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昕  徐凯  张继吟  李江风 《中国沙漠》2018,38(1):92-100
从沉积学的角度分析了锡林郭勒草原沙漠化的地质背景和沙源。锡林郭勒草原直接覆盖在早白垩世二连盆地之上。该盆地各凹陷演化的生命周期完整,同沉积期构造演化结束于基底沉降减缓阶段末,而沉积充填演化结束于湖泊萎缩-平原化阶段,随后一直处于缓慢隆升状态。这样的盆地演化史,导致充填序列上部广泛发育了湖退体系域——厚度巨大且固结程度极低的河流-三角洲砂体。人为因素和气象因素破坏了草原植被,使这些规模巨大的砂体露出地表,造成草原沙漠化基础。显然,地质环境的脆弱性是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决定因素。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锡林郭勒草原沙漠化也是一种地质灾害。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治理,将会出现大规模沙漠化。这种类型的沙漠化在中国华北、西北和东北乃至世界各地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2.
红层盆地岩性差异对丹霞地貌发育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相红层盆地的岩性在横向上和纵向上都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导致发育的丹霞地貌形态迥异。本文以赣东北信江盆地、粤北丹霞盆地、陕北地区为例,采用对比分析、数值模拟等研究手段,总结了红层盆地中常见的岩石及地貌类型,提出岩性在丹霞地貌坡面演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在信江盆地中,龙虎山、龟峰等挺拔高耸的山峰主要发育在盆地南缘的河口组厚层砾岩中,而盆地中部贵溪、弋阳地区的近圆形山丘则产在塘边组大型交错层理风成砂岩中;与其类似,丹霞山的赤壁陡崖主要发育在丹霞组厚层砾岩夹风成砂岩中;相反,陕北地区波浪状地貌主要发育在洛河组风成砂岩中。利用河道-山坡综合地形演化(CHILD)地貌模拟软件,假设在同样的构造抬升和河流侵蚀作用下,分别模拟了细砂岩、细砾岩、中砾岩构成的山体坡面的演化过程。模拟结果显示,细砂岩山体易形成较为平缓的坡面,中砾岩易形成陡峻崖壁和巷谷,而介于二者之间的细砾岩则形成较为明显的沟壑系统。CHILD模拟结果与实地观测一致。因此,红层岩性差异在丹霞地貌演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是未来地貌定量模拟研究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红花尔基盆地位于海拉尔盆地群东南部,白垩系下统大磨拐河组、伊敏组为主要含煤地层。红花尔基盆地为大型断陷型含煤盆地,盆地的总体走向近北北东向。早白垩纪持续稳定的盆缘同沉积断裂活动与沉积补偿相对平衡,在长期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了巨厚的煤层。盆地内的沉积岩层具明显的旋回特征,反映了在区域地质背景下盆地沉积演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黔中乌当盆地阶地沉积特征及其对盆地演化的指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玺  陈文奇  宁凡  郑军  罗维均  周涌 《地理研究》2020,39(6):1242-1254
黔中乌当盆地是贵州省山间盆地的典型代表,四级河流阶地清晰地记录了新构造运动中区域地壳抬升和盆地演化。通过阶地沉积物砾组统计、粒度分析、光释光(OSL)测年,探讨盆地的发育和演化。结果显示,阶地砾石排列指示盆地水系古流向与现代河流基本一致,砾石磨圆度变化大,分选较差,岩性继承了区域地层。砾石组合特征反映了构造抬升期盆地内强烈的冲刷剥蚀。漫滩沉积物粒度表明盆地在稳定阶段河流水动力整体呈增大趋势。T4和T3发育阶段区域以冲刷剥蚀为主并塑造了盆地雏形。T2阶地沉积特征及测年结果(177.4 ka~87.6 ka)表明中更新世末期持续数万年的沉积夷平作用使盆地基本成型。T1阶地形成时代约25ka,指示了黔中地区最近一次构造抬升和盆地的最终定型。  相似文献   

5.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最新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在原志丹群洛河组底部的一套黄绿、紫红、灰白及姜黄色砾岩、含砾砂岩及粉砂岩地层,厘定为白垩世志丹群底部的宜君组,不整合于中侏罗统安定组之上,其上与洛河组为整合接触。在鄂尔多斯盆地甄别出白垩世志丹群底部的宜君组的,对研究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演化及寻找相关的沉积矿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北极地区众多沉积盆地的演化受控于漫长地质历史过程中的复杂区域构造作用。利用环北极编图计划重力、磁力资料对现今北极基底构造格局进行识别,并将其与沉积盆地空间分布进行叠合,在综述北极主要沉积盆地演化序列事件基础上,归纳出三类对北极沉积盆地演化起主控作用的区域构造因素,包括:(1)后造山伸展垮塌;(2)地体增生前陆收缩;(3)洋盆扩张作用。此三类区域构造作用之后的构造事件对盆地的重塑力有限,使盆地性质大致得以延续。新元古代至显生宙时期,劳伦、波罗的、西伯利亚古陆相继碰撞形成了蒂曼、加里东、埃尔斯米尔、乌拉尔造山带,经历后碰撞期伸展垮塌成为巴伦支、喀拉、加拿大北极群岛等区域的大型沉积盆地的基底。现今西伯利亚东北部和北美西北部的北太平洋边缘地体新生代演化导致其北侧发育前陆收缩盆地。美亚海盆和北大西洋-欧亚海盆洋盆扩张作用控制了马更些三角洲、巴芬湾及拉普捷夫海裂谷盆地的演化。  相似文献   

7.
浙江方岩丹霞地貌发育的年代、成因与特色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方岩丹霞地貌在大地构造上隶属于华南褶皱系构造单元,该单元在燕山运动时期,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入欧亚板块之下,促使大陆边缘地壳重新活动.晚侏罗世末至早白垩世,本区构造应力场由晚侏罗世的北西-南东向挤压,转为早白垩世的北东-南西向挤压和北西-南东向的拉张,发育了永康早白垩世断坳盆地,在盆地中沉积了下白垩统永康群馆头组(K1g)、朝川组(K1c)和方岩组(K1f)地层.中生代晚期永康盆地逐渐隆升,结束了红层沉积,遭受侵蚀,方岩地区丹霞地貌密集围谷、密集方山和廊穴等青年期的地貌特点表明该区大规模的抬升发生在较近的地质年代.  相似文献   

8.
西宁盆地晚始新世泥岩地层粒度特征及其古环境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宁盆地较为完整地保存着一套新生代(约55~17 Ma)地层,盆地内的水湾村附近出露的晚始新世石膏-红色泥岩旋回沉积序列,是研究晚始新世气候演变的理想地质记录。关于这套地层的沉积环境存在不同的观点,尤其是关于其中泥岩地层成因的争论颇多,主要有洪积扇远端沉积、咸水深湖沉积和风积成因3种观点,差别甚大,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沉积物的粒度可以用来反演其形成时的沉积动力及沉积环境,为了明确该段地层中泥岩的沉积环境,本研究选取水湾剖面代表性泥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粒度测量及分析,结果表明,西宁盆地晚始新世泥岩沉积与黄土高原典型黄土-古土壤粒度特征类似,应为风积地层,而不是洪积扇远端或咸水深湖沉积。西宁盆地晚始新世风积地层的发现为盆地区域构造和古气候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9.
兰坪中新生代盆位于特提斯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结合部位,由晚三叠纪至上新世的沉积岩地层构成,岩相环境由海相-海陆交互-陆相沉积演化,古新统云龙组,为一套湖相含盐沉积,早期为浅湖相沉积,中期湖盆上升为干涸蒸发沉积,晚期为浅湖相沉积。南新组为河流相-三角洲相沉积,与下伏地层景星组为渐变整合接触。1∶5万兰坪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和金顶矿区详查报告认为金顶矿区原地系统由白垩系景星组和古新统云龙组地层构成,我们通过对区域和金顶矿区云龙组、南新组地层的岩性、岩性韵律、岩相特征的对比研究,认为金顶矿区原划归原地系统的"云龙组"地层应属于下白垩统南新组层,云龙组地层不是含矿层。  相似文献   

10.
贵州高原北部发育平缓丘丛和深切峰丛2种喀斯特地貌组合,保存于喀斯特山间盆地的河流阶地对区域地貌演化具有指示意义。本文根据阶地发育特征和光释光(OSL)测年,分析阶地形成的时代和动力,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探讨构造抬升和河流侵蚀对黔北喀斯特地貌演化的驱动作用。结果显示,绥阳盆地T1阶地时代18.8~8.2 ka,T2时代144.4~104.1 ka;旺草盆地T1年龄为5.5 ka,T2年龄为45.1 ka。绥阳盆地阶地以漫滩相沉积物为主,旺草盆地阶地则多切割了白云岩基岩。分析认为,气候条件影响了阶地的沉积过程,但差异性构造抬升应为区域河流阶地差异发育的主要因素。阶地测年显示,旺草盆地的河流平均下切速率明显高于绥阳盆地,表明芙蓉江流域构造抬升和河流下切强度明显高于洋川河。在差异性构造抬升和河流侵蚀综合作用下,北部大娄山区形成了深切的喀斯特峰丛-峡谷地貌,南部乌江中游流域则发育以平坦盆地和宽缓丘丛为主的地貌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