迅速,目前研究的完善程度、应用范围以及投入的研究力量等方面,都超过了较早开始研究的氧、碳、氢等元素而与铅成为稳定同位素地质研究中最重要的两个元素.自然硫有四种同位素,它们的丰度分别为:S~(32)-95.O%, S~(33)-O.74%,S~(34)-4.2%, S~(36)-O.014%.S~(33)、S~(36)含量少,其丰度变化难于测定,所以在同位素地质工作中以S~(32)/S~(34)比值代  相似文献   

5.
华南震旦、寒武系海相沉积成因重晶石的硫同位素组成,其δS~(34)值为 35— 47‰。究其原因,沉积环境对沉积物的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影响是最重要的。这一发现对各时代海相硫酸盐的同位素演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前已经积累了矿物中O~(18)∶O~(16)、C~(13)∶C~(12)、S~(34)∶S~(32)、Sr~(87)∶Sr~(28)、D∶H、Pb~(208)∶Pb~(207)∶Pb~(208)∶Pb~(204)等同位素比值的大量资料.运用这些资料,可以确定发生过成矿过程的古海洋  相似文献   

7.
哀牢山—金沙江富碱侵入岩及其与裂谷构造关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44,自引:12,他引:44  
沿哀牢山—金沙江分布的富碱侵入岩,年龄为50-30Ma,化学成分是高钾(K_2O=5.07-8.30%)富碱(K_2O+Na_2O=8.17-10.08%),LREE富集(∑Ce/∑Y=7.5-9.4),铕一般无异常(δEu=0.98-1.06),δS~(34)值小(1.11-3.27)和锶初始比低(i=0.706)等,以及成因演化受第三纪裂谷控制。  相似文献   

8.
华北地台北缘东段金矿带主要类型金矿床的矿石硫同位素组成受矿源层破同位素背景值制约,成矿与不同时代花岗岩侵入或混合岩化作用引起的成矿物质活化作用有关。深成作用过程中的硫同位素平衡分馏效应使矿石硫稍富S~(34)。热变质过程中的硫同位素扩散分馏效应使矿石流稍富S~(32)。该区太古代层状岩系为金的潜在矿源,具有发现新矿化集中区和新类型金矿床的巨大潜力。根据金矿床硫同位素变化规律可进行深部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9.
我国主要类型金矿床同位素地质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王义文 《地质论评》1982,28(2):108-117
金的迁移、沉淀与某些含硫原子团(HS~-、S~=、S_2~=、S_2O_3~=、SO_4~=)的行为密切相关。硫同位素分馏实验研究表明,地质体中不同含硫矿物的硫同位素组成(δS_i~(34)),是硫源的平均硫同位素组成(δS_(Σs)~(34))和含硫矿物形成条件,其中包括温度(T)、酸碱度(pH)和离子浓度(I)的函数。  相似文献   

10.
矿床赋存于下石炭统上部。含膏岩系为一套局限海潮上泥坪相和萨勃哈蒸发泥坪相的碳酸盐岩沉积。一般含膏5层,矿床规模大,矿石质量好。膏层中心为斑状石膏一硬石膏,上部和下部则为石膏,直接顶、底板和夹矸皆为膏化角砾状微晶白云岩,呈交代渐变接触。石膏中未见气液包裹体,硫同位素δS~(34)在12.20—14.18‰之间。该矿床为古萨勃哈成因的石膏矿床。  相似文献   

11.
陕西柞水银洞子银铅矿床硫同位素地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炎金才 《矿物岩石》1995,15(1):80-86
在银洞子银铅矿床中,硫同位素组成变化很大,围岩地层中硫化物的δ~(34)S/‰值为-3.2—+6.5,13号矿体的硫同位素以富集重硫为特征,硫化物和硫酸盐的δ~(34)S/‰值为+4—+28.48,而小铅矿体群的硫同位素以相对富集轻硫为特征,硫化物的δ~(34)S/‰为-3.5—+4.67,其顶板岩石为接近零的负值.研究表明,矿体和围岩中的硫主要来自封闭盆地中海水硫酸盐的还原,沉积环境经历了对H_2S的封闭—开放—封闭的过程,矿体是在海底热卤水中沉积形成的,硫化物的δ~(34)值受沉积环境和热卤水的物理化学条件所制约.  相似文献   

12.
商旭造山型金矿床处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南侧,其热液成矿作用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石英阶段(S1)、石英—黄铁矿阶段(S2)、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S3)和碳酸盐阶段(S4),金主要赋存于S2和S3阶段。该矿床的赋矿围岩为中—下侏罗统木嘎岗日群(J_(1-2)M)的深水复理石碎屑沉积岩。商旭金矿床S3阶段硫化物的硫同位素较为均一(δ~(34)S值介于-4.5‰~-1.0‰之间,均值为-3.1‰),与围岩中硫化物的硫同位素δ~(34)S值一致,表明硫可能来自于矿区木嘎岗日群的深水复理石碎屑沉积。同时,该阶段δ~(34)S值满足δ~(34)S_(Gn)δ~(34)S_(Sp),说明不同硫化物间硫同位素分馏基本平衡;闪锌矿—方铅矿硫同位素热力学平衡温度为197℃。S3阶段硫化物的铅同位素~(206)Pb/~(204)Pb=18.35~18.69、~(207)Pb/~(204)Pb=15.64~15.70、~(208)Pb/~(204)Pb=38.57~38.98,μ值介于9.55~9.63之间,ω值介于37.75~38.15之间,表明其铀铅富集、钍铅亏损且铅源物质成熟度高的特点,暗示其铅来自于上地壳物质,可能有造山带中混杂岩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辽宁地区太古界与元古界的硫同位素背景值有明显差异。金矿床矿石硫同位素组成受矿源层硫同位素背景值制约。与同位素扩散分馏效应有关,张性断裂中的金矿体δS~(34)较低。研究金矿床硫同位素分布规律有助于矿床深部予测。  相似文献   

14.
西岔、金厂沟金矿床属于层控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其成矿时代为印支至燕山早期.地层岩石中元素含量及其演化资料表明,本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具双重性,即有来源于地层,也可能有部分来自岩浆岩.稳定同位素研究结果为:西岔金矿床δ~(34)S=1.9%—7.4‰,金厂沟金矿床δ~(34)S=3,2‰—5.1‰,二矿床硫同位素组或基本相近,表明硫源相似;δ~(18)Ο_(H_2o)=5.3‰—6.4‰; δ~(13)C=—6.1‰.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氯化物水型.成矿温度集中于142—290℃.由此推断矿波水可能是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水.矿液中的碳可能来源于地层.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硫同位素组成变化的地质意义及其用于矽卡岩铜矿找矿工作的可能性,本所与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合作,在最近两年中研究了二十多个矽卡岩矿床数目不等的标本.目前工作尚在继续进行,但已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线索.这里根据已有资料,就硫同位素组成变异的地质意义和找矿前景作一概略介绍.表1列举了21个矿区近40O个硫同位素组成测定的整理结果,其分析误差为O.05%.一、矽卡岩铜、铁矿床中硫同位素组成的基本情况在所研究过的标本中,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变化有一个极为显著的特点,即S~(32)/S~(34)与硫化物的生成时期有关.硫化物  相似文献   

16.
自S.P.Ogryzlo(1935)对Au—Cl,Au—S体系进行了实验研究以来,许多人对金的迁移形式分别从地质上、实验上和计算模拟上作了探索;结果表明,金在成矿溶液中主要以Cl~-或S~(2-)(HS~-)的络合物形式迁移。关于金的沉淀,地质研究者也分别提出了还原作用、吸附作用、机械混入作用以及电化学作用等沉淀机理;但对从迁移到沉淀,或集中成矿这一完整过程的研究,则常忽视。世界性的黄金热为金矿研究提供了大量地质资料,使我们有可能把金的迁移  相似文献   

17.
金的赋存形式及其有关地球化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质作用不同阶段中,金的赋存状态也不同。其变化规律决定于金本身的地球化学性质,因此讨论其赋存状态时必须从金的地球化学性质入手。本文试图阐明金的赋存形式,形成机理及其研究方法。一、金的主要地球化学特征金的原子序数79,属第六周期I_B族元素(Cu、Ag、Au)。原子结构5S~2 5P~6 5d~(10)6s~1,是镧系之后的过渡元素,原子的电子充填方式为内层充填,表现亲Fe(Pt)性和亲Cu(S)性。充填方式也决定了金的主要地球化学参数—电离势、(9.22电子伏特)、负电性(2.3)、氧化—还原电位(Au~ e=An 1.68V,Au~(3 ) 3e=Au 1.42V)—“三高”的特点,因而金的化学性质显惰性,常呈自然金出现。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仅仅是利用数理统计中研究抽样及实验方法的原理,用以确定必要的观察度量、数量,以解决铝土矿矿床勘探网度问题.采用如下计算公式: L=Pz×S~(1/2)/t×sum fromV~2=Pz×S~(1/2)/t×Vo L:勘探钻孔之间的距离 Pz:储量评价误差(采用B级±15%,C级±25%,D级±50%) S:矿体面积 t:概率系数 V:地质参数的变化系数 Vo:总变化系数(Vo=sum fromV~(2~(1/2))) 该公式适用于正方形勘探网,公式右端各项为已知时,则可根据公式计算出勘探钻孔之间的合理间距。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选择溶解法研究了某地闪锌矿单矿物中各相态银的分别含量。 方法以硫酸高铁铵为选择性溶剂,首先将试样中裸露的自然银溶解分离,加入Hg~(2 )消除S~2—的干扰。继以硫酸酸化的硫脲溶剂溶解裸露的辉银矿,然后根据自然银在非氧化性的无机酸中不溶的特性,采用盐酸溶解闪锌矿并浸出被包裹的辉银矿,以二氯化锡消除Fe~(3 )的干扰。于最后不溶的残渣中测定  相似文献   

20.
雷国良 《地质论评》1983,29(5):458-458
本文对一个罕见的晶洞石膏进行成因初探。从晶体生长的地质特征,矿床氧化带辉锑矿、黄铁矿矿体和围岩的地球化学演化过程,表生矿物的共生组合,石膏包体与晶洞顶板滴水的成份,pH值、盐度,密度和氢同位素的对比研究,及与双硫化物硫同位素(δS~(34))的对比分析等方面,查明石膏结晶溶液的性质及物质来源,探讨结晶环境和成因。研究结果认为:(1)矿液是密度小、盐度低、含Ca~(2+)、SO_4~(2-)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