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雷电电磁辐射的危害及安全对策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陆斌 《广西气象》2006,27(3):58-60
分析雷电电磁脉冲的起电机制、传播途径及其对电子设备的危害,提出对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雷电,是众多大气现象中的一种,但雷电产生的强大电磁脉冲(LEMP)具有极大的破坏性。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自动控制、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等微电子设备和电子系统在气象行业内外日益得到广泛应用。雷击事故带来的损失和影响越来越大,尤其在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雷击造成的电子设备直接经济损失达雷电灾害总损失的80%以上。雷电灾害也被列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  相似文献   

3.
浅谈智能建筑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现代智能建筑的雷电防护这一新出现的课题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对智能建筑进行雷电防护设计时采用的五大系统。这些系统设计能够有效地抑制雷电电磁脉冲对智能建筑中的微电子设备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银行系统电子设备雷电过电压及电磁干扰防护,是保护通信线路、设备及人身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作者就基层银行信息系统如何作好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1概述雷电是发生在大气层中的声、光、电物理现象,属自然灾害之一。有史以来,雷电便以极大的破坏力造成建筑物倒塌、起火和人员伤亡,给人类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随着弱电设备的广泛应用,其绝缘强度低,耐过电压、过电流的能力差等致命弱点也突显出来。根据统计,雷电对电子设备的破坏而造成的损失,已远远超过了雷击火灾的损失,成为当今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雷电危及信息系统主要是雷电电磁脉冲,雷电  相似文献   

6.
分析雷电电磁脉冲的起电机制、传播途径及其对电子设备的危害,提出对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呼和浩特地区2014年21项重点建设项目雷电灾害损失风险进行分析,得出11种评估单体人身伤亡损失风险(R1)和经济损失风险(R4)的年平均值分别为1.31×10-5、1.14×10-4,建设项目潜在雷电灾害经济损失风险较高;雷电电磁脉冲是造成人身伤亡损失风险(R1)和经济损失风险(R4)的主要原因,雷击造成电子电器设备受损的事故逐年增加;为此,建议各级政府加强防雷减灾工作,关注重点项目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降低雷击造成的损失风险,从源头上消除雷击隐患。  相似文献   

8.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其巨大的能量所产生的轰鸣、强光和破坏,从古至今令人生畏而难以预测。雷电能造成人员伤亡,使建筑物起火、击毁,对电力、电话、计算机及其网络等设备造成破坏。采取怎样的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雷电灾害损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正>1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子技术日益向高频率、高速度、宽频带、高精度、小型化、集成化、大功率、小信号运用和复杂化方向发展,而电子信息系统设备元件又因其耐压水平低、抗干扰能力弱、电磁兼容性差而成为雷电电磁脉冲的主要侵扰损害对象。一般电子设备在0.7 GS以上磁场干扰场强时,便产生误动作,在2.4GS以上磁场干扰场强时便造成永久损坏。因此对电子信息系统采取电磁屏蔽是信息系统雷电电磁脉冲综合防护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通信工程单位因有大量的电子设备而极易成为雷电电磁脉冲的破坏对象.分析了雷击灾害的产生因素,从雷击与电气事故两方面进行了探讨,并从拦截、屏蔽、均压、分流和接地等方面,对其综合系统的防雷工程保护做以阐述.  相似文献   

11.
采用计算机技术和GIS技术对广东省雷电监测定位系统雷电资料进行处理分析,研究全省雷电活动特征,结果发现,2012年全省雷电次数比往年多、密度更大、活动更为频繁,具有明显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和电流强度分布特征.同时,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2012年全省雷电灾害调查数据,得知雷电灾害事故比往年多,损失更大.对比分析全省雷电活动特征和雷电灾害损失,结果表明两者间有很好的正比例相关特性:雷电次数比往年多对应的雷电灾害损失也大,雷电高发期提前到4、5月份对应的雷电事故也提前在这两个月份达到高峰,这和2012年全省天气异常气候有关.  相似文献   

12.
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电是一种剧烈的大气现象,雷击的电效应、热效应、机械效应等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害。雷电电磁脉冲常对信息系统造成干扰和破坏,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雷电电磁脉冲的危害日趋严重。从2003年以来,遥测自动气象站已在我省陆续投入业务应用。由于自动站的电子设备耐压极低,又长期工作在大气环境中,雷击时常造成自动站故障,从而影响观测质量,降低上报率。而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质量,关系到天气预报的确率。本文提出了抗雷击的一些理论和方法,以期对自动气象站的安全运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由于在高速公路设计和施工中强电和弱电系统的防雷问题往往被忽视,接地的要求也不统一。高速公路尤其是机电系统的防雷薄弱环节相对较多,因此易遭雷击,特别是雷击电磁脉冲的危害。本文分析了雷电对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危害途径,阐述了高速公路雷电防御技术应包括直击雷、雷击磁脉冲(雷电感应)的立体化的综合防御技术。  相似文献   

14.
区域雷灾易损性分析、评估及易损度区划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广东省近10年来的雷电灾害统计资料和近35年来的雷暴日观测统计资料,提炼出雷击密度、雷电灾害频度、经济损失模数、生命易损模数作为雷灾易损性评价指标。在详细分析了广东省各地市的自然环境、经济状况和各地区雷灾损失情况,对广东省各地市面对雷电灾害的脆弱性和易损性进行了综合评估,初步形成了各地易损性结构和广东省雷灾易损度区划。提出雷电灾害区域易损性分析、评估的模式,为区域防御雷电灾害、减低雷电损失的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浅谈如何利用"雷电防护区"对气象信息系统进行雷电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雷电防护区"的划分来对气象信息系统的雷电电磁脉冲进行系统的防护,从而达到减少雷电对气象信息系统的损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新建建筑物外部防雷和内部雷电电磁脉冲防护设计的基本要求,强调新形式下防雷设计要综合考虑建筑物内部电子设备的防雷保护,以及有关设计技术要点。结合实践提出了新建建筑防雷设计的注意事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升和发展,对机房建设要求也不断提高,雷电防护系统已成为计算机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机房内的设备免遭雷击威胁,不仅要做好机房所在建筑物的防直击雷措施,还要做好防雷击电磁脉冲措施。机房的雷电防护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到多级设防,全方位防控,才能达到既安全又经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一次雷击事件调查分析,找出了雷击事故发生原因,提出一套较全面的防御雷电方案,包括电子设备防雷电感应措施和监控系统防御雷电入侵措施。以期为减少因雷击事件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雷电通过强大的冲击波、剧变的电磁场、强烈的电磁辐射、炽热的高温等对地面的建筑物、设备和生物造成严重威胁,特别是雷击产生的电磁脉冲,通过辐射、感应,由各种信号线侵入设备终端,损坏各种设备的例子屡见不鲜,雷击电磁脉冲已成为各种电子设备的克星。据不完全统计,60%~80%雷击电磁脉冲入侵来自电力传输线。电子企业是精密电子仪器与信息系统应用较为普遍的行业,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某地面气象观测场一起雷击造成主采集器和温湿分采集器等设备故障的原因分析,确定雷击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通过对温湿分采集器故障部位进行检修分析,结合估计雷电对电子设备损害的可能途径,综合闪电定位资料、天气过程、业务数据中断时间、具体损坏设备部位等资料,以设备损坏部位为导向,运用尽可能的定量分析和有针对性的定性分析,得出值班室备份站光猫和值班电脑RS232接口损坏是由于长距离架空供电线路感应雷电高压脉冲入侵所致;观测场主采集器和温湿分采集器的软损伤是由于雷电在观测场东北接闪塔接闪,强大的雷电电磁脉冲通过空间辐射造成的.采取相应的防雷改进措施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