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2 毫秒
1.
本文整理了3种计算露点温度的方法,分别为利用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直接计算,利用干球温度、相对湿度和环境水汽压间接计算,用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和大气压计算,并以长春、西安、武汉和广州地区代表站为例,将前两种计算露点温度方法的结果与实际观测的露点温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露点温度的直接法与间接法均有其优点,当干球温度为0.0—30.0℃且相对湿度为40%—100%时,直接法计算的露点温度与实际观测露点温度的误差主要集中在0.5℃以内,适用于温度高且相对湿度较大的地区;间接法计算的露点温度精度较高,与实际观测露点温度的误差在0.2℃以内,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
三峡坝区相对湿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士型  居志刚 《气象科技》2002,30(5):300-303
根据1992~2001年三峡气象站相对湿度等观测资料,分析了三峡坝区相对湿度的年、月和日变化特征及特殊天气类型的相对湿度变化个例,用气团平移法和数值预报产品订正法求出露点温度、用马格努斯经验公式建立相对湿度与气温和露点温度的定量关系式预报相对湿度,2001年10月~11日试报准确率为92.3%。  相似文献   

3.
我们气象台站在求算露点温度时,一般都是先用干、湿球温度和本站气压在气象常用表(第一号)中,查出相应的绝对湿度,再用查得的绝对湿度查出露点温度。 由于发航危报的时间性较强,求露点温度时,要查几次表就比较匆忙。能不能改变这种繁琐的求法,在保证编报的正确性的前提下,用干、湿球温度值直接求得露点温度呢?  相似文献   

4.
张东  汪瑛  冯业荣  方一川 《气象科技》2014,42(2):302-308
利用室内地板温度、气温、露点、湿度,以及NCEP 1°×1°分析数据等资料,对2012年广东2—3月冬春过渡季节"回南天"(高湿天气)的5次个例的天气形势、气象要素特征和物理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冷空气影响结束后,广东上空迅速转受暖湿空气控制,当室外空气露点高于室内物体温度时"回南天"现象就会产生;"回南天"是出现在冷暖急转的天气背景下的;冬春季节当持续控制广东的冷高压脊快速减弱,同时925hPa上有明显的偏南气流时,预报员就要考虑是否会出现"回南天"现象;气温快速回升,露点高于室内物体温度是"回南天"出现的必要条件,要重点分析未来露点的变化;"回南天"有两种结束方式,即冷性结束和暖性结束。  相似文献   

5.
体感温度是人们对环境温度的综合反应,与人的生活需求密切相关。本文就其概念、研究意义和方法进行了阐述,并结合乌鲁木齐地区的气候特点,提出了符合本地区的体感温度的经验公式并实现业务化应用。  相似文献   

6.
宋洪盛  腾修波等 《山东气象》2000,20(4):27-28,33
通过分析气温、空气相对温度、风速及太阳辐射等要素对体感温度的影响,建立以气温为基础,对有关气象要素以修正的体感温度经验预报公式,并开展了烟台市体感温度预报服务。  相似文献   

7.
基于"回南天"发生的物理机理,利用深圳2012、2013年冬春之季的空气温度、湿度和建筑地板温度观测数据,探讨回南天的预报方法。首先利用统计回归模型预报下垫面-建筑地板的温度,再根据天气预报计算空气的露点温度,并比较两者的大小,如果建筑地板温度低于空气露点温度,地板表面就会发生水汽凝结(回南天)现象。可为中国南方无供暖地区的回南天预报提供一个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利用四平市2006—2010年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和特种观测数据,采用气象学和统计学方法,建立了考虑影响体感温度因子的预测模型,并分析辐射、相对湿度、风等因子对人的冷热感觉的影响机制,根据四平市气候特点,得出符合四平地区的体感温度公式。运用此公式可以进行四平日最高(低)体感温度和人体舒适度预报,给出合理服务建议。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自动气象站运行中,发生温度及与之相关的水汽压和露点温度缺测时.出现故障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人体舒适度预报中体感温度的引进、修正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浙江省气候特征分析,引进体感温度公式并进行浙江省本地修正,最后作出人体舒适度预报。  相似文献   

11.
温特斯法在夏季温度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特斯法可以对具有随机性、线性、季节性变化的时间序列进行预测,用温特斯法作了一次温度预测尝试。依据温特斯法的基本理论及3个平滑方程的递推公式、初始值公式和预测模型公式,将夏季6、7、8月的月平均温度看作具有随机性、线性、季节性变化的时间序列,应用温特斯法建立了河南省5个代表站夏季温度预测模型,并对2000~2004年夏季温度进行试报,得到了较好的预测结果,平均预测准确率(TS)为75%,此方法可作为预测气温的一种方法,在业务预报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刘明玉 《气象》1983,9(1):17-17
月初制作气表—1挑取月最大、最小水汽压时,常需反复几次从定时水汽压栏中挑取与校对,但有时还不够放心。为了达到准确无误,可以从露点温度栏中挑取月最高、最低露点温度,此极值的日期就是月最大、最小水汽压的出现日期,可用来检验  相似文献   

13.
吕新刚  高超  鲁才学  王健  肖涛 《气象》2022,48(1):14-27
对流温度(Tc)可用于估计局地热对流发展的可能性,但在实际业务中囿于有限的探空时次和诸多前提假设,其实用性受到限制.针对此问题,首先给出Tc的一种数值计算方案,进而提出基于模式探空制作热力对流云预报的思路,即:利用数值预报输出的2 m露点温度、地表气压和等压面温度计算各预报时刻的Tc,结合2 m高度气温(T2 m),构...  相似文献   

14.
孙凤华  班显秀等 《气象科技》2002,30(5):282-283303
根据沈阳观象台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百叶箱外温度和同期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百叶箱外温度的分布特征及成因,百叶箱外温度与百叶箱内温度相比,具有日较差增大,日最高温度夏季增幅最大,日最低温度秋季减幅最大等特点,可以更好地代表体感温度,专业气象服务中可采用百叶箱外温度加上风速和温度订正计算体感温度,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百叶箱外日最高,日最低温度的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15.
京石高速路面温度特征及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京石高速公路沿线保定、望都和正定3套自动气象站2007年12月至2009年11月的逐分钟路面温度监测资料,分析京石高速路面温度特征。发现路面温度与气温的日变化规律很相近,日出后1.5h左右达到最低值,午后达到最高值。路面温度与气温的最低值在出现时间和数值上差异不大,但最高值的出现时间前者比后者早1~2h,并且数值明显比后者高。分析多种气象因子与路面温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气温与路面温度始终呈正相关,并且在各项因子中最显著。而总云量、低云量、露点温度、能见度和相对湿度,它们与路面最高温度和路面最低温度的相关性是相反的,且均是与其中一个相关显著而与另一个不太显著。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冬夏季路面最高温度和路面最低温度的预报模型,各模型均通过显著性检验。模型对夏季40~60℃的路面温度预报较准确;对冬季-5℃以下的路面低温预报虽然略偏高,但是预报误差在2℃以内的占80%。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百年来的温度变化   总被引:408,自引:16,他引:408  
丁一汇  戴晓苏 《气象》1994,20(12):19-26
对我国近百年来温度变化的研究工作和结果作了综述,发现我国增温趋势与北半球的情况大致相似,但在具体的变化过程和幅度上又与全球变化存在明显差异,这包括:(1)我国温度出现最高的时期是在40年代,而不是80年代以后;(2)我国的西南地区自50年代以来一直在降温,增暖主要出现在东北、华北和西北西部地区;(3)近百年来中国温度变化出现两次突变,一次在1919年,一次在1952年。作者还讨论了城市化对温度测量  相似文献   

17.
体感温度是指人们感觉到的冷热的温度感觉。它不同于空气温度,也不单是皮肤温度与气温之差。除气温之外,它还受空气湿度、风速、太阳辐射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体感温度是无法用仪器直接测量的。美国著名生物气象学家R·G·Steadman给出了同时考虑气温、湿度、风速和日射等因素综合影响条件下,计算体感温度的经验公式。E·C·Tnom提出用不舒适指数(也称温湿指数)来表示体感温度。由于影响体感温度的因素,其作用因时因地而异,作用程度也有大小主次之分,同时我省多数台站无日射观测记录,夏季风速也相对偏小。为此,本文使用E·C·Tnom的不舒适指数,来分析湖北省夏季体感温度。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夏季高温高湿的典型天气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8.
张宏升  陈家宜 《高原气象》1995,14(2):243-249
本文利用1992年8月进行的HEIFE仪器比较实验的湍流资料,给出了自制铂丝温度脉动仪与超声风温仪进行温度脉动观测的水平比较及分析。结果表明:(1)总体上,两种探头测定的温度脉动方差和相应的温度通量一致性良好,但随着稳定度增强,超声风温仪测定的σt略低于铂丝值;温度谱的比较表明,因观测高度较低,超声路径平均效应引起的高频削减已起作用。(2)超声风温仪测定值的修正量显著小于前人的报导,除湿度低、地面  相似文献   

19.
利用香港Kings Park探空站(站号45004)2003—2009年探空资料回归了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m、地面温度Ts、气压es和水汽压Ps的线性公式.通过比较分析发现Tm Ts单因素回归结果和Tm Ts、es、Ps多因素回归结果没有显著差异,但基于本地化探空数据的回归公式精度比Bevis公式高;增加样本数回归分析并不能显著提高公式精度,采用最近一月探空数据回归公式即可很好地由Ts拟合下年Tm,拟合均方根误差(F RMS)为1946 K;用2003年数据回归出的经验公式Tm=11329+05 863Ts去拟合2004—2009年的数据,拟合均方根误差〖JP2〗基本没有差异,因此某地Tm Ts经验公式一次回归可长期使用.通过对全国83个国际交换站2009年探空数据回归得出我国大陆地区最新Tm Ts经验公式为Tm=〖JP〗53244+0783Ts,该一般公式拟合均方根误差与本站数据回归剩余均方根误差(RRMS)相当,可代替本地公式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20.
三种下垫面温度对比观测及结冰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利用湖北省恩施和金沙两地2009年冬季1、2月土壤、水泥、沥青三种不同下垫面温度和自动气象站的常规气象要素观测,研究冬季三种不同下垫面温度与气温等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相应的多元回归拟合公式,并分析路面结冰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水泥和土壤路面温度变化幅度小于沥青路面温度,且二者变化趋势非常一致.气温是影响路面温度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