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今日资讯     
《今日国土》2011,(12):4-5
国土资源部我国每年投入近千亿元整治农村土地从国土资源部获悉,近年来,国土资源系统每年筹集资金近1000亿元,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全国新增耕地4200多万亩,为我国粮食连年增产和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将新建4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补充耕地2400万亩,加强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重点县建设,改造提高116个基本农田  相似文献   

2.
近日,国土资源部联合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正式拉开了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大幕。建设资金从哪里来?年度任务能否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有无切实可依的标准?耕地数量如何保障?带着上述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土资源部有关司局负责人。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 记者从国土资源部规划司获悉,2014年全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计划已于日前下达,全年任务确定为1.09亿亩。 根据《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安排,国土资源部联合财政部制定了2014年全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计划。日前,两部联合下发通知,就有关工作进行部署。通知指出,开展土地整治,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对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切实采取措施,扎实推进工作,全面落实耕地数量和质量保护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4.
建设高标准农田已经连续多年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我国正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的建设标准是保证高标准农田质量和提高建设成效的关键。其中,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测绘具有时间紧,任务量大,工程点多、面广等特点,但基于高标准农田测绘及地物统计研究较少。通过对苏州高新区九图村高标准农田竣工图测绘并进行地物分类,得出了高标准农田1∶500测量图及地物的种类和数量,为高标准基本农田测绘及地物统计研究积累了宝贵经验,并为今后苏南地区高标准基本农田测绘提供了可行的参考依据,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5.
《国土资源通讯》2012,(21):32-33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快推进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建设的意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十二五"时期土地整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开展500个示范县建设是按照国务院要求、落实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的主要抓手。《意见》全文包括四个方面,即:总体思路和原则,目标任务,建设要求,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国土资源情报》2011,(10):F0002-F0002
第一,切实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把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作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强化耕地保护责任制度,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从严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相似文献   

7.
《国土资源通讯》2012,(21):45-46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粤发[2009]3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农业厅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2]75号)精神,加快建设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现就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经济补偿制度,建立健全约束与激励并行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长效机制,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8.
第一,切实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把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作为确保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强化耕地保护责任制度,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从严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第二,  相似文献   

9.
《国土资源通讯》2012,(8):13-15,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财务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整治工作,明确提出“要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着力提高耕地质量建设,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按照国务院关于“制定并实施全国土地整治规划,加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力争‘十二五’期间再建成4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要求,国土资源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了《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全国规划》),并经国务院批准印发各地实施。为了贯彻落实《全国规划》,  相似文献   

10.
《国土资源通讯》2011,(20):23-3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精神,全面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部研究制定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11.
大庆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庆市的耕地资源利用为具体研究对象,以1994~2008年的数据为基础,对该地区耕地利用从数量和结构上进行时空动态分析,探讨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从耕地生产性、保护性、经济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接受性4个方面选择参评因子,筛选出16个指标,应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从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大庆市耕地资源利用进行评价,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得出1994~2008年间大庆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可持续性基本上是不断提高的。  相似文献   

12.
耕地后备资源是耕地的重要补充来源,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资源。由于不同类型的耕地后备资源所具有的自然景观和土壤性质等条件不同,其评价过程中的侧重点也不同。因此,本文基于现有的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方法和模型,在国家级耕地后备资源评价项目基础上,依据不同类型耕地后备资源对开垦或复垦的不同要求,对每一类耕地后备资源分别设置一套独立的权重体系,并分别划分土地适宜性等级,以期为崇阳县耕地后备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客观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以1992年和2002年TM图像为基础,采用斑块密度、斑块平均面积、景观形状指数、景观分离度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优势度指数、景观相对聚集度指数深入而全面地研究了三峡工程建设前后十年重庆开县景观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库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十年间研究区景观空间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草地、未利用地、旱地、果园和水田面积净减,森林、建设用地、灌木林和水域面积增加,退耕还林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建设用地资源潜力评价体系的研究,建立了适用于北京市的建设用地资源潜力评价体系:制定了"先筛选,后评价"的建设用地评价思路和工作流程。建立了可利用建设用地筛选模型;在理论构建的基础上,综合利用GIS技术,开发建立了北京市土地资源和建设用地综合决策分析平台。研究发现只有保障了空间数据质量,可利用建设用地资源潜力评价的准确性和可持续性才能得到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在安徽省提出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界定了农村土地整治与美好乡村建设耦合联动的内涵、实质和系统,探讨了安徽省池州市农村土地整治与美好乡村建设耦合联动内容,探索了农村土地整治与美好乡村建设耦合联动保障机制。研究表明,农村土地整治是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有力抓手,而建设美好乡村则是实施农村土地整治的重要目标,且二者通过农地整治系统、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系统和农村土地生态环境整治系统耦合联动。二者耦合联动的内容包括:推进农地整治工程,建设生产发展的美好乡村;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工程,建设生活宜居的美好乡村;推进农村土地生态环境整治工程,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乡村。要实现农村土地整治与美好乡村建设耦合联动需要通过构建以下机制:规划协调保障机制、创新融资保障机制、农民权益保障机制、技术支撑保障机制和制度创新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4、2010、2015年Landsat-5 TM、Landset-80LI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解译数据,分析了江油市近11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同时,利用元胞自动机-马尔科夫(CA-Markov)模型,模拟预测了2020年江油市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2004 ~ 2015年期间,江油市耕地、草地、水域面积总体减少,建设用地和林地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2015 ~2020年期间,江油市土地利用变化较快,与上一个五年相比,建设用地、耕地和草地面积将有所增加,林地面积有所减少,水域面积基本不变;建设用地从原有基础往外围耕地扩张,耕地面积则主要由林地转入.  相似文献   

17.
岷县地形多变、地貌多样、地质环境复杂,近年来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基于易损性影响因素,结合岷县具体情况,选取人口密度、国内生产总值、公路、房屋、林地和耕地6个指标,以乡镇为基本单元,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评价体系,将研究区易损性划分为不同等级。结果表明,高易损性地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0.62%,中易损性地区的占比为19.90%,低易损性地区的占比为37.25%,极低易损性地区的占比为22.23%。将易损性结果与地质灾害历史灾害点进行叠加分析发现,中易损性和高易损性地区的历史灾害占灾害总数的50.53%,为岷县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适宜性对于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栅格数据,以黑龙江省嫩江县为研究区,利用在高程、坡度、坡向方面的分布特征,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已确定权值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主要分为宜农区和宜林区,宜农区中中度宜农区所占比例最大,宜林区中中度宜林区所占比例最大,研究区土地利用适宜性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19.
讲述以GIS为平台支撑,以扶风县基本农田为实验数据,利用北京苍穹公司研发的基本农田划定软件完成县级基本农田划定数据库建设,并探讨建库中各阶段的技术方法和问题描述。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05年SPOT-5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运用RS、GIS、GPS等新的技术手段,分析、提取了石屏县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结果显示,石屏县新的土地控制面积为3 041.37km2,与2004年变更调查统相比较,现有辖区面积增加0.53km2。土地利用类型以农业用地为主,面积达25.40 536×104hm2,占总土地面积的83.53%。通过以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更新调查,有效掌握石屏县土地利用状况和动态变化,查清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供应,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了翔实的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