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博宇 《广西地质》1997,10(4):35-40
广西晚二叠世成煤模式划分为“两类三型”,即泥岩沼泽成煤模式和泥炭坪成煤模式两类,沼泽型、潮坪型和泥炭坪型等三型。文章阐述了这些成煤模式在吴家坪期和长兴期形成的特征,分布状况,以及代表煤层,措出潮坪型是广西晚二叠世时期最主要的成煤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含煤地层中,黄铁矿是一种常见的、分布很普遍的矿物。但在过去的地质勘探和生产过程中,人们往往把它当作有害无益的矿物,因此很少进行研究。原生黄铁矿形成在成煤初期。这一时期,泥炭沼泽中堆积了大量的生物残体,其中有一部分的植物茎及生活在水体中的菌藻类生物遗体被黄铁矿化,使其免受后来成煤(岩)作用的破坏而保存下来,这样研究原生黄铁矿中的生物化石对成煤物质和成煤环境就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云南晚三叠世岩相古地理及煤层赋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南晚三叠世几个时期岩相古地理图的编制,分析探讨了含煤地层的煤层赋存规律,同时,对成煤期的划分及含煤性评价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4.
华北晚古生代成煤环境与成煤模式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华北晚古生代聚煤盆地存在活动体系成煤环境和废弃体系成煤环境。前者的海相成煤环境主要为泻湖泥炭坪,陆相成煤环境以三角洲平原沼泽意义最大。晚石炭世至晚二叠世,海相为主的成煤环境逐渐被陆相为主的成煤环境所取代,由盆缘到盆内成煤环境总体呈环带状展布。成煤环境差异性影响了成煤特点,这些成煤特点成为识别海、陆相煤层的显著相标志。华北晚古生代聚煤盆地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存在成煤模式的多样性,以陆表海滨岸成煤模式、废弃碎屑体系成煤模式和浅水三角洲成煤模式为主。  相似文献   

5.
单县矿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成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原理,通过岩心、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对研究区上古生界进行了不同周期地层基准面旋回研究,识别出短期、中期、长期及超长期4种规模的地层旋回。通过对比分析,建立了该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研究区成煤作用出现于基准面旋回的特殊位置(A/S接近于1),当叠置在长期基准面旋回下降半旋回和中期基准面旋回下降半旋回晚期是成煤的最有利时期。根据盆地充填演化和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叠加可以将研究区成煤作用分为早期成煤作用和晚期成煤作用,依次分析了不同时期成煤作用的地层基准面变化和盆地沉积充填演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煤炭资源赋存规律及含煤远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吉林省主要成煤期为晚古生代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晚中生代晚侏罗世、新生代古近纪;沉积类型以海相、海陆交互相、陆相均有存在,控煤构造及成煤环境是吉林省煤炭资源赋存的两大控制因素,通过总结吉林省煤炭资源赋存规律及主要成煤期含煤地层聚煤作用特征,提出了吉林省重点应在推覆构造下、玄武岩盖层下及新近纪盖层下寻找新的煤炭资源。  相似文献   

7.
基于琼东南盆地各凹陷含煤地层岩心、测井等资料,以及崖城组岩石学、煤岩学及煤质学资料,研究了该盆地主要含煤地层崖城组的沉积、聚煤特点及成煤环境。结果显示:崖城组主要由含砾粗砂岩、粗砂岩、中砂岩、泥岩、碳质泥岩和煤组成,属于断陷盆地晚期的沉积;琼东南盆地以浅海周缘扇三角洲和滨海带为主要成煤环境及聚煤模式,成煤环境基本上与我国南方古近纪近海型成煤环境类似。   相似文献   

8.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成煤期多並以多煤层沉积为特点。因此,加强煤中微量元素的找矿及成矿规律的研究,无论对煤的综合利用和提高成煤理论以指导今后找煤及煤田地质勘探工作,都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煤中微量元素的研究任务是:(1)搞清煤中所含伴生元素的种类、含量及其变化规律,为综合利用提供依据。同时,了解煤中伴生元素的成矿条件及赋存特征。(2)通过对煤中微量元素的迁移、富集和沉积条件的研究,为恢复成煤期古地理环境提供这方面的佐证。(3)通过研究微量元素和矿物的种类、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为煤层对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充分了解各成煤时代煤中硫的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通过对广西各煤炭产出地煤中硫分含量的统计及部分样品的测试,研究各成煤时代煤中硫分的含量,进而分析各成煤时代煤中硫分的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发现:广西各时代煤中各种硫的含量相差较大。早石炭世、晚二叠世、早侏罗世和新近纪煤中硫化物硫占全硫的平均值分别为63. 79%、33. 2%、32. 61%、46. 74%,以早石炭世煤中硫化物硫占全硫含量比例最高,其余三个时代相差不大;广西煤中硫分含量较高,且新近纪的煤中硫分含量并非如此,煤中高硫煤所占比例较大;煤中硫的含量与分布受成煤古地理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陆表海盆地海侵事件成煤作用机制分析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李增学  余继峰  郭建斌  韩美莲 《沉积学报》2003,21(2):288-296,306
研究了含煤地层中海侵事件沉积序列,即海侵沉积与煤层直接接触的组合特点,总结了海侵事件和海侵事件成煤特点,提出了陆表海聚煤盆地海侵事件成煤作用理论及海侵事件成煤机制。研究表明,陆表海盆地充填沉积序列中,既有海退成煤作用又有海侵成煤作用发生,而且,海侵事件为陆表海盆地海平面变化的典型特色,海侵的突发性是海侵事件的基本属性,其沉积具有等时性。海侵事件导致盆地事件型聚煤作用发生。本文还深入讨论了海侵事件成煤机制及其在含煤地层层序地层界面识别、层序地层单元划分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河保偏矿区为晋北煤炭基地的一部分,主采煤层13~#属于太原组海陆交互相沉积。通过对河保偏矿区13~#煤层剖面采样测试及垂向完整剖面的煤岩、煤质特征分析,13~#煤层垂向显微组成变化特征反映出成煤植物类型、成煤时期的气候以及泥炭聚集环境。13~#煤层成煤环境以干燥森林泥炭沼泽为主,覆水程度低,植物组织凝胶化程度不高。工业分析测试数据显示该煤层属于低灰分、低硫分、中高挥发分煤。结合这些煤岩煤质指标进一步分析认为,13~#煤的清洁利用方式为液化用煤。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山东省巨野煤田山西组沉积环境及3煤层的成煤环境条件,得出了3煤层厚度、结构及结构类型的变化与成煤环境的关系;探讨了山西组3煤层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
滇东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煤炭资源基地。以研究区及邻区以往研究成果为基础,综合分析野外地质调查及钻探等资料,从含煤地层岩性、聚煤带分布、成煤环境以及煤质特征四个方面分析了该区火山活动对晚二叠世聚煤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火山活动贯穿了整个晚二叠世成煤期,早期发生的峨眉山玄武岩喷发规模大,提供了煤系沉积的基底,在成煤古地理条件上控制了赋煤中心的分布,并且为含煤地层沉积提供了丰富的物源;后续发生的一系列火山活动影响了成煤环境的稳定性,同时过度的火山活动阻碍了成煤植物的生长,并对煤层的灰分、硫分、微量元素及变质程度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阿其克库都克盆地下二叠统成煤地质条件、古气候、古环境及含煤性、煤质特征和远景预测,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分析研究.经孢粉鉴定和煤质分析,该区煤系地层时代为早二叠世,煤的变质程度已达焦煤阶段.下二叠统煤系地层的发现,在天山地区尚属首次,可作为一个新的成煤时期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研究煤中的稀土元素具有重要的的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煤中稀土元素主要来源于陆源碎屑,成煤期火山灰沉降及成煤后热液流体的影响,都可能造成煤中稀土元素含量变高。稀土元素在煤中的赋存状态复杂,因各自的形成环境不同而不同。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主要受控于陆源碎屑的供给,并且还受成煤过程中的微环境和古地理条件的影响。侵入煤层的岩浆只有温度足够高才可以改变煤中稀土元素的分布模式,煤的变质作用对稀土元素的含量和迁移规律几乎没有影响。利用煤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可以识别成煤环境。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褐煤资源丰富,第三纪褐煤储量居全国首位。云南计有第三纪盆地237个,经工作证实,赋煤的有104个,零散分布于全省。盆地内含煤地层时代分属老第三纪渐新世、新第三纪中新世和上新世,以中新世和上新世为主。各盆地含煤性不同,其中有赋存巨厚煤层者,如昭通、小龙潭、先锋盆地赋煤最厚,分别达194米、223米、262米。在云南所处的三大构造单元内,三江褶皱系区属喜山期新成山系,地壳变动剧烈,聚煤条件差;扬子地台区地壳较稳定,喜山运动影响不强烈,聚煤条件好,主要褐煤盆地皆成于此区;华南褶皱系区性质介于上述二区之间,尚未发现较大的聚煤盆地。褐煤的形成,在盆地内受基底起伏、盆缘地貌、盆缘水口、同沉积断裂、基底岩性等控制。均衡沉降盆地初期成煤限于低洼部位,中后期逐步扩大,残山残梁旁侧富煤;不均衡沉降盆地煤形成于非断陷一侧的浅部缓坡地带。盆缘地貌不规则时,弯凹部位是聚煤富煤的良好部位。盆缘水口形成冲洪积扇,不利成煤。基底为碳酸盐岩的常赋存有厚至巨厚煤层,基底为花岗岩类的赋煤薄而不稳定。  相似文献   

17.
西藏是介于古代南北大陆板块之间的过渡地带,自石炭纪以来,依次经历了前特提斯洋→古特提斯洋→特提斯洋的兴衰变迁过程:金沙江、怒江、雅鲁藏布三条缝合线分别是不同地史时期南北大陆坂块的分界线。本文总结了西藏板块构造的基本特征,论述了板块构造对西藏成煤条件的控制作用,认为西藏板块构造的特殊演化经历,是造成西藏各成煤期含煤性普遍不好的主要根源。指出昌都板片成煤条件相对较好,是西藏的主要找煤远景区。  相似文献   

18.
黄铁栋  王平  李慧  陈俊  周欢  韦欣 《新疆地质》2011,29(3):324-326
通过对主煤层煤岩组分对比发现,沙尔湖煤田煤显微煤岩组分以惰质组分为主,组分因埋深不同有差异.利用镜质组与惰质组组份含量比例关系,推测煤层在沼泽积水较深还原环境中形成.煤中惰质组分含量较高,说明成煤期地壳缓慢上升,沼泽积水变浅的氧化环境.煤田自西向东主煤层形成时期沼泽积水深浅(地壳升降)变化韵律一致,早期深水中心偏向东部(葛洲坝煤矿方向),晚期深水中心偏向西部(格鑫煤矿方向),东部持续缓慢抬升使成煤阶段处于氧化环境,惰质组含量逐渐增高,并明显高于西部.同时,煤中无机质含量较高,反映当时为水动力条件较弱的成煤环境.据巨厚煤层产出、聚煤中心赋存(直接在二叠系老地层上)和煤层稳定性及变化趋势多方煤层特征,认为沙尔湖煤田巨厚煤层的形成具异地成煤特点.  相似文献   

19.
张井  于冰 《中国煤田地质》1999,11(1):30-32,84
运用煤岩学方法,研究了伊宁煤田Ya-8煤的成煤环境及其煤相。该煤层主要形成上,下三角洲平原地带,划分出国种煤相,用煤岩特征来划分煤相是成煤环境研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第二讲 瓦斯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瓦斯只是原始煤成气在煤层中保存下来的一部分,而大部分都以煤出气的形式逸散了。 瓦斯是伴随着煤的形成而生成的,在成煤作用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都产生瓦斯。因此,瓦斯的原始含量与成煤物质、成煤环境、煤的变质程度、煤层和围岩的性质等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