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豫东永城煤田山西组二2煤形成条件与聚煤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认为二_2煤是在海湾—碎屑潮坪沉积体系与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转变过程中形成的。二_2煤分布稳定、厚度较大,灰分与硫分含量低,其厚度与直接顶底板泥岩厚度及底板砂岩厚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我们实地参观了美国地质调查所丹佛煤炭分所和美国中西部大多数私人测井公司的煤田测井,现将他们利用测井资料进行煤质、煤的灰分和发热量分析的情况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3.
测井资料煤层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井资料煤层分析,这是煤测井资料数字处理的一项主要内容。本文介绍了利用对煤层灰分、水分含量反映比较灵敏的电阻率及密度测井响应方程评价原生煤层成份含量的CWA方法,经实测资料计算表明:此方法计算简单,编程容易,运行速度快。本文主要讨论了测井资料煤层分析的最优化解释数学模型及算法,并提出了煤层分析结果的质量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4.
孔位测量数据是见煤点定位计算的起始数据,当然精度要高,但又应该经济合理。本文拟通过分析计算,论证孔口测量误差对见煤点误差的影响程度,并提出一点个人看法。 笔者认为,见煤点定位中误差(M_C)由孔口测量中误差(M_s)与见煤点测井定位中误差(M_L)组成,即 M_c~2=M_s~2 M_L~2 测井误差包括测斜仪误差与电缆深度误差(本文以孔深丈量误差代替)。目前测斜仪倾角的标定误差(M_α_1)为±1°,读数误差(M_α_2)为± 0.5°;方位角的标定  相似文献   

5.
在JXW-1型微机测井系统的煤质分析方法中,采用的是简化二元体积模型。实际应用中发现计算值与化验值有较大误差。改用回归分析方法,利用测井密度和自然伽马值两个参数,计算煤的灰分和发热量等指标,与化验值比较,误差一般在5%左右。   相似文献   

6.
府谷煤田测井曲线估算煤质灰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煤层灰分分析的经典方法包括从钻孔中取心,然后在实验室化验分析得出。为了克服单纯使用实验室分析因煤心采取率低、钻探岩粉对煤样的污染等产生的误差,采用定量的测井数据来计算煤层灰分,可以在井场快速评价煤质。笔者采用函数判别式 P=0.015ρ(?)-0.77γ中的 P 值与煤层灰分 A~g(化验分析结果)建立相关关系,进行井场煤层灰分估算,这种方法计算煤层灰分与煤心化验分析值相差在2%—3%以内,为陕北府谷石炭二叠纪煤田煤层灰分的分析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测井曲线能敏感反应原煤灰分,为了利用测井数据分析原煤灰分,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测井数据预测原煤灰分模型,用以研究利用自然伽马、密度和视电阻率等测井参数估测原煤灰分的方法。通过网络训练与测试,实验预测结果与期望结果吻合性好、误差小,因而BP神经网络可以用于测井数据预测原煤灰分。  相似文献   

8.
张坤  柳蓉  刘招君  张超 《世界地质》2017,36(3):903-912
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及岩芯观察,岩石矿物组合、有机地球化学和工业分析等资料,对梅河盆地梅河组上含煤段煤与油页岩成矿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油页岩与煤相比,具有较低的挥发分及有机碳含量,较高的灰分。煤层顶板油页岩与煤层底板油页岩相比,具有较高的挥发分及有机碳含量,较低的灰分。油页岩有机质类型为Ⅰ-Ⅱ_2型,其中,煤层底板油页岩主要为Ⅰ型,煤层顶板油页岩主要为Ⅱ_1-Ⅱ_2型;煤的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_2-Ⅲ型。梅河组上含煤段发育于盆地萎缩阶段,含煤、油页岩岩系主要发育于扇三角洲前缘-浅湖-沼泽沉积环境,煤与油页岩的成矿序列形成于与沼泽有密切成因联系的浅湖环境,主控因素为浅湖时期的湖平面或沼泽时期的潜水面。  相似文献   

9.
根据煤层中粘土矿物吸附放射性元素及Ga、Al元素置换;煤层Ga含量随灰分增高而增高等原理,利用自然伽马测井资料,可对煤层中的Ga含量进行计算。为综合利用高灰分煤和高碳炭质泥岩及含粘土较高的夹石提供了评价资料。   相似文献   

10.
我国测井解释煤层中矿物质含量的工作大约始于60年代初。由于测井技术的不断发展,解释水平提高很快,在解决煤质实际问题方面已迈出可喜的一步。 测井解释煤层中矿物质含量的方法,以往习惯上称为测井解释煤层灰分。灰分是灰分产率的简称,它是指煤层在规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残留物的产率。这些残渣是煤中矿物质经过氧化、分解而来,已与原来煤中矿物质不完全相同。因此,灰分和矿物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矿物质在总量上约等于灰分的1.15倍。灰分产率是随试验时的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和通风条件  相似文献   

11.
庇山矿区位于河南省临汝县内,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主要可采煤层二_1煤,二_1煤具分叉、合并现象,对比困难。1983年在二_1煤中发现粘土岩夹  相似文献   

12.
李大庆 《物探与化探》1989,13(2):116-122
煤层的原煤灰分分析研究是煤质分析的重要内容。作者应用系列Ⅲ数字测井仪在山西河东煤田、河南永城煤田及安徽淮南煤田等地开展近百口井的测井工作,取得了大量的原始数据,为利用测井资料研究煤层的原煤灰分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本文就概率模型分析法之一的回归分析法的方法内容和分析结果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Y_(4-1)型数字磁带测井仪(以下简称Y_(4-1)仪)是七机部704所和大庆油田协作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台国产数字测井仪。经我们组装配套后于1979年在煤钻孔中作试验取得了初步效果。Y_(4-1)仪虽然与国外数字测井仪有相当大的距离,但它是我国煤田测井中使用的第一台数字测井仪,特向煤测井工作人员介绍。  相似文献   

14.
平顶山矿区二_1煤层煤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煤岩学和煤化学方法,对平顶山矿区二_1煤层的煤相组成、泥炭沼泽类型及其形成条件进行了探讨。将煤相划分为还原相和氧化相。它们具有相应的定性和定量指标。二_1煤层由3~4个周期性相序构成,反映了成煤沼泽由森林沼泽向草本或草本木本混生沼泽的演化过程。这种相序可能代表一种滨海平原环境下的聚煤特征。二_1煤属贫营养的雨成凸起沼泽,基本上为原地堆积成煤。二_1煤层形成于淡水泥炭沼泽,但其顶部曾受过半咸水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5.
登封煤田主要煤层中镓的赋存规律及综合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对太原组一_1煤、山西组二_1煤、下石盒子组的四_3、五_3煤及其顶、底板,夹矸中镓的含量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初步分析了富集原因,并对综合利用提出了浅见。  相似文献   

16.
煤体结构的测井曲线判别是一种高效经济的地球物理判别方法,但是受沉积环境和煤储层物性等因素影响,测井曲线具有多解性,造成煤体结构测井响应不明显,由此得到的判别方法也会有区域局限性。因此,在进行测井判别之前,需要对除煤体结构以外的影响测井曲线的因素加以控制。以沁水盆地马必东区块3号煤为例,首先利用煤心灰分与伽马测井曲线的正相关性进行煤心归位,以确保测井深度与取心深度的一致性;再利用煤心的镜质组与惰质组含量之比(镜惰比)对工区的聚煤环境进行分区,并优选聚煤环境相近分区的测井曲线。结果表明,电阻率系列曲线可以较清晰地反映该地区的煤体结构,受探测深度的影响,声波曲线无法准确地反映该地区煤体结构的变化规律。利用取心井训练的多测井曲线随机森林模型对未取心井煤体结构进行预测和判定,实测压裂曲线检验表明,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率高。应用表明,基于聚煤环境分区的煤体结构测井判别方法可以反映煤体结构分布规律,指导压裂工作,降低煤层气开发成本,且有助于指导跨区块的煤体结构测井响应研究。   相似文献   

17.
发热量是煤质评价和热工计算的重要指标。通过收集内蒙、山西等矿区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及发热量数据,根据挥发分高低对煤变质程度进行分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煤的发热量与水分、灰分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煤的发热量与水分、灰分呈反比关系,且随着煤变质程度的降低,水分对发热量的影响逐渐增大,而灰分的影响逐渐降低。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其他矿区煤的发热量进行预测,并将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来验证模型的正确性,结果显示,该模型在不同矿区煤的发热量的预测中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根据风氧化煤中有机质、灰分、挥发分以及固定碳含量等成分的变化,结合氢、氧含量、发热量、视密度、黏结性、测井参数等,讨论风氧化煤地质与地球物理特征:(1)风氧化煤表面C、O原子含量变少,风氧化煤内部的风氧化程度要弱于表面;(2)风氧化煤光泽暗淡,因风氧化作用产生的煤成黏土密度低于黏土;(3)干燥无灰基碳、氧+硫含量在风化煤最低,氢含量反之最高;(4)风氧化煤的有机质绝大多数被破坏,灰分剧增,挥发分及固定碳降低;(5)氧化煤有高自燃性,与之相反风化煤不具有易燃性,反可作为防火预留煤柱。(6)随风化程度的加深,在测井曲线上自然伽马、伽马伽马呈现高幅值,电阻率呈现低幅值;(7)岩浆侵入导致氧化煤其电阻率曲线基本为零,密度变小。  相似文献   

19.
基于平桥向斜地面地质调查,PQT-1井钻、录、测井及取芯测试资料的分析,对该区煤储层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并深入探讨了有利开发层与煤厚、煤间距、显微组分、灰分产率和含气性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PQT-1井纵向上8套主力煤层呈“厚度小、层数多、间距近”的特征,适合“分层压裂,多层合采”的开发工艺。其中,C14与C16组合煤厚大、含气量适中、灰分产率较低、解吸压差较小,为最有利煤层气开发层;C30与C32组合、C17与C20组合受制于煤厚,为第二、第三有利煤层气开发层。  相似文献   

20.
测井数据蕴藏着非常丰富的地质信息,是迄今为止能够获得的分辨率最高、连续性最好的地质数据之一。测井信号的时频分析将一维的测井信号变换到二维的时频域,进而使其内部的能量聚集与分布得以清晰展示,利用测井信号沿时间方向上的差异性可以获取地层的旋回性等地质信息。通过连续小波变换对测井信号进行高质量的时频分析,运用小波变换的多尺度、多分辨率的特性进行层序、准层序的划分。同时通过小波时频分析寻找不同类型的体系域与小波时频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分析层序内部的沉积特征及内部精细结构,建立了海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和海退体系域的小波变换能谱地质模型,方便、快捷的实现了体系域的划分。最后在测井信号小波变换的基础上对鲁西和济阳凹陷的含煤地层进行了层序对比和分析,基本建立了山东地区晚古生代主要含煤地层的层序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