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鱼类食物组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这方面的研究正在逐步展开,涌现出许多新的研究方法。鱼类食物组成研究包括三个基本实验步骤:①样品采集,②食物组成分析,③实验结果汇总与分析。本文以这三个步骤为柜架,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并且对国内鱼类食物组成研究的发展前景做了一个展望。  相似文献   

2.
南美白对虾饵料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最有养殖前途的三大优良虾种(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和南美白对虾)之一。它生长快,其幼苗经100多天的培养即可长为成虾,成体可达24cm,其肉质鲜美,出肉率高,广盐性,耐高温。最近我国引进了这个品种,本文编汇了南美白对虾饵料研究现状的有关文献、资料,以促进更好地养殖这个优良品种。1南美白对虾幼体饵料[6]在蚤状期喂养透明辐杆藻(Bactoriastrum hyalinum)和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的幼体种群都发…  相似文献   

3.
孔石莼人工培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鲍增养殖的开展,其苗种生产量逐年增多。在日本,1984年生产鲍类苗种3096.2万个,许多地方都达到了量产化。因此,确保苗种生产用饵料尤其是稚贝饵料是关键之一。稚鲍用饵料有干燥海藻(海带、裙带菜)、盐渍海藻(裙带菜)、新鲜海藻(海带、裙带菜、爱森藻及捣布等)和人工配合饵料等。据推算生产30万个从剥离生长到壳长2~3厘米的稚鲍,需  相似文献   

4.
5.
长毛对虾配合饲料中大豆磷脂的适宜添加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海峡》1996,15(A00):62-66
  相似文献   

6.
新的蛋白源——石莼藻粉在对虾饵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日本对虾饵料中添加石莼藻粉,进行育苗室内小池试验和小型水面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添加量为2%,其增长(重)比为对照组的140%(173%),水面养殖试验表明,摄食含有石莼藻粉饵料的日本对虾生长快,产量高,饵料系数比对照组下降0.41左右。孕利每亩比对照组多1005.5元。  相似文献   

7.
泥鳅食性与饵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文凤 《台湾海峡》1998,17(A12):112-116
本文报告了泥鳅养殖的技术关键:泥鳅的生态习性、食性及其开口饵料、饲料搭配、给饲量与水温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河北省沿海小黄鱼、黄姑鱼、蓝点鲅、牙鲆、半滑舌鳎、鲈鱼、鯒鱼和孔鳐的饵料组成及其相互关系。主要结果有:(1)在饵料组成中,主要的饵料生物是日本鼓虾、脊尾褐虾、虾蛄、中国毛虾、黄鲫、日本鳀鱼、钝尖尾鰕虎鱼和尖尾鰕虎鱼等,这些主要饵料生物基本上都是群众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2)种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饵料竞争关系;(3)捕食与被捕食关系分别存在于鲈鱼与小黄鱼、鲈鱼与半滑舌鳎、鯒鱼与小黄鱼的种间。本文从饵料保障的角度,探讨了上述8个经济鱼种资源的恢复与其饵料生物资源的渔业捕捞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夜光藻的室内培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夜光藻的室内培养对于研究夜光藻的生理生态特性及其增殖机理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通过试验,发现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扁藻作为饵料,夜光藻能良好的生长和繁殖,从而为夜光藻的室内培养解决了关键性的饵料问题,实现了国内夜光藻室内的长期培养。  相似文献   

10.
11.
饵料中添加锰对中国对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在以花生饼、鱼粉、玉米粉和麸皮为基本原料,加入不同浓度梯度的锰所配制的人工饵料饲喂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对其增长、增重和存活率均无明显的影响,但添加适量的锰对其肝胰脏申的羧肽酶A具有激活作用。据此认为,利用上述原料生产的配合饵料可以不添加锰,但饵料中即使含锰量较高,对对虾的生长、成活也没有害处。  相似文献   

12.
九孔鲍人工配合饵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幼平  陈昌生 《台湾海峡》1998,17(A12):117-124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鲍人工的饵料保形率和腐败度进行了测试,测定结果该人工饵料在水温30℃内,12h的保形率达88%;在水温21℃内72h的保形率仍达到83%;水温21℃以下人工饵料在水中浸泡12h后的水体溶氧为6.08mg/dm^3以上,化学耗氧量则不论水温高低,水体里都达到11mg/dm^3;水体pH值在水温15 ̄21℃间,12h后其值变化不大,而在水温24 ̄30℃间,其值由8.2下降至7.0。通  相似文献   

13.
杨玉忠 《海洋信息》1994,(2):26-26,21
一种高品质复合生物活体对虾饵料由河北省唐海县养虾工杨玉忠研究培育成功,使对虾摄食有了“绿色”食品,标志着我国对虾养殖业进入生态养殖阶段。该饵料于日前通过国家鉴定。  相似文献   

14.
桡足类的培养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卓 《海洋科学》1989,13(6):65-66
桡足类是培育鱼类苗种中期阶段(真鲷:孵化后20—35d,牙鲆:20—48d)的合适饵料。在初期饵料生物——轮虫转换为碎肉饵(鲜或冷冻鱼、贝碎肉掺合饵)等人工饲料中间,投喂几天桡足类可以提高鱼类幼体的成活率和活力,起到顺利转换的作用。卤虫无节幼体也是这个阶段的重要饵料,但就桡足类来说,还可以弥补某些产地的卤虫在营养上的重要缺陷  相似文献   

15.
缢蛏浮游幼虫商品性饵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配合饵料质量如何,粘合剂起着重要的作用,粘合剂是增强耐水性的关键物质。粘合剂可分为非营养性和营养性的两大类。一般选用营养性的粘合剂,以求一物二用。本文利用鲜杂鱼打浆作对虾配合饵料粘合剂。其各种参数的比较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为此,我们认为鱼浆可作为一种鲜型的粘合剂。 1 材料与方法 选用新鲜或冷冻的小杂鱼、小带鱼,用山东即墨农  相似文献   

17.
张季申 《海洋科学》1994,18(1):10-12
本试验采用不同的饵料投喂青蟹的早期幼体,比较饵料效果,为青蟹人工育苗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991年7月份在本所清江试验场内进行试验。试验用的青蟹早期幼体~蚤状I期幼体全部采用清江试验场人工孵化的幼体。文中以Z1青示蚤状1期幼体,Z2为蚤状II期幼体。人工饵料为酱油粕(乐清虹桥酿造厂提供)、蛋黄、人工轮虫(美国“OceaStarInternational Inc生产的O.S.I牌人造轮虫)。动物性饵料为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plicalilis)。在室温条件下,将青蟹Z1放在1500…  相似文献   

18.
光合细菌对褶皱臂尾轮轮虫的饵料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9.
蟹类幼体营养需求和饵料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小明  李少菁 《台湾海峡》1998,17(A12):10-15
综合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和作者的研究工作,介绍蟹类幼体营养需求和饵料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蟹类幼体营养、饵料、物质和能量代谢,并就该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Ⅰ. 材料和方法Ⅰ.1. 粘合剂和饵料加工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比较理想的粘合剂应该是粘合效果好、在海水中稳定性强、不影响对虾的摄食和生长、用量少、原料来源广、成本低和加工方法简单等。根据上述特点我们研制了以海藻为原料的对虾人工饵料粘合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