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大雨、暴雨天气是本县区重要天气之一,为了做好大降水(日降水量≥25.lmm)解释预报工作,在现有基础上,重新普查了近十年大雨、暴雨天气的高空环流形势,分析了典型个例,初步弄清本县区常见的大雨、暴雨天气的空间结构,以及受副高影响而具有的一些特点,并同时找出预报指标,在实际工作中应用。1高空环流背景分析我们日常做降水预报主要注意500hPa形势,重点考虑的是中纬度冷空气活动,以及副高进退对大雨、暴雨的作用。普查1985~1994年10年中7~8月25个大雨、暴雨日500hPa环流形势和对应的部分700hPa、850hPa环流形势,得出结论如…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秋季≥20.0mm 大—暴雨短期预报准确率,搞好预报服务,我们通过普查历史资料,摸索本地区秋季大—暴雨的天气规律。先普查历史天气图,寻找有利于本地区产生大—暴雨的环流形势、分型,确定大—暴雨的形势指标,各县站在此基础上找出单站指标。作预报时,地区台套上形势指标后给县站发讯号,然后县站套用本站指标。通过普查分析1960—1975年9月1日—10月15日○8时历史天气图(1974年未查,留作试报),初步归纳出产生大—暴雨的环流形势有“纬向”型和“东高西低”型两大  相似文献   

3.
暴雨是我省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奉更对我省2005年8月12—14日出现的大范围暴雨天气进行了总结,主要从大尺度环流形势、卫星云图及其反演资料、物理量场、数值预报产品等几个方面分析此次区域性暴雨、大暴雨的成因及预报着眼点,为今后预报此类暴雨天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区前汛期4-6月造成暴雨的锋面有时不明显,给暴雨落区预报增加了一定困难。为了搞好前汛期暴雨落区预报,我们普查了1965年至1979年15年4-6月的24个大范围暴雨个例,分析了暴雨日前12小时的850毫巴和50O毫巴湿-比有效能量Amk08时形势图,得出当850毫巴与500毫巴Amk高能轴相交时,我们称之为交叉型。当出现  相似文献   

5.
《气象科技》1974,(4):32-34
梅雨期暴雨是我地区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为了做好暴雨预报,我们普查了15年6—7月份历史资料,对10个大暴雨(日降水量≥100毫米)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汉口700毫巴高空风及700、500毫巴露点变化与我区的大暴雨有较好的关系。通过分析,找出了用汉口高空风预报本地区大暴雨的指标,并以未参加普查的1954年资料进行了验证,效果较好。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气象科技》1974,(7):42-44
琉球地区是西太平洋台风发生发展最北最西的一个集中区。在盛夏季节,常有热带低压迅速发展成台风,影响我省。过去我们对这一类近海地区新生热带天气系统注意不够,为了做好这一类台风预报服务工作,提高预报时效,我们普查了1960年到1972年间7至9月份在琉球地区的热带低压。琉球地区的范围,我们定为122—130°E 和20—30°N 之间的海域(见图1)。选用在这个地区产生的或从外地移入的热带低压(包括外地的台风已减弱为热带低压而移入的)第一个时次的地面天气图和相对应的500毫巴等压面图,从500毫巴环流形势的基本特点,对热带低压的发生发展,基本路径以及影响程度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归纳了几条预报判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1979年7月23—26日南亚高压活动同我国降水天气之间的关系。发现:①主要降水区发生在南亚高压的中心和脊线附近,有随高脊北移而增强的趋势。②小—中雨区同300毫巴等压面上的上升气流区以及100毫巴等压面上的气流辐散区配合一致,而大—暴雨区则吻合较差。但大—暴雨区多在100毫巴散度梯度很大的地方发生。说明那里由于对流层上部有十分明显的非地转效应产生,有助于低层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发展,这可能是产生大—暴雨天气的一个重要原因。 普查1979年5—9月的历史天气图,从100毫巴流场型式发现南亚高压中心或脊线附近出现明显辐散区,当天到次日基本上都有大—暴雨。这个定性分析的特征,可以用来作短期内大—暴雨落区预报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长期天气预报以什么作为预报因子更妥些?这里我们仅从某地区长期天气过程的演变,与大气环流中某些影响该地区长期天气过程变化的主要活动系统的变化,及其相互制约上来考虑问题。在500毫巴月平均图上,在亚欧范围内选取前期1—12月份各月500毫巴月平均图上十个关键区作预报因子,以此来表示主要活动系统,某地预报对象到底与前期那个月的500毫巴月平均图上  相似文献   

9.
《气象科技》1977,(3):12-13
一、预报思路我们利用1956—1975年(缺1967年)历史天气图,对春播期3月20日—4月20日进行晴暖时段的形势普查(主要以700毫巴为主,其次参考500毫巴)找规律、定形势。通过在一定形势下找指标的方法初步探讨了我区春播期晴暖时段天气过程的中期预报。根据贫下中农的反映和有关部门的要求,将晴暖时段的标准定为:连续≥3天无雨,且每天日照都≥5小时,为一次晴暖时段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0.
1976年2—3月份,我台组织了一次全区大—暴雨中期预报会战,主要作法是用500毫巴高度的24小时变高建立大—暴雨模式,用步选因子的方法寻找消空指标和时效区分指标,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一、模式思路普查我区5—7各月大—暴雨的影响系统,主要有:1.西伯利亚移动性低槽,  相似文献   

11.
张宗泽 《气象》1982,8(2):17-17
我站的传真设备是1980年底开始正式收图的。目前,每天接收中央台发的08时500毫巴、700毫巴、850毫巴、地面等四层亚欧图;20时500毫巴半球图、700毫巴亚欧图;05时东亚地面图。另外在作旬报、周报时还接收日本东京发的20时500毫巴北半球长波图。08时的四层天气图是每天下午作分析预报的主要依据之一。20时的图是次日早上补充修正前一日短期预报的依据。长波图主要在作中期预报时参考。 我站规定,每个值班员都必须依据传真图进行形势分析,并把这些分析预报要点记录在登记簿上。另外还在08时收的传真图上70—120°E、20—50°N范围内标注过去24小时主要系统位置,将图面上不清晰的线条和天气系统都补绘清楚,使每一张图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们体会,要使传真天气图在县站预报中充分发挥作用,还要与县站的优势相结合。比如,象暴雨这样的中尺度天气的预报,仅仅依据传真天气图还不能作出。但是可以从图上分析有无产生暴雨的形势背景。同时用本地的资料和预报工具,监视和分析这些天气系统是否会影响本地,什么时问影响,会不会产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长江流域,特别是在梅雨期间,经常出现大范围持续性暴雨,过去多数着重于分析500毫巴天气图上的形势,从所得的结果看,有利于产生暴雨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却是多种多样的,相当复杂。为此有必要考虑更大尺度的大气环流背景。为了滤掉短波系统的影响,找出大范围持续性暴雨前更大尺度的大气环流背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历年各月北半球500毫巴高度场与我地夏季历年各月降水量相关普查,进行相关区的分析,从而探讨我地夏季降水与前期500毫巴环流的关系,以作为长期预报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暴雨是安康地区重要灾害性天气之一,特别是持续性暴雨,常常引起山洪爆发和河流泛滥,造成严重灾害。因此对持续性暴雨天气的研究和预报特别重要。1997—07—18日、19日连续两天,安康地区出现了区域性暴雨天气,下面从能量天气学的角度进行分析。1环流形势演变特点从历史资料看,安康地区出现持续性暴雨天气的环流形势多为:副热带高压增强西进和青藏高压加强东压,且稳定维持,我区处于两高之间切变线前的西南气流中。所以在持续性暴雨的预报过程中,副热带高压和青藏高压的强弱和进退的预报尤为重要。在这次预报过程中,我台…  相似文献   

15.
《气象科技》1977,(2):3-6
大—暴雨是我区各县灾害性天气之一,是各气象站汛期天气预报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1975年3、4月份,我区组织了一次“全区5—7月大—暴雨预报会站”。各站参加会战的同志以毛主席哲学思想为指导,在对历次大—暴雨过程的影响系统和环流背景进行认真普查、分析的基础上,以“九线图”为基本工具,以“点面结合”为基本思路,各自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本站5—7月大—暴雨的短期预报模式、指标。  相似文献   

16.
1前言突发性大暴雨是造成吉林省国民经济财产损失的重大灾害性天气之一,由于它降水强度大、范围小、突发性强等特点,给预报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加强这类天气的分析预报是十分重要的。经分析造成这样天气的系统主要有六种类型,本文对这六类系统中的三类西风带系统(即冷涡、西风带低槽、大陆阻高南部切变),从其环流形势、物理量场、能量场等进行分析,最后给出可供预报业务参考使用的天气概念模型。2资料及分型经普查在38年(1956—1993年)中,该类暴雨共出现41次,按造成我省突发性大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进行分类,总共分成六种…  相似文献   

17.
梁永生 《气象》1982,8(12):11-11
我站于1979年底开始试用气象传真机,1980年初正式接收传真图。通过传真图的应用,扩大了我们的预报思路,增加了客观的预报依据,使我站的短期降水预报水平有了提高。现将我们接收日本的700毫巴垂直速度、500毫巴涡度实况分析图和700毫巴T—Td的24小时预告图这三个物理量场,用以制作降水预报;以及用700毫巴形势场与本站暴雨预报工具配合使用的一些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比分析了春末初夏(5—6月)张掖地区大旱和轻旱年,自前一年至当时500毫巴环流演变差异,重点讨论了西太平洋副高、青藏高压、西风急流的长期演变特点,以便对大旱的长期预报,从环流形势演变提出依据。  相似文献   

19.
1983年7月30日,我省关中陕南,大部分地区降了一场暴雨。暴雨中心在陕南的安康地区,地处关中西部的武功县,7月30日降雨量达53.3毫米。降水量大、降水面积大、持续时间长是这次暴雨过程的主要特点。我们利用本站所能获得的资料,对这次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形势的演变特点及暴雨发生的天气条件进行了一些初步分析,以便能够提供暴雨预报的线索。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1956—1982年北半球100毫巴和500毫巴月平均高度资料,计算分析了我国夏季降水与前期9月到同期8月二层高度场的相关关系,对比对流层中层和高层平均环流形势与我国天气的关系。分析表明,100毫巴和500毫巴月平均高度场与我国夏季降水的相关关系,在时空分布上有着基本的共同性,同时又有各自不同的相关特点。这些分析结果,在长期天气预报工作中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