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大同侏罗纪煤系地层的地球物理特性,介绍了大同矿务局应用三维地震和槽波、电法等井上、井下相结合的物探方法探测矿上型构造的试验研究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煤田地质与勘探》2007,35(3):81-81
《煤田地质与勘探》于1973年创刊,是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主办的煤田地质行业学术与实用技术并重的综合性期刊,主要刊载煤田地质、矿井地质、煤层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煤田物探、探矿工程等方面,具有较高学术、技术水平和实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学术论文、新技术、新方法和  相似文献   

3.
鹤岗煤田深部煤炭资源潜力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矿区已有地质资料,从构造、沉积古地理环境分析,认为鹤岗煤田深部与煤田现生产区属同一个沉积环境,其古构造条件、沉积体系及成煤环境相同,煤田深部预测区是生产区的延深。依据钻探、物探对深部构造及煤层的控制,证实煤田深部煤层发育较稳定,具有一定的煤炭资源潜力,值得进一步勘查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孙锡荣 《地下水》2018,(5):143-146
以内蒙古某水库坝址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用综合物探方法对坝址区的断层及破碎构造带、岩体的波速及完整性系数等参数进行测量,为地质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对地面物探工作和测井物探工作分别进行研究。地面物探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而测井物探采用地震测井和超声波声速测井相结合的综合测井方法,在上下坝址区域布置高密度电法断面,完成了坝线地质构造勘察,查明了坝址区河床段顺河断层及破碎带的位置、规模和延伸情况,结果表明:上坝址区断面勘察范围内未见明显的破碎构造带或断层,岩体的完整性与岩体的风化程度、构造发育程度有关;下坝址区有一低阻异常带F1,存在破碎带,但受勘测区域地形条件限制,无法布置足够长的电法断面,无法确认勘测断层倾向,测试成果与地质勘查资料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5.
随着各地兼并开发的老煤窑、小煤窑比例的增加,煤田开采所面临的地质问题、尤其是采空区越来越复杂,掘进中极易引发突水事故。针对这一问题,笔者阐述了三维地震、高密度电法、可控源电法一体化综合物探解释技术用于解决煤田多层采空复杂区勘探研究方法,实际勘探结果证明,综合物探解释技术能有效地解决煤矿采空复杂区勘查。  相似文献   

6.
王光权 《物探与化探》2005,29(4):369-373
圆梁山隧道穿越由碳酸盐岩构成且地质情况十分复杂的毛坝向斜。应用物探方法, 进行了超前地质预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灰岩地区深埋长大隧道做物探超前地质预报, 最好先开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勘探, 查明各种构造、岩溶发育区、油汽囊等的位置、形状、规模和埋深, 对地质情况有一个半定量认识, 然后在开挖的掌子面附近开展负视速度地震反射波法, 精确预报掌子面前方的不良地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遥感、物探资料和已知矿区的构造特征等综合分析认为:徐州地区构造有必要重新分析研究,深部找煤还有希望。根据冲断—推覆构造及滑脱构造的理论提出了五个构造分区:腹地滑脱区、弧后(同生)沉积区、叠瓦推覆区、中间凹析区和对冲带,并指出不同的构造区找煤方向和方法亦应不同。  相似文献   

8.
中国煤田地质的显著特点是煤盆地类型多样、煤系后期改造明显、构造样式丰富,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煤田构造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①煤田构造的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取得重大进展;②中国东部盆地动力学与构造控煤作用受到关注;③煤田滑脱构造研究的继续——控煤构造样式的划分;④煤变形-变质作用的构造控制研究愈加深入;⑤以三维地震技术为代表的煤田构造高精度探测技术全面推广应用;⑥矿井构造定量评价和预测已成为煤田构造研究的亮点。通过回顾总结我国煤田构造研究历史和主要成就,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攻关目标。  相似文献   

9.
中国煤田地质局第六届优质地质报告评选结果已经揭晓。这次报告评选范围是1988年7月至1990年12月提交并经批准的各类地质报告以及个别因印刷耽误未能赶上第五届优质地质报告评选的地质报告;同时要求参选报告必须是公司级的优质报告。有25个地质公司(局、队)共推荐出各类地质报告44件,其中矿产地质报告27件,水文地质报告12件,物探报告5件。在矿产地质报告中有精查(含普终、详终)报告17件,详查报告4件,普查报告6件;在水文地质报告中有初勘报告5件,详勘报告5件,找水报告2件;在物探报告中有地震报告1  相似文献   

10.
几年来,在找油过程中,采用了以钻探为主同物探、化探、综合研究相配合的综合普查勘探方法:地质方面,以井下地其为主,配合物探成果和地面资料来编制各种图件,以研究地层,发现构造,揭露油藏。此外,还着重从地层古生物、岩相古地理、大地构造、地貌和、第四纪地质等方面进行配合。地球物理方面,使用了航空磁法、地面磁  相似文献   

11.
《煤田地质与勘探》于1973年创刊,是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主办的煤田地质行业学术与实用技术并重的综合性期刊,主要刊载煤田地质、矿井地质、煤层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煤田物探、探矿工程等方面,具有较高学术、技术水平和实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学术论文、新技术、新方法和先进经验等。  相似文献   

12.
《煤田地质与勘探》于1973年创刊,是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主办的煤田地质行业学术与实用技术并重的综合性期刊,主要刊载煤田地质、矿井地质、煤层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煤田物探、探矿工程等方面,具有较高学术、技术水平和实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学术论文、新技术、新方法和先进经验等。  相似文献   

13.
高密度电法对地下地电性结构具有高分辩率,是研究浅层地质结构行之有效的方法。将高密度电阻率法用于昆明市空港开发区、深圳工业园、呈贡新城净配水工程北水厂岩溶区岩土地质工程勘察中,结合钻孔资料基本查明北水厂拟建场地部分地段,隐伏构造、构造破碎带、岩溶、土洞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大致确定第四系覆盖层厚度,为设计、施工提供物探依据。  相似文献   

14.
高文泰先生的研究领域涉及煤田地质学和构造地质学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他承担了第一次全国煤田预测的学术指导工作,为新中国煤炭资源勘查和煤炭地质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中国煤田地质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先生积极倡导将板块构造理论应用于煤田地质研究领域,强调板块构造格局对中国煤田分布的控制作用,这从战略上指出了找煤方向;重视构造地质与煤田地质之间的紧密联系,对中国煤变质特征和有关煤岩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强调构造格局和构造作用对煤变质的影响;注重加强隐伏煤田构造研究,提出隐伏煤田构造研究的思路和技术方法体系,并在找煤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高先生重视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在煤田构造研究学中的应用,积极推动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在甘肃省河西地区寻找煤炭资源,采取了电法和地震相结合的综合物探方法,将收集到的有关地质、测井等资料作为物探定量解释的约束条件进行综合地质推断,认为该区构造走向为北西西向,北部基底抬起并大部缺失中侏罗统,南部为一凹陷构造,中下侏罗统较完整,含煤性较好。依据物探推断结果,在该区施工了验证孔,验证情况与物探解释吻合较好,为后期在该区找煤提供了较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飞  张立军 《地质与资源》2001,10(2):116-118
利用测地工作、重力测量、高精度磁测、甚低频电磁法、电测深测量、浅层地震折射波法等物探方法,勘查评价了抚顺榆林局部塌陷区.利用物探方法可查明本区内的断裂构造、地下空洞、含水层位的分布情况,并综合所有物探成果及地质、地形测量工作成果进行推断解释.研究了该塌陷区沉降与塌陷的机理,总结塌陷原因,指出塌陷隐患部位.  相似文献   

17.
金属矿床深部找矿中的地质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天竺  薛建玲 《中国地质》2007,34(5):855-869
笔者根据近几年来从事全国重要矿产资源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工作并结合深部找矿的实践,探讨了深部找矿的理论和方法。笔者认为地质研究,物探、化探技术应用,钻掘工程施工是深部找矿三项基本要素。地质研究是基础条件,物探、化探是技术支撑条件,钻掘探矿工程是实现条件,构成基本技术路线。全面论述了地质作用特征研究、矿田构造研究、成矿作用标志研究三项重点内容。成矿作用相关的地质作用特征研究是确定找矿思路的基础工作,包括沉积成矿地质作用、岩浆成矿地质作用、火山成矿地质作用、变质成矿地质作用,以及综合成矿地质作用研究等内容。矿田构造研究提出了沉积构造体系、火山构造体系、侵入构造体系、断裂构造体系、褶皱构造体系、复合构造体系、成矿后构造的划分方案及研究内容,及其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成矿作用标志研究包括成矿特征标志研究及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标志研究,提出了成矿热液地球化学障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及其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冰川冻土物探工作的进展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物探作为一种地质勘探手段,早被广泛用于探矿、探查石油构造,以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等方面。50年代后期,我国有关勘测设计单位在多年冻土区工程地质调查时便开始使用了物探方法,但正式把冰川冻土物探做为一种专门技术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则始于60年代初。现已发展成为电法、地震法、重力、放射性、雷达、测井和实验室研究等综合物探方法,并能有效地测定冰川和冻土的厚度,圈定多年冻土和融区的分布范围,了解地下冰状况和冻结松散沉积物厚度等,在冰川冻土研究和勘测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傅家灿 《物探与化探》1995,19(6):430-438
本文介绍了鄂东南金属矿区-阳新岩体西北段立体地质填图中的物探工作方法及其地质找矿成果.物探与地质密切配合,运用重力、磁测、电测深等综合方法,在研究岩体结构和形态,圈定控矿构造,成矿预测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认识.立体地质图形象地显示了阳新岩体的空间地质特征.找矿靶区验证结果表明,物探在立体地质填图中应用效果好,成矿预测准确.  相似文献   

20.
为了验证物探技术在南方石漠化地区综合地质调查与评价中的应用效果,在广西桂林市恭城县一带开展了地质雷达、高密度电阻率法、测井等物探技术野外探测研究。结果表明:地质雷达探测对于覆盖层划分及基岩面岩溶裂隙发育带的划分有较好的勘探效果,高密度电阻率法对于中深部溶洞溶槽及破碎带有较好的勘探效果。测井作为地面物探的延伸,获取工作区更客观的岩石及地下水物理参数,有效配合地质钻探划分岩层岩性、岩溶发育段,估算岩石的完整系数及孔隙度等。目前施工的探采结合井大多是在地面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物探工作成果布置孔位及设计孔深,已有多个水文孔揭露到溶洞或破碎带。研究证明,应用综合物探技术方法,配合水文地质、生态地质调查、钻探施工等,能够有效揭示石漠化重点区地下地质结构、构造及岩溶地质特征等,为水文地质钻探点的精准选取提供依据,从而为解决"南方石漠化重点区综合地质调查与评价"面临的地质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