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形理论在湿地科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分形理论是解决复杂性问题的独特理论体系。该文概述分形理论及湿地科学的性质和学科体系,将分形理论在我国湿地科学中的应用归结为5个领域,即湿地生物与生态学、湿地景观学、湿地土壤学、湿地地貌学和湿地沉积学。鉴于分形理论自身的不完善性以及当前湿地分形研究内容的不均衡性、不广泛性和不深入性等,分形理论及其在湿地科学中的应用依然面临很大的机遇与挑战。最后就分形理论在湿地科学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指出它的应用必将促进湿地研究的纵深化,并为湿地科学学科体系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大庆市可持续发展动态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生态足迹作为定量测度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有效指标,其核心是测量人类对自然生态服务的需求和自然所提供的生态服务之间的差距,使人类认识到自身生存发展对生态系统构成的压力状况,进而协助人类做出明智的选择。该文以我国能源重化工基地大庆市为研究区域,对其1980—2001年的生态足迹计算分析得出,该市1980年人均生态盈余为0.329hm^2,1988年为0.106hm^2;1992年生态足迹人均赤字为0.670hm^2,1996年为2.080hm^2,2001年为2.331hm^2。大庆市20多年来生态足迹由盈余发展到严重的赤字,表明其人口消费需求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呈现逐步恶化的趋势,可持续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最后提出大庆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3.
南京市交通网络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柏春广  蔡先华 《地理研究》2008,27(6):1419-1426
以分形理论为基础,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南京市区交通网络进行了长度-半径维数和分枝维数的测算,结果表明南京市区的交通网络具有分形特征,长度-半径维数为1.574,而分枝维数为1.3934,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通过进一步对主城区各行政区交通网络的盒子维数的测算,揭示出各行政区的交通网络也具有分形特征,分维值介于1.3568与1.4991之间,其大小与经济发展状况并没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如何以经济状况为基础数据指导城市各行政区的交通发展,以及两者之间是否在其他区域尺度上存在相关关系等,仍是需要有更多研究基础才能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分形理论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介分形理论 ,并给出了四种常见分形维数 :Hausdorff维数、盒子维数、信息维数和关联维数的定义 ,探讨它在人文地理学各分支学科 (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交通地理学 )的应用及其地理意义。  相似文献   

5.
该文简介分形理论 ,并讨论分形理论在地理信息科学研究中的价值和地位。针对地理信息科学发展的趋势 ,结合相应的实例 ,提出分形理论在地理信息科学中的地理数据挖掘和空间决策支持、空间数据压缩和传递、制图概括、虚拟现实等方面目前的主要研究进展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分形理论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2,自引:2,他引:60  
美国数学家Mandelbrot提出的分形理论为解决复杂性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法。地理学的复杂性问题已成为分形理论的重要实证研究领域。本文根据国内已有的文献,在概括分形理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地理学各分支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及有关问题进行了评述,并就地理学分形研究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分形维数及其测算方法   总被引:140,自引:12,他引:128  
刘继生  陈彦光 《地理研究》1999,18(2):171-178
总结了刻画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三种分形维数:聚集维数(半径维数)、网格维数和空间关联维数,阐释了各种维数的地理意义,然后以实例说明了它们的测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上海大都市交通网络分形的时空特征演变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刘妙龙  黄蓓佩 《地理科学》2004,24(2):144-149
分形理论的城市形态发生学研究应用,首先是从交通网络的应用开始的。国内外学者进行的大量案例研究表明,分形分维有可能是表征城市交通网络特征、解释城市交通网络发展,演化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测度指标。以上海这一国际性大都市的交通网络为研究主体,通过测算上海市不同行政区域交通网络的分维值,研究分形特征的空间变化;利用不同时代上海市全域及典型行政区交通网络的分维,研究分形特征的时间演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上海与一些发展相当成熟的大、中城市与城市化地区,交通网络形态1.7左右的分形分维值具有普适性,有可能是判断网络形态与功能、结构完善度的一个较为合宜的测度指标;分维的变化,表现在空间域上,上海城市交通网络的分形特征内域明显复杂于外域,在城市发展主轴方向表现为由内向外分维测度值的有序降低;而在时间域,近期的交通网络分形复杂度明显高于早期,网络的构型不断得到优化;这一总体趋势,与城市形态开发、经济发展的历程相一致。可以相信,分形测度与分维的演化将成为描述城市形态发生学过程的一个最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中国沙漠化土地类型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根据分形理论,对中国沙漠化土地类型进行了分形研究。基本结论为:①沙漠化土地斑块面积和形状指数的标度频度分形关系客观存在,不受统计时所使用的标度影响;②沙漠化土地类型的斑块周长面积分形关系客观存在,具有分形特征;③计算出沙漠化土地类型的分维,其中:潜在风移沙地分维最大,为1.5148,其图斑镶嵌结构最复杂;流动沙丘分维最小,为1.2422,其图斑镶嵌结构最简单;④计算出沙漠化土地类型的稳定性指数,其中:流动沙丘稳定性指数最大,为0.2578,其图斑镶嵌结构最稳定;潜在风移沙地稳定性指数最小,为0.0148,其图斑镶嵌结构最不稳定;⑤由于潜在风移沙地、潜在沙漠化土地稳定性差,所以,在防治沙漠化过程中,特别是要注重和加强对潜在风移沙地、潜在沙漠化土地的生态保护与恢复,防止人为作用的进一步破坏。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的多尺度转换特征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朱晓华  李亚云 《地理研究》2008,27(6):1235-1242
尺度一直是LUCC到GLP研究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以不同比例尺的辽宁省土地利用数据为例,以贵州省土地利用数据进行验证,系统探讨了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在不同尺度间可能存在的转换特征。结论如下:(1)辽宁省土地利用的分形结构跨1 ∶ 10万、1 ∶ 50万、1 ∶ 100万这3个比例尺客观存在;(2)对不同比例尺的同一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而言,各土地利用类型分维在不同比例尺之间存在的响应关系并不一致,某些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维随着比例尺由1 ∶ 10万向1 ∶ 50万再向1 ∶ 100万的变小,分维呈现变大趋势,而某些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维随比例尺的变化并不如此,所以,对于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而言存在一定的差别,不可一概而论;(3)不同尺度间的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只能够在两两连续间隔的两种比例尺土地分维之间建立起关系显著的定量关系模型。所得结论对科学认知土地结构空间配置的多尺度特征以及建立相应尺度转换模型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The fractal theory put forward by American mathematician B B Mandelbrot (1967) supplie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solve complex problems. The complex problems in geography have become the main positive study field of fractal theory. Based on the works of China’s geographers and the summarization of contents of fractal theory, the authors comment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ts applications to almost every branch of geography and discuss the related problems and the prospects of fractal study in geography.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土壤地理分形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沙晋明  李小梅 《山地学报》2003,21(1):110-115
土壤的分布及其所处的处理环境极其复杂,其实质是一种非线性规律存在于自然界中。本研究在ARC/INFO的支持下,采用改进后的分形算法分析了与土壤形成有关的地理环境要素的分形特点,得出了各地理环境要素的分维随海拔、森林类型变化的规律,为土壤遥感调查中界线的划分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13.
土地空间分形结构的尺度转换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应用分形理论以及多元相关分析、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浙江省慈溪市土地空间分形结构的尺度转换特征。结论为:①慈溪市、贵州省不同尺度分割区域的土地空间分形结构均客观存在,不因尺度不同而变化;②尺度转折点因尺度不同而出现,贵州省(省域尺度)土地利用存在尺度转折点,慈溪市(县域尺度)土地利用不存在尺度转折点;③不同尺度的慈溪市、贵州省土地空间结构的分维不仅主要受到土地类型本身几何属性的影响,而且其所受到的影响跨尺度存在;④尺度的差异造成不同影响因子的影响程度随尺度出现变化;平均图斑形状指数对慈溪市土地空间结构的分维影响最大,图斑数则对贵州省土地空间结构分维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旅游系统网络空间分形研究的科学展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大自然千奇百怪, 大自然用其"无形之手"造就了奇妙无比的分形世界, 在自然形胜之处, 形成了无数的自然- 人工分形复合体, 它们逐渐吸引人们的关注, 渐进由旅游景物- 景点- 景群- 景区—风景区以及风景区域等而形成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旅游网络系统。旅游网络系统的最基 本要素之一是景区(点), 不同等级、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景区(点) 由各种旅游线路和廊道( 交通 线路) 相串通、连接, 从而形成旅游系统的网络空间结构。文中首先明确指出了将分形理论应用于 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科学意义, 系统提出了旅游系统网络空间结构在旅游景点、旅游线路与旅游交 通三方面的分形科学问题; 并进而以北京市旅游景点为例, 定量给出了旅游网络系统空间结构的 分形证据; 最后, 还指出了积极支持开展分形旅游研究对促进我国旅游地理学理论研究水平的提 升和在国际旅游学领域尽快占据分形旅游研究前沿之地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IntroductionMany natural phenomena such as zigzag coastline, various landforms, turbulent rivers, etc. cannot be described with traditional Euclid geometry, but they are of self-similarities. Fractal geometry takes the complex phenomena as its research objects and has been developed into a specific theory. So it has been praised as natural geometry. What is fractal means "irregular, fractional, fragmental" and its core is self-similarity (Wang and Cao, 1995). To characterize fractals differ…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海岸基岩节理的分形性质及其与宏观断裂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福建省福州市海岸基岩为例,通过野外实地勘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海岸基岩节理的分形性质及其与福建省宏观断裂系的相互关系。得到的基本结论为:第一,研究区节理与宏观断裂系的分形性质是客观存在的;第二,研究区节理与宏观断裂系在方向上存在着一定的响应关系;第三,研究区10^-2~10^-1m尺度的节理与福建省10^3~10^4m尺寸的断裂系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7.
流域地貌系统定量研究的新指标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简要介绍了分形基本理论,着重讨论了流域地貌系统定量研究的指标.水系分维的计算方法,水系分维区域划分原则及其应用含义.  相似文献   

18.
旱地紫色土团聚体特征的指标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肥力的基础,团聚体结构对土壤肥力有重要的影响。用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GMD)、平均重量直径(MWD)、粒径分布分形维(D)和表面分形维(P)分别对紫色土团聚体及水稳性团聚体进行分析:几何平均直径(GMD)、平均重量直径(MWD)、粒径分布分形维(D)和表面分形维(P)从不同角度反映紫色土团聚体特征;几何平均直径(GMD)、平均重量直径(MWD)对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均能较好地反映;粒径分布分形维(D)和表面分形维(P)能更好地反映团聚体的水稳性和抗蚀性,是描述土壤团聚体水稳性和抗蚀性的新指标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不同比例尺下中国水系分维数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何钢  蔡运龙 《地理科学》2006,26(4):461-465
应用分形理论,再次验证整个中国水系及各流域水系分形特征的客观存在;通过比较1:450万及1:1200万比例尺计算的分形维值大小及变化规律,表明单一尺度的分形规律在其它尺度下依然存在;大比例尺条件下计算得到的分形维值也大,且各层次不同流域的分维值在不同比例尺条件下的变化也呈现相同的趋势,表明图源比例尺对分维计算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额济纳三角洲近15年土地利用分形特征及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分形理论在土地利用变化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论述土地利用斑块分维数、稳定性指数的计算方法及代表意义。而后,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技术,以额济纳三角洲为例,计算了沙漠化地区土地利用斑块的分维数和稳定性指数,分析了它们的变化特征及其所隐含的地理学意义,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