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市政道路工程数量显著增多,因此,加强技术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成为从业人员的关注重点。路基施工是道路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干扰因素多、交叉作业多、场地流动性大的特点,从而对施工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在车辆碾压、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下,路基施工如果不满足规范要求,就会降低稳定性、耐久性,不利于安全行车。本文以路基工程为核心,探讨了路基工程施工的技术要点、质量控制措施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杜英  周恒  刘炳  沈琼华 《探矿工程》2005,32(8):29-31
在膨胀土地基上修筑公路路基或采用膨胀性土作为公路路基填料时,受外界因素如地质、水文、气候环境等影响,往往产生道路基底的交替升降变形,路堤压实度的反复变化;在较大路基填挖段,应力与变形的改变与重复更迭,使道路的强度及稳定性发生变化,产生溜坍、滑坡、纵向开裂等病害,最终造成公路路基、路面与构造物的破坏。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对膨胀土路基的设计与施工提出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3.
彭泽波  吴毅 《探矿工程》2006,33(3):57-61
从路基施工规范出发,以满足铁路、公路路堑边坡施工质量要求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减少采用光面爆破法所增的工程量,针对一般路基施工条件给出了边坡开挖的实用爆破方法和技术参数,并从技术、施工等方面分析了采用实用光面和实用预裂爆破法的可行性、必要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PCC桩加固铁路软土地基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汉龙  周密  陈育民  谢松兵  孙宏林 《岩土力学》2012,33(11):3201-3207
铁路相对于公路对承载力和沉降控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PCC桩)技术首次在南京南站联络线铁路工程中应用,为了研究PCC桩加固铁路路基的工作特性,开展了PCC桩加固铁路软土地基的现场检测与监测试验研究。现场检测包含静载试验、低应变检测和开挖检测。现场监测内容为:桩土应力、地基和路堤水平位移、表面沉降、分层沉降、土工格栅张力、孔隙水压力等。质量检测结果表明,PCC桩施工质量良好,承载力达到铁路地基设计要求。现场监测表明,地基沉降在填土结束后3个月稳定,最大水平位移为13 mm,路基沉降稳定快,水平位移小,路堤稳定性高,能满足铁路严格控制沉降和快速施工的要求。研究成果对PCC桩复合地基加固铁路地基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水泥稳定碎石作为半刚性材料,以其整体性强、承载力高、刚度大、水稳性好等特点在路基基层施工中被广泛应用。为了保证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除结构设计合理、路基强度满足要求外,重点是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的原材料选择、混合料组成设计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在高速公路运营阶段,利用地质雷达探测并分析次生灾害的案例并不多见,尤其是在探测公路顶管穿越区的次生灾害方面。在道路顶管施工中,不可避免出现次生灾害,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营。为便捷的识别路基以下的次生地质灾害对路网的影响,本研究应用地质雷达技术,以特定的顶管为中心,两侧各15米,分布多条测线,探测道路病害,经过治理后复测,对探测出的病害路段再次治理后探测。  相似文献   

7.
岳鹏  姚占勇  商庆森  李运恒 《岩土力学》2006,27(Z1):885-888
采用FLAC有限差分的计算方法建立了黄河冲淤积平原粉性土公路地基的流-固耦合模型。考虑孔隙水的排出过程和施工时路基的分层加载过程,对黄河冲淤积平原粉性土公路地基不同施工阶段的固结沉降进行了计算分析,并与现场实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对一般路段,当路基高度H≤10 m时,路基施工后可直接进行路面结构施工;当路基高度 H≥12 m时,放置6个月仍不能满足容许工后沉降的要求。对桥台与台背填土,这两个界限分别是路基高度H≤6 m和H≥ 8 m。对于涵洞、通道,分别是路基高度H≤8 m和H≥10 m。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建立了路基与地基的模型,采用分层加载的方法,选用弹性模量、粘聚力、内摩擦角作为参数,模拟出路基与地基在施工各阶段的应力与变形沉降的真实过程。提出一个观点:地基在外荷载作用下的沉降变形是公路变形的主要部分,而路基本身压缩变形量很小。在满足规范要求施工情形下,公路沉降变形量的绝大部分是地基变形,所以地基变形应受到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毛军武 《探矿工程》2006,33(9):36-39
通过珠海平沙温泉道路工程深淤泥路基处理中监测技术及成果,论述了科学有效的监控数据在深淤泥公路软土路基处理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含水量对泥质岩风化料击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路施工中,为了提高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必须对路基的填土进行压实。通过对衡阳盆地泥质岩风化(包括人工机械破碎、人为的物理和化学法)形成的类似土“石”混合非均质料与—般细粒土的击实差异研究。着重从含水量这一方面分析了泥质风化料独特的击实机理。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因行车速度较高,对路面的平整度要求较高。桥头过渡段深层软土路基沉降控制效果是软土广泛分布地区影响道路平整度的重要因素。沉降控制不足往往会导致桥头跳车现象的出现,进而严重制约着道路的通行速度和行车安全。本文以南部海湾地区某高速公路桥路过渡段深层软土路基为对象,分别开展了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和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沉降控制的对比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素混凝土桩对深层软土路基工后沉降控制的效果更好,可以满足公路建设对桥头过渡段深层软土路基沉降量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2.
分层总和法在路基沉降计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应用分层总和法对路基沉降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梯形断面荷载附加应力的计算、压缩层厚度的确定、压缩模量的确定 ,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对公路路基设计施工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根据长江路三期软土路基的工程地质条件及道路工程的施工特征,分析与探讨了适用于道路工程中深层搅拌桩质量的检测方法和桩身质量的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对此道路工程中深层搅拌桩质量的检测,总结出了适合道路工程的,轻便触探结合钻探取心的,快捷、方便、可靠、经济合理的较为理想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胡志好 《安徽地质》2006,16(1):66-68,80
在高速公路施工中,路基压实度的施工质量控制至关重要,也是造成路面破损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某高速公路施工实践,对影响压实度的多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路基压实度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蒋鑫  耿建宇  曾诚  邱延峻 《岩土力学》2014,35(Z1):443-450
针对山区公路路基拓宽改建的特殊性,运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开展衡重式挡土墙修建、新路基逐层分步填筑的动态施工力学行为数值模拟。针对新路基是否加筋、加筋层位以及衡重台上下方新路基填土压实状况的差异性,对新旧路基稳定安全性、滑动面形态、沉降、挡土墙变位等力学响应的影响开展参数敏感性分析。结合室内模拟墙体不同主动位移模式下拓宽路基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成果,考察新旧路基顶面沉降与挡土墙变位的动态耦合关系。在山区公路路基拓宽改建动态施工中,挡土墙的变位和新旧路基顶面沉降、差异沉降相互耦合,呈正相关关系。衡重台下方新路基填土压实不足会导致新旧路基顶面差异沉降增大。挡土墙主动外倾诱发新旧路基顶面产生较大附加(差异)沉降,宜对新路基自重压密作用造成的差异沉降予以适当修正放大后进行上承路面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6.
岩溶性地基处理是公路建设中时常遇到的问题之一。结合常(德)—张(家界)高速公路岩溶路基注浆施工,介绍了压力注浆处理岩溶路基的施工工艺及相关的施工参数,并针对施工中出现的特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钱芳 《安徽地质》2013,(3):224-226
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寿命的长短,除取决于施工质质量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养护质量。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一旦发生.破损状况将迅速发展,对行车的舒适性和道路顺畅造成严重影响,养护难度也相应加大。通过六安境内某段一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调查,对其形式和成因进行分析,在公路养护中提出了处治病害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高速公路的排水设计对路基的稳定性及路面的使用寿命具有显著的影响。为此设计人员在进行公路设计时都较重视排水设计。一方面要考虑如何减小地下水、农田排灌水对路基的稳定性及强度的影响,称第一类排水;另一方面要考虑如何将路面表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对路基路面施工质量的影响,减少因路面表水排水不畅或路面表水的下渗对路面结构使用性能产生的损害,称第二类排水。  相似文献   

19.
基于可靠度的多年冻土区路基稳定性评价及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多年冻土区道路路基稳定性的分析和研究,从冻土类型、温度、厚度、地质地貌单元以及工程条件5个方面选取了12项对多年冻土区路基稳定影响较大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冻土路基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安全可靠度并考虑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确定冻土区路基稳定状况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基于安全可靠度的用于评价多年冻土区路基稳定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结合青藏公路清水河段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在该段公路实施热棒处理措施前后,其路基稳定性评价系统可靠度分别为0.48和0.55,与该段公路实际运营过程中路基稳定状态相一致,即由不稳定到稳定,进一步对布设热棒后路基稳定性进行二级模糊综合评价,其评价系统得分为63.74分。  相似文献   

20.
根据施工经验,总结了在山区公路施工中开爆石方路基时,根据地形、地貌、开挖深度、断面形式和周围环境特点,所采用的不同的爆破施工方法及相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