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3 a生圆柏和祁连圆柏幼苗为材料, 采用不同浓度脱落酸(ABA)预处理两种圆柏属幼苗, 测定-4℃低温胁迫处理第9 d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脯氨酸(Pro)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氧化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 分析外源ABA对低温胁迫下圆柏属植物叶片膜脂过氧化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为培育较多品种的抗冷冻常绿植物提供理论依据. 结果表明: 低温胁迫下, 一定浓度的ABA预处理能有效保护幼苗叶片膜系统的稳定性、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 其中30 mg·L-1ABA预处理对提高圆柏抗寒性效果最好, 40 mg·L-1ABA预处理对提高祁连圆柏抗寒性效果最好, 且在外源ABA预处理下, 祁连圆柏的抗寒性比圆柏的强. 因此, 施用适合浓度的ABA在提高圆柏属植物抗寒性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定自然降温过程中抗氧化系统、膜脂过氧化、NO释放量、NO合成酶(NOS)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季节变化,研究植物内源NO在圆柏属植物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和圆柏(Sabina chinensis)叶抗冻过程中的信号功能.结果表明:随温度降低,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氧化酶(APX)活性和谷胱甘肽(GSH)、脯氨酸(Pro)、类胡罗卜素(Car)含量增加并在冬季达最大值,NO释放率、NOS和NR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也显著增加并在9月和2月出现两峰值;两树种叶中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剂含量都与平均温度和MDA含量负相关,而且NO的产生总是发生在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剂含量增加之前,表明抗氧化系统在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膜脂过氧化提高抗冻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NO作为信号分子可能激活了抗氧化系统诱导植物抗冻性.在抗冻过程中,祁连圆柏叶的NO释放率、NOS和NR活性、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抗氧化剂含量都高于圆柏,表明祁连圆柏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策略.  相似文献   

3.
低温对厚皮甜瓜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了低温对厚皮甜瓜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昼15℃/夜5℃)胁迫导致甜瓜幼苗的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片光能捕捉下降,可利用光强范围变窄,对CO2的利用效率降低,光合作用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在亚适宜温度(昼20℃/夜10℃)下,制约甜瓜光合作用的主导因素为气孔限制,在胁迫低温下则以非气孔因素为主.气孔限制在降低植物碳同化速率的同时,也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低温条件下,伊丽莎白较黄河蜜具有更高的光合色素含量、更大的光能和CO2利用效率、更强的弱光和低浓度CO2利用能力.甜瓜温室型品种伊丽莎白对低温的适应性优于露地品种黄河蜜.  相似文献   

4.
通过人工移植栽培芒萁的模拟试验,研究在不同高Cu、Au浓度土壤中生长的芒萁吸收聚集Cu、Au元素的特征并测试其生物化学特性的变化。研究发现:(1)随着栽培土壤中Cu、Au含量的增大,芒萁吸收的Cu、Au含量增高,明显高出对照组许多倍。(2)芒萁对Cu的吸收属于弱吸收型和半无障型,对Au的吸收属于属强吸收型和无障型。(3)随着芒萁吸收Cu、Au含量的增高,芒萁叶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的含量呈下降的趋势,而细胞的质膜透性及膜脂过氧化的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呈增大的趋势,表明Cu、Au胁迫对芒萁细胞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4)随着芒萁吸收Cu、Au含量的增高,其体内SOD、POD和CAT的活性不同程度地增大,表明抗氧化防御系统对减少芒萁细胞的损害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分别用乙醚、乙醇和水提取西芹鲜根内的化感物质,后于黄瓜幼苗第2片真叶展开且横宽4cm时,及其后第3d、第5d 3次处理(灌根)黄瓜幼苗,以3种空白溶液为对照,处理前2d和最后1次处理后第3d、第6d、第9d和第12d对黄瓜叶片内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除乙醚浸提液处理后对黄瓜叶片内的POD活性与CK没有显著差异外,浓度为0.05g/ml和0.025g/ml的乙醇和水浸提液处理后黄瓜叶片内的POD和CAT活性都高于CK且差异均表现为极显著和显著水平,而蒸馏水、乙醇、乙醚浓度为0.0125g/ml的浸提液处理后黄瓜叶片内的POD和CAT与CK差异不显著。在浸提液浓度为0.025g/ml-0.05g/ml的范围内,黄瓜叶片内POD和CAT活性较对照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6.
选择黑龙江省海伦市相邻耕地和林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深度以及部分地球化学特征等对土壤中蔗糖酶、脲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酶受土壤深度影响较为明显,表层土壤中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深层土壤,而与土地利用方式无关;脲酶受土壤深度影响较小,但土地利用方式对其影响较大,如种植大豆可以显著提升土壤脲酶的活性,除此之外脲酶活性还受土壤黏粒含量的影响;过氧化物酶活性主要受控于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受土壤深度影响较小,但深层林地土壤中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深层耕地土壤.  相似文献   

7.
两种圆柏属植物叶片代谢产物季节变化与抗冻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祁连圆柏和圆柏为材料,测定分析了圆柏属两种常绿木本植物叶片代谢产物在冷冻适应过程中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在生长季节(夏季),祁连圆柏和圆柏叶片总含水量、自由水和自由水/束缚水的比值均较高,而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较低;在休眠季节(冬季)刚好相反.在低温胁迫下,圆柏属植物通过叶片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和水分含量以及总含水量、自由水和自由水/束缚水的比值的下降,降低组织细胞的渗透势,提高其保水和抗胁迫能力,增强抗冻性.两种圆柏属植物叶片水分和代谢积累物的差异分析表明:祁连圆柏之所以比圆柏更能忍受极端低温冷冻环境,可能与脯氨酸的大量积累有关.因此,脯氨酸的积累可能是在极端环境条件下生长的植物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8.
0 引言用什么标准来区别花岗质岩石中岩浆流动形成的面理和构造作用形成的面理,这是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的问题。我们认为这种区分是了解深成侵入体侵位时间和侵位机制的关键,这也影响到对周围岩石、构造和变质作用时代和意义的解释。我们把“岩浆流动定义为:熔体运移产生的变形,其伴随有晶体刚性体的旋转,但晶体间的相互影响不足以引起塑性变形(即似悬浮状态)。在花岗质岩石面理发育过程中,岩浆作用和固态作用之间很可能是连续过渡的。我们将其连续过程分为四种类型:岩浆流动(似悬浮状态)、“次岩浆”流动(流动部分少于似悬浮状熔融体的临界数量)、高温固态流动(半固相塑性变形)以及中低温固态  相似文献   

9.
强弱风浪扰动下太湖的营养盐垂向分布特征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一次风速12m/s的强风浪过程中及在连续多天弱风浪之后,对太湖梅梁湾一浅水区营养盐、悬浮物等的垂向分布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水底沉积物约20cm的情况下,强风浪期间与弱风浪期间相比,湖水中悬浮物浓度提高了10倍,总磷浓度提高了3 6倍。而强风浪期间与弱风浪期间的水体溶解性总磷(DTP)、溶解性活性磷(SRP)的浓度无显著差异。说明尽管强风浪过程引起沉积物大量悬浮,水体悬浮颗粒态营养盐显著增高,但是由于悬浮过程营养盐释放与沉降机制作用十分复杂,活性营养盐的浓度未必能提高。无论强风浪还是弱风浪期间,水体的表层至水土界面上50cm层的悬浮物浓度、营养盐浓度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但明显低于水土界面上50cm内的悬浮物浓度和总磷浓度。无论是强风浪期间还是弱风浪期间,表层到底层水体SRP浓度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探寻干旱半干旱区棉花微咸水膜下滴灌灌溉制度,在南疆地区开展了田间试验,对比分析了水分胁迫及盐分胁迫处理棉花的产量及长势,探讨了膜下滴灌条件下棉花对水盐胁迫的响应。试验采用WDY-500A微电子叶面积测量仪测定叶面积,并进行人工测产,采用原子吸收仪和滴定法测定土壤盐分。结果表明,轮灌处理A(苗期灌淡水)产量最高,为5 427kg/ha,其次是处理C(花铃前期灌淡水),为4 819.5kg/ha;棉花生育期对水分亏缺的敏感性为:花铃前期>蕾期>花铃后期;对盐分胁迫的敏感性为:苗期>蕾期>花铃前期>花铃后期;灌水总量越大,棉花株高越高,叶面积指数也越大;某时段出现水分亏缺,该时段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增长幅度减小;越早给棉花灌溉淡水,棉花株高越高,叶面积指数越大;膜下滴灌条件下,淡水灌溉可以有效淋洗棉花根区土壤多余盐分,保证土壤环境安全,但是微咸水灌溉对棉花根区盐分淋洗效果不佳,且对土壤环境有一定的危险性,需在适当时期(如非生长期)采用较大灌水定额洗盐。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原油进行系统地采样和高分辨率的GC-MS、IRMS分析,研究了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和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并且进行了油源对比,探讨了其成因。研究资料指示了所研究原油属于同一成因类型;原油有机母质为菌藻类和高等植物,特别是高等植物为原油的形成作出了贡献;原油形成于弱还原和淡水或微咸水环境;原油均为成熟原油;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和上三叠统延长组长,油层组具有亲缘关系,反映了原油主要来源于长,油层组。这些研究结果为盆地的石油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Plan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oil phosphorus nutrition. However, the effect of plants on phosphorus nutrition in soils of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is not well understood.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lants and phosphorus’ fractions and availability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Twenty-two plant communities were surveyed and soil samples under different plant canopies were collect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oil properties and inorganic phosphorus fraction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eguminosae and Lilaceae reduced pH and increased organic matter,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total and Olsen phosphorus in soils under their canopies, while Labiatae and Rosaceae increased pH and decreased organic matter,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total and Olsen phosphorus in soils under their canopies. The contents of Ca2P, Ca8P, Al-P and Fe-P were highly related with soil Olsen phosphorus. They were all higher in soils under Leguminosae and Lilaceae and lower in soils under Labiatae and Rosacea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Leguminosae and Lilaceae improved phosphorus nutrition in soils, yet Labiatae and Rosaceae impeded the improvement of phosphorus nutrition in soils under their canopies, which will be of more help to instruct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the region and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soi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粉煤灰的物理和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对吉林省10个大中型热电厂的粉煤灰特征进行较系统的研究,查明了各热电厂粉煤灰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密度、堆积密度、实密度、粒度)和物质组成。这些特征作为商品粉煤灰的重要经济技术参数决定粉煤灰利用方向,所以该项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沈亚婷 《岩矿测试》2012,31(4):571-575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对重金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生物可利用性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对植物吸收、输送和贮存重金属过程的影响研究领域,国际上主要聚焦于以下三个探索方向:①土壤溶解性有机质与重金属形成配位体,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性和植物根际环境的作用机理研究;②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可突破植物细胞内重金属吸附点位的限制,通过控制植物细胞壁-重金属复合体的形态及重金属在细胞壁内外的吸收平衡,来干预重金属穿过细胞壁进入植物体的动力学过程研究;③土壤溶解性有机质-重金属的络合形态影响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输送和贮存作用过程与机理研究。本文基于研究溶解性有机质和重金属的植物过程中,水体溶解性有机质研究多而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研究少的现状,针对溶解性有机质异质性的研究难点和溶解性有机质与植物亚细胞结构的配位特征的复杂性与局限性,从极性、官能团、配位结构等角度,分析并评述了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和重金属生物地球化学中,植物吸收、输送和贮存重金属过程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以乌鲁木齐河源区3个植被垂直分布带的22种主要冰缘植物花期叶片为实验材料,分析了叶片的粗脂肪、可溶性糖和类黄酮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植被带有些植物之间的这3种生理抗性物质含量接近,有些植物的含量却存在显著差异,与植物自身的遗传特性和采取的生态对策有关.从样品平均含量值的统计分析看,高山流石堆植被的粗脂肪、可溶性糖和类黄酮含量高于垫状和高山草甸植被的含量,3个分布带植物的可溶性糖平均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类黄酮平均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多数高山冰缘植物积累高含量的粗脂肪、可溶性糖和类黄酮,提高了植物的抗冻和抗紫外线辐射的能力,是植物适应冰缘环境的物质基础,这些生理抗性物质在含量上的差异说明可溶性糖是增加冰缘植物抗冻性的关键物质.  相似文献   

16.
杨红霞  刘崴  李冰  魏巍  张惠娟 《岩矿测试》2013,32(2):306-310
螯合作用是植物对细胞内重金属耐受的主要方式之一,植物中螯合肽(PCs)在植物耐重金属毒害中的作用已有许多报道,但作用程度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关于PCs是在镉刺激下直接合成还是以谷胱甘肽为底物合成同样存在争议.本文研究了胁迫浓度和胁迫时间对超积累植物印度芥菜(Brassica juncea)中镉形态分布的影响.印度芥菜幼苗分别用0.5、1.0、3.0、5.0、10.0 mg/L镉标准溶液胁迫24 h、48 h、72 h、96 h后收获,用体积排阻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测定植物体根部和叶部中镉形态的含量.结果表明,在低胁迫浓度下(≤3.0 mg/L),植物叶中PCs-Cd的含量与胁迫浓度成正比;在高胁迫浓度下,PCs-Cd含量反而降低,根中PCs-Cd的含量持续增加,但叶中PCs-Cd总量高于根部,说明PCs在植物体内会由根部向叶部转移,从而提高了镉耐受性.在持续长时间胁迫下,PCs-Cd含量也降低,表明PCs在镉解毒机制中仅有短暂的作用;持续高浓度胁迫下,植物会引发其他机制来抵制Cd的毒性.研究认为PCs在镉解毒机制中的作用需要考虑胁迫时间和胁迫浓度这两个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7.
大气降水是滨海盐碱地区浅层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来源。滨海地区浅层地下水多为咸水且埋藏较浅,在不同包气带岩性渗透性差异下,在大气降水入渗补给过程中,一定时间内潜水面以上一定范围内存在淡水分布,即淡水透镜体,它能局部隔离地下咸水对上层土壤和植物的危害,并在一定程度上供给植物吸收利用。采用自制的室内物理模拟装置,通过控制土层结构,模拟了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条件下包气带中淡水透镜体的形成与消退过程,探讨了不同土壤类型中淡水透镜体的维持情况;并利用吸水管模拟客土上所种植物根系吸水,研究了不同吸水量条件下土壤中淡水透镜体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上层中砂、底层粉砂质黏土的双层土体结构中,淡水透镜体的维持性最好,在降水入渗补给条件下,透镜体形成时间在1500 min左右可达最大厚度(约15 cm),若补给源消失,透镜体完全消退需7500 min,能较长时间地阻隔地下咸水;双层土中模拟形成的稳定淡水透镜体在无补给条件下,能够隔离地下咸水的同时亦能为上层植物提供243.5 mL淡水资源。  相似文献   

18.
Aboveground and belowground biomass, density, blade length, and chlorophyll content of seagrass growing directly under docks were compared with adjacent unshaded sites. The amount of light reduction due to dock shading was measured using quantum spherical irradiance meters. Seagrasses were present under docks; they were shaded such that light levels were 19% and 16% of surface irradiance, at shallow and deep sites, respectively. Shoot density was 40–47% lower in shaded plots than in unshaded plots; total biomass was 30–33% lower in shaded plots than in unshaded plots. In contrast, blade length and chlorophyll content were increased at shaded plots relative to unshaded plots. Seagrasses were not found under docks at light levels less than 14% of surface irradiance. These results are in agreement with published in situ compensation irradiance estimates of 15–18% for Halodule wrightii in Texas coastal waters. Shading effects were most apparent between the hours of 1000 and 1500; therefore, the light received during the early morning and late afternoon hours may be critical for plants growing under docks. The north-south orientation of the docks in this study is likely an important factor contributing to the continued survival and growth of the seagrasses.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延安组原油成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岭油田是鄂尔多斯盆地发现最早的油田之一,也是大陆河流相油气藏的典型代表,可是以往对马岭油田原油及其烃源岩地球化学研究很少,原油的成因更多的依靠于地质推测。本文对采集于马岭油田的21个原油和鄂尔多斯盆地14个烃源岩的烃类生物标志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了它们的地球化学特征。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布和组成特征,指示了原油形成于弱还原环境淡水湖相;原油的母质除了菌藻类外陆源高等植物作出了重要贡献;原油均为成熟原油;油源对比表明,马岭油田原油的源岩为延长组烃源岩,特别是长7油层组烃源岩。  相似文献   

20.
干旱区凝结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凝结水是维系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食物链的水分来源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较详细地列举了目前国内外在干旱区测定凝结量及其持续时间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从凝结水的数量特征以及时间格局两方面阐述了不同地域凝结水的时空差异性,并从气象因素、凝结面的类型及其位置、周边植被对其作用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影响凝结水发生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干旱区凝结水的生态作用及其意义,展望了干旱区凝结水未来的研究趋势。提出在未来的干旱区凝结水研究中应加强与气象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从能量平衡角度加强对凝结水量的研究;同时,改进和规范凝结水的测量方法,开展荒漠植被对凝结水的生理响应研究以及凝结水对极端干旱胁迫植物的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