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2017年餐饮网点数据为例,采用基于空间点模式的平面核密度估计法进行餐饮网点密度估计,从整体分布特点、不同规模餐饮中心与结构特征、不同等级餐饮网点分布特征等3个方面分析南京市餐饮网点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
针对医疗设施的分布情况会直接影响就医的便捷程度问题,该文以六盘山地区医疗设施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密度函数分析法和最短距离计算法,对六盘山地区的医疗设施空间分布特征及可达性进行剖析,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区域内不同级别的医疗设施多集聚分布在兰州市区和西宁市区,在临夏市、定西市、白银市、固原市、庆阳市、天水市等城市主城区形成次级集聚中心.区域内医疗设施可达性水平差异显著,存在城市主城区相对边界地区医疗设施可达性较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针对住房价格随时间的演化,该文利用社交网络数据——新浪微博兴趣点数据,并结合住房价格数据,基于核密度分析、热点分析、GWR(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分析了南京市房价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南京市住房价格自2007年迄今为止主要呈上涨趋势,但各区涨幅不同.核密度分析结果表明,POI签到数据密度高的区域也是高房价聚集的区域,并且具有较高的活动频率,说明POI签到数据的集聚程度与住房价格关系密切.热点分析结果表明,POI签到数据所显示的热点区域同时也是住房价格高的区域,说明POI热点分布与房价存在较大相关性.整合了大型社交网络与住房价格数据,揭示了南京市房价时空变化规律,可为房价调控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心城区广场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广场公园绿地的可达性是间接反映其布局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本文运用多中心性模型测度了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网络中心性,研究了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网络和广场公园绿地空间分布规律以及空间结构;并利用邻近度和中间性两个指标,进一步分析了武汉市中心城区广场公园绿地的空间可达性。结果表明武汉市中心城区广场公园绿地具有以下特点:1)整体分布呈现较强的集聚性,同时区域差异明显;2)邻近度与"距离"呈线性负相关,从中心城区的中心到边缘,广场公园绿地中间性整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3)位于中心城区中心的广场公园绿地空间可达性最佳,其覆盖区域交通网络中心性较高,可达时间相对较短,位于人口分布中心周围的广场公园绿地可达性较好,且可达性由城区中心向城区边缘逐渐递减。  相似文献   

5.
基于POI性质、特点的不同,本文构建了一个融合统计分析法、核密度分析法的城市功能区定量识别模型,有效地识别出了广州市中心四区的功能区类型。利用耦合TF-IDF算法和信息熵算法测算城市功能混合度并进行面积加权,使得城市功能混合度测算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中心城区呈现出混合用地为主的特征,总体混合程度高。混合用地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心,单一类型用地零星分布在研究区外围,呈现出显著的“核心-外围”式的圈层化分布格局。城市功能混合度呈现“中心高,四周低”“多中心,组团式”、空间梯度差异显著的分布特征,并且功能混合程度与发展水平有一定正相关关系;功能分区结果与混合密度情况分布较为一致,表明本研究方法可行、研究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6.
西安市银行网点空间集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银行空间分布研究多涉及宏观区域尺度,中微观尺度研究明显不足,尤其缺乏从空间认知的角度对城市层面银行网点集聚性和集聚模式的研究的现状,该文以西安市1113个银行网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最近邻距离指数、Ripley's K函数、热点探测技术以及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西安市银行网点空间分布与集聚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西安市银行网点空间分布呈现出集聚分布的特点,随着距离增加,集聚性先增加后减弱;中小尺度层面,形成了多层次的银行集聚区;银行网点空间分布方向性强,大致以钟楼为中心沿东北—西南方向分布。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主要的休闲游憩场所,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文化功能。本文以武汉市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运用两步移动搜索法(2SFCA)计算研究区内居民基于公共交通方式下的公园绿地可达性,采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分析公园绿地可达性的空间集聚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公园可达性优劣水平差异较大,呈现出中心城区内居民点公园可达性的两极分化特征,空间上表现出由东向西不断减小的梯度递减格局。2)基于公共交通方式下区内居民点的可达性和公园绿地的空间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空间失配,中心城区西北部和中部人口集中区域公园可达性水平较差。  相似文献   

8.
陈少沛  李勇  庄大昌  张慧霞 《测绘科学》2018,(3):123-130,147
针对广州地铁网络的可达性空间特征及产生的区域响应,该文基于图及可达性测度模型,结合GIS技术,探讨其时空发育状况、拓扑结构、可达性演变与区域差异特征。结果显示,广州地铁网络与商住区的空间扩张过程在时空上吻合;广州地铁网络逐步演化为回路网络,但拓扑结构存在不足;时间可达性重心从政治中心向商业中心转移,可达性从商业中心向四周区域辐射,并随距离逐渐衰弱;可达性空间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换乘站点对所在区域的可达性作用显著;潜力可达性空间分布形态呈现双中心特征,且在空间分异上与城市交通发展水平相呼应。通过对广州地铁网络进行可达性演化和空间特征分析,既为交通可达性研究提供实践经验,也为地铁网络发展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标准差椭圆、可达性模型等方法,从类型、聚集度、关联性等方面对广东省2010年、2013年以及2016年的A级旅游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可达性测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及各分区A级旅游点的空间分布有集聚的趋势,粤北分区的集聚现象则有所缓解。广东省A级旅游点与客源地间的可达性良好区域具有明显的聚集现象,总体格局以珠三角中心区域为核心,呈环状向外扩散的圈层结构。  相似文献   

10.
以兰州市安宁区为例,采用核密度分析法和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对安宁区体育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可达性进行分析,同时利用ArcGIS位置分配分析法对现有体育设施进行了优化配置。得出以下结论:体育设施与居住小区的空间集聚存在明显差异,但整体上呈现东南密集、西北稀疏的特征;体育设施与居住小区的空间耦合性较差,不匹配的问题突出;体育设施15 min可达范围覆盖较广,但可达性值不高,体育设施服务能力较弱;对体育设施优化后解决了部分居住小区15 min不能到达体育设施点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体育设施点的可达性值。  相似文献   

11.
道路网络通达性是区域交通体系建设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本文以GIS为技术手段,通过重力度量模型、道路加权和密度模型计算得出经济联系指数和道路加权核密度指数,并构建综合通达性指数来分析湖北省县域道路网络综合通达性及其空间特征分布。结果表明:(1)湖北省103个县经济联系指数以武汉市主城区最高;(2)道路加权核密度指数以武汉市东西湖区最高;(3)道路网络综合通达性最高的5个县级行政单元为硚口区、汉阳区、江岸区、江汉区、东西湖区。本文填补了目前国内省级交通网络通达性方面的研究空白,为湖北省道路交通网络的建设和布局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城市无障碍设施在区域空间中往往呈现聚集分布的特征,通常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总体空间分布形态,研究区域空间分布的数量差异,探测分布热点;同时通过分析无障碍设施空间自相关性特征,反映无障碍设施服务的聚集特点。将空间分析方法引入到无障碍环境评估当中,可以优化无障碍环境发展空间。结果表明,北京市核心区无障碍设施总体呈现出“多核分布”的态势。无障碍设施的总体分布存在空间差异性,局部无障碍设施空间分布存在聚集特性。  相似文献   

13.
刘娜  广晓平 《地理空间信息》2021,19(3):68-71,81
针对青岛市中心城区交通网络建设不完善的问题,研究了该区域路网的综合可达性,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基于GIS平台,建立了青岛市中心城区路网模型;选取最小阻抗(时间和距离)、交叉口服务指数、路网密度和路网连通度作为关键评价指标,分别从路网距离关系、路网结构合理性、路网密度和路网发育程度4个方面分析了该区域的路网可达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青岛市中心城区路网综合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的路网以多中心多圈层形式分布,整体可达性良好;西南区域路网密度低,南部外围区域机动性差,南部地区可达性较差,应不断加强该地区的基础设施与路网建设。  相似文献   

14.
洪武扬 《测绘通报》2019,(11):12-16,25
通过研究交通网络的空间连接及由此决定的节点间联系的连通程度,可观测交通可达性水平。本文对地下轨道交通和地面道路交通构成的立体拓扑网络进行了建模,采用空间句法形态分析变量构建了基于轨道站点的通达性模型,分析了深圳市轨道站点通达性水平和空间特征,并探讨了站点通达性与周边土地利用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市轨道站点通达性平均值为0.088 4,通达性数值离散程度较低,在空间上形成了福田中心区、华强北商业区、东门商业区和后海片区4个高值热点区;商业用地、办公用地与站点通达性的相关程度最大,工业仓储用地受轨道站点的影响较小,轨道站点倾向于商业及办公用地等人流量集中的空间节点;轨道站点基本可承载周边的土地开发,组合类型为"高-中""中-低"的27个站点需提升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功能。笔者从拓扑网络耦合的思路,客观评价了深圳市轨道站点通达性及其与土地利用的相互关系,提供了研究对象由线路向站点转换的研究视角,可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提升首都城市的基础设施环境质量,本文基于核心区无障碍设施数据成果,应用核密度分析方法,开展对首都功能核心区的盲道、出入口、地铁电梯、公共厕所、停车场、坡道进行现状分析,并对其无障碍设施普及程度展开研究。通过核密度分析,盲道呈现“三心汇聚、离心递减”的特征,出入口呈现“两翼齐飞”的特征。通过现状研究,无障碍设施存在的问题总体上表现为设施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衡等特点,为政府和规划管理部门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城市设施的热点分布对把握当前城市形态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设施热点识别方法容易忽略设施的特征尺度且多以区域识别为主,缺少精准化提取设施热点的方法体系。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顾及属性特征的设施热点识别方法,并以北京市住宅设施为例进行了试验分析。首先将设施的属性值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核密度估计生成密度值表面,利用极值点探测模型提取极值点;然后采用Getis-Ord Gi*统计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生成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热点区域,筛选极值点得到热点。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有效地识别设施热点并进行合理的等级划分,为城市设施空间布局研究提供多样化视角。  相似文献   

17.
医疗资源空间配置关系居民的健康福祉,以往研究更多关注医院,忽略了药店、诊所等社会卫生资源的系统配置。本文以贵阳市主城区为例,实地调查各级医疗机构、民间医疗、药店等不同医药类型体系,运用核密度、地理探测器等空间分析工具,探究引起城市医疗资源空间配置差异性的因素。结果表明,贵阳市主城区医药卫生服务空间布局呈内密外疏的特点,形成整体上“一心一带多点”的空间结构。其中,“一心一带”呈现了公立医疗资源,尤其是不同等级(三级、二级)的公立医院在空间分布上的等级性;“多点”则体现在社区医院、诊所及药店在空间上的均衡性。医疗资源空间配置整体受居住用地、道路密度、人口密度等因素影响明显,但不同类型医疗资源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Qua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nationwide population access to health-care services is a critical undertaking for improving population health and optimizing the performance of national health systems. Rural–urban unbalance of population access to health-care services is widely involved in most of the nations. This unbalance is also potentially affected by varied weather and road condition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ural and urban performances of public health system by quantifying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accessibility and assessing the impacts of potential factors. Australian health-care system is used as a case study for the rural–urban comparison of population accessibility. A nationwide travel time-based modified kernel density two-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 (MKD2SFCA) model is utilized to compute accessibility of travel time within 30, 60, 120, and 240 min to all public hospitals, hospitals that provide emergency care, and hospitals that provide surgery service, respectively. Results show that accessibility is varied both temporally and spatially, and the rural–urban unbalance is distinct for different types of hospitals. In Australi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spatial accessibility to all public hospitals in remote and very remote areas is not lower (and may even higher) than that in major cities, but the accessibility to hospitals that provide emergency and surgery services is much higher in major cities than other areas. From the angle of temporal variation of accessibility to public hospitals, reduction of traffic speed is 1.00–3.57% due to precipitation and heavy rain, but it leads to 18–23% and 31–50% of reduction of accessibility in hot-spot and cold-spot regions, respectively, and the impact is severe in New South Wales, Queensland, and Northern Territory during wet seasons. Spatiotemporal analysis for the variations of accessibility can provide quantitative and accurate evidence for geographically local and dynamic strategies of allocation decision-making of medical resources and optimizing health-care systems both locally and nationally.  相似文献   

19.
随着地铁的不断建设与投入使用,我国正在逐步进入地铁运营养护期,地铁病害检测与运营养护也逐渐得到重视。随着地铁运营年限的增加,病害也呈现加重趋势。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隧道病害全面信息,利用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地铁隧道病害的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对于认识病害形成机理,防治病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某地铁隧道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所获得的水平收敛数据为基础,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定量分析了病害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以及与周边水文地质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隧道病害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与空间集聚特性,且病害严重区与隧道周边水文地质环境密切相关。本文结果为隧道病害地理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认识病害分布规律及后期病害治理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20.
核密度估计法支持下的网络空间POI点可视化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空间POI点的分布模式、分布密度在基础设施规划、城市空间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表达该特征的核密度法(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由于顾及了地理学第一定律的区位影响,比其他密度表达方法(如样方密度、基于Voronoi图密度)占优。然而,传统的核密度计算方法往往基于二维延展的欧氏空间,忽略了城市网络空间中设施点的服务功能及相互联系发生于网络路径距离而非欧氏距离的事实。本研究针对该缺陷,给出了网络空间核密度计算模型,分析了核密度方法在置入网络结构中受多种约束条件的扩展模式,讨论了衰减阈值及高度极值对核密度特征表达的影响。通过实际多种POI点分布模式(随机型、稀疏型、区域密集型、线状密集型)下的核密度分析试验,讨论了POI基础设施在城市区域中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