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数码相机在拍摄与像素宽度相近的条纹时,像片上会出现莫尔条纹.针对数码相机莫尔效应的特点,选择了平行莫尔条纹,利用平行莫尔条纹的位移放大作用,可精确推算被摄条纹的微小移动.实验数据表明,100 m的摄影物距仍然有很高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CCD像感器的莫尔效应,给出了CCD产生莫尔条纹的光强分布特性方程,当满足一定条件时可获得用于计量的莫尔条纹。实验表明,用CCD产生莫尔条纹方法简单,易于实现自动处理,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易学锋  易湘 《测绘科学》2016,41(7):220-224
针对正弦函数拟合两期相机效应莫尔条纹图像同名行像素的两条灰度曲线时没有考虑曲线之间的相关性问题,提出改进方法,即:两期数据联合平差,并附加两曲线角频率相等这一约束条件。采用附有约束条件的联合平差法计算的结果与y轴的选取位置无关,精度得到改善,特别是在两期相片曝光量相差较大时,目标位移量的计算精度显著提高。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计算的位移量和精度不随y坐标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在两期图像曝光量不等时,计算精度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微机的特点,提出了用快速“查表法”对莫尔条纹信号进行电子细分的原理和一套完整的方法,测量的精度主要取决于光栅信号的质量。以此为基础,详细介绍了以TP-801单板机为核心完成40细分的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微机算法程序。实验结果表明:用“查表法”可以对光栅位移量进行快速而精确地测号。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CCD像感器的莫尔效应,给出了CCD产生莫尔条纹的光强分布特性方程,当满足一定条件时可获得用于计算的莫尔条纹。实验表明,用CCD产生莫尔条纹方法简单,易于实现自动处理,有广泛的产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序言目前,在计量技术中应用莫尔条纹进行量测的例子是很多的,例如航测仪器中所用的编码器就是利用光栅(长光栅或圆光栅)的莫尔条纹现象;六十年代初期,美国柯达公司的研究人员提出利用莫尔条纹量测软片变形,这种方法比一般采用的方格网板法要优越得多,不但精度高,可以量测出几个微米的偶然变形,而且非常直观,根据底片上出现的莫尔斑点分  相似文献   

7.
基于边缘检测的自适应干涉SAR降噪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瑞荣  荆麟角 《遥感学报》2003,7(3):190-193
提出了一种新的相位滤波方法,基于干涉条纹方向的检测,完全自适应地对干涉相位进行滤波。本方法计算简单,十分适用于干涉条纹密集的区域进行滤波。通过SIR—C/X—SAR的X—SAR数据的处理验证,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一种基于条纹中心线的InSAR干涉图滤波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涉条纹图噪声的滤除是InSAR数据处理的关键步骤之一.针对干涉条纹图的各向异性特征!提出一种基于条纹中心线的InSAR干涉图滤波算法!考虑到干涉条纹中心线获取的复杂性!此算法采用细胞神经网络快速提取干涉条纹图的条纹中心线#通过用真实的InSAR干涉图实验证明此方法具有很好的滤波效果!滤波结果视觉特征良好,残余点减少,保持了图像的边缘和细节特征!而且降低了为滤波效果所付出的时间代价.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可用于下一代VLBI观测系统(VGOS)的双线极化条纹拟合方法。现有的VLBI观测模式采用的是右圆极化(RCP),而VGOS系统采用的是双线极化。本文方法包括校正和组合条纹拟合两部分。校正部分选择一颗强源作为参考源,分别得到不同极化方式下的通道时延及相位校正数据,用于目标源的校正。组合条纹拟合部分将4种极化分量的可见度数据组合成伪Stokes分量,通过搜索差分星位角使伪Stokes分量的幅值达到最大,从而获得最终的时延观测量。与单极化条纹拟合相比,组合极化获得的条纹具有更高的信噪比(SNR)及更小的条纹相位弥散度。  相似文献   

10.
卫星搭载的有效载荷在进行在轨对地观测过程中,受仪器本身特性和地球固有特性因素的影响,在图像上会产生多种观测失准和干扰现象。如图像旋转现象,蝴蝶结效应以及探元非均匀性条纹现象等。针对这类可以预见到的冗余和条纹,对仪器设计优化以及借助卫星星历轨道等辅助数据和成熟的图像处理算法可以对其实现有效地恢复。仪器在轨运行期间新引入的周期性或非周期性干扰,则需综合运用多种数据来源和关于干扰产生原理的先验知识,并结合图像处理手段实现图像恢复,同时保存原有辐射信息的真实性,为定量研究提供高质量可靠的数据准备。本研究针对某卫星中波红外图像干扰条纹,利用星上定标数据,并通过条纹现象分析和产生机理分析,探索了一种新的基于空域信号补偿原理的图像干扰条纹处理算法,通过大量图像数据处理实践证明,该算法对图像质量改善明显,且在动态范围和辐射信息保存方面优于传统频域滤波算法。  相似文献   

11.
水平位移一致性是描述建筑物整体水平位移趋势特征的术语,针对当前水平位移监测中一致性分析不足的现状,本文提出了基于矢量的建筑物水平位移一致性分析方法,旨在分析多点总体变化的一致性特征。本文以矢量为研究工具,在理论上对一致性进行描述,并提出一致性矩阵构造和计算方法,通过判断矩阵对水平位移一致性进行评价。并珠海电厂防浪墙水观测数据,进行了一致性分析与研究。实验表明:基于矢量的一致性分析法能科学地反映多点位移趋势,能够为位移监测预警提供一种可靠方法,同时该方法也为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方法提供一个新的技术视点。  相似文献   

12.
主要研发基于Mobile GIS技术、GNSS CORS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常规测量技术以及移动计算平台的开采沉陷实时数据采集终端,以到达对铁路移动变形信息实时采集和监控的目标。研发基于数据库技术和软件工程技术的面向对象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在数据处理中心进行铁路移动变形信息的精化处理分析;根据预计的地表移动变形信息,建立井下开采对铁路及其主要附属建(构)筑物动态影响的三维虚拟现实模型并进行预警。研究成果为列车安全运行及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具有易操作、高精度、低成本的优势,逐渐广泛的应用于各项工程测绘及监测领域。本文以广东省广州市地铁1号线某段为监测对象,经过两期次监测,通过计算、分析,认为隧洞水平方向最大位移量为6.1 mm,垂直方向最大位移量为2.6 mm,且具有垂直方向形变量大于水平方向形变量的特征。实践表明,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城市隧洞形变监测中,不仅可以获得隧洞整体形变特征,而且能够获得精确的形变量信息,为城市隧洞形变治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对目标三维形变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留兵  杨凯  车俐 《测绘通报》2020,(3):35-38,68
形变监测是在各类大型建筑物倒塌、桥梁垮塌、滑坡等灾害事故发生前进行预警的重要手段。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在形变监测的各类方法中,优势明显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针对现在GB-SAR只能测量目标一维形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平行合成孔径雷达的概念,通过在多孔径干涉技术得到的二维位移基础上,融合平行雷达监测的目标位移数据,准确演算得到目标的三维位移信息,从而反映出目标的真实位移,对于建筑物结构性能的监测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岳阳洞庭湖大桥三塔斜拉桥三塔的位移和扭转变形 ,提出了布网方案、观测方法和计算方法 ;按相关平差的理论严密估算了变形观测的精度 ;得出的一些结论可作为以后实际变形观测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GPS变形监测的位移显著性检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前普遍采用的位移显著性检验方法,是人为地将客观上的空间位移问题转化为地方(局部)坐标系中的1维或2维位移问题来进行检验,既使位移检验在理论上的严密性受到损害,又使GPS能够在协议地球坐标系(ITRF或WGS-84)中同时精确测定空间3维位移的优越性得不到充分利用。由于在位移转换过程中会引入误差,可能导致位移显著性检验结果不可靠,尤其是当位移量小而坐标转换误差大时可靠性更低。为了避免由于位移转换存在误差而影响位移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本文提出了用GPS进行变形监测时,直接在ITRF或WGS-84空间坐标参考框架下进行位移显著性检验的新方法—"变形误差椭球检验法",严密地推导了有关理论公式,给出了具体的检验方法,并进行了实例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介绍了地基合成孔径雷达,阐述了干涉测量成像系统IBIS-L的结构和基本原理,将IBIS-L系统应用于国内外几个大坝的变形计算与分析,获得了较为准确的大坝位移量,认为IBIS-L系统可以应用于大坝的变形监测,同时认为大坝变形监测时受大气的影响较大,如何有效地进行大气影响改正和提高IBIS-L技术的变形监测精度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由于基坑工程的监测工作往往会受到开挖深度、设计形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监测方法和手段也不能一成不变。基于虚拟断面法仅适用于比较规则的多边形基坑,本文结合珠海市横琴新区基坑工程实例,提出使用平面四参数坐标转换法在圆形基坑中对基坑立柱水平位移计算的应用。结果表明:使用平面四参数坐标转换法计算基坑水平位移时,既不受基坑形状的影响,也能更直观地反映出基坑水平位移的变形量。  相似文献   

19.
边坡变形受地质、水文、气候、突发因素(如暴雨、地震)、人工活动(如开挖或防护)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与变形之间一般不是确定的定量关系。本文介绍了不同影响因素与位移量的模糊关系及位移量的模糊近似推论,在此基础上应用模糊人工神经网络进行位移量预报,并以一个边坡监测资料为例说明了具体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