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
石家庄市地下水污染特征及机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石家庄市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及预测的基础上,对地下水污染机理进行了探讨。最后认为,地下水超量开采是其水质恶化最重要的诱发原因,控制盐污染是今后改善地下水环境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4.
本文通过对七里沟盆地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分析,研究近年来本区地下水由于受过量开采及工业排放污染物而出现的水质演化趋势,及其内在原因,并进一步探讨处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由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事故,大量放射性物质抛向周围介质,高密度污染喷出物的弥散现象具有区域特征。目前切尔诺贝利的《污斑》遍布欧洲大部分土地,包括地下水饮用区域。在俄罗斯,紧邻第聂泊自流水盆地东部的布良斯克州东南部受害最严重,该地区的污染程度和传播范围史无前例。由于该  相似文献   

6.
辛安泉是北方第二大泉,泉域面积13000km^2。根据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将拉域划分为四个子系统。采用饮用水卫生标准和污染起始值对系统内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并对其污染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河套平原地下水砷污染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地下水砷污染是影响地区居民身体健康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重大环境地质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实际调查,从地质、地球化学、环境化学入手,系统分析和探讨了内蒙古河套平原地下水砷污染的形成机理。阐述了地下水中砷的来源及其聚集、迁移的地球化学条件。认为高砷地下水的形成,与特定的地质、地形、古地理和地球化学环境的背影有关。聚集于地层中的砷,由于环境的变化,从非游离态转化为游离态,在地下水动力的作用下,进入地下水中。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成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速 《辽宁地质》1997,(1):63-69
硝酸盐的含量直接影响地下水的环境质量,对人及动植物均有不同程度危害,通过辽宁地下水硝酸盐监测资料及大量试验资料分析,对硝酸盐污染因素及其成类型进行了系统研究,进而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六盘水市煤岩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煤矸石、矿区废水、废气对其环境的危害性,指出其环境治理的紧迫性,应加强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0.
受农业活动影响的地下水中异常高的硝酸盐污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补给区有农田的含水层中硝酸盐浓度异常高,含水层的有限水外流和非完整井导致地下水的再循环。提出一个综合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上描述源项-硝酸盐淋滤-的特征,并将源项与含水层的流体动力学特征相联系。该方法应用于重污染含水层的研究,结果表明,须将不利流体动力学条件与灌溉和施肥管理不善综合起来考虑,方可解释地下水中高达160mg/LNO3-N。  相似文献   

11.
对地下水污染的根源及其治理浅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文渊 《地下水》1999,21(3):109-111
我国地下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有:1)沿海地区海(咸)水入侵;2)硝酸盐的污染;3)石油和石油化工产品的污染,提出了防治和根治地下水污染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污染场地污染的控制与修复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我国存在大量的地下水污染场地,给地下水资源的使用带来了严重威胁。将地下水污染场地划分为4大类,15个亚类,为制定不同地下水污染场地的管理、控制和修复规定提供了依据;对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内容和方法技术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建立地下水污染的预警系统,为污染的预防奠定基础;介绍了地下水污染的控制与修复技术,并对地下水污染防控和治理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张桂兰 《地下水》1997,19(4):184-187
张店区东南部属鲁中山地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淄博向斜盆地之东北翼。山前一带,碳酸盐含水层隐伏于第四系及石炭二迭系地层之下,岩溶裂隙发育,联通性好,富水性强,在湖田、洋水一带,已探明6处地下水富集区,是淄博市暨张店区主要供水水源地之一。但由于该研究区地下水串  相似文献   

14.
马志远  谢维 《西北地质》2003,36(C00):237-241
煤矿露天开采剥离了大量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在长期露天堆放的环境中,经历了降雨、淋滤、风化和自燃作用,发生了一系列的物理、化学作用,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质,导致了对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本文选取抚顺煤田西舍场煤矸石对地下水污染的实例,阐述了煤矸石对地下水污染的现状,以及煤矸石污染的时空分布规律,煤矸石对地下水污染的途径、机理及发展趋势等。  相似文献   

15.
16.
Bens.  AK 《地质科学译丛》1997,14(3):54-56,64
地球物理方法可以有效地用来检测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情况。近来在美国犹他州犹他县采用了电阻率测深法和甚低频法来检测浅层没气污染。以胶所打的监测井为分析地下水的化学组分性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为地球物理数据的解释提供了辅助信息。  相似文献   

17.
18.
洱海沉积物重金属地球化学相及其污染历史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高原封闭、半封闭型湖泊是气候和环境演化的敏感指示器,其沉积物记录具有连续性、敏感性和高分辨率的特点。高原湖泊沉积记录在恢复和重逆各种短时间尺度(千年、百年、十年)的气候和环境演化序列上,具有其它自然历史记录无法替代的优势,尤其在揭示近代环境污染历史方面更有其独到之处。本文通过对沌海沉积物重金属地球化学相的研究,利用因子分析方法,识别了沉积物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和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即:流域侵蚀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典型制革污染场地地下水盐污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区域地下水调查的基础上,以某制革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采集场地及其周围地下水样,对地下水中无机组分检出值进行了统计分析,识别了各组分的平面分布特征,最后对地下水盐污染机理以及各组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制革厂废水排放、废弃物堆放已对地下水造成盐污染,主要污染组分为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Cl-和SO2-4;受污染的地下水环境以微酸性和还原性为特征;沿地下水流向,地下水中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Cl-、SO2-4、三氮由制革区向下游逐渐减小,基本上呈现出以皮革厂为中心的污染区,污染范围大概为0.20km2;制革污染场地地下水中硬度的升高,同时伴随着溶解性总固体、Cl-、SO2-4浓度升高,各组分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主要原因是皮革区地表水污水和固体废物淋滤液入渗过程中经历阳离子交换、钙镁易溶盐溶解及难溶盐溶解等作用,导致地下水中Ca2+、Mg2+Cl-和SO2-4含量增加,最终溶解性总固体也升高;铵氮在含水介质中的迁移转化也是地下水硬度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地下水三氮之间转化主要的途径是硝化作用,与地下水的氧化还原条件有关,氧化性相对较强的地下水中NO3-N含量高,而NH3-N和NO2-N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不的自组织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易顺民  赵文谦 《地球科学》1999,24(6):643-647
自组织预测模型是前苏联学者Ivakhnenko于70年代提出的一种非线性建模预测方法,它能有效地解决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数据处理和建模问题,应用自组织方法进行地下水污染预测,以实际监测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地下不不污染预测的自组织模型,其预测精度较高,检验误差在5.2%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