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现浇混凝土筒桩承载特性试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朱向荣  朱明双  王金昌 《岩土力学》2006,27(10):1749-1753
介绍了现浇薄壁筒桩技术,并以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单桩及复合地基受力特性。现场试验研究表明,沉管灌注筒桩竖向承载性能好,同时由于大直径所产生的薄壳效应能够提供较大横向抗力,筒桩复合地基在沉降和承载方面均能够很好的满足工程需要,更具有质量可靠,造价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CFG桩复合地基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有限元分析程序对CFG桩复合地基边桩效应进行分析,讨论边桩对CFG桩复合地基沉降、土体应力和承载力的影响。分析表明由于边桩的存在,限制了桩间土体的侧向挤出,减小了土体的竖向位移。同时,边桩增大了附加应力影响范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并促进了桩间土承载潜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郭忠贤  霍达 《岩土力学》2006,27(Z1):797-802
分析了刚性桩复合地基中垫层、桩及桩间土的共同作用机理,考虑复合地基中桩、土变形协调,提供一种计算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复合地基中垫层模量、桩端持力层模量、桩土相对刚度比、桩长径比、面积置换率等因素对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影响,分析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  相似文献   

4.
CFG桩复合地基承载性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CFG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和桩土应力比试验的研究,探讨了CFG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  相似文献   

5.
CFG桩与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在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CFG桩复合地基和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承载机理和特性,提出了将两者结合应用的复合地基,结合工程实例,通过现场原位试验,证明了它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CFG桩复合地基褥垫层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何结兵  洪宝宁  丘国锋 《岩土力学》2004,25(10):1663-1666
CFG桩 (cement fly-ash gravel pile) 复合地基的核心技术是设置褥垫层,而褥垫层设计的是否合理,对CFG桩复合地基的承载与变形特性都产生较大的影响。根据太沙基基本理论,详细地讨论了CFG桩复合地基褥垫层作用机理,并推导出CFG桩复合地基最佳桩间距、合理褥垫层厚度、桩土应力比、实际置换率的解析表达式。计算结果与工程实例对比表明了该解答的可行性,能够为CFG桩复合地基的优化设计提供帮助与指导。  相似文献   

7.
考虑桩端刺入沉降的桩土自平衡式复合地基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鹏  杨光华 《岩土力学》2012,33(2):539-546
复合地基的本质是增强体与地基土通过变形协调共同承担上覆荷载。褥垫层的设置起到了协调桩土变形的作用,但褥垫层工作性状及变形特性尚不明确,其厚度设计仍然参考规范依靠经验判断,往往不能充分发挥地基土的承载作用。目前复合地基设计通常采用褥垫层调节桩土变形,而忽略了桩端刺入沉降协调桩土变形来发挥地基土的承载作用,为了利用桩端刺入沉降协调桩土变形,充分发挥桩间土承载的作用,减薄褥垫层或不设褥垫层并减小设计桩长,以期降低地基处理费用,实现桩土共同承担荷载的目的,建立了通过控制桩端刺入沉降协调桩土变形的自平衡式复合地基设计方法。通过与褥垫层方法对比以及工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更好地发挥桩土承载作用,为复合地基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来旺 《岩土工程技术》2000,(2):99-101,108
通过对广州市某快速干线一标段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研究,分析了桩、土应力的变化规律和碎石桩处理软土地基的机理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试验测试资料的分析,揭示了软土地区褥垫层作用下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并进一步阐明了褥垫层作用下刚性桩复合地基的变形特性;最后得出褥垫层对提高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及减少其整体变形具有重要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柔性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谭峰屹  汪稔  赵丽 《岩土力学》2011,32(1):288-292
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柔性桩单(多)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进行了数值计算,考虑的因素有:荷载、置换率、桩长径比和桩距,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荷载桩和长径比的增加,柔性桩单桩复合地基的桩身轴向应力峰值基本出现在距桩顶0.1倍左右桩长处,两者的变化均导致桩、土沉降有相同变化趋势;置换率的增加会导致桩承担更多荷载,但桩-土沉降变化趋势相反,不利于柔性桩复合地基的共同沉降;荷载和桩长径比对柔性桩多桩复合地基桩体承担的荷载贡献不大,但会导致桩-土有共同的变化趋势;桩距的变化能够导致柔性桩桩体承担的荷载有较大范围的变化,桩间土沉降较之桩沉降趋势更为明显,对柔性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碎石桩的塑性分析及极限承载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土力学及弹塑性理论为基础,在适当的假定基础上,分析了碎石桩的塑料性应力分布,并推导出了单桩极限承载力和单桩复合地基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得出了单桩静载试验结果无法反映碎石桩复合地基中桩柱体的承载能力的结论,章最后出了一个工程实例,以验证本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实测得到水泥土材料的破坏形式、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桩土荷载分担比、桩土应力比、桩间土深层变形等承载及变形性状。给出了文中试验条件下,给定桩身强度的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有效桩长或有效复合土层厚度,认为设计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时,应考虑桩身强度对承载力的影响桩体,设计应以桩身强度控制,使由桩身强度确定的单桩承载力大于(或等于)由桩周土和桩端土的抗力所提供的单桩承载力。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柔性载荷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铁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及高速铁路对路基沉降的严格要求,CFG桩在高速铁路路基的处理上得到大量运用。但铁路工程对路基的作用原理与工民建工程对地基的作用原理有本质的区别,工民建房屋建筑荷载通过基础对地基施加刚性荷载,而铁路路基直接承受上部路堤的自重和列车运行产生的柔性荷载。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的设计都是根据工民建行业的设计理论进行,其试验结果必然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本文着手研究适合于高速铁路复合地基的柔性载荷试验方法,模拟高速铁路柔性加载的特性,通过数值分析对比了刚性荷载和柔性载荷作用下CFG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位移分布情况;通过现场载荷试验对设计方案进行了验证,研究了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性,结果证明柔性载荷试验是可行的,能合理的模拟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可为柔性基础下CFG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刚-柔性桩复合地基中桩荷载传递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朱奎  魏纲  徐日庆 《岩土力学》2009,30(1):201-205
为了解刚-柔性桩复合地基中刚性桩和柔性桩的荷载传递规律,在温州地区选择了2幢采用刚-柔性桩复合地基的建筑物进行原位试验。试验前在钻孔灌注桩桩身埋设了钢筋应力计,在水泥搅拌桩桩身埋设了振弦式应变计,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同步检测传感器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部位及不同类型桩荷载传递规律不同,中部刚性桩摩阻力相对于边部刚性桩重心下降,刚性桩荷载传递长度大于柔性桩。无褥垫层刚-柔性桩复合地基中部刚性桩在层数低时会出现负摩阻力,有褥垫层刚-柔性桩复合地基中在施工期间始终存在负摩阻力。中部桩端承力要高于边部桩端承力。  相似文献   

15.
结合某高层建筑地基处理工程,介绍后压浆CFG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计算和施工工艺。通过现场栽荷试验、低应变检测等试验分析加固效果,探讨后压浆技术应用于CFG桩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桩端后压浆CFG桩可以明显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单桩竖向承载力较压浆前提高了一倍;低应变实测波形显示在桩端的桩一土界面上波形变化不明显,说明浆液向桩端四周扩散良好,有效加固了土层。  相似文献   

16.
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金波  张少钦  雷呈凤  邹群 《岩土力学》2006,27(8):1322-1326
根据控沉疏桩理论,探讨了带帽PTC型刚性桩在高速公路深厚软土地基处理中的适应性。为了掌握带帽PTC管桩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分析了其承载能力、荷载传递、桩侧土压力、桩侧摩阻力、桩土荷载分担比及桩-土应力比等力学性状,并进行了带帽和无帽单桩复合地基现场足尺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研究。试验结果能为带帽PTC管桩复合地基理论研究提供合理的试验依据,并指导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7.
王军  叶强  孙奇  杨芳  胡秀青 《岩土力学》2012,33(10):3030-3036
以温州浅滩一期半岛起步区首期1#地块为工程背景,对薄壁筒桩、钻孔灌注桩、预应力管桩进行现场静载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滩涂土地区,与钻孔灌注桩、预应力管桩相比,薄壁筒桩不会产生沉渣问题、桩身质量好、挤土效应弱、节约工程造价,承载力及桩顶沉降量均满足滩涂土地基加固要求,更适宜应用于滩涂土地基处理中,且在滩涂土地区,薄壁筒桩不会产生土芯闭塞效应,土芯的存在及桩顶封盖对于提高承载力具有一定的贡献,适当增加筒桩桩长可以提高承载力。  相似文献   

18.
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刘杰  张可能 《岩土力学》2002,23(2):204-207
以土力学及弹塑性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散体材料桩的塑性应力分布。推导出了单桩极限承载力和单桩复合地基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得出了提高桩体材料的内摩擦角和桩周土对桩的径向围限力是提高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有效途径的结论。给出了工程实例,验证了文中计算公式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施尚伟  徐力  谢新宇 《岩土力学》2006,27(Z1):889-892
控制沉降和不均匀沉降是深厚软土地基上多层建筑工程设计的关键问题。以温州某康居工程为背景,把预制管桩结合水泥搅拌桩这种新型的刚柔性桩复合地基运用于该小区的地基处理,通过大型现场静载试验,研究了该类复合地基沉降随荷载变化规律,分析了刚性桩和柔性桩应力比、刚性桩土应力比、柔性桩土应力和荷载分担百分比随荷载变化的发展规律。研究表明,两种桩和土应力比值在静载试验中随荷载增加其值变化不大,充分发挥了桩间土的承载力特性。所得结论可为该类地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及工程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