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几年来.每到春天.“沙尘暴”就成了各路媒体的关键词之一.关于沙尘暴的各种新闻不绝于耳。尤其在北京这样的北方大城市.人们谈“沙”色变.沙尘暴几乎成了环境问题的代名词。人们大都认为.是由于不科学的治理方法和当地农民的利益驱动.例如,滥伐、滥垦、滥牧、滥挖、滥用水资源.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以至荒漠和沙漠的扩大。总之我国沙尘暴的频发.是人类活动使土地荒漠化扩大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沙尘暴的卫星遥感监测与减灾服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述了我国北方地区造成严重影响的沙尘天气 ,特别是沙尘暴及其危害及研建完成的“沙尘暴的卫星遥感监测与灾情评估系统”及其监测评估实例。系统的研建促进了空间技术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应用服务。  相似文献   

3.
植树种草并非万能因地制宜才有成效大风沙尘天气今年还是光顾了中国北方地区,甚至到了韩国、日本。4月2日―3日甘肃玉门等地遭到强沙尘暴袭击,上海市也遭遇近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扬沙浮尘天气。沙尘暴治理了这么多年,为什么无法根治呢?今年的沙尘暴会比往年严重吗?  相似文献   

4.
结合近年来自然灾害防治中的沙尘暴问题,为了能够有效根据历年发生沙尘暴的具体信息并及时加以管理和控制,本文以沙尘暴较为严重的西北五省为重点,探讨GIS技术在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该系统利用MapGIS的二次开发功能,运用C#语言和SQL Server 2000数据库自主开发了沙尘暴灾情监测系统。该系统提供的信息查询、统计分析和影响趋势分析对沙尘暴的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NOAA卫星资料估算陆地沙尘量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利用NOAA卫星可见光通道估算北方干旱陆地上空沙尘含量的方法。该方法考虑到在短时间内某一固定区域的地面反射率变化较小,因此可以利用沙尘暴发生和晴空2个不同时刻卫星测量到的这一像素区的辐射值来消除地面反射率的影响,估算陆地上空沙尘暴的光学厚度。在2002年4月6日左右沙尘暴发生期间,利用该方法计算的沙尘光学厚度与载沙量的结果和同步观测的TSP值与地面气象数据在趋势与分布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北方沙尘暴频数演化及其气候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北方1954~2001年年、季沙尘暴发生日数的演变规律及其与风速、相对湿度、降水、气温和干燥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北方沙尘暴发生日数在1954~2001年呈波动下降的趋势,春季下降趋势最明显。沙尘源区的气候要素对北方沙尘暴发生日数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其中风是影响较大的因子。平均风速和大风频率增加(减少)均有(不)利于沙尘暴天气的形成。气温与沙尘暴日数呈显著的反相关关系,反映了北方温度升高可能通过大气环流间接地抑制了沙尘暴的发生。降水增加对沙尘暴发生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尤其春季和前冬沙尘源区降水多寡对沙尘暴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北方沙尘暴频数与沙尘源区的相对湿度或干燥指数也存在较明显的相关关系。在过去的近50a内,造成中国北方沙尘暴频率显著下降趋势的直接自然原因是:沙尘源区和发生区平均风速和大风日数的减少、主要沙尘源区降水量特别是春季和前冬降水量的增加、以及由于源区降水增加引起的大气和土壤湿润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气象卫星多通道信息监测沙尘暴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介绍了利用气象卫星多通道信息监测沙尘暴的原理和方法,并利用此技术方法对2000年3-4月北方沙尘暴过程进行了监测,分析了影响北京地区沙尘暴过程的沙源和可能路径,取得了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沙尘暴现象的日益加剧,使得人们对它的关注也与日惧增。据解.目前我国已经有了一整套针对沙尘暴的观测、分析、预报、评价流程.这将有利于我国更加有效的控制和减少沙尘暴灾害。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室毕宝贵主任详细介绍了整套工作的流程。  相似文献   

9.
浩荡的大风裹挟着滚滚黄沙从蒙古一路南下扫荡,北方的天空被染黄了.风起时城市荒凉萧索的象在大漠一样,出门的人们如此真切的体验了沙尘暴。2002年3月下旬让所有生活在北京的人们认识了城市里的飞沙走石。于是2003年之后的今春.沙尘暴的源起之时.它再次为人们所关注,人们无法漠视沙尘暴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莫使旱地变荒漠”,而今春以来频频发生的沙尘暴,更使得人们关注荒漠的目光中又多了一份忧虑。我们没有理由忽略面积广袤的旱地和居住在那里的人们:地球超过四成的土地为降水稀少的旱地,而全球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亚洲沙尘暴遥感监测的一些新方法,并对监测结果与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这些结果能够为GCM全球尺度沙尘模型提供参数和验证数据。本次研究结果为亚洲沙尘暴的中长期预测/预警系统提供了新的遥感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利用Terra和Aqua双星MODIS数据协同研究沙尘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5-04-28上午星Terra和下午星Aqua白天和晚上共4景MODIS数据对影响华北地区的一次沙尘暴进行了研究。对于白天的MODIS数据,利用热红外亮度温度差值法结合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反射率阈值法,可以很好地把沙尘与背景地物和云分离开来;对于夜晚的MODIS数据,利用热红外亮度温度差值法也能较好地提取沙尘信息。研究表明,MODIS数据在沙尘暴等灾害研究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中科院 2 0多位科学家在深入我国北方荒漠、戈壁、绿洲地区 ,对沙尘暴发生过程和主要尘源区进行实地观测和考察后 ,得出了未来几年沙尘暴仍呈增加之势的结论。  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专家说 ,沙尘来自新生沙漠区对沙尘暴的研究表明 ,近 5 0年来 ,真正的沙物质不是来自原生戈壁或原生沙漠区 ,而是来自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后新生的沙漠化土地。据了解 ,我国北方地区沙漠化土地年均扩展速度 ,5 0年代末至 70年代中期为 15 60km2 ,到 70年代中期至 80年代后期增加到约 2 10 0km2 ,而进入 90年代后 ,则以每年 2 4 60km2 的速度在…  相似文献   

14.
基于Terra/MODIS的沙尘暴业务化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以MODIS为数据源进行沙尘暴监测的业务化技术流程及方法。以2003年4月9~11日连续发生在我国西北部特大沙尘暴为例,进行了沙尘信息提取及等级划分的示例研究,并与已经业务化运行的气象卫星(NOAA-16、风云1C气象卫星)的结果进行了相关比较。结果表明,该研究为卫星遥感监测沙尘提供了新的数据源和监测途径。  相似文献   

15.
北京有许多让人着迷的地方,当你细细探究,就总有令人惊喜的发现。历史人文不说了,单就时常遭人诟病的自然环境,也非印象中沙尘暴肆虐的北方旱城。从地名上看,海淀,玉泉山,百泉山,玉渊潭,北海,中南海,永定河……可见,历史上是泉,河,潭,湖星罗棋布的地方,甚至,品味起来,总有那么一丝江南的味道飘荡在城市之中。翠湖湿地便被誉为北京的“江南水乡”。  相似文献   

16.
在3月22日世界水日即将到来之际,本周,第一场沙尘暴袭击了包括北京在内的我国华北、西北等地,一时间大地一片"黄茫茫"。从厄尔尼诺现象到刚刚远去的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再到每年春季北方肆虐的沙尘,自然界一次次以这种极端的方式提醒我们,关爱自  相似文献   

17.
逐沙之旅     
永远不要说,追踪沙尘是徒劳无功,浪费时间。 今年3月,由蒙古戈壁沙漠生成的沙尘暴席卷中国大地,并横扫周边韩日两国。沙尘挟带着有毒化学物质,极易引发呼吸系统的不适感。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北方大多数地区遭受着严重的风力侵蚀,风力侵蚀可导致土壤中有机物流失、土壤肥力下降,最终会导致土地荒漠化。中国北方地区风力侵蚀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带来的扬沙天气、沙尘暴等灾害天气增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许多的不利,并且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从影响风蚀区地表景观的风力方面出发,利用全国209个气象站2001~2011年全年的某一风速等级累计时数,借助GIS技术,生成中国北方风蚀区地表大于5 m/s的风速年累计时数空间分布图和冬春季节累计时数空间分布图,研究中国北方风蚀区风力侵蚀因子参数特征。同时,在分析扬沙风速年累计时数空间分布及时间变化基础上探讨与风蚀景观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关系,提出防治风蚀区风力侵蚀的措施。这一研究对于北方风蚀区防治沙尘暴等灾害天气,防灾减灾、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沙漠将他们从甘肃民勤驱赶至内蒙古阿拉善,当第二故乡沦为全国最大的沙尘暴源头地,下一站在何方?柴军贤无法想象,10年20年以后他该领着一家人去哪里生活?当初的民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安全问题:气候变暖,沙尘暴肆虐,酸雨量加大,淡水资源危机,资源、能源短缺,水、大气、土壤污染严重,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然而,面对这些,有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