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徐明  王涛 《地下水》2019,(1):150-152
通过对巩留县野生核桃沟自然保护区入口处滑坡灾害的实地勘查,基本查明研究区滑坡的地质环境条件以及滑坡灾害特征及影响因素,且根据三种情况对滑坡灾害进行了稳定性计算,结果可知滑坡在天然(现状)工况条件下基本稳定;在自重+暴雨工况条件下处不稳定状态;在自重+地震工况条件下,处于不稳定状态。研究结果为下一步灾害治理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罗行滩滑坡是汉江孤山水电站库首的重要滑坡之一,系发育在崩坡积土层中的堆积层滑坡,体积约70×104 m3,属中型滑坡。据野外调查,初步分析滑坡目前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分现状、暴雨和水库蓄水等3种工况对滑坡进行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在现状条件下,滑坡基本稳定;在暴雨工况和蓄水工况条件下两侧滑体稳定性较差,中段滑体稳定性较好,但两侧滑体若失稳对中段滑体稳定不利。滑坡失稳对工程危害较大,建议滑坡治理结合大坝围堰填筑用料采取清除措施。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17,(2)
以吐鲁番市葡萄沟景区滑坡地质灾害为例,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滑坡的发育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并从定性和半定量相结合的角度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共发育有2处为滑坡,主要分布在葡萄沟西侧Ⅰ—Ⅱ号重点勘查区民房旁,滑坡规模均为小型;经过定性和半定量的综合评价分析,区内H1、H2滑坡在天然工况下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或者地震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因此,需要在暴雨和地震状态下注意监测滑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王家包滑坡体变形迹象主要以地表变形为主,分布零散,规律性较差。采用定性分析及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滑坡体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计算,王家包滑坡在天然及地震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对影响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为滑坡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普贤乡场滑坡位于四川省广元市普贤乡场镇,为了解决该滑坡带来的财产损失及安全威胁,基于该滑坡所在区域地形地貌及滑坡体的基本特征进行大量研究。本文采用极限平衡法对普贤乡场滑坡,分3种工况进行了稳定性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滑坡在天然工况及地震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并提出采用改沟及弃渣回填工程+抗滑桩+拉裂缝封填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三峡水库区陈家沟滑坡地质特征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研究了三峡水库区奉节县陈家沟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滑坡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介绍了该滑坡的结构及变形特征。从滑坡形成条件、诱发变形因素两方面分析了滑坡形成的原因及诱发坡体失稳的主要因素;据岩土样品的试验值、现场大剪值,结合地区经验值及反算值,确定计算滑坡稳定性及剩余滑坡推力的抗剪强度参数,考虑到未来三峡水库蓄水,在不同工况下对滑坡体进行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在天然及暴雨情况下,滑坡整体均处于稳定状态;次级滑坡体在饱水及水库蓄水后,处于临界蠕滑或失稳状态。结合工程实际对滑坡治理进行初步研究,提出回填压脚专档为幸捕以排水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位于九寨沟双河乡的草评上滑坡属高烈度大型滑坡,一旦失稳,危害严重.通过对滑坡地质背景,结构特征和变形破坏特征的分析,确定该滑坡变形属重力蠕滑型.结合试验资料,通过参数反演确定计算参数,利用传递系数法对滑坡稳定性进行定量评价.评价表明,在天然、地震或暴雨工况下.滑体整体处于稳定状态,暴雨条件下,其前缘稳定性讯速降低,可能...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20,(2)
以伊宁县卡拉亚尕奇乡移民搬迁新址东侧山体滑坡为研究对象,从研究区孕灾环境的角度出发,对该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最后并提出了相关的治理工程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五处滑坡在自重工况及自重+地震工况下整体处于稳定-基本稳定状态,在自重+暴雨工况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 HP5滑坡在三种工况下滑坡整体均处于稳定状态;提出了排水+格构锚固+刷方减载+排导槽综合防治方案治理工程。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探究水库水位变化对滑坡稳定的影响,以西南地区某库岸滑坡为例,在探明滑坡工程地质条件和成因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三维数值模型来分析流固耦合作用下库水位变化对库岸滑坡稳定性及滑动模式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获得水库天然状态、初期蓄水、水位上升和下降条件下滑坡体内塑性区分布和x方向位移变化情况。结合数值计算结果和滑坡实际变形破坏规律综合分析库水位变化对库岸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水库初期蓄水造成滑坡体变形开裂,使坡体处于不稳定状态;水位上升对滑坡稳定性影响较小,水位下降后滑坡稳定性大幅降低,极可能发生失稳破坏;水库蓄水后坡体滑动模式由推移式向牵引式转变。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地震灾区江油市某滑坡稳定性分析与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位于四川省江油市二郎庙镇渭河村,为一牵引式土质滑坡。从分析了滑坡的结构、变形特征和影响因素入手;根据岩土样试验结果,结合地区经验和反演计算,确定滑坡稳定性计算参数;采用极限平衡法对三种工况下滑坡体进行稳定性和剩余下滑力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天然状态下滑坡处于稳定状态,在连续降雨、暴雨及地震影响下,整体处于稳定~基本稳定状态,存在小规模滑移垮塌以及整体滑移的可能性。结合工程实际对滑坡进行治理设计,提出裂缝夯填+地表截排水+抗滑桩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库岸滑坡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现场踏勘调研,根据滑坡的环境地质条件,详细探讨了该库岸滑坡的成因机制和演化过程,并重点分析了滑坡失稳的影响因素。建立滑坡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运用有限元强度折减理论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滑坡体在天然状况下是稳定的,库水位上升至正常蓄水位时将超过滑坡前缘高程,滑坡安全系数降低,不满足规范规定的最小安全系数的要求,在考虑降雨入渗、库水位骤降时,滑坡进一步趋于危险;在考虑蓄水+地震工况时,库岸滑坡有失稳的可能。据此提出了削坡减载治理措施,治理后滑坡在各工况下的安全系数均满足规范的要求,研究成果对滑坡的治理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岷江某水电站库区1#滑坡,系白水寨古地滑堆积体下部,受1933年叠溪地震影响,而形成的一个老滑坡。2001年水库正常蓄水(1475m)后,滑坡出现明显变形迹象,2003年初,库水位下调至1470m,滑坡变形开始趋缓。笔者根据滑坡区地形地质条件,结合现场调查访问、监测资料分析,认为水库蓄水所引起的孔压(浮托力)增加是古滑坡复活的主要动因。二维FLAC数值模拟表明,在库水位由1450m(蓄水前)1475m1470m的变动过程中,滑坡变形呈现出相对平稳急剧增加增速减缓的特征,证实了上述认识。稳定性计算表明,在蓄水1475及暴雨或地震条件下,滑坡稳定性系数为0.90~0.99,即该滑坡将失稳。为使水库恢复至正常蓄水位,对该滑坡进行治理非常必要,治理方案建议以抗滑支挡为主,排水措施为辅。  相似文献   

13.
水库蓄水后库岸边坡的稳定性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库水位周期性涨落使得坡体内部渗流场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其应力场,应力场作用于岩土体产生变形,其中水库水位升降速率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尤为显著。本文以瀑布沟水电站库区双家坪滑坡为研究对象,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基于非饱和土力学理论,考虑水—土特征曲线与渗透特性,对库水作用下的双家坪堆积体滑坡稳态—瞬态进行渗流场—稳定性数值计算。运用GeoStudio软件中的seep模块模拟库水作用下滑坡体地下水变化,计算出不同库水位升降速率条件下堆积体滑坡内部渗流场的变化并将结果耦合至slope模块中进行稳定性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水位抬升阶段,滑坡的稳定性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且水位抬升速率越大,滑坡稳定性升高后衰减的程度越大;水位下降阶段,滑坡的稳定性表现为先降低再逐渐回升的趋势,且水位下降速率越大,滑坡稳定性下降后再回升的程度越低。该研究结果对于库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监测预警以及水库合理调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渗透系数与库水位升降对下坪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三峡水库运行过程中,库水位周期性涨落引起库区内滑坡稳定性发生变化,渗透特征是滑坡的内在属性,滑坡因渗透性的不同而导致其稳定性对库水变化的响应不同。根据万州库段水位统计资料,以三峡库区万州区下坪滑坡为模型,分析在4种不同数量级的渗透系数条件下的渗流场特征,研究在不同渗透系数下的滑坡稳定性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该类型滑坡的稳定性变化与库水位的变化呈现高度的正相关;滑坡稳定性最差出现在库水位下降到最低水位时,且水位降速越快,滑坡稳定性越差;不同渗透条件下的滑坡稳定性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其变化率处在一定的波动范围内,保持在-2%~2%之间;滑坡稳定性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都是随着渗透性的变大而变大;稳定性最小值与渗透系数的对数值表现为近似指数关系,稳定性最大值与渗透系数的对数值表现为近似对数关系。  相似文献   

15.
该古崩滑体位于拟建水库坝址线上游27.7 km处,体积巨大,水库三个设计蓄水高程均在滑体剪出口之上,且该区属高烈度区,滑体一旦失稳,可能造成涌浪,甚至堵江和堰塞溃坝,影响严重。本文通过对古滑体地质背景、结构特征、变形破坏特征和形成条件分析,确定该滑体属崩滑性质。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受到较为频繁构造作用,斜坡岩体块裂化较明显,节理切割严重,产生了不利结构面的空间组合,一旦破坏面贯通,则导致斜坡沿着滑面崩滑下座,覆盖到冲洪积物堆积体之上。其稳定性通过定性、定量两方面评价,其中定量计算中,通过试验资料,结合参数反演确定计算参数,利用规范传递系数法和毕肖普法进行计算。评价结果表明,在天然、暴雨、蓄水及水位骤降工况下,滑体均处于稳定状态。而在考虑地震时,其稳定性迅速降低,滑体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6.
降雨及库水位联合作用下秭归八字门滑坡稳定性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桂荣  程伟 《岩土力学》2011,32(Z1):476-0482
针对三峡库区库水位调控方案和极端降雨情况,对秭归县八字门滑坡稳定性分析设置了10种计算工况,采用SEEP/W软件模拟该滑坡在降雨入渗及库水位联合作用下的暂态渗流场,并利用SLOPE/W软件,将暂态孔隙水压力分布用于该滑坡的极限平衡分析中,确定不同工况下(不同降雨强度)的滑坡稳定性系数,据此采用降雨量对该滑坡进行失稳预测。研究认为:150 mm/d以上的降雨量对该滑坡影响较大,降雨入渗具有滞后性;在相同的降雨量情况下,1 d的降雨强度比5 d的连续降雨对滑坡体的稳定性影响更明显;在水位从175 m降至145 m的过程中,临界雨量为100 mm/d时,滑坡就可能失稳;水位从145 m升至175 m的过程中和175 mm稳定水位时,当临界雨量为200 mm/d时,滑坡才可能失稳,即水位骤降过程中滑坡失稳概率大。不同工况下的滑坡土体含水率分析结果表明,降雨影响的主要是上部土体,下部土体含水率受控于地下水位,即降雨更容易引起浅层滑坡与局部滑坡  相似文献   

17.
应变软化边坡渐进破坏模式及稳定性可靠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现有考虑应变软化效应的边坡渐进破坏分析模型中计算假定条件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不足,以三峡库区赵树岭滑坡为研究对象,考虑地下水位波动和地震力的影响,提出用于分析多场耦合条件下应变软化边坡渐进破坏模式及稳定性可靠度的方法.结果表明,地下水位波动和地震力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滑坡的渐进破坏模式和破坏概率.滑坡在145 m、175 m水位和库水位从175 m陡降为145 m三种工况下整体稳定,但分别有14.119%、20.266%和21.797%的概率发生局部渐进破坏;在烈度为Ⅶ的地震力作用下同时考虑3种蓄水工况,该滑坡分别有34.067%、38.061%和38.405%的概率发生整体渐进破坏;根据滑坡渐进破坏模式指出最佳加固位置应在沿江大道前沿.该分析方法具备可靠性,可为边坡的渐进破坏模式及稳定性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库水位变化条件下滑坡的稳定性定量评价复杂问题,考虑降雨和库水位变化对地下水渗流场变化规律的影响机制,采用饱和-非饱和渗流的基本理论,运用渗流模拟有限元法,对重庆市武隆区羊角滩滑坡在6种不同工况下的库区滑坡的稳定性开展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①降雨工况下,降雨对地下水渗流场都有影响,滑坡中部位置受地下水位影响最大,前后部影响小,降雨条件下,滑坡稳定性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而变小,到达一定阶段后,滑坡已经滑动,滑坡稳定性系数不再变化; ②库水位工况下,主要影响滑坡前缘,地下水位是随库水位变化而迅速变化的,随着库水位的上涨,滑坡稳定性系数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③地下水位的骤升对浮托作用影响有限,对压坡作用影响较大,同时降低了渗流力的影响,对滑坡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地下水位的骤降增大了渗流力,减弱了前缘库水位的压坡作用,滑坡失稳的可能性最大。可为库区该类滑坡的稳定性现状及发展趋势预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水库库区地形地质和水位地质条件复杂,蓄水后受降雨和库水位变动影响容易产生滑坡、崩塌等次生地质灾害,严重威胁水库安全运行和附近居民安全. 本文依托层次分析法,以某蓄水水库为研究对象,在充分收集其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资料的基础上,选取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坡度、坡向、地灾点密度、地灾点面积、降雨、库水变动幅度和地震强度等9个致滑因子,构建评价矩阵和滑坡危险性计算评价方法. 依据评价成果划分4个滑坡危险性等级,借助MapGIS软件生成库区潜在滑坡危险性分区图. 该分区图与遥感解译的库区滑坡体分布点高度吻合,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