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土丘陵区地形破碎、沟壑纵横,为遥感影象的土地利用自动分类带来了很大困难。仅依靠传统的光谱统计分类方法,难以达到较高的分类精度。本文拟探讨在黄土丘陵区运用大比例尺地形图数据,建立区域数字地貌模型;并在模糊数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数字地貌模型对影象的分层分类结果进行修正和细化。研究表明,此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分类精度和机助制图比例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利用数字影象处理系统进行数字微分纠正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利用该系统进行数字微分纠正的各种可能和方法,提出了用阵列代数法进行象元位置内插的数学模型,据此进行了相应的试验和比较,试验证明,阵列代数内插数字微分纠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还进行了利用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构成等高线影象的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数字影象处理系统制作的数字影象地图具有较好的数学精度。  相似文献   

3.
翁基中 《测绘科技通讯》1999,22(1):38-41,35
在GIS和帝时制图应用(主要在多媒体信息系统)中,极大地需要处理数字影象,由于大数字影象里包含大量的数据,在GIS里这需要对这各影象的有效储存、管理和处理进行适当的研究。本文提供处理GIS为数字影象的一个新方法。本方法找基础就是用分级影象压缩技术将大的数字影象分割成瓦太的小区域影象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雷达在获取数字高程中的应用,在研究雷达成像余弦散射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常用的利用余弦散射模型提取高程算法的优缺点。提出了基于区域增长的余弦散射单幅雷达测图的新算法。并以河北张北地区的ERS1卫星雷达影像为例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评述了数字地形模型的在线和离线生产方式,简介了自动影象相关的历史。随后,详细地讲述了荷兰国际航测与地学学院(ITC)的自动离线生产数字地形模型方法。作者编写了ITC方法的FORTRAN程序,重点在于采用多级法进行数字化影象的匹配。在采用真实数据和模拟数据进行了大量试验之后,文中对ITC方法和通用的相关系数法进行了比较,同时还探讨了若干有影响的参数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数字影象复原的一种空间域递归处理方法——状态空间方法,并把这种方法从复原运动模糊影象推广到复原一般的二维退化影象。文中推导了退化系统模型的状态空间表示式,在无噪声的情况下,导出了一个逆系统模型以复原模糊影象。基于逆系统模型,本文还推出了一个复原运动模糊影象的新的简单公式。文中给出了计算机模拟实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一、前 言遥感数字影象的计算机辅助纠正技术是遥感数字图象处理技术中的一个部分,数字影象的几何纠正在遥感技术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对不同光谱域、不同时域及不同传感方式所获取的影象进行几何配准,以提高计算机自动分类精度或实现对环境的变化监测;作为地球资源和环境调查的结果,需要在几何上得到改正的主题图;制作或更新小比例尺地图。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利用美国陆地卫星多光谱扫描影象,通过数字影象纠正、多光谱影象的比值变换、生物量指标变换、灰度值分段线性拉伸和集群法非监督分类等数字图象处理,配合地物光谱测定和叶绿素含量测定数据,对洪湖水生植物进行计算机自动分类和类属判定的方法和试验过程。本试验产生的洪湖水生植物分布之线画图、彩色影象图以及各类群面积的统计数值,可供有关方面研究洪湖参考。  相似文献   

9.
全数字自动化测图系统软件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数字自动化测图系统软件包(SODAMS)历时五年已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研制成功。SODAMS——小型计算机NOVA 3上的离线数字相关测图系统能够利用由滚筒扫描仪——SCANDIG 3数字化的影象生产数字高程模型与带等高线的正射影象图。本文首先讨论了SODAMS的主要组成,例如数字影象的定向、沿核线重采样、数字影象匹配、相关结果的粗差剔除、建立DEM、绘制等高线和数字纠正等等以及它们的特点。为了测试SODAMS的功能与DEM的精度,处理了影象质量较好、中等山区的四个模型。RMS Z达到0.25‰H.由SODAMS产生的数据也成功地完成了对正射投影仪OR-1的驱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介绍在遥感影象分类中应用数字地面模型(DTM)改正地物反射光谱中地形影响的方法和试验。笔者选择了位于湖北和江西两省交界处的九宫山地区做为试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在山地区,单纯利用原始Landsat MSS影象分类,效果很差;采用辐射校正分类法和附有太阳入射角数据的MSS影象分类方法,都能够不同程度地改正地形对地物反射光谱的影响,从而提高了Landsat—2 MSS影象的分类精度。其中附有太阳入射角数据的MSS影象分类精度达到70.4%。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通过三条合成孔径侧视雷达航带影象的几何处理,检验它的平面加密精度,分析其今后测制中小比例尺地图的前景。几何处理分两步进行:(1)由雷达影象改化成地面坐标。这个过程包括影象的测距方向,航向,地面高差和地球弯曲等项改正。(2)由地面坐标变换到大地坐标。根据158个检查点计算坐标均方根误差(以影象比例尺表示)为m_x=0.09mm,m_y=0.08mm,m_s=0.12mm。以上的精度完全满足测制1∶5万地图加密点精度要求,同时也适合于测制边远地区1∶2.5万地图精度。根据实际计算结果表明,由地面变换到大地坐标,最佳精度并不一定是 Derenyi,Leberl 推导的高次多项式,而是不含有 y~2项的二次多项式,因此可以认为二次多项式为该雷达系统成象变形规律。理论的分析与计算结果说明,侧视雷达影象的改化,特需考虑投影差的改正,它能显著地提高平面精度,而侧视雷达航带影象的分段处理也有利于提高平面精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述了影象数字化的概念,重点讨论时序控制器的原理,结构和功能。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摄影测量工作中也引进了一些新的概念,比如全数字化自动测图,数字图象处理……,但无论是数字化测图或数字图象处理,其第一步工作都离不开影象数字化。所谓影象数字化,就是将航摄象片上连续变化的灰度信息,通过采样、量化(通常所说的 A/D 变换)变成离散的数字量。然后送到数字电子计算机完成各种数学变换。  相似文献   

13.
用于生成DEM的双重约束最小二乘影象匹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讨论了一种高精度影象匹配算法,该算法采用了具有象空间和物空的几何约束条件的灰度最小二乘影象区域并能直接从立体象对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该算法魇重要特征是,在给定任意粗糙的近似值的情况下,也能得到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浙江测绘》1991,(3):54-54
为适应数字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IDS-11影象数字化扫描仪最近由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研制成功。影象数字化扫描仪是集光、机、电、计算机及其配套软件于一体的精密仪器,是图象处理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图象数字化输入设备。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利用试验区TM影象为例,介绍了TM影象数据精加工处理的原理、方法和精度。TM影象经计算机精加工后,可以达到1:1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平面点位精度要求。本文还介绍了非遥感数据与遥感数据数字复合的原理和工作流程。多种数据复合有利于提高目视判读、自动识别分类、野外取样和定位的精度和速度。  相似文献   

16.
用雷达影象的地质分析要求精确的空间纠正,以便辨别岩石类型和对多谱段传感器的数据文件进行有效的利用。文中叙述了一种处理过程,它能消除大部分误差源所引起的畸变,包括地形引起的影响这一以前难以理解的误差源。文中配有经过纠正的影象插图,图中显示了在未经纠正的影象里显示不清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美测绘科技台作议定书,美国地质调查局EROS数据中心遥感专宇埃丹欣克先生和彼得森女士于86年11月15日至12月12日来我所讲学并进行软件移植试验。二位专家系统地介绍了美国近几年来遥感技术的最新发展,其内容有:TM和SPOT影象的前处理、滤波技术在影象增强中的应用、彩色系统变换技术及其应用、影象分类方法、利用辅助数据及平滑技术改善分类结果的精度、数字影象配准和镶嵌等。  相似文献   

18.
对相邻影像几何拼接误差及色调差异的处理,是航空影象镶嵌中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基于影象相关及色调与反差匹配的高质量数字镶嵌方法。通过来用影象相关技术获得匹配点的精确数据,建立相邻影象几何扭曲模型,以改正其几何拼接误差;用影象直方图匹配原理解决拼接时相邻影象色调差异;同时接向量差测度最小原则选取镶嵌接缝点,以避免拼接时产生的人为边界效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相当好的几何镶嵌精度,镶嵌影象整体视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王之卓教授关于“数字图象处理将是摄影测量的一个新的作业领域”的观点出发,介绍了用数字图象处理的方法解决摄影测量问题方面的某些进展,主要是:快速数字微分纠正,影象增强与镶嵌,数字立体正射影象图,LANDSAT和SPOT卫星图象的参量估计与星历数据的利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最优化计算方法引入到数字影象相关中,可直接确定出一条线(直线或曲线)的“最佳相关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