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桦 《矿产与地质》2006,20(6):686-688
近年来,在1:20万区域重力调查工作中主要使用GPS确定重力测点的空间位置。GPS测量测得的是椭球高程,而我国重力测量求得的是水准高程.目前,野外工作中采用GPS基准站周围50km范围内忽略高程异常的办法进行重力测点高程的测量.文章介绍了GPS测量原理及我国常用的大地坐标系,根据连续5年在山区进行的1:20万区域重力测量的实际资料,讨论了这种工作方法能达到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1∶20万区域重力调查工作中主要使用GPS确定重力测点的空间位置。GPS测量测得的是椭球高程,而我国重力测量求得的是水准高程。目前,野外工作中采用GPS基准站周围50km范围内忽略高程异常的办法进行重力测点高程的测量。文章介绍了GPS测量原理及我国常用的大地坐标系,根据连续5年在山区进行的1∶20万区域重力测量的实际资料,讨论了这种工作方法能达到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杨振爽 《新疆地质》2003,21(Z1):60-60
在GPS高程测量原理基础上,论述了GPS高程测量在矿区普查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提高精度的方法.探讨了GPS高程测量的现状与发展方面  相似文献   

4.
结合GPS控制网和三等精密水准网的对比试验,构建了GPS测高技术中高程拟合模型,据此对锦赤铁路三标段工程项目进行分析。实例中选取多项式曲面拟合方法,进行高程内插计算,并将拟合结果与水准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GPS高程拟合的内、外符合精度完全满足铁路工程精度要求,精度可达到2~3cm。  相似文献   

5.
带状区域GPS大地高转换成正常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对GPS测高与水准测量理论及其异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确定似大地水准面的原理与方法,分析了用数学模型法和少量GPS高程点与水准点重合,将GPS大地高直接转换为具有厘米量级正常高的实现方法。实验结合黑龙江省虎林地区的地形特点,提出了用线性内插法、平面模型法和二次曲面模型法等来转换GPS高程,证明在该地区可以通过少量且分布合理的水准点来直接求出具有厘米量级的正常高,且精度可以达到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满足一般工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王有业 《山西地质》2012,(3):117-119,121
本论文以沙曲矿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以矿区控制网的布设为主要内容,阐述了全球定位技术在矿山控制测量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结合了沙曲煤矿实际的地形、地貌等客观因素及工程精度的要求,平面控制网采用四级短边、边连接形式的GPS网,GPS不但有精度高、速度快而且同时不受观测条件的限制等优点,因此在矿山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GPS网测量的高程为大地高,理论应对测量结果进行高程拟合即大地水准面精化才能得到水准高,而该论文GPS网点的高程直接由水准测量测定,不进行高程拟合,也不使用大地水准面模型求定,高程控制网采用四等水准网,对控制网在外业施测时的注意事项都一一进行了说明,GPS以它的实用性及优越性给矿山测量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GPS拟合高程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测定的是从地面到WGS-84椭球的大地高,与我国采用的正常高之间存在一个差值,即高程异常,高程异常与勘探区的地形、地层结构等因素有关.六个煤田勘探区的实测资料表明,GPS正常高的平均较差平地1.8cm;丘陵5.8cm;山地11.0cm.从各区统计资料看,GPS网测量精度,比估算的高.通过平地GPS正常高较差与三角高程限差的比较,拟合后的高程精度,有45%达到三等水准限差,90%达到四等水准限差规定.  相似文献   

8.
综合利用GPS定位、水准测量、三角测量、电磁波测距、重力测量、雷达测地及大地水准面精化等技术,精确确定了珠峰顶的高程和平面位置,实现了迄今为止对珠峰高程最为精确的测量。介绍了珠峰高程控制网和GPS控制网的测量概况,阐述了利用常规大地测量和GPS技术确定珠峰高程的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局部重力场精化等技术,为进一步研究珠峰地区板块运动提供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GPS测量所提供的高程为相对于WGS-84椭球的大地高,而重力勘探中使用的是正常高.本文简要介绍了用多项式曲面拟合方法拟合高程异常的原理,并用水准仪测量的水准高程对拟合的正常高进行了精度评估,总结了采用GPS拟合高程在高精度重力勘探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大比例尺重力勘探工作中,当布格重力异常设计总精度提高到0.025×10-5 m/s2时,要求测点高程均方误差为0.05 m。为使GPS高程能够达到该精度要求,提出利用EGM2008模型和GPS水准数据拟合局部似大地水准面的方法以实现测点GPS高程的转换,并利用某地区GPS水准资料,对转换方法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完全适用于大比例尺重力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11.
矿区GPS高程拟合精度和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矿区控制测量的特点,在矿区水准网基础上,用水准测量的方法联测数量足够、分布均匀的GPS点,然后用GPS高程拟合的方法确定其余大量GPS点的高程,建立矿区GPS高程控制网。结合实例论述了该拟合方法建立矿区GPS高程控制网的精度和可靠性,并分析了它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GPS拟合高程与水准高程、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数据比较,在山区控制测量时,GPS拟合高程不能达到和其平面精度等级相匹配的成果要求。在只有国家基本点做起算数据时,为了保证GPS拟合高程达到一般矿区四等的要求,必须配合国家基本控制点,按一定网型预先设置高程点,或作为起算数据,或作为质量检查点,设置点的数量根据搜集资料情况而定,一般设置2-4个点即可。  相似文献   

13.
赵胜英  尤正平  李颖 《吉林地质》2010,29(3):128-129
GPS拟合的原理和拟合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GPS高程拟合方法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GPS高程拟合的方式及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范围不大的区域中,高程异常具有一定的几何相关性,GPS高程拟合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求解正常高。在解析法求解过程中,首先用最小二乘法确定拟合数学模型的系数,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待测点的高程异常值。通过实例验证:GPS高程拟合的精度主要取决于GPS大地高的精度、重合点正常高的精度、重合点的分布及拟模型的选择。一般在重合点数量充足且分布均匀的情况下,GPS高程拟合的精度可达到四等水准网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5.
王壬  张书聪 《黄金地质》2001,7(2):59-63
应用GPS水准控制山区高程的基本原理是当GPS点布设成一定区域时,可以用数学曲面拟合法求待定点的正常高,根据测区中已知点的平面坐标或大地坐标和高程异常值,用数字拟合法求出该区似大地水准面,得出等求点的正常高。在陕西丁家林金矿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的三角高程控制法相比,无论在平原或在山区都能获得较好精度。因此,用GPS水准可替代几何水准。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用拟合局部似大地水准面实现GPS高程转换的方法在山区大比例尺重力勘查领域难以推广应用的情况,提出GPS高程转换的一种改进算法,即利用基于重力似大地水准面推导的高程异常差公式将GPS测定的大地高差转换为正常高差,进而实现GPS高程的有效转换.通过算例分析表明,这种方法完全适用于大比例尺重力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17.
枣庄市城市控制测量项目采用现代大地测量的方法,利用D级GPS控制网作为测区首级控制网和精密水准点,选用20个点构成骨架网,按照GPS网的可靠性指标、精度指标、效率指标,进行优化设计;利用Trimble DIN112电子水准仪进行GPS四等水准联测,通过一定数量和分布均匀的GPS/水准点进行高程拟合。该项目了取得的成果精度,完全符合1:500大比例尺测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枣庄市城市控制测量项目采用现代大地测量的方法,利用D级GPS控制网作为测区首级控制网和精密水准点,选用20个点构成骨架网,按照GPS网的可靠性指标、精度指标、效率指标,进行优化设计;利用Trimble DINI12电子水准仪进行GPS四等水准联测,通过一定数量和分布均匀的GPS/水准点进行高程拟合.该项目了取得的成果精度,完全符合1∶500大比例尺测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基于EGM2008模型的重力观测点GPS高程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重力勘探工作中,重力成果的精度受重力观测点高程的影响尤为明显。在分析了EGM2008模型的精度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该模型的重力观测点GPS高程转换方法,并利用某地区GPS水准资料,对转换方法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完全适用于中小比例尺重力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20.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陕西省地下水监测站高程引测及坐标测量工作需完成全省558处地下水监测站的"校核水准点、附近地面、井口保护筒固定点"的高程值以及"校核水准点、监测井位置"的坐标值测量工作。本次测量任务通过建立E级GPS测量控制网,采用GPS静态定位及拟合高程联测等方式,获取相关高程及坐标数据。该方法相对水准测量,具有工期短、投入少等优点,并且拟合高程计算是基于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而来,其精度计算满足《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规范》(GB/T 51040-2014)中高程测量的精度要求。GPS测量方法技术可靠,因其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操作简便等特点可以在今后地下水监测站的测量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