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香味扑鼻的荷花随着微微轻拂的暖风,飘来,顿觉沁人心脾,感觉告诉了我,就要到了,到了台儿庄大运河六十万亩的湿地,到了湿地中的美景之最——十里荷花长廊的百荷园。她是一个休闲、观光、旅游的好去处,她是一个依托在台儿庄大运河北岸  相似文献   

2.
母亲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从没有年轻过,以至于何时花白了头发我都没注意。我没见过外婆,她在母亲八岁时就死了。听母亲讲外婆很严厉,母亲吃饭时拿筷子总把大拇指翘着,她一声不吭地抓住大拇指就使劲掐。母亲有个妹妹养不活送了人,她和弟弟似乎都是苦水中泡大的。听说母亲从小就很勤快,十来岁的小姑娘就包揽了家务。有一次她在一个竹林盘中拾柴禾,一个男孩打了她并把他的大便抹到她头上,她回家后也没有告诉外公。母亲在贫穷的天空下长大,带着惟一的嫁妆———勤劳嫁给我父亲。她共生了四个孩子,据说她在生我大哥的第三天便到田里挣工分。生我二哥时…  相似文献   

3.
高曼英是位倔强的姑娘。1956年高曼英初中毕业后到西安测绘训练班学习的时候,有的同志担心怕分配学外业,因为外业生活苦,工作累,而内业就舒适些了。可是高曼英却不这样想,她认为年青人应当有志气,不要在温室内冬眠。她要求学外业,到艰苦的野外去锻炼锻炼。去年训练班结业的时候,又有人劝她说:“小高,干测量整天爬山钻林,这玩艺可不是女孩子干的呀,还是投考高中去吧!”她很气愤,当即就顶回去:“什么话!我早已决定在测绘事业上干一辈子。党培养我这么些年,现在正是为党工作的时候了。”就这样,她怀着对党的事业的满腔热情,走向了测绘战线。  相似文献   

4.
走进邯郸     
我是邯郸人,小时候感觉离邯郸城很远很远,其实我的家离邯郸城只有60公里。到东北上大学后,离邯郸真的很远了。虽来来回回路过几十次,但对邯郸并不了解。去年我带一个课题组去邯郸调研,才真正认识了邯郸,从近处感受了她的古老、她的沧桑、她的辉煌和她的发展。赵都今昔邯郸地处太行山东麓,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位于河北省最南部,距北京仅四百多公里。京广铁路与邯(郸)长(治)铁路,邯(郸)济(南)铁路,公路107国道和309国道与京深高速公路均在此交汇,成  相似文献   

5.
正地图学老师给我们上第一堂时说,"地图是有灵魂的"。她说这是30年前她的老师告诉她的,但是,地图的灵魂是什么需要靠我们每个人自己去体悟,并且是需要在我们亲自画过很多地图以后才有可能体悟到。此后,在将近3年的时间里,我大概只做了一件事,处理地形数据,将全国的流域分级。枯燥、琐碎、重复、严格的训练后,我通过了论文答辩,毕业了。5年后,我第一次翻开中国地图  相似文献   

6.
这里给大家介绍的女测量员、共产党员胡梅英同志,是一个为了革命,为了建设祖国,不畏艰险,不怕困难,不怕流血牺牲的女青年。她有孩子的牵累,有家庭的阻拦,有病痛的折磨,以及女同志特有的生理特点造成在野外工作的种种不便,但是这都被她克服了,都不能动摇她的革命意志。有人认为有个安逸的工作环境,有个舒适的家庭生活,那才是最美最幸福。但是胡梅英同志都以伟大的无产阶级的革命思想驱除了渺小的个人主义思想,认为积极投身到三大革命的火热斗争中去才是最大的幸福。她对自己采取了严格要求,高标准的要求。十二年来,她遵循毛主席的教导,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辛勤地劳动着,顽强地坚守在野外勘测的第一线。胡梅英同志之所以能不被儿女情长之类所拖连,能排除万难,坚持外业工作,这与她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无限热爱、无限感情,与她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是分不开的。站在租国建设前线的青年们,都要以胡梅英同志为榜样,树壮志,抒豪情,挑起革命重担,把自己从事的每一项具体工作,与毛泽东同志的伟大战略思想联系起来,摆脱一切低级趣味,为中国革命、世界革命而奋斗。  相似文献   

7.
杨元喜 《测绘学报》2022,(6):785-786
<正>今年,《测绘学报》迎来了创刊65周年华诞,她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创办的反映我国测绘学科发展的学术性、理论性刊物,也是中国科协最早创办的77种自然科学刊物之一。《测绘学报》的前身是由方俊、夏坚白、陈永龄、王之卓、叶雪安、宁笃义、白敏等老一辈科学家亲手创办的《测量制图学报》,是当时代表我国测绘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刊物。回顾65年的风雨历程,她经历了从1957年创刊,到1960年停刊,再到1962年复刊并正式更名为《测绘学报》,又在1966年第二次停刊,直到1979年全国科技大会召开,  相似文献   

8.
正她醉心科学、钟情学术,本科期间便在国际顶级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在该学科领域引起巨大反响,得到国际著名专家积极肯定。她不仅是同学们心中的科研达人,更是学术团队的主心骨和领头羊,她义无反顾地肩负起科技创新的使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用科技改变生活的美好事业中,用智慧、协作与奉献书写着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  相似文献   

9.
她是清华大学的教授。她是那种一见面就能让人认定她是老师的那种女性,朴素的装束,聪慧的目光,谦逊的为人,优雅的举止。的确,她培养的学生已是桃李满天下,现在带的十几位博士生,也将成为栋梁之材。她长期从事水污染治理。在中国水污染状况严重、经济实力又很薄弱的现状下,她将开发高效低耗的废水处理技术作为研究的方向,在工业废水处理与城市废水净化两大领域坚持不懈,努力工作。她率先提出加强对工业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控制,在学术界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她提出的鉴定可生化性方法至今仍被广泛应用。在第六和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她所主持的…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2月10日)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她从牙牙学语到而立之年。她--中国国土经济学会,植根国土,枝繁叶茂。三十年,她高举旗帜,不辱使命,开拓向前。心系国家,服务社会,功在人间。三十年,她聚贤纳才,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1.
杨元喜 《测绘学报》2022,(6):I0003-I0004
今年,《测绘学报》迎来了创刊65周年华诞,她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创办的反映我国测绘学科发展的学术性、理论性刊物,也是中国科协最早创办的77种自然科学刊物之一.《测绘学报》的前身是由方俊、夏坚白、陈永龄、王之卓、叶雪安、宁笃义、白敏等老一辈科学家亲手创办的《测量制图学报》,是当时代表我国测绘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刊物.回顾65年的风雨历程,她经历了从1957年创刊,到1960年停刊,再到1962年复刊并正式更名为《测绘学报》,又在1966年第二次停刊,直到1979年全国科技大会召开,她才得以重新复刊.复刊后的《测绘学报》也迎来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春天,《测绘学报》随着中国测绘学科发展而不断拓展,随着测绘科学进展而不断进步,随着测绘人才成长而不断繁荣.经历几代测绘人的坚守与努力,《测绘学报》已经成为中国测绘科学领域最权威、最知名的刊物之一.  相似文献   

12.
张安蒙女士     
李青松 《今日国土》2009,(4):43-43,20
她是个富有感染力的人。与她相伴的除了激情和梦想,还有使命和责任。我与她相识是在贵州黔东南的苗寨。远远的,她双手合掌,面带微笑,向她敬重的每一个人作揖行礼——"谢谢!——谢谢!"。"谢谢!"也许是她说的最多的两个字了。  相似文献   

13.
凡是到过泸沽湖的人,无不对那儿的山光水色和摩梭风情留下难忘的印象。画家说:泸沽湖不能画出来,因为水太蓝了,画出来象是假的;作家说:泸沽湖的水直接可以吸进笔中写诗,但诗又无法穷尽她的意味;摄影家说:泸沽湖的风光内涵用镜头是难以展现的;生态学  相似文献   

14.
每到教师节。我就想起初中时的班主任金玲老师,想起我们金班五十多个学生共同对他的伤害。这次伤害竟改变了她的一生,给她带来一连串的厄运,使她被迫离开了她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后来。我应征入伍,再也未见金玲老师。经过二十年的军旅生涯,尘封的记忆慢慢淡化。惟有那惨然的一幕使我终生难忘,一种罪恶感象挥之不去的梦魇,时时咬噬着我的心;又象一具莫大的刑杖,不断的拷问着我的良知。我感到无颜面对恩师。只能默默的在心里说:老师,对不起;  相似文献   

15.
陈平 《地图》2019,(4):126-133
木渎古镇中有一条古老的小河缓缓流过,名叫“香溪”。传说当年西施和宫女们每日用香料沐浴,浴后之水倾入河中,从灵岩山流淌到木渎镇,满河生香,故名香溪。流淌千年的香溪,见证了古镇的繁华,也陪伴她历尽岁月的沧桑。到了明清时期,木渎镇达到了繁荣的顶峰,拥有私家园林30多座,被誉为“吴中第一镇”。如今,古镇上几座主要的园林庭院都分布在香溪沿岸的老街上,从西到东依次是严家花园、虹饮山房、古松园和榜眼府第。  相似文献   

16.
<正>南京最美的风景线在哪里?有人说秦淮河,有人说紫金山……而我却对南京明城墙情有独钟。她绵延33.7公里,保护着这座历史名城,巍峨壮观;她背靠秦淮河,穿过森林湖泊,通过密集的居民区,将狮子山、清凉山、富贵山、紫金山、鸡笼山等丘陵联成一体,风景秀美。尽管南京城墙的三分之一已经被拆除,但她依然是南京城"山水城林"自然风貌的最重要一环,是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7.
陆漱芬教授1918年出生在太湖之滨的无锡。青少年时代,正值国家内忧外患动荡不安,这促使她从童年起就立志要自立于社会、初中毕业后她就离家赴外地就读高中,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保送入原中央大学教育系学习,因她的兴趣偏向理科,又选修了地理副科。在她修读的大学课程中,数地图学具体形象,既有技术又有科学理论,深深地吸引了她,由此成为她毕生为之奋斗  相似文献   

18.
<正>齐耳的短发,正如她的性格,朴实、干练,娇小的身材却没能掩饰住她工作中释放的巨大能量和干劲儿——她就是舒畅,黑龙江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能手,高级技师,黑龙江地理信息工程院作业员、检查员。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她20年来独具匠心,抒写了大  相似文献   

19.
《浙江测绘》1991,(3):49-49
《中国测绘报》自今年6月23日开始在内部发行,至7月27日发行了二期,她的问世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发展测绘事业的需要,标志着我国测绘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她的诞生是全国广大测绘工作者的一大喜讯。  相似文献   

20.
<正>万永红是江西省地理国情监测遥感院职工,从事测绘工作已有37个年头。37年间,她将金子般的年华献给了测绘事业,多次被评为江西省直机关三八红旗手、省建设厅厅直系统先进工作者、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先进工作者、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省地理国情监测遥感院先进工作者。37年前,花季年华的万永红被分配到江西省第一测绘院从事外业测量工作。野外工作条件艰苦,风餐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