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六权 《陕西地质》2009,27(2):12-20
小秦岭地区具有寻找变质岩型等钛矿的地质条件,并已发现有多处金红石、钛铁矿线索。研究认为,小秦岭地区中元古界熊耳群及高山河组地层为寻找变质岩型钛矿有利层位,洛南西沟是碱性岩型钛矿成矿有利区;洛南石门-瓦子坪地区、兰田坝塬-洛南洛源地区和洛南白楼-西沟地区等3个钛矿找矿远景区;石门盆地深部存在一个变质喷发岩型钛铁矿床。应运用重砂测量、高精度重力测量、高精度磁法和电法测量等工作方法开展普查,强化深部钻探找矿,将获得可喜的找矿成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认识陕西省洛南地区二叠系石盒子组砂岩特征及其物源,给探索渭河盆地前新生代基底组成提供依据,本文综合分析了洛南二叠系石盒子组砂岩组分和重矿物特征。结果表明,砂岩物源区主要为再旋回造山带和克拉通地块,物源区与北秦岭造山带的演化关系密切,南秦岭构造带北部下古生界也为石盒子组提供部分物源,中二叠世晚期华北、秦岭板块面接触碰撞,北秦岭构造带快速隆升,南秦岭物源区提供物源减少,砂岩物源主要为中酸性岩浆岩+低级变质岩+沉积岩。二叠纪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向南延至洛南—栾川断裂附近,洛南地区二叠系石盒子组河流沼泽相含煤岩系沉积应该属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沉积,结合渭北—渭河—洛南地区晚古生代地层对比成果,认为渭河地区二叠纪至少曾沉积过二叠系石盒子组地层,渭河新生代盆地基底具有残存二叠系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变质岩系在我国出露相当广泛,除了常常出現于前寒武纪地层分布地区以外,还有較大面积的不同較晚地质时期所形成的变质地层和变质岩体,分布于不同地区。在这些变质岩系中往往含有許多具有工业价值的和不同規模的、不同类型与种类的矿产,其中  相似文献   

4.
西秦岭原“舒家坝组”地层可解体为3个岩石地层单位:北部秦岭群深变质岩系,中部李子园群变质火山岩系及南部李坝群碎屑沉积岩系。研究表明,李坝群为一套浊积岩系,具独特的浊流纵向搬运模式,是李坝金矿床含矿岩系,时代暂定为中—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5.
洛南马河钼矿位于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之纸房-永丰褶皱束中。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元古代一套经多期变质作用和岩浆侵入活动影响的变质岩系,不同方向的断裂构造极为发育,构造活动强烈,燕山期花岗岩体广为出露。矿体主要分布于岩体外接触带附近北宽坪群长英质片岩中,明显受赋矿地层、构造及岩浆活动的影响,并与桃官坪穹隆构造有密切关系。从矿区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分析,该钼矿属岩浆期后高—中温热液矿床,经进一步工作,有望形成中型矿床规模。  相似文献   

6.
桐柏—大别山地区主要出露一套经历多期、代表不同构造环境而形成的复杂变质岩系。由于长期以来对这套变质岩系的地层及其所经历的主要构造热事件的时代都没有得到解决,因而导致对这一地区的地质构造演化及其与秦岭造山带的对比产生不同的认识。本项研究是在基本解决了信阳群的时代,对区内各构造单元进行了初步划分并建立了与秦岭造  相似文献   

7.
小秦岭地区早前寒武纪地层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阎竹斌 《地质论评》1985,31(2):101-110
小秦岭地区系指陕西蓝田坝河—洛南洛河—线以北,关中渭河以南,豫西熊耳山以西的广大山区。区内早前寒武纪地层分布广泛,发育完整,层序清楚,接触关系明显,蕴藏有较丰富的矿产资源,是研究早前寒武纪地层较理想的地区之一。自1965年以来,我们在该区进行了大量的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于原秦岭区域地质测量队所划太华群“下”部(实际属上部,下同)铁洞沟组之下,发现了一套变中基性火山岩夹片麻岩和石英岩及其底部的角度不整合面,新获得一批同位素年龄数据,确定了晚太古代和早元古代地层的存在,为建立小秦岭地区早前寒武纪地层层序、划分与  相似文献   

8.
小秦岭崤山地区晚太古代基底变质岩系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积贤 《河南地质》1998,16(2):106-113
小秦岭、崤山地区第二轮1:5万区调查明,两地区晚太古代基底变质岩系均包括变质表壳岩系和变质花岗岩系。据此划分了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和构造岩石单位。根据其间的层序、时序关系,建立了各自统一的地层-岩石柱,拟出了新的划分对比方案。指出小秦岭地区观音堂组与崤山地区扬寺沟岩组是一次沉积事件的产物,应属同一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可作为区域对比的标志层位。根据接触关系,将小秦岭地区呈异岩不整合伏于观音堂组之下的变质花  相似文献   

9.
南秦岭西乡群发现晚古生代放射虫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乡群分布于南秦岭西段陕西汉中西乡地区,为一套变质的火山、沉积岩系。传统上人们把它及与其共生的变质岩、岩浆岩统称为汉南杂岩。研究者均将其划归为扬子地台的前寒武系基底。由于西乡群处于扬子地台与秦岭造山带交界的突出部位,其时代长期受到了研究者们的重视和研究。目前,西乡群及其相关地层的同位素年龄数据主要有:1010Ma、915Ma、1849Ma、987Ma、1104.14Ma、733Ma、752Ma、846Ma、894Ma、1109Ma。  相似文献   

10.
西秦岭原“舒家坝组”地下层可解体为3个岩石地层单位:北部秦岭群深度变质岩系,中部李了园群变质火山岩系及南部李坝群碎屑沉积岩系。研究表明,李坝群为一套浊积岩系,具独特的浊流纵向搬运模式,是李坝放床含矿岩系,时代暂定为中-泥盆世。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地块南缘中元古界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缺少足够的年代学数据,鄂尔多斯地块南缘不同分区中元古代地层对比研究较为薄弱。通过分析沉积岩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对鄂尔多斯地块南缘不同地区长城纪泥岩沉积物源、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以及蓟县纪古地理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洛南和中条山地区沉积物源均来自于沉积岩、钙质泥岩和熊耳群碱性玄武岩;②长城纪鄂尔多斯地块南缘受到熊耳裂陷的伸展作用的同时,还可能受北秦岭古洋盆向华北陆块俯冲作用的影响;③岐山地区蓟县系碳酸盐岩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与古地理环境之间有很好的关联性;④洛南地区Sr/Ba比值能够反映中元古代相对海平面的升降,岐山地区Sr/Ba比值大小与沉积环境相匹配;⑤鄂尔多斯地块南缘长城纪和蓟县纪都存在适于烃源岩发育的古环境。  相似文献   

12.
研究区位于秦岭EW向复杂构造带与新华夏系太行隆起的复合部位,褶皱、断裂发育,地层倒转。分布地层为上元古界浅变质岩系。岩浆活动以燕山期酸性岩浆侵入为主。着重论述Mo在不同地质体中的富集规律及Mo与共生元素的关系、形成过程和异常形态。认为该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3.
白银地区火山岩分布广泛,发育较好,而与其它变质岩系界线甚不明显,关系不清,加之,过去未采到化石,所以对其时代各说纷云。最早把青海门源以东包括甘肃天祝、白银和青海大通地区的寒武、奥陶、志留、泥盆纪地层笼统称为“南山系”。后在“南山系”的上部层位一祁连山西部东大窑附近的砂岩层中采到志留纪化石,在“古浪灰岩”中采到腕足类、头足类化石,鉴定为奥陶纪产物。分布在白银厂及其周围地区的火山岩,1958年以前在该区的地质工作者,都把它定为志  相似文献   

14.
闽北地区属华南褶皱系的一部分,其中铅、锌为区内优势矿种,广泛分布于前震旦纪变质岩系中,尤其以前震旦纪龙北溪组的黑云斜长变粒岩、云母片岩、石英片岩中最为多见。其成矿特征可分为热液型铅锌矿床、充填交代型铅锌矿床及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型铅锌矿床。其形成受地层、岩浆、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控制较为明显,前震旦系变质岩系中的绿片岩、压扭性断裂及前震旦系变质岩系与岩体的接触带及其附近应是本区铅锌矿床找矿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小秦岭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床都产于太古界太华群中。太古界太华群中基性火山—沉积变质岩系对金矿田的形成有极为明显的控制作用。同时,在太华群变质岩系中自西而东分布有华山、文峪、娘娘山三个花岗岩体。含金石英脉围绕岩体有规律的分布,与花岗岩体有密切成因联系。许多太古界地层中的金矿床,附近往往有花岗岩体出现,这绝不是偶然的现象。因此,除研究太古界地层的控矿作用外,探讨金矿田中岩浆活动的控矿作用对研  相似文献   

16.
四川的地层发育齐全,从上太古界到第四系均有。全省具双层结构特点的前震旦系基底。在晚震旦世一三叠纪,四川东、西部地区地质发展迥然不同,东部地区进入地台发展阶段。而西部仍处于地槽活动状态。变质岩主要分布在西部及东部的西边缘。东部仅有前震旦系变质,而西部三叠系以下地层均已变质。晋宁、印支、喜马拉雅运动是四川重要的构造运动。全省可分为四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杨子准地台、松潘—甘孜褶皱系、三江褶皱系和秦岭褶皱系。杨子准地台自震旦纪开始进入地台发展阶段,松潘—甘孜褶皱系与三江褶皱系经历两次地槽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东秦岭包括陕南、予西南、鄂北广大地区,金矿资源十分丰富,点多面广。据初步统计,全区共有各类金矿床矿点及矿化点二百多处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该区古老变质岩地层出露广泛,某些地层含金丰度偏高,构造复杂,秦岭纬向褶断带具有长期继承活动特征,各类岩浆岩分布广泛,变质作用及混合岩化作用十分强烈,对金矿成矿条件十分有利,金矿床具有显著的层控性质。 (一) 按照我国著名大地构造学家陈国达教授所创立的“地洼”学说,该区在大地构  相似文献   

18.
秦岭地区“柞水系”地层的时代問題是地质界长期以来爭論的重大問題之一。由于这套地层褶皺剧烈、变质較深、长期无化石依据以及与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不清,其时代問題长期未得解决。而这个問題的解决对于解释秦岭及其邻区大地构造特征和研究該区地质发育史以及进一步指导普查找矿  相似文献   

19.
构造地层学是变质岩地区地层研究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变质岩区,尤其是前寒武纪古老变质岩地区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与争论.同一地区的同一套岩系经常有不同的结论.尤其是地层厚度相差更为悬殊.其原因是由于人们对变质岩系的特殊性认识不足,习惯于用研究沉积岩的方法来研究变质岩.由于变质岩系中古生物化石贫乏;经历了不同程度变质作用(可能为多期的)使原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  相似文献   

20.
五河地区与胶东及小秦岭地区金矿成矿地质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五河县荣渡-小溪集金及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工作在总结前人工作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五河地区、胶东地区以及小秦岭地区金矿床的成矿条件。研究认为,三个地区的金矿成矿地质背景相似,但是又各有其特殊性。五河地区相比于其他两个地区燕山期岩浆岩虽有分布,但岩浆活动及与之相关的郯庐断裂系发育程度和活动性均弱于胶东地区;五河地区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下地壳,无深部幔源物质的参与。五河地区、小秦岭地区金矿赋矿围岩(地层)金元素含量均较低,而胶东地区金矿赋矿围岩具有高背景值。总体而言在基底地层、岩浆作用及构造断裂活动等方面,五河地区与小秦岭地区更为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